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宜妃就是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女主角,在电视剧中宜妃气度雍容,宽厚大方,还能善解人意,所以深得康熙喜爱。
其实历史上的宜妃也是深得康熙宠爱,只不过她在康熙时期风光无限,到了雍正时期就是晚景凄凉了,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宜妃与雍正之间的恩恩怨怨。
宜妃虽然身受康熙宠爱,但却性格张扬跋扈
康熙的宜妃郭络罗氏家族出身并不高,宜妃家族系镶黄旗包衣出身,家族的身份地位并不高,所以宜妃入宫时是以宫女身份入宫。
康熙十六年(1677年)宜妃入宫为宫女,不过她比较会来事,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康熙的宠幸,当年下半年,康熙册封了遏必隆之女钮钴禄氏为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也同时册封宜妃为宜嫔,以宜妃的家族出身被皇帝宠幸后本应该晋级为常在或者贵人,而康熙直接将她晋封为嫔,可见康熙对她的喜爱。
宜妃很会来事,不光自己获得了康熙的喜爱,她还捎带手提携了守寡的姐姐,宜妃的姐姐应该结婚不久即丧偶成为寡妇,宜妃在最初获得康熙宠幸之后就立刻又向康熙推荐了守寡的姐姐,于是宜妃的姐姐就成了康熙的郭贵人。
但是很明显宜妃的姐姐不如宜妃这么受康熙宠爱,宜妃先后为康熙生下三个儿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除了胤禌幼年夭折之外,老五胤祺和老九胤禟都长大成人。
从这些就能看出宜妃有多么受康熙的宠爱,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晋封佟佳氏为皇贵妃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同时晋封了大阿哥胤禔生母惠妃、雍正和老十四胤禵的生母德妃即后来被雍正追谥的孝恭仁皇后、老三胤祉的生母荣妃和宜妃四人为妃位,是当时康熙后宫中的四大妃。
在孝懿仁皇后去世后,四大妃暂时成为康熙后宫中身份地位最高的妃嫔,而四大妃中康熙唯独最宠爱宜妃,因此随着康熙对宜妃的宠爱越深,宜妃也越发张扬跋扈。
宜妃的张扬跋扈在她父亲三官保身上最能体现,三官保是盛京(现今辽宁沈阳)镶黄旗从四品包衣佐领,但由于康熙当时对宜妃非常喜爱,每次去盛京祭祖他必定要住到老丈人三官保的家中,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宠幸待遇,因为康熙多次外出巡幸,从来没在其他妃嫔家中住过,唯独每次回盛京祭祖都会住到宜妃家中,这是在后宫中独一份的宠幸。
而宜妃的老爹三官保也仗着康熙对女儿的宠爱非常的嚣张不可一世。盛京将军乃是清朝时期驻扎在沈阳的最高军政长官,是从一品的高级武官。康熙曾经因为周培公为其平定三藩之乱和献策对付噶尔丹立下大功,册封周培公这个汉人为盛京将军。
三官保不过是从四品包衣佐领,与盛京将军的地位差得很远,本身两个官职也是从属身份,但三官保嚣张就在这里,他根本不把康熙派来的汉人周培公放在眼里,他对周培公毫无尊重,出则与其同车,坐则与其同坐,行则与其并肩而行,作为直属下级,这在身份等级森严的清朝是非常逾制的举动,可是由于周培公是汉人出身,外加宜妃当时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所以周培公也只能忍气吞声,反而处处礼让三官保,而且包括周培公在内平日里称呼三官保都要尊称一声“三爷”,可见宜妃仗着康熙的宠爱纵容其家族嚣张不可一世。
宜妃纵容她的家族嚣张不可一世,到了雍正时期也受到了雍正处罚,雍正时期左都御史尹泰曾经说过:八旗包衣佐领无视各职、逾越定级的风气是从三官保开始的。之后雍正就借此收拾了宜妃家族,捎带整顿了八旗包衣佐领逾制之风。
