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中亚铁氰化钾恐酿有史以来最大食品安全事故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恐酿有史以来最大食品安全事故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安全性分析

2012我是中国人

亚铁氰化钾,名字很难听,去掉前面两字,普通人联想到的就是死亡。

相信大部分公众是坚决反对添加这些化学药物的。我们宁愿盐的卖相差点,也不愿意添加这些有潜在危险的化学物质

“中国人在百年前被人称为“东亚病夫”,此时的中国人,是因为食物短缺、营养不良造成大部分人身体情况不良;而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得面对成为“东亚病夫”的现实了,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食物不够,而是吃了太多的三聚XX、瘦肉精、激素、亚铁氰化钾……”

三聚氰胺之所以被揪出来是由于以下三点原因而不是其他什么原因:(1)婴幼儿对三聚氰胺最为敏感;(2)三鹿太过火;(3)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新西兰还有一点点畜生护犊的本能。如果不是上述原因,恐怕至今人民还在享受着三聚氰胺!当初加碘也是好处一大堆,居然还有提高了12个智商点,可结果呢?

K4Fe(CN)6毒性和危害性远远大于三聚氰胺,只是可能掩盖在营养不良、各种癌症或者食盐过多引起的各种诸如心血管疾病当中去了,另外,可能时候未到,还没有到达阀值,有没有可能到了一定值后,中国大范围地得病乃至死亡?

饮食的基本原则就是食物多样,我把它改为两条原则,即:(1)毒性最小化原则;(2)多样化原则。在我国这样一个互相下毒的国家,第一条毒性最小化原则应当是最重要的一条,饮食首先得满足毒性最小化原则。

1人民对亚铁氰化钾的安全性非常不放心

1.1卫生部及御用砖家劣迹斑斑、前科累累

1.1.1卫生部对人民极不负责

2002-2003年在SARS事件中表现弱智以及对人民极不负责。

2003年取消强制婚检,离婚率与出生胎儿畸形率大幅增加。

20043月15日前后,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全国由此开始围剿劣质奶粉。但是三鹿仍然在逃,此时就应该对三聚氰胺等毒物有所警觉和动作。

2007.07.0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因犯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死缓。全国目前的17.2万个药品批准文号中,有15万个是曹文庄上任后办理的。(批注:工作大胆有魄力)。

2008.09.11三鹿奶粉掺入奶粉事件爆发。出口奶粉不含三聚氰胺,蛋白精发明的时候很多人已经知道对人体可能有害,据传蛋白精的发明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婴儿不光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畜类尚知护犊,遇到危险还知道把幼弱护在群内,奈何人类反不自知?把最好的饮食、教育、安全环境奉献给孩子,这是每一个人类的共识吧?为什么到了自诩为“经过1100多道关口、每天一杯奶健康中国人”的企业那儿,就不管不顾了呢?

2009.09.11转基因安全证书列在了在一个不起眼的网站上。11.27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在通过一年多后悄悄地补挂在了该批转基因食品名单的末尾。继计划生育之后,让自己的人民吃亡国灭种的转基因粮食!中国开始在亡国灭种的路上狂奔!

2010.03.01中国食品安全关键性人物(大媒体称之“泰斗”和“领军人物”)暨ZF的头脑和技术支持人陈君石院士称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2010.09.10对记者说:”如果说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带来安全问题,必须拿出数据才能证明。”他曾明确表示,不赞同禁用过氧化苯甲酰。此前陈军师支持苏丹红、三聚氰胺、假鸡蛋。还说食品中“比三聚氰胺更毒的东西比比皆是”….陈君石不讲人话尽喷粪便,他不是人是个畜生。陈君石无道德,没人性,他心地狠毒祸害中华。

2010.03.03科技部门户网站世博科技专项行动“食品中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成分等快速现场检测”明确将转基因成分与食品中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并列

2010.03.17山西疫苗致儿童聚集性异常反应事件,全国揭露疫苗问题。

2010.03.18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禁测乙肝。乙肝病人的权力获得保障是进步,正如2010.04.27取消禁止爱滋病入境的规定是为了体现人权。在近几年爱滋病传播和黑人引进加速的情况下这种进步必须结合采取足够有效的措施避免他人感染上乙肝和感染爱滋病才算完满。乙肝传播途径与爱滋病有很大相似性,乙肝放松也很可能为爱滋病传播大开方便之门。另外,贸然清除人民对乙肝和爱滋病的恐惧值得商榷,因为这种恐惧本身就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几年前以不准确和避免对同性恋的歧视为由将“爱滋病”改为“艾滋病”也可能对防治爱滋病有不利影响。(国家为乙肝维权大事记:2009年6月,网易出了一个普及乙肝知识的专题,题目为“乙肝,被夸大的恐惧”;2009年9月,中国颁发首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食品行业健康证;2009年12月,卫生部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查;2010.03.18,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禁测乙肝。)

2010.04.27卫生部引进爱滋病

2010.05.25卫生部终止禁烟(禁烟需要几代人努力,推进转基因只需要3-5年)

卫生部说媒体误读了中央的意思。从2009年开始那么多省市、霉体都宣称禁烟并采取措施,他们疯了?霉体可是处于正腐的绝对控制下。

2010.05蒜、绿豆等蔬菜大幅度上涨,“神医”张悟本被迅速地动用国家力量打倒——人民为什么极度缺乏健康与营养学知识?为什么看不起病?

