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导致的非传染性寄生虫性皮肤病。犬蠕形螨是最常见的一种共生螨虫,居住在犬毛囊和皮脂腺里。该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年轻动物(基因倾向性),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成年和老年动物(自发性或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生病、老年)。然而,看起来健康的成年动物也可能会患病。
临床病例
一只14岁混种公犬,口鼻和腿上有几个月的瘙痒性皮炎,伴有脱毛和痂皮,并快速蔓延。该犬食欲一直很好,看起来不像是有全身性疾病。偶尔会在家中乱尿。曾经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7天阿莫西林(20mg/kgBID)、使用0.05%氯己定喷剂、泼尼松龙1mg/kg/天连续5天后递减继续用药15天,均无任何好转。每种治疗停止4周后复查。此次就诊时,该犬有多灶性脱毛、色素过度沉着、苔藓样变、黄色鳞屑粘到皮肤上、糜烂、痂皮和溃疡,位于腿上、口鼻和躯干大部分区域(图1和2)。鉴别诊断列表包括:马拉色菌性皮炎、皮肤癣菌病、蠕形螨病、肝皮综合征、亲上皮性淋巴瘤、自体免疫性疾病。
临床诊断检查
细胞学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和胞内以及胞外球菌和杆菌,符合脓皮症的诊断(图3)。毛发镜检未见菌丝和真菌孢子,发现犬蠕形螨(图4)。皮肤刮片中也发现螨虫(图5)。血检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增多(19,000/μl,参考范围6,500-14,600)、轻度淋巴细胞减少(1050/μl,参考范围1400-4100)、嗜酸性粒细胞增多、ALKP升高(490IU/l,参考范围20-120),而转氨酶和胆红素以及血糖和肾指标正常。尿液pH为6,除了尿比重低(1.001)之外,无其他异常。诊断为蠕形螨病伴有继发脓皮症。因为存在杆菌,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发现存在中间型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两者都对头孢氨苄敏感。
检查结果加上病史以及成年发作蠕形螨病,连同多饮多尿,使得我们怀疑有皮质醇增多症,因此进行ACTH刺激试验和肾上腺超声检查。ACTH刺激试验结果如下:ACTH刺激前皮质醇浓度胃7.6μg/dl(参考范围:1-5μg/dl);ACTH刺激后皮质醇浓度为58μg/dl(参考范围:6-18μg/dl)。超声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都增大(0.9cm)。因此诊断为垂体源自发性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病)。
临床进展
使用头孢氨苄25mg/kgBID和米尔贝霉素1.5mg/kgSID治疗。针对皮质醇增多症,使用曲洛司坦5mg/kgSID治疗,后面根据ACTH刺激试验结果相应调整剂量。治疗30天和60天复查时皮肤症状完全消失(图6和7)。深部皮肤刮片蠕形螨阴性后头孢氨苄仍持续用药6周,米尔贝霉素仍然持续4周。皮质醇增多症在5.5mg/kg/天曲洛司坦下控制得很好。
总结
犬蠕形螨病的病变特征是局灶性至多灶性脱毛伴有正常至瓦片灰色皮肤和黑头,然而临床上脱毛可能伴有皮肤发红(如本病例)、剥脱性皮炎、严重继发性细菌感染伴有脓疱、窦道、渗出物和出血性痂皮、爪部皮炎。诊断一般很容易,通过深部皮肤刮片发现大量寄生虫诊断。蠕形螨病的治疗依赖于杀螨药物,但识别并治疗继发细菌感染也非常重要(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相应抗生素,脓皮症病变消失后仍持续给药2周)。最后,找出病治疗任何潜在疾病十分重要,例如激素性、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严禁使用皮质类固醇,因为可能会导致疾病更加严重。我们还建议给未绝育的母犬绝育,避免在发情、怀孕或哺乳期间复发,以及避免将具有基因倾向性的该病遗传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