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上升,人们衣物单薄,被猫狗抓伤、咬伤的情况增多。狂犬病病死率达100%,被狗抓伤了到底要不要打疫苗?如何防止被狗咬伤?被猫狗伤到了怎么办?今天,省疾控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权威解答。
狂犬病被称作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它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毒通常由病兽通过唾液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狂犬病毒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人得了狂犬病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最后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人一旦发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几乎100%死亡,病死率是所有传染病中最高的。近年来中国狂犬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维持在高位,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犬是我国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因此,我们建议被高风险动物致伤后,一律应及时进行开展暴露后处置。
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或者被舔,为I级;裸露的皮肤被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II级;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舔舐或者暴露于蝙蝠,为III级。对于I级暴露,要清洗暴露部位,无需其他处理。对于II级暴露,需要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对于III级暴露,除了立即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之外,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确认为II级且免疫功能低下的,II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要按照III级暴露处理,就是说也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以前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如果再次暴露,还需要接种疫苗吗?在上次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最后一针完成后3个月内(含3个月)再次暴露,无需加强免疫。超过3个月以上再次暴露者,需第0天和第3天各接种1剂疫苗。既往完成过至少2剂狂犬病疫苗接种者(骨髓移植患者除外),以后均无需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
尽管狂犬病目前仍是无法治愈的疾病,但要强调的是,狂犬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致死性疾病。在严格管理犬只的同时,知道在被狗咬伤后如何采用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对抗狂犬病的关键所在。建议广大市民做到以下几点:1.为了自家狗狗的健康,防止咬伤别人,应及早帮它接种疫苗。2.照看好您的宠物,出门遛狗时,一定要带牵引绳。3.不接近陌生狗、猫,尤其不能打扰正在吃饭、睡觉或者在照顾幼崽的狗。4.不要和狗狗对视。儿童身材矮小,躲避危险能力差,极易伤及头面、颈部等部位,遇到陌生狗狗要把孩子抱起来。5.如果狗狗冲过来,旁边有物体能躲则躲,躲不掉用手里的物品对着它的眼睛,可使它停下来。6.不幸被咬伤,要尽快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和/或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