2010.09.06河南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资金多次被挤占挪用,已建成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多数也没有正常运转。有钱买车,无钱检测,有钱盖房,无钱开动设备——见怪不怪了,全国范围亦如此。

2010.09.11中国高调纪念霉国9.11。WHO赴中国河南督导中国卫生部推行的麻疹疫苗全国“强化注射”大运动。此事件引起全国范围的恐慌。医生与教师道德彻底沦丧。“比尔盖茨在9月11日开始给上亿中国儿童强注麻疹疫苗之前就已经来到中国,但有关比尔盖茨与强注麻疹疫苗行动的关系没有看到什么报道,相反比尔盖茨推出慈善盛宴的举动却为广大媒体争相炒作”。

有太多值得卫生部关心的事情,为何卫生部单单盯住疫苗。即使是疫苗,似乎乙肝、狂犬病都比麻疹重要,尤其是狂犬病打的人少,但每年死的人多。尽管还不能肯定这次麻疹疫苗就是霉国的基因武器,但是卫生部绝对没有把中国人的健康放在心上已经确认无疑,这一针是为霉国打的。

9月12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结束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被人们俗称为“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苯甲酰,依然被列入面粉处理剂

2010.11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1998年到2006年中国学生的身高降低了3厘米,而体重增加了3公斤,也就是说中国人变得又矮又胖了。

2010.11.06美国大规模调查华人血样DNA

2010.11.14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商家在蜂蜜中添加果糖以次充好的“秘密”,假蜂蜜易致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当然有加化学药物,轻者得病,重者死亡。

2010.11.1524岁成都超女王贝武汉整形(面部磨骨)意外致死——凸显了娱乐圈整容风和国人重外表及畸形的审美观点。

2010.11.27我国每年新增食道癌患者25万,占全世界食道癌病例数的一半——为何总是中国?专家称进食过快等成诱因。

1.1.2卫生部御用砖家叫兽禽兽不如

尤其是中国食品安全第一人,食品强化办公室主任,973食品安全领域首席砖家和唯一院士,力推K4Fe(CN)6的陈君石已经被大量事实和分析讨论证明为中华五千年来最大刽子手,超级大汉奸。参见有关文献。

1.1.3侵犯了人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亚铁氰化钾为何暗藏多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呢?“食盐里神秘的成分亚铁氰化钾,在暗藏多年之后,最近终于被印刷在了商品包装上。这是第一步,尊重了人们的知情权。下一步该是取消这个成分。在日本等国,这个亚铁氰化钾是严禁用于食盐等食品之中的。”

人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该不是在告诉你要么从8楼跳下,要么从7楼跳下,而是能否不跳楼!

“卫生部之所以反对,我原以为他们已经委托下属机构做了多年的观察试验,已得出结论是增白剂是无害的了。想不到的是他们主要依据的标准却是JECFA,一个典型的被欧美控制的委员会。卫生部门的专家该破一破“欧美标准”的神话了,应该换一换专家库了,那些专家依据的标准很可怜,过去我们已上了太多的当,吃了太多的亏。有一批专家,包括吓人头衔的院士,动辄以欧美为标准,认为这个东西欧美就这样规定的,就安全了,盲目迷信欧美标准是错误的。”

1.1.4卫生部关于亚铁氰化钾安全性的答复不能令人民满意

卫生部关于亚铁氰化钾安全性的答复答非所问,避重就轻,过于简练,似是而非,漏洞颇多。如此简练会不会是避免言多必失?

规范使用食盐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三日)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针对有关(又是有关!)媒体(人民呢?)对食盐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安全性的质疑(仅仅是质疑?人民认为对人体有害,不该加),有关(再见有关!)食品安全(必须还要有医学专家、生物学家、环境专家、法律专家、普通民众!)方面专家(哪些砖家?多大范围与规模?卫生部的意见呢?至少我们看到陈军师的解释就是故意杀人!)认为规范使用(在“规范使用”情况下“砒霜”还是中药呀,“砒霜”添加在食盐中,只要“规范使用”也与“食盐抗结剂”一样不会出现大问题!!!三聚氰胺还超标几万倍了,还好,亚铁氰化钾最多只能超标9999倍!)食盐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如果企业或者销售商不加亚铁氰化钾而是氰化钾呢?)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食盐抗结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盟都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据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它们是不用的)。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允许其在盐和代盐制品中作为抗结剂使用,用于防止食盐结块,最大使用量为10mg/kg,在产品包装上应当标识(那为何暗藏这么多年?),可以标识为“亚铁氰化钾”或“抗结剂”(为何不明示?还要二者则一?如果哪天使用另外一种剧毒抗结剂呢?)。

亚铁氰化钾中的铁和氰化物之间结构稳定,只有在高于400℃才可能分解产生氰化钾,但日常烹调温度通常低于340℃(原来还差60℃,我们就全部被毒死了,赶紧在炒菜锅里安个温度计吧!),因此在烹调温度下亚铁氰化钾分解的可能性极小。(和酸、硝酸盐反应?和酸加热?烧烤?光照?微波炉?当烹调以盐或沙作为传热介质呢?当大量使用食盐时呢?烤焦等意外情况呢?厨师、食品加工领域的工人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呢?)