其实这些也都互相印证了宜妃当时肯定是非常受到康熙的宠爱,所以其家族才会如此嚣张不可一世,同时也说明了宜妃为人也是如此张扬跋扈,否则她也不会纵容父亲三官保那么嚣张。
宜妃晚景凄凉还与雍正结怨极深
宜妃虽然早年深受康熙宠爱,但康熙去世后她的晚景其实还是十分凄凉的,主要在于她张扬跋扈的性格和她的儿子胤禟都让她与新君雍正结怨很深。
宜妃长大成人的两个儿子老五胤祺和老九胤禟性格也大不相同,宜妃当初生下胤祺是由于还只是嫔级身份,所以没有权利抚养儿子,因此胤祺自幼与雍正一同由孝懿仁皇后所扶养,后来胤祺又获得嫡祖母顺治的皇后孝惠章皇后也就是康熙朝的仁宪太后喜爱,被仁宪太后接到身边亲自抚养。
胤祺由于幼年与雍正关系处的比较亲密,再加上后来又受到仁宪太后的熏陶,培养成了胤祺为人秉性平和,忠厚善良,谦恭有礼,所以胤祺在雍正继位后没有受到雍正的打击迫害,可以说胤祺的性格与其母和其弟都大不相同。
而胤禟自幼就由宜妃亲自抚养,所以胤禟的性格更有些相似于其母,历史上的胤禟为人比较重情义,豪爽仗义,而且还非常有经商头脑,是康熙诸子中最为富有的皇子,因此在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一党中胤禟是经济支柱。
由于胤禟与胤禩关系交好,所以宜妃和其姐郭贵人在康熙诸子争夺皇位中肯定是支持胤禩的,因此在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后,宜妃表现得非常不满意,态度极为傲慢和不满,这才引发了雍正在康熙葬礼当众谴责了宜妃。
这件事情起因就在于康熙驾崩后,后宫众嫔妃以及诸皇子和诸大臣都是步行去康熙梓宫前祭拜康熙。而当时宜妃很可能是因康熙去世悲愤过度,身体有些抱恙,她是由四人抬着软轿过去的。
但最关键的还是她最终由于是坐轿子,所以速度超过了步行的雍正生母德妃,走在了即将成为皇太后的德妃前面,这在当时是属于僭越之举,再加上雍正继位本就令宜妃十分不满,所以她在雍正面前大耍了母妃的威风,不太尊重雍正,因此被气急了的雍正也不好当众指责母妃,所以他就当众谴责了宜妃的翊坤宫首领太监张起用,正所谓指桑骂槐,雍正看似大众谴责张起用,实则是谴责宜妃,这对宜妃来说也是不小的羞辱。
雍正当众指桑骂槐完了之后还不解气,不久之后又颁布圣谕公告天下谴责了母妃宜妃的过错,也因此宜妃与雍正结怨极深。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旧章。当年皇太后见太皇太后礼,何等整齐严肃,众母妃皆所睹悉。今圣母皇太后慈善谦逊,念旧情殷,不遽另行大礼,是圣母皇太后之礼。朕仰承圣母皇太后之意,尽心敬侍众母妃,是朕之礼。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仪文所在,未曾传知。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于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雍正上谕》
之后宜妃的姐姐郭贵人及其女固伦恪靖公主也受到连累,被雍正收拾了一番,雍正继位后晋封了康熙的不少妃嫔为太妃,唯独没有晋封宜妃和郭贵人姐俩,后来雍正借故将宜妃翊坤宫的首领太监张起用发配齐齐哈尔,固伦恪靖公主身边的心腹太监王世凤和王明被发配到吐鲁番,胤禟身边的心腹太监李尽忠被发配云南边境,可以说与宜妃有关的人以及其身边亲信都受到了惩罚。
当然雍正重点还是收拾宜妃和胤禟母子,这其中也在于固伦恪靖公主的身份和权力,郭贵人虽然身份不高,但她的女儿固伦恪靖公主却非常厉害。固伦恪靖公主是康熙的皇六女,在康熙时代只是和硕恪靖公主,她被康熙和亲给了蒙古喀尔喀第三代土谢图汗敦多布多尔济。
