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新闻报道:农村老人突发疾病过逝,在家中发现没有吃完堆积如山的保健品,价值数万元。通过这件事,就知道为什么保健品销售者喜欢老年人了,特别是退休又空巢的老年人。
就保健品的有关知识点,我今天梳理一下。
1.什么是保健品?
请注意,保健品不过是食品的一个种类而已,换句话说保健品就是一种食品。
2.保健品的分类
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
2.1保健食品具有食品性质,如茶、酒、蜂制品、饮品、汤品、鲜汁、药膳等,具有色、香、形、质要求,一般在剂量上无要求。
2.2保健药品具有营养性、食物性天然药品性质,应配合治疗使用,有用法用量要求。
2.3保健化妆品具有化妆品的性质,不仅有局部小修饰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外用内效作用,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目前特殊化妆品的审批字号仍然是"妆"字号。特殊用途化妆品有如下几类:
(1)育发化妆品:有助于毛发生长、减少脱发和断发的化妆品;
(2)染发化妆品:具有改变头发颜色作用的化妆品;
(3)烫发化妆品:具有改变头发弯曲度,并维持相对稳定的化妆品;
(4)脱毛化妆品:具有减少、消除体毛作用的化妆品;
(5)美乳化妆品:有助于乳房健美的化妆品;
(6)健美化妆品:有助于使体形健美的化妆品;
(7)除臭化妆品:用于消除腋臭等体臭的化妆品;
(8)祛斑化妆品:用于减轻皮肤表皮色素沉着的化妆品;
(9)防晒化妆品:具有吸收紫外线作用,减轻因日晒引起皮肤损伤的化妆品。
2.4保健用品具有日常生活用品的性质,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衣服鞋帽、垫毯等。
3.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
保健品和药品,从它们的名称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二者有很大的差异。
3.1生产及配方组成不同
药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须经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和病毒的严格检查及多年的临床观察,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而保健品无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其质量控制不能和药品相比,不是一个等级。药品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而保健品的作用和安全性的证明过程也不能和药品相比。
3.2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
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药准字号),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如空气清洁度、无菌标准、原料质量等,目前,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其质量要求和生产标准比药品生产标准低。
3.3疗效方面的区别
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临床科学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2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和98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有何区别:药用维生素C很酸很难吃,保健品维生素C为什么很香甜很好吃?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本身就有酸的特性,它有4个与碳相连的羟基OH,CO间共价键较紧密,不易断裂,而H则较易与O分离而水解,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越高它就越酸。
保健品的维生素C片,之所以很好吃主要归功于各种添加剂。除了主要的维生素C,还含有白砂糖、麦芽糊精,甜橙香精,二氧化硅,柠檬黄等让它变得能咀嚼下口的添加剂。也就是说接近一百块的东西里这些添加剂占了80%左右。
虽然价格贵了点,但是也算比较讲良心的。保健品的维C片每片还是含有几十毫克(不到标准的100毫克)的维生素C,和纯维生素C片一样。
保健品的维生素C和药用的维生素C虽然卖的都是一个东西,但成分却完全不一样,保健品是添加了维生素C的食品,而药品维生素C已经是精确到了分子结构的维生素C了。
所以如果真的只是想补充维生素C,建议购买药店药准字的维生素C。如果是送礼或者自己吃着玩......你开心就好。
而且,2块钱的维生素C片和98块钱的维生素C片,这中间除了差80%与健康无关的添加剂以外,还差96元的智商税!