我国推荐的食盐每日摄入量为6g,考虑我国居民实际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按每人每天摄入15克食盐计算,如果按照标准(超标呢?)规定使用亚铁氰化钾,每天摄入量为0.15mg。按照成人体重按60kg计,摄入量为0.0025mg/kgbw,远低于人类的每日容许摄入量(0.025mg/kgbw)(每日容许摄入量从何而来?理论与实验数据为何?如果摄入食盐严重超标而体重又很轻呢(例如30-40kg,甚至是10-20kg的小孩呢?),例如30g(这在中国还是很多的),和其他化学品的反应呢?对于特殊或者过敏人群呢?例如鼻炎、咽喉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呢?中国的食盐品种很多,是对所有食盐都适用吗?),因此按照标准规定使用亚铁氰化钾本身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1)价值较大的文献

①李新.在氯化钠产品中应用多种防固剂的必要性.中国井矿盐,2005,36(6):16

2.1亚铁氰化钾在食用盐中使用的安全性

亚铁氰化钾在强热后会分解,产生氢氰酸;它与卤素、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铁氰化钾,其水溶液在空气中遇光则分解出氰化物并生成氢氧化铁;它与稀盐酸共热产生氢氰酸;在灼烧时生成碳化铁,氰化物、氰及氮。虽然我国对亚铁氰化钾的添加量制定了严格的国家标准,一般亚铁氰化钾在氯化钠中的含量不超过10mg/kg,食用就是安全的。但是从亚铁氰化钾的性质也可以看出,对于添加亚铁氰化钾的食用盐,只有我们保证正确的使用方法,才不会对身体有害。

如果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接触高温或酸性物质或强氧化剂物质,就有可能使亚铁氰化钾分解,放出氰化物,少量氰化物经消化道长期进入体内,会对身体产生慢性毒害。

亚铁氰化钾在100℃时会脱水变成白色粉状无水物,它的这一特性使得氯化钠在干燥床中干燥时,亚铁氰化钾脱水由晶体状变为白色粉状,因为亚铁氰化钾的比重低于氯化钠的比重,在干燥床回收粉盐时,亚铁氰化钾会更多地进入粉盐中,使粉盐含亚铁氰化钾的量超过正常值的6~7倍,当这些粉盐又回到成品盐中时,如果在后续的包装过程中不充分混合,将会使局部成品盐中的亚铁氰化钾含量超过20mg/kg,远远大于国家允许的添加量。

2.2亚铁氰化钾影响人们对部分微量元素的吸收

亚铁氰化钾能与多数金属元素反应生成沉淀。在没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与亚铁盐生成白色亚铁氰化铁沉淀,此沉淀不溶于水和稀酸;锌离子会和亚铁氰化钾发生反应,生成白色胶状的亚铁氰化锌,此沉淀不溶于水和稀酸;铜盐和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难溶的铁氰化铜的沉淀。在这些反应中,虽然没有络合物的分解,不会释放出具有剧毒毒性的氰氢酸或氰化物,但它将与人体有益的元素结合成沉淀,影响人们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2.3亚铁氰化钾在食品加工用盐中的局限性

2002年是出口盐渍行业对于亚铁氰化钾感受最深的一年,6月份以来,四川省许多盐渍菜加工企业陆续接到日本客户的通知,他们从某超市销售的中国青岛产食盐中查出含有日本仪器不得检出的添加剂--亚铁氰化物,日本官方卫生保健所及一些客户要求中方盐渍菜加工企业提供所用食盐的成份化验证明,四川对日盐渍菜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此后还有浙江出口的盐渍品黄瓜、食用菌,涪陵出口的榨菜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盐渍菜加工企业由于一时找不到不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生产处于停滞瘫痪状态。

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中明确规定,亚铁氰化钾可以作为防固剂,但在绿色食品中却不允许出现,包括绿色食品中调味包所用的氯化钠不得检出亚铁氰化钾。

3其它防固剂的应用情况

国际上能够在氯化钠中作为防固剂的产品有二十多个,根据防固结原理可用复盖剂、晶体改良剂、乳化剂和助剂。发达国家在食用盐领域使用的防固剂有碱式碳酸镁和硅铝酸盐等,用亚铁氰化钾作为防固剂的比较少,其它盐产品则根据需要添加各种防固剂。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中规定允许使用的防固剂产品有五种,即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和微晶纤维素,但盐行业只用选用了其中的亚铁氰化钾。

②西木博士做客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解说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的潜在危害

西木博士指出亚铁氰化钾比较稳定,但是什么情况下,它会分解出氰化钾呢?一个是遇热、高温,在4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才会分解出来,比如烧烤,烧烤的最高温度可以到500度,所以食物烧烤好之前,不要放盐进去,最好是等食物烤熟之后,吃之前放盐。还有一种情况是,亚铁氰化钾遇酸以后,可以分解出氢氰酸,氢氰酸的毒性其实也是非常高的,所以精制盐不要和醋一起放。

我国采取的是加入亚铁氰化钾,而国外添加的主要是碱式碳酸镁[3]。

我国精制盐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指标较低和容易结块。这也是影响我国精制盐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

我国使用的抗结块剂亚铁氰化钾的添加量旧的食用盐国家标准(GB546192)规定为5mg/kg(以Fe(CN)-46计),新的食用盐国家标准(GB54612000)规定为10mg/kg(以亚铁氰化钾计)。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亚铁氰化钾的添加量过低,起不到其抗结块的效果。提高了亚铁氰化钾的添加量后,与过去相比有一定的好转,但由于添加的方法不易使其均匀,故抗结块的效果并不理想。通过长期生产实践的观察和测试后发现,采用添加剂法,不管添加点选在何处,还是采用何种添加方式,都不易做到适量、均匀。

