耳螨以表皮碎屑为食→刺激耳道→耵聍、血液和螨虫渗出物积聚。
身体其他部位(颈部、臀部、尾部)的螨虫→一些动物出现瘙痒性皮炎。
可能发生即时超敏反应。
病程
各不相同
流行病学
犬猫耳螨是一种非寄主特异性、生活在表面的大型、白色、可自由活动的螨虫。
诊断
就诊时的主要症状
瘙痒、耳道分泌物
主诉病史
摇头并自我损伤耳廓
明显的耳道分泌物,但不摇头
人类接触者或出现暂时性丘疹性皮炎
临床症状
外耳道内可见棕色耵聍
耳部刺激
瘙痒性皮炎,例如粟粒性皮炎
背部出现螨虫,例如颈部、臀部、尾部。
耳廓-足反射阳性:当耳朵被拭子拭擦或被按摩时,同侧后肢会有抓挠动作
确诊
寄生虫学
耳部镜检下对螨虫直接观察,见图2和图3
图2
图3
耳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拭子)中对螨虫和/或虫卵的鉴定
鉴别诊断
跳蚤叮咬过敏
其他原因引起的外耳炎
虱病(虱螨感染)
疥螨病
食物过敏
姬螯螨病
特应性皮炎
蠕形螨病
治疗
标准治疗方案
全身性/系统性外寄生虫药物治疗2-4周,能够有效治疗耳道外的螨虫。
所有的接触动物都应接受治疗,接触过的猫更有可能是感染源。
使用塞拉菌素可有效治疗,应在14-28天后重复使用。
也可使用非泼罗尼,应在10-30天后重复使用。
异恶唑啉类药物也有效。
含有莫西菌素的产品也有效,可能需要在30天后再次给药。
耳部外寄生虫药物+/-耳部抗菌药物+/-耳部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然后在1周后重复使用,尤其当动物疾病仅局限在耳道中时。
清除耳道内的碎屑有助于提高局部治疗的疗效,并可能加快全身/系统性治疗的响应速度;但是猫并不总是能够耐受耳道治疗的过程。
治疗所有其他引起外耳炎的原因,以及继发性、持续性和易感因素。
清洁耳道。
有报道称,在使用不含杀螨剂的耳部制剂治疗的情况下,有临床治愈案例:这些产品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是通过使寄生虫窒息来实现的。
预防
控制
定期使用局部或全身外寄生虫制剂(非泼罗尼或塞拉菌素,莫西菌素或异恶唑啉类)
动物群体杀虫
所有接触过的猫、雪貂和犬都应使用局部杀虫剂
预后
良好
治疗失败的原因
误诊
在进行充分地实验室以及其他检查前,应立即对急性临床表现进行治疗。
未能识别出典型疾病的非典型形式。
疾病为鉴别诊断列表之外的不常见/罕见疾病典型病例。
宠主疏忽
给临床医生提供了不准确的症状观察和病史细节。
不遵从临床医生的指示,原因可能包括:
没有完全明白应该怎么为患宠治疗和护理。
不愿意表达对护理操作的不确定性。
忽略兽医医嘱,更倾向于使用其他人游说的替代或额外的药物或其他措施(一些可能会损害临床医生的治疗策略措施)。
给药困难,比如在给予口服药时动物不配合。
对医嘱有误解,例如将“每天2片,两次”解读为每天总共给予2片,但分成每12小时给予1片。导致给药剂量不足。
如果怀疑是这个原因,可以计算出根据最初配药的药量和配药日期推算出应该剩下多少药量并询问主人还剩下多少药,如果差异明显,可能暗示给药剂量不足。
将医嘱写个更明晰,如“每12小时给予2片”可能能够减少主人的混淆。
其他原因
全身性治疗失败/螨虫从耳朵迁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参考文献略
近期可报实操课程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今日课程预告
腹腔CT扫查
腹腔疾病大部分可以通过超声进行诊断,但仍有很多疾病需要高阶影像的支持,往往需要通过CT检查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