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近期全国各地普遍处于高温状态。闷热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虫卵的孵化。
近日,一位网友在家中发现令人震惊的一幕:米桶里竟然密密麻麻爬满了小黑虫!
这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因为不常做饭,这两天家住浙江杭州的小永发现,家里的米桶居然生出了不少黑色的芝麻大小,长着翅膀的虫子。
刚打开盖子的时候,虫子还在大米上爬来爬去,骤然看到的那种视觉冲击,可把小永恶心坏了。
小永把这些米平铺到太阳下暴晒,可是吃下去又有些顾虑,在网络上求助网友,发现有不少人和小永一样,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许多广东的网友也发现,家中的米袋子里爬满了黑虫。
网友热议:
长了米虫的大米还能吃吗?
有网友解释了米会生虫的原因:
米桶里还剩好几斤大米,觉得扔掉有些可惜,长了米虫的大米还能吃吗?
有网友表示,没有霉就可以吃。
但也有网友表示,看到米虫直接把米扔了。
专家回应:
可以吃,除了这种情况!
生了虫的米还能吃吗?会有安全隐患吗?有记者请教了杭州市临平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没关系,可以吃!
通常,人们称这种虫子为“米虫”,其实它的真名叫米象,早在1763年,瑞典的生物学家、分类学鼻祖林奈就发现了米象,用首创的双名法将其命名为Sitophilusoryzae,这个学名沿用至今。
可见,早在粮食没有收获的时候,米粒里面就已经进入了米象虫卵,等收获了庄稼,因为大米、小麦的加工方式相对比较简单,这样可以保存更多营养,而“米象虫”也在阴差阳错之下,保留了下来。等夏天和秋天来到之后,“米象虫”卵感受到了湿度和温度变化,便开始悄悄孵化,变成了幼虫,爬满了米缸、面缸。
▲米象。
米象不攻击人,也不传播疾病。所以生过米象的大米可以放心食用,淘米的时候把漂浮起来的,已经被蛀空的大米捞掉就可以了。
不过注意了,出现这种情况就千万别吃了,那就是——大米发霉!!!
不仅如此,发霉的大米还可能产生黄曲霉素,这种由陈米霉变产生的毒素,可是极强的天然致癌物。
不仅可能让人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等不适情况,还可能诱发骨癌、直肠癌等癌症。
且黄曲霉素毒性高于很多农药,会引起中毒、出血性坏死,一个70公斤左右的成年人,仅需摄入20毫克黄曲霉素就可致死!
因此,一旦发现大米出现发霉迹象,千万别为了省钱、不浪费,而视若无睹,必须及时扔掉!
这些表现,是大米霉变的早期现象
·异味大米原有米香消失,出现一种糠酸味,这是发热霉变的前兆;
·变软大米中微生物活动导致米粒潮湿,硬度下降,手握可以成团;
·起眼大米胚组织含蛋白质、脂肪较多,霉菌会先侵蚀此处,导致变色。
如何存放大米才能有效防止生虫?
第一招
在存米的容器里放入一个装有白酒的干净酒杯,瓶口要高于米面,无需密封,确保其稳固不会溢出即可。
第二招
将适量花椒倒进布袋或者用纱布包起来,平铺在大米上。
第三招
选几瓣未完全剥皮的大蒜,均匀埋在储存大米的容器里。
第四招
取一片晒干的海带,平铺在大米上。
这些家庭比较常见的烹饪佐料,只要稍加利用,便可以有效预防大米生虫。莫海玲解释说:“这几种防虫方法原理比较相似,主要是借助它们挥发出的气味和吸潮的功效,另外白酒、海带本身也具有杀菌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虫卵的孵化主要和大米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有关,将大米密封储存,注意防潮、隔热,辅以上述小妙招,便可有效预防大米生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袁野综合、萧山日报、天天看临平、广州日报、新闻坊、上观新闻、健康上海、新浪微博、中国青年网、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