目前国内食盐种类多样,大多数产地生产的食盐载体PH值都是中性的,可以与各种营养强化剂进行混合强化,但四川自贡井矿盐,载体PH值显碱性,添加一些营养强化剂时会产生化学反应。

⑤维基百科和瑞尔丰化工

瑞尔丰化工:本品属低毒类。有资料报道,中毒时肾脏受损害,尿糖大量增加。接触本品多年的工人中,未见发生皮炎。和硝酸铜、亚硝酸钠加热时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高毒的烟气。禁忌物:硝酸盐。

⑥食盐中有种叫亚铁氰化钾的抗结剂。郑州晚报,2009-08-13

亚铁氰化钾……有游离酸或酸性盐存在时,加热至40℃~50℃,可释出对人体有害的氰氢酸(HCN);强烈灼烧时分解放出氮气,并生成剧毒氰化钾。据了解,亚铁氰化钾可经消化道吸收。经大、小鼠实验表明,由于氰基与铁结合得很牢固,因此一般情况下毒性低,可迅速经肾小球过滤而排出。但是,本品过量时可引起肾脏损害,尿中排出大量糖。

⑦邓培红,张军,陈静波.亚铁氰化钾修饰碳黑微电极测定抗坏血酸.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45

亚铁氰化钾对维生素C的氧化过程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

(2)参考意义不大的文献

①王兴华,李宝华,谢菲,等.水发食品中甲醛现场测定的样品快速前处理新方法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112015~2018

pH=6,采用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弱碱性。

②糕点中防腐剂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探讨.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20(3):180

弱碱性条件下,加入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铵主要是除去提取液中的蛋白质

③宋小明,乐美兆,徐俊杰,等.亚铁氰化钾对糖原的特殊固定作用.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7,13(4):325

在生化试验中,铁氰化钾可以用来测定血中葡萄糖含量。在一定条件下,血糖与铁氰化钾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钾和糖酸以及其他产物,然后亚铁氰化钾再与三价铁生成亚铁氰化铁,即普鲁士蓝,为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它与血糖含量成正比。

④骨髓小粒中的含铁血黄素称细胞外铁,其所含的三价铁经稀盐酸处理后而游离,并能与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发生普鲁士蓝反应,生成蓝色亚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位。细胞内铁也可用此法显示,根据反应的强弱可了解骨髓中铁的含量。

1.2食盐行业令人担忧

陈君石表示,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督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关键还是要靠企业自律。“食品添加剂说到底是道德问题。”

食品行业肯定是令人担忧的,如果从我的本行我和所知道的与食品有关的化工行业和化工厂的情况就可以简单认为中国的食盐绝对不安全。从中国的潜规则和道德早已败坏也可不用大胆推测就可知。不过,我们还要要摆事实,讲道理嘛。下面看看业内人士的说法。

1.2.1食盐行业行风

(1)冀维锋,陈桂茹,周爱文.河北省碘盐生产企业产品检验能力调查分析.河北医药,2010,32(6):734

2结果

2.1检验人员与检验制度

两项的合格率均为100%。

2.2检验项目

目前全省12家企业自检项目基本相同,自检项目包括物理指标的白度、粒度,化学指标的氯化钠、水分、水不溶物、水溶性杂质,碘酸钾。卫生指标铅、砷、氟、钡,以及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不能进行检验,而是被动依靠每年度的卫生监督、碘缺乏病防治、上级部门的产品抽检进行检验,合格率为0。

2.3检验设备

针对目前企业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设备配备齐全,能够满足企业自检项目的检验需要,能够做到定期进行计量检定[2]。而依据食用盐#(GB5461)规定的检验项目来评价,合格率为0。

3讨论

3.1加强企业负责人的法律知识培训

3.2加强检验人员的资质培训

3.3强化产品检验法定意识

食用盐的产品检验是依据国家标准制定的,企业自身无权自行修改,必须无条件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执行[3]。此次检查中发现企业并未对国家标准中的卫生指标进行检验,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议企业制定企业标准或对不能检测项目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3.4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3.5建议企业开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最大程度的避免产品出现卫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2)贾文水:发展食盐专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井矿盐,2006,37(2):11

二是生产和流通方式还比较落后。我国是世界上产盐大国之一,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但生产工艺水平还比较落后,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效率低。食盐销售还是实行三级或四级批发零售和二次分装,环节多、成本高,给私盐贩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3)彭亦光.关于食盐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苏盐科技,2005年9月,第三期:21

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食盐安全的瓶颈。

1.2.2食盐含量测定方法不完善

亚铁氰化钾……可它对身体有一定危害,我国食用盐标准允许含量为5mg/kg[1]。最近日本政府对从我国进口的食用盐及盐渍制品要求进行亚铁氰化钾的测定。对亚铁氰化钾的测定,国标GB130251091采用硫酸亚铁与亚铁氰化钾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物经空气氧化生成蓝色络合物,比色法测定[2]。该法采用样品与规定标准进行比色,只能定性测定且适用范围为食用盐,对盐渍制品中亚铁氰化钾的测定目前未见报道。