4.保健食品的分类
根据保健食品常用的功效成分,分为以下几类:
4.1蛋白质和氨基酸类。包括大豆多肽、牛磺酸、辅酶Q10、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4.2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类。包括膳食纤维、低聚糖、植物多糖和动物多糖等。
4.3功能性脂类和脂肪酸。油脂中的功能性成分主要为磷脂、功能性脂肪酸、植物甾醇、亚油酸、DHA等。
4.4微量营养素。如硒、VE、VD、钙、锌等。
4.5其他活性成分。包括大蒜素、花青素、有机酸等都属于植物化学物,另外还有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及有机硫化合物等更多类型的植物化学物。
4.6其他。药食同源,益生菌类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等。
5.保健品的功能原理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大致可归为三个方面:
5.1调整生理功能的保健食品
增强免疫、辅助改善记忆、抗氧化、缓解体力疲劳、视疲劳、改善睡眠、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等功用等属此类。
5.2预防慢性疾病的保健品
辅助调节血脂、血糖、血压、体重,增加骨密度等功用。
5.3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抵抗力的保健品
排铅、抗辐射、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黄褐斑等。
6.保健品存在的问题
6.1"概念炒作",故弄玄虚
宣传中动不动就冒出"纳米技术","21世纪生物基因工程重大突破"等字眼,暴抬天价,牟取暴利。错误的概念炒作等于给品牌或产品披上不合身的外衣,为这样的概念炒作让消费者觉得"玄",没有科学依据,经不住推敲。我认为保健品行业的生产商、经销商应该清楚概念炒作只是一道沟通市场与品牌的桥梁,虽然概念炒作确实是无形的武器,杀伤力也很大,但是,概念是属于流行的东西,其可以为品牌打天下,但其无法去保天下。保天下靠的是产品、质量、管理。
6.2价格离谱,盲目跟风
据调查一般的益智类保健品零售价大都在40~100元之间,而在北京市场上有一种产品,15天服用为一周期,则需1960元,如此昂贵的消费让人如何承担?并且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单一的产品想法是幼稚的,盲目跟随没有品牌观念同样行不通。当补钙产品大量盛行之后,补锌、补血、补铁,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的产品随之而来,有什么产品能够长盛不衰呢?
顺便说一句,我以前经历的一个事:给香港路一家保健品公司培训业务员,他们某保健品进价3元,市场卖价150元,各位,请注意卖价是进价的50倍!!
7.保健品市场现状
保健品市场近年发展迅速,从市场供给现状来看,保健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比重持续加大,老年人是主要消费群体。
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只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因人而异。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难以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人的健康。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
8.保健品骗术大揭底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8.1骗局一,"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8.2骗局二,大肆宣传疗效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8.3骗局三,产品"包治百病"
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8.4骗局四,"慢性病也能治愈"
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违背医学,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8.5骗局五,"进口、专利、高科技"
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8.6骗局六"免费旅游"、"赠送体检"
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8.7骗局七,"陪聊"搞感情促销
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先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8.8骗局八,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8.9骗局九,"买保健品能发财"
证监部门表示,类似行为涉嫌变相、非法发行原始股,但"买产品赠送原始股"的方式实际是在打擦边球,这给证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都带来了难度。
9.保健品怎样选购
9.1看标志
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如:卫食健字(2001)第0005号,或者进口的为:卫食健进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如:卫食健进字(2001)第0009号;2003年7月以后批准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码+4位顺序号,如:国食健字G20040048,或者进口的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民+4位顺序号,如:国食健字J20040002。只有认清批准文号才能保证您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
9.2看包装标识
保健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注明以下项目:
(1)保健食品名称;
(2)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
(3)配料;
(4)功效成分;
(5)保健作用或保健功能;
(6)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
(7)食用方法;
(8)日期标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
(9)储藏方法;执行标准;
(10)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
(11)卫生许可证号。
9.3要注意产品的禁忌
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要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看看自己是不是该产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适宜人群"。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要谨慎选择。
9.4不以价格来衡量保健食品效果强弱
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果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内容(如加钙等),那么选择功能少些、价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说,保健品并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保健食品既然是食品的一种,想要通过保健品来解决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等之类问题,那是想多了,甚至会延误病情,与其这样不如好好吃饭,如喝牛奶就可以好好的补钙了、吃瘦肉补锌等,既安全又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