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狗狗每天吃那么多怎么就不长肉呢?

--最近猫咪的便便怎么黏黏的呢?

毛孩子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随着养宠物的小伙伴越来越多,类似的小烦恼就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这些可能都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寄生虫作为一种“神秘来客”,遍布在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会无声无息的侵袭到毛孩子身上,影响毛孩子的身体健康,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传染病,如果不及时驱虫任由其发展,还会直接威胁主人的健康。

感染毛孩子的寄生虫有哪些呢?这些寄生虫主要分为两大类: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体内寄生虫

蛔虫--主要寄生于宠物的小肠内,虫卵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宠物感染蛔虫后,会逐渐消瘦、呕吐等症状,大量蛔虫寄生时,可引起肠梗阻、肠套叠甚至肠穿孔;幼猫和幼犬感染蛔虫后,会出现生长缓慢、发育不良,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

人感染蛔虫后可出现消瘦、食欲下降、营养不良、贫血、哮喘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等。

绦虫--主要寄生于狗狗、猫咪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人接触病犬或病猫的粪便也可以感染。

宠物在感染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出现呕吐、消瘦、肠阻塞、贫血等症状,有时还可出现精神症状。

人感染绦虫初期会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肛门瘙痒,有时在粪便中可见白色节片。

钩虫--主要寄生于狗狗的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还可通过母体传播,人接触粪便也可被感染。

狗狗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日渐消瘦、呕吐、腹泻、贫血、血便,被毛粗硬、易脱落等。

人感染后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弓形虫--又称三尸虫,寄生在有核细胞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感染人和其他动物。

狗狗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弓形虫只寄生在狗狗的血液中,不会排出虫卵;但是猫咪是弓形虫的唯一终宿主,弓形虫能够在猫咪体内繁殖,虫卵随粪便排出。宠物感染后出现发热、厌食、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

人感染弓形虫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恶心呕吐、浑身酸痛等;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尤其是前3个月,弓形虫体能够随着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个部位,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胎儿流产、死亡或新生儿疾病。

心丝虫--又名犬恶虫,胎生的幼虫叫微丝蚴,寄生于血液内。

宠物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慢性咳嗽,运动时加重,或运动时易疲劳。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心悸亢进、胸、腹腔积水,全身浮肿,呼吸困难等;感染末期,由于全身衰弱或运动时虚脱而死亡。

体外寄生虫

跳蚤--棕黄色,喜欢呆在宠物浓密的毛发里。

宠物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瘙痒,不停摩擦感染部位,甚至啃咬皮毛,皮肤如果破损,还会继发感染。

人感染后,表现为局部瘙痒红肿,丘疹,中央可见被跳蚤叮咬的伤口,重者出现丘疹样荨麻疹。

蜱虫--俗称草爬子、狗豆子,棕黑色,未吸血时背腹扁平,雌蜱吸血后涨大如赤豆。

蜱虫多寄生于宠物的体表,通过吸取宠物的血液引起贫血,其分泌的神经毒素进入体内,可引起神经传导机能障碍,呈现肌肉麻痹衰竭死亡,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疾病。

人被蜱虫叮咬后,叮咬部位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感染,此外蜱虫还可传播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q热、蜱媒回归热等疾病。

耳螨--又叫耳痒螨、耳疥螨,寄生于猫咪和狗狗的耳道。

宠物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不停地摇头,挠耳朵,主人帮忙清理的时会发现宠物外耳道内有棕黑色分泌物,有时可见皮屑。

疥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狗狗更易感染。

狗狗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皮屑、脱毛、异常瘙痒、往往因剧烈摩擦使皮肤破损,进而导致感染。

人感染后,在疥螨寄生部位出现丘疹、水泡、脓包、结节及隧道,多成散在分布。由于皮肤瘙痒、搔抓可引起出血或继发感染,引起脓疮、毛囊炎等并发症。

蠕形螨--虫体细长,乳白色,半透明。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的毛囊、皮脂腺,也寄生于腔道和组织内,狗狗更易感染。

狗狗感染后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皮屑增多、严重会导致大量毛发脱落。

绝大多数人感染后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瘙痒或烧灼感。虫多时,皮损表现为局部潮红、充血、小结节、脓包、皮脂渗出异常等,还可继发细菌感染。

毛孩子感染寄生虫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1.环境接触感染

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寄生虫,不论是我们带狗狗出门玩耍,还是我们外出回家时衣物、鞋子不小心沾染寄生虫,都可能导致猫猫狗狗感染。

2.经口感染

如果宠物吃的食物和水中被寄生虫虫卵、幼虫等污染,就可能感染寄生虫;此外,有些主人喜欢给宠物喂食生肉,如果进食含有寄生虫的生肉,也有可能感染寄生虫。

3.母体感染

有的猫妈妈和狗妈妈在怀孕时感染了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就可能会经过胎盘或乳汁传染给宝宝,如弓形虫。

4.经生物媒介感染

有些寄生虫可能会随跳蚤、苍蝇等为媒介进行传播。

说了这么多,怎样让这些寄生虫远离毛孩子,远离主人呢

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毛孩子的饮食和饮水安全,保证毛孩子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及时清理毛孩子的排泄物,清理后及时洗手。