(2)贾薇,于晓英,高嵘,等.肉制品中食盐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21(1):43

在现行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中,食盐的测定采用炭化浸出法或灰化浸出法将氯化钠溶出后进行滴定分析[1]。而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由于肉制品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及蛋白质,在炭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很激烈的崩溅,使被测组分损失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而,我们对肉制品中食盐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

(3)严继东,曹丽军,侯逸众.酸性硫酸亚铁铵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5):1256

亚铁氰化钾……。与强酸和强氧化剂反应,放出氰化氢(HCN),具有低毒性。

我国GB2760-2007中规定其最大使用量为0.005g/kg[1]。测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普遍采用硫酸亚铁法,其使用的试剂不稳定,极易失效。

(4)王秋菊毕玉友孙继春硫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方法改进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5):612

2亚铁氰化钾的毒性分析

2.1K4Fe(CN)6本身毒性

K4Fe(CN)6本身毒性又包括原料毒性和K4Fe(CN)6纯品毒性。工业生产亚铁氰化钾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氰熔体法、氰化钠法、黄血盐钠转化法、氢氰酸法、含氰废水回收法和废气净化剂及氰泥制取法。目前,国内黄血盐钾绝大多数企业采用氰化钠(或氢氰酸)和硫酸亚铁及氯化钾为原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两渣一废水”污染物产生,污染严重,操作环境恶劣——存在人体毒性(氰化物残留)和环境毒性。含氰废水回收法、废气净化剂及氰泥制取法两种方法是利用“三废”制亚铁氰化钾的方法,不适宜于大量生产亚铁氰化钾,但是废物中成分何其复杂,毒物何其多!

如果成年人每天摄入三聚氰胺牛奶50g,意味着每天摄入0.18mg三聚氰胺。我国平均摄入食盐为12.4g(我国北方地区每人每日平均摄盐量为15~18g,南方地区每人每日平均摄盐量为10g左右),K4Fe(CN)6的含量按10mg/kg计算,则我国居民每天摄入0.124gK4Fe(CN)6。二者已经非常接近,但是食盐是每一个人每天都要吃的,是要从婴幼儿开始一直吃到死的!

液态奶检出三聚氰胺的批次表

公司

序号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日期/批次

三聚氰胺(mg/kg)

蒙牛

1

核桃牛奶

200ml/袋

20080910

0.765

2

蒙牛高钙低脂牛奶

250ml/盒

20080807

0.8

3

全脂灭菌纯牛乳

20080901

1.0

4

高钙低脂牛奶

20080801

1.5

5

早餐奶(麦香味)

250ml/包

20080814

1.9

6

蒙牛早餐奶

20080726/x

2.57

7

妙点

20080728/W206

3.17

8

木糖醇酸牛奶

2kg/瓶

20080806

3.52

9

243ml(250g)/袋

20080908/C206/GAfb

4.2

10

蒙牛大粒果实酸牛奶

160克/盒

M20080903

6.8(A样)

11

7(B样)

伊利

伊利芒果+黄桃酸牛奶

125g/盒

20080907

0.69

酸牛奶(木瓜+甜橙)

125g/瓶

20080903

1.02

纯牛奶

220ml/袋

20080913

2.2

脱脂奶

20080820

2.9

20080905MIAC6

5.5

242ml/袋

20080906/LIA09

高钙低脂奶

20080819

8.4

光明

光明酸牛奶(原味)

180g/袋

20080912

0.6

原味酸牛奶

180g/盒

3.41

100克/杯

20080910A

3.5

大颗果粒草莓酸奶

450克/盒

20080902BC

4.8

益生菌·优乳酪(原味)

190g/罐

B20080908C

5.65

优酪乳·酸牛奶(原味)

580克/瓶

B20080909A

8.6

2.2氰化物的毒性

2.2.1炒菜时

(1)与酸反应生成HCN

(2)受热生成KCN

K4[Fe(CN)6]=4KCN+FeC2+N2

KCN的烧焦后释放出剧毒的KCN。一次几克-十几克的食盐烧焦K4Fe(CN)6释放出约0.7倍的KCN,也就是略低于0.1mg(假定为0.06mg),这意味着一次即有轻微中毒现象。

本人居然在Google上没有查找到人体每天的CN-安全摄入量,无奈何只好从水的含量推算。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氰化物的检出限推算0.05mg/L。若每天人均饮水1.2L,那么每天饮水中摄入氰化物不得超过0.06mg。

我国人民的厨房和人体就是巨大的化学工厂,每天进行着大量的氧化-还原、沉淀-溶解、凝固-析出、电催化、析出气体、生物化学反应,如果其中恰好有K4Fe(CN)6生成KCN和HCN的催化剂呢?