恪靖公主并非单纯和亲,她在喀尔喀权力极大,与其说是和亲,不如说她就是康熙派过去的代表,漠南和漠北无不尊崇恪靖公主。她常驻在归化城内(即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虽然她只是公主,但她极大的参与政治,清朝所置的归化将军和都统均受恪靖公主所辖制,她还有密折上奏康熙的权力。
恪靖公主团结喀尔喀三部,促使喀尔喀可以团结一致帮助康熙对抗噶尔丹,同时她还招抚汉民开垦内蒙,在漠南和漠北一带恪靖公主极受人民拥护和爱戴,可以说她就是康熙派去的代言人。
因此雍正忌惮于妹妹恪靖公主的权力和威望没有过多清算恪靖公主和郭贵人,不仅没有清算,反而还进行了奖励。按照清廷规矩,只有原配皇后所生女儿才能获得固伦公主封号,在雍正元年(1724年)西北局势混乱之际,雍正为了安抚恪靖公主,特意破格晋封她为固伦恪靖公主。
雍正主要仇视的对象还是宜妃和胤禟母子,对于雍正的行为,宜妃也做出了回应。按照清宫规矩大行皇帝的妃嫔在先帝驾崩后,有儿子的就应该搬出宫外住到儿子府上,没有儿子的则由现任皇帝继续奉养。出宫之后的先皇帝妃嫔们每当节日或者皇帝和太后寿辰理应入宫向皇帝和太后请安。
由于胤祺在康熙时期获得康熙喜爱,因此胤祺在康熙时期就已经被晋封为恒亲王,而宜妃在康熙驾崩后就搬到了儿子胤祺的恒亲王府居住。在搬出宫外的时期,宜妃联合对雍正继位不满的惠妃、荣妃等四位先皇太妃集体不入宫见雍正,这也让雍正十分的不满。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开始彻底清算胤禩一党,胤禩和胤禟都被雍正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并改恶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这两个名字都属于满语中含有羞辱的恶意,其意可以说是最讨厌的人和最厌恶的人。
而雍正为了报复和恶心宜妃,他故意让胤禟的亲哥哥胤祺持册印去向胤禟公布,并由胤祺亲自为执笔在宗人府高册上为胤禟改名为“塞思黑”。
老实厚道的胤祺也不敢推辞,他深知母亲和弟弟得罪雍正太深了,所以此时他更不敢违抗雍正旨意,也不敢为胤禟求情,只得默默地照着雍正的旨意去办事了。
雍正此举就是为了故意气宜妃,不久之后胤禟在圈禁之中被折磨致死,宜妃听闻胤禟死讯之后更是悲伤不已,从此宜妃恨透了雍正,她再也没有入宫去看过雍正。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至此宜妃的两个儿子都先后去世,历经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宜妃内心想必难过至极。
按照清宫规矩,先皇妃的儿子去世之后,其母可以重新回到紫禁城给太妃们养老的宁寿宫居住,由现任皇帝供养她们。但宜妃当时已经恨极了雍正,所以她宁可跟着孙子继承恒亲王爵位的弘晊继续生活,也不愿意回到紫禁城再见到雍正。
在胤祺去世一年多之后,宜妃最终也熬不下去了,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去世。宜妃去世后,雍正也是对她怒气未消,所以雍正故意不给宜妃下葬,只是将她暂时停棺于康熙的景陵附近,后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才下旨将宜妃安葬进景陵旁边的妃嫔陵寝。
写在最后
所以说宜妃受到雍正的羞辱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其一是其飞扬跋扈的性格所致,其二就是她的儿子胤禟卷入“九子夺嫡”之中,是雍正的政敌,宜妃和胤禟母子与雍正结怨太深了,因此她才收到了雍正的羞辱。
其实从宜妃支持胤禟和胤禩夺嫡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在雍正继位后不会有太好的晚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