2.定期给毛孩子健康体检、驱虫和洗澡。

3.平时要经常观察毛孩子的状态,如果有异常及时就医。

4.保持好家里的环境卫生,食物充分煮熟,处理食物的器皿生熟分开。

5.如果是备孕的主人,带毛孩子去做检查的同时,别忘了也给自己做个检查。

THE END
1.这6种症状,是猫咪肚子里有虫的表现很多猫咪感染的体内寄生虫都会导致猫咪的肠道功能紊乱,损伤猫咪的肠胃,导致猫咪经常出现呕吐、干呕等症状,虫体较多时甚至会导致猫咪拉肚子,因此长期没有给猫咪驱虫的铲屎官如果发现小猫经常出现呕吐和拉稀的症状,建议带去医院做粪检看看猫咪是否感染了寄生虫,并且定期给猫咪使用普拿杜阿苯达唑片等体内驱虫药进行驱虫。 https://www.isdpp.com/xq-10292.html
2.猫咪体内有虫子是什么症状经常摩擦屁股、毛发也变得粗糙无光、无缘无故干呕或呕吐、异常嗜睡、食量大却异常消瘦、牙龈发白、咳嗽或呼吸困难、拉稀、软便、腹泻等症状。有的猫咪感染体内寄生虫后,排出的大便里含有白色的虫卵或虫体。 经常摩擦屁股、毛发也变得粗糙无光、无缘无故干呕或呕吐、异常嗜睡、食量大却异常消瘦、牙龈发白、咳嗽或呼...https://mip.xiaokeai.com/cat/disease/78936.html
1.想不到!原来猫咪有这几个动作,已经不降了发烧呕吐肠胃母鸡...猫咪虽然偶尔会挠痒,但如果挠痒的次数多了,那很可能是身上有寄生虫或是患上皮肤病了!而猫咪这种动作,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身上某个部位都秃了! 2、发烧、呕吐等 如果你家猫咪不仅发烧、呕吐,而且眼鼻分泌物多,那也是生病了,最严重的可能是猫瘟。所以发现你家猫有这个情况的,建议赶紧带去看看医生哦。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49QJDN0553TENW.html
2.猫咪体内有寄生虫的症状,警惕这些不容忽视的信号寄生虫问题在猫咪中非常常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包括接触受感染的土壤、捕食被寄生虫感染的小动物,甚至是母猫到幼崽的传播。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有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特别是在幼猫和免疫系统弱的猫咪中。本文旨在详细介绍猫咪体内有寄生虫的症状,帮助猫咪爱好者及时识别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猫咪寄生...https://www.msn.cn/zh-cn/news/other/%E7%8C%AB%E5%92%AA%E4%BD%93%E5%86%85%E6%9C%89%E5%AF%84%E7%94%9F%E8%99%AB%E7%9A%84%E7%97%87%E7%8A%B6-%E8%AD%A6%E6%83%95%E8%BF%99%E4%BA%9B%E4%B8%8D%E5%AE%B9%E5%BF%BD%E8%A7%86%E7%9A%84%E4%BF%A1%E5%8F%B7/ar-BB1kqvk3
3.猫咪体内寄生虫症状与治疗猫咪体内寄生虫症状与治疗宠物综合 宠物健康 驱虫 / 01:44 / 2023-11-17 16:05:17 猫咪体内常见有蛔虫、绦虫、钩虫、滴虫、球虫这些类寄生虫。体内寄生虫较多的话会引起猫咪呕吐拉稀或者比较消瘦,甚至脾气较大。治疗上我们要先去医院确诊,检测虫卵对症下药,建议给猫猫定期驱虫。https://pet.jiankang.com/detail/759.shtml
4.猫咪体内寄生虫症状与治疗(蛔虫,弓形虫等)人的体内有时候会有像蛔虫这样的寄生虫,导致我们肚子痛,所以有时候有的宠物们体内也会寄生虫哦,那么猫咪体内有寄生虫的症状是怎么样的呢?应该如何治疗呢?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说说,做一回“铲屎官”吧! 01、蛔虫在体内寄生过程中主要是夺取动物体内营养,给机体造成刺激,会引起猫咪的呕吐,体内有蛔虫的猫咪会比正常...https://www.tianxiachongwu.com/chongwu/2496.html
5.猫咪体内驱虫(全面篇)出现什么症状有可能感染(体内/体外)寄生虫了? 如果猫咪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腹泻等症状,可能感染了蛔虫、球虫等肠胃寄生虫。感染严重的猫咪,甚至会呕吐或拉出白色的虫子或虫卵。对于这种情况,建议主人带猫咪就医做便检,弄清楚寄生虫的种类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用药。1.猫咪能吃不胖,肚子还圆鼓鼓正常的猫咪身形比例...https://m.douban.com/note/774222770
6.猫咪体内为什么会有白色虫爱宠网猫咪体内为什么会有白色虫 猫咪体内会出现白色虫可能是因为它们感染了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寄生在动物或人体内的生物,通常是蠕虫、蚯蚓或蚂蚁。它们通过吸食主体的血液或消化道内的食物来获取营养,可能会导致动物或人体出现各种症状。 猫咪感染寄生虫的情况比较常见,常见的寄生虫包括:...https://www.lovepet.cn/ask/4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