以下人等是非常危险的:(1)经常烧焦;(2)经常吃烧烤;(3)经常油煎、油炸;(4)厨师。

2.2.2体内毒性

不少人认为K4Fe(CN)6·3H2O分子式中,CN-离子已被螯合,不能电离,故毒性较低。从下面的计算看来也确实如此。

K稳[Fe(CN)64-]=1035,1mol/L[Fe(CN)64-](人体中的[Fe(CN)64-]离1mol/L很远)中

然而,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如果CN-消耗掉(例如与人体内某些物质反应(也即产生毒性)),那么K4Fe(CN)6将大量产生氰化物。

尤其是在胃中,有K4Fe(CN)6+H+→6CN-

四川省政府对输日盐渍菜中出现的问题十分重视,召开了紧急会议,李达昌副省长和黄小祥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1.对生产盐渍菜所需食盐实行定向生产和定点供应。盐业部门对(出口日本)生产盐渍菜所需食盐,按照不添加亚铁氰化物等抗结剂的标准实行定点生产。各生产企业凭外经贸部门出具的证明与当地盐业公司联系,签订协议,盐业公司按协议组织货源,保证质量,及时供应。企业要做好生产计划和安排,减少食盐的库存。2.对盐渍菜专用盐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盐渍菜专用盐由定点企业专门生产,由盐业公司专供企业生产盐渍菜使用,盐政、质监、工商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3.各类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要积极应对。一是对日出口的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对输日食盐和含盐产品中亚铁氰化钾检测的通知》执行,并积极配合检验检疫等部门,研究从技术上加以解决。二是积极开拓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市场。三是在今后的生产加工中,严禁使用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加工对日出口的盐渍菜。目前,四川省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正在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紧急会议精神,力争尽快打破日方的技术壁垒,保住并不断扩大对日盐渍菜出口市场份额。

文/icestone

以下是回复:

①听说食盐加碘为了健康是幌子,此种做法纯粹是为了打击私盐,垄断经营!因为私盐加碘难度很大,而官盐加碘后在市场上鉴别官盐与私盐就非常简单,中学学过化学的就都会做。请知情网友讨论讨论。

②【索马里富豪】2009/08/2520:09

③俺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盐买来洗水几遍再吃,这样管用吗?

楼主你有点问题哈!既然你说亚铁氰化钾稳定,难道你不知道它是有条件的吗?只能在

(3)蜂胶造假缘何能横行十年

继曝光蜂蜜造假之后,最近央视又揭开了蜂胶造假的“黑幕”。不法企业用树胶冒充蜂胶,国内蜂胶九成是树胶。调查结果可谓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如此造假在业内竟已横行10年。

所谓的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而《蜂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非蜜蜂采集,人工加工而成的任何树脂胶状物不能称之为蜂胶,更不允许添加到真正的蜂胶里面。

不法厂家用树胶冒充提纯蜂胶,背后当然是利益驱动。一家蜂胶产品生产厂家负责人介绍,真正的天然蜂胶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而所谓“提纯蜂胶”最低售价140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使用蜂胶造假有些厂家竟然还有一套所谓的“原则”。河南一家公司总经理声称,“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听了这话,实在让人心寒,如今做食品的,已把吃不死人作为最后底线了,这也难怪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了。

蜂胶造假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已采取紧急行动。然而,公众仍然有疑问,蜂胶造假已经横行10年,为何要等到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能发现问题?记者暗访都能揭露造假,专业监管部门为何就发现不了?何连弟

粮食部门及不少生产企业建议在面粉中停用过氧化苯甲酰(即俗称的面粉增白剂)。

“这完全是误解。”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前日对记者说:“如果说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带来安全问题,必须拿出数据才能证明。”陈君石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他曾明确表示,不赞同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2008-10-14|陈君石院士应辞职道歉三鹿毒奶事发后,一位院士级别的专家出来宽慰我们,他在论证液态奶安全时说:“液态奶里面假如是同样的原料含有了三聚氰胺,做成奶粉以后水分就没有了,它变成一种干粉,所以三聚氰胺就浓缩了。那么在奶粉里面三聚氰胺的含量就高了,假如你喝的是液态奶,它90%以上都是水,所以它的三聚氰胺并没有被浓缩,所以你喝一杯奶实际上变成奶粉只有很少一点点”。我们的质检与卫生部门,所有媒体和所有官员,都没看出这位专家的智力低于常人---孩子们没有吃干奶粉的,都把奶粉加水稀释过了。连这点事都闹不清楚的专家,万不能让他们指挥、指导食品监管和检验,需要先“检出”这类昏庸专家和技术官僚,否则就会出现“找不到北”的症状,永远陷在被动局面之中。

上面这段话,是我在《检出有毒食品应予重奖》一文中说的。有些读者看到后说“不敢相信专家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纷纷表示震惊和愤怒,有几位怀疑我引文真实度的网友,经搜索查证后对那位专家更是大失所望。其实,专家的那段话是被媒体广泛传播过的,各大网站也都在显着位置重点推荐了,早就看过那段高论的人数不胜数,有些人被忽悠了,也有些喜欢动脑子的人认为专家是“侮辱国人智力”,只是,他们的质疑和抗议之声不曾被媒体公开发布过。

我在前文中没点名的那位“院士级别的专家”,名字叫陈君石。他在毒奶事发后频频出镜,一直在教育消费者和媒体“食品安全总体上讲是好的”,“这毕竟不是灭顶之灾”…上文引用的他那段傻话,我希望是他是由于思维有问题才说出来的,不然问题就更严重---排除陈院士智力和思维方面的原因后,那就真得考虑“蓄意侮辱”或“恶意误导”的可能了。

2007年1月26日的《中国食品报》,有一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人才小高地首席科学家的名义”推荐“铁酱油”的《告壮乡人民书》。作者自荐说:“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全国政协委员、国际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现年71岁,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1990-2000年,3次开展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1998年至今,系统研究和推广铁酱油预防贫血工作,获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300万美元的基金资助。2001年以来,当选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专家组组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查证权威媒体的多次报道,和陈院士自介大体一致,从2006年9月2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可见:“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合作进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四个方面入手,为ZF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为减少和控制食品污染提供关键技术手段。陈君石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就是说,陈院士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领域是个关键性人物,ZF的头脑和技术支持人,正如大媒体所言,他是“泰斗”和“领军人物”。据陈院士介绍,他负责下研究出的成果那是相当地了不起,让“执法人员底气倍增”;“这些技术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连外国人都自叹不如”…..而今,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痛彻国人、震惊世界、史无前例的恶性事件,铁的事实证明,“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四个方面的状况都是漏洞百出、形同虚设。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和对官员有巨大影响力的“技术最高权威”,陈院士果真是毫无干系?真的会“出污泥而不染”吗?

