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11.20河南
拔罐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疗法,是因为古人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shù)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已达到防治疾病为目的的方法。
一、拔罐的作用
1、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2、活血化淤、消肿止痛
3、疏经通络、扶正祛邪
4、拔毒祛浊、培元固本
二、拔罐的原理:
三、拔罐的适应症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及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无论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等,还是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等,都可以用拔罐疗法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伤、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中风偏瘫等。
1.内科病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
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
2.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
3.儿科病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
4.外科病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
5.皮肤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
6.五官科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
桃体炎。
四、拔罐的禁忌症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
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
血。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
(4)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可用拔罐治疗。
(5)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
及愈合;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
(6)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
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
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
可随便拔罐。
(7)孕妇的腰骶及腹部和经期不宜拔罐。
(8)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水肿患者不宜拔罐
(9)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过饥,醉酒,过饱,过度
疲劳者、不合作者均不宜拔罐
(10)精神紧张,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
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11)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五官部位、前
后二阴部位、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
者、肌肉瘦削、露骨不平、毛发多之处均不宜拔罐。
五、拔罐的方法
(一)起罐和留罐
2、拔罐次数:慢性病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
疗程,中间休息3~5日。急性病每日2~3次。
起罐: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拿着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空气进入不宜太快否则负压骤减容易使患者产生疼痛),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力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
(二)、拔罐留下的罐斑代表的意义
1、治疗效应: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肤会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斑,称为罐斑或罐印,此为正常现象,1~2天即自行消退。如局部淤血严重者,不宜在原部位再拔。
3、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4、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6、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8、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9、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
10、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荨麻疹状),提示为风邪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11、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显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一般来说无病者:颜色多微红,无明显罐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