如果ZF官员根本没有采纳、落实首席科学家的技术和管理意见,那就可以推论陈院士或许是清白的;如果陈院士批评ZF管理不力、不纳忠言,那么还可以说他有良心和先见之明。然而,用陈院士自己的言说说明,ZF方面对他是言听计从并积极落实着他那一套。既然如此,我们不能不质疑技术问题,不能不追问技术责任。

在新华社9月16日刊发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中,专门介绍了陈君石对三聚氰胺的风险评估结果,划定了一条“婴幼儿配方粉中的安全值应为15毫克/公斤”的标准线。陈院士并没有做过实验,就这样把美国FDA根据啮齿类动物试验所得最小无作用水平,用于人体进行数学推理得出婴幼儿配方粉中的安全阈值,这根本无法成立。因为老鼠不是成人,更不是肾脏发育不全的人类婴幼儿。在世界范围内,在三聚氰胺对人体影响的“科研课题”上,只有中国大陆由于失控而发生了一场悲惨的大规模的“人体试验”,中国专家无视至少五万的人体“实验样本”而依然根据美国老鼠提供的数据,实在让人齿冷心惊。有网友找出农业部系统的文本,其中有条规定是饲料中搀加的三聚氰胺要低于2mg/kg---这比婴儿奶粉的标准低了7倍多。划定婴儿奶粉安全标准连猪食都不如,陈院士知否?

从另一个场合我们得知,陈院士懂得“老鼠实验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另外他在说苏丹红食品安全事件时,承认苏丹红是动物致癌物,同时更强调没有证据证明苏丹红对人会致癌。”像这样的苏丹红造成的红心鸭蛋….每人每天吃1000个才有可能致癌。注意这里用的是有可能,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它是对人致癌物,除非人与动物对苏丹红一样敏感。这里,陈院士也区别了人与兽,只是,他的意思是“人坚强”,比“猪坚强”更坚强。

消费者要求的食品安全本是底线状态,却被他批评为“理想状态”;他告诫消费者“不能要求零风险”;他对食品质量特别地宽容大度,比如他承认假鸡蛋的成分不是鸡蛋,“但它所用的材料都是安全的,没有有毒有害物质”。

质检局长引咎辞职了,之前他曾经底气十足。局长大人那些用来痛击“反华势力”的数据和“正面信息”,并不是他自己捏造出来的。给他底气,支持他造下大孽的还有一批专家---其中一批骨干专家由“专家组组长”陈院士挑头带队,其它专家团伙也仰望“泰斗”,受其指导与影响。天下苦此等“专家”久矣,而这次我们应“大痛有声”。

陈院士还是掌握较多食品安全信息的。他说自己不买菜,要是他买就没菜了;还说食品中“比三聚氰胺更毒的东西比比皆是”….但不知为什么他总是要求我们不要在乎,总是告诉我们吃少量毒物根本没事。无论从心态、思想、实效等各方面反复考虑,陈院士实在无法让人信赖。陈院士不会像温总理那样“感到内疚”,更不会道歉辞职,而作为被他引导、教育的受众,我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恶心和抗议。要求不高---如果我们注定摆脱不了被专家敷衍和忽悠的宿命,那么就请换一个对我们伤害较小的专家来继续恶心我们吧!

为了回应社会上对铁强化醤油的质疑,2010年11月19日和20日,被誉为“中国食品安全第一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以中国疾控中心的名义在网站上先后发布了《铁强化酱油——安全与营养知识问答》和《铁强化酱油信息共享会(实录)》。为强调中国人必须吃铁强化酱油,他们硬是风马牛,把不相干的“强化”与“发达”扯在一起:“1900年瑞典开始食盐加碘,1918年丹麦人造黄油强化……”,“现今都成为发达国家”。人们很难理解,在当前全国上下都对加碘盐和植物黄油(反式脂肪酸)异常反感与愤慨的情势下,陈君石们哪壶不开提哪壶,究竟是自己的智商太低,还是存心侮辱中国人民!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有意回避了一个最根本性问题——铁强化酱油中的强化剂NaFeEDTA,是一种化学合成品,其中EDTA更是强络合剂,人食用后缺乏安全保障。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THE END
1.云南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检测机构动物毒理试验的检测周期和费用因试验类型、目的、动物种类以及实验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毒理试验及其检测周期和费用的介绍: 一、检测周期 1. 急性毒性试验:这类试验通常观察期较短,但具体周期取决于试验的具体类型和目的。 -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染毒动物观察期一般为14天,必要...https://m.11467.com/blog/d9209039.htm
2.2024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竞赛备考试题库(含...PAGEPAGE12024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竞赛备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194—2017),获取环境空气污染物小时平均浓度时,如果污染物浓度过高,或者使用直接采样法采集瞬时样品,应在1h内等时间间隔采集()个样品。()A、1~4B、1~3C、2~5D、3~4答案:D2...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9362892.html
3.2024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竞赛备考试题库(含...131.进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时,对试验缸中溶解氧的要求是()。 A、6mg/L以上 B、4mg/L以上 C、5mg/L以上 D、3mg/L以上 答案:B 1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高锰酸盐指数Ⅲ类标准限值为()mg/L。() A、4 B、6 C、10 D、15 答案:B 13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溶解氧指标丰水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19/6231243100010103.shtm
4.急性毒性实验中,大鼠经口LD50/(mg/kgBW)为40,判断该毒物毒性分级...四川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行按年计算、分半年缴纳的征收方式。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在服装CAD中经常使用(二次参数)曲线或(...【简答题】简述急性毒性实验观察指标。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第一节 短文理解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文后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认为正确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0b752f6436444cfa8a098a10018b9ebc.html?fm=bdbdsc332c02042cf4fc841903bf49b5ab792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认可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对泪道...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认可办法》(国药监械(2003)125号)的规定,我局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认可审查组于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对你局所属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进行了现场评审。经审查,我局认可该所对泪道探针等46种医疗器械和项目...http://m.fabao365.com/code/law_160790.html
1.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本项目实行电子化采购,使用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为:四川省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以下简称“采购一体化平台”)的项目电子化交易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电子化交易系统),登录方式及地址:通过四川政府采购网(www.ccgp-sichuan.gov.cn)首页供应商用户登录采购一体化平台,进入项目电子化交易系统。供应商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参与本次电子化...https://ggzyjy.sc.gov.cn/jyxx/002002/002002002/20241114/8a69f5da931165bb0193298de7e510a6.html
2.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第三方检测机构丨「中析检测中心」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固定剂量法(小鼠),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毒性分类试验(GLP),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毒性分类试验(大鼠),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毒性分类试验(小鼠),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GLP),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大鼠),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化学品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https://www.yjsqi.com/shengwu/2193.html
3.食药环侦技术实验室货物采购项目中标公告四川警察学院食药环侦技术实验室货物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采购编号:SCIT-GN-2024100132) 四川警察学院对“食药环侦技术实验室货物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活动,本次采购委托四川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代理,项目编号:SCIT-GN-2024100132,本项目的邀请信息于2024年10月25日发布在四川警察学院官网上发布。 https://www.scpolicec.edu.cn/info/1141/12637.htm
4.一种新型蚯蚓急性毒性测试方法的探索7郁晓梅;一种新型蚯蚓急性毒性测试方法的探索[D];安徽农业大学;年 8何富瑞;缓释性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制剂的制备及性能[D];海南大学;年 9冯恒;一种新型蚯蚓急性毒性测试方法的探索[D];浙江农林大学;年 10陈姣姣;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及其代谢产物在苹果上的残留检测及消解动态研究[D];贵州大学;年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CHJ201704002.htm
5.急性毒性藻红外联合作用测试的药物用量研究目前,藻红外作为一种新的急性毒性检测技术,其快速、操作简单、便携、价廉、可用于现场测试的优点,使该测试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在之前的研究中,联合作用测试结果中拮抗作用所占比重过大,对其原因分析后认为,该研究结果为测试所用药物用量未经实验确定所致。由于药品浓度是联合作用测试的关键问题,没有准确的...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611-1015970184.nh.html
6.L/C翻译外贸服务广告其他行业L/C翻译 请各位大虾再辛苦一点,帮我译一下这个,因为不是十分确定 NOTWITHSTANDING THE PROVISIONS OF ...https://bbs.fobshanghai.com/thread-6877072-1-1.html
7.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精选10篇)WHO推荐以ELISA和IFA作为血清SARS-CoV抗体检测方法。SARS-CoV抗体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作为SARS血清学诊断的特异方法,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开展。 3.3.1 病例的任何一份血清抗体检测阳性。3.3.2 平行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阳转。3.3.3 平行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4 诊断...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g4rw4gm.html
8.四川省农业科学院8人死亡这些事件都推动了对农药杂质和代谢物毒性的研究根据CCPR的标准.几种常见农药残留检测时需同时测定的代谢物见表2由此可见.农药残留检测不仅要检测农药的目标物.还要对其毒性比较大的代谢物进行检测.这无疑对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2农药残留检测时需同时测定的代谢物...http://www.chinawestagr.com/homePage/showcontent.asp?id=13182
9.燃气加臭装置操作规程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C5027000mg/m3 ,2 小时(小鼠吸入)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硫化氢。 三、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撒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https://www.360docs.net/doc/54c7b287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25.html
10.职业卫生与病伤杂志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2018年第06期目的分析1,2-二氯乙烷急性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加强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结合患者中毒性脑病的症状和检测结果,确定此次中毒事件为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结论天那水含有1,2-二氯乙烷是发生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宜使用低毒清洁剂,并加强有毒作业场所...https://www.youfabiao.com/zywsybs/201806/
11.四川省医疗机构制剂研究技术指南医脉相承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四川省医 疗机构制剂研究技术指南(试行版)的通知 川食药监发〔2015〕...https://www.zyqjg.com/thread-44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