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驱虫药”,男子血铅是正常值4倍
12日上午,小陈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肝功能转氨酶达到2046U/L(正常值小于40U/L),在医生询问下,他才想起一周前吃了自制的“打蛔虫药”后便开始出现不适,而“药”里面加入了大量网购的铅粉。医生建议立即转上级医院治疗,一家人连夜赶到长沙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后,建议小陈火速转往省职防院中毒医学科救治。
解毒争分夺秒,救治迫在眉睫,当晚中毒医学科立即对小陈展开积极救治。第二天清晨,复查转氨酶下降至2490U/L,肾功能也有所好转。
网络上不实的“驱虫偏方”带来铅中毒隐患
小陈告诉记者,因为体型较瘦,每每躺在床上听到肚子“咕噜噜”作响,总是怀疑自己体内有蛔虫。根据网络搜索相应症状后,小陈猜测自己有蛔虫的疑虑更加深了几分。
早在1986年出版的《成都中医学院学报》便报道过一起类似事件。1970年7月,四川省某县发生一起使用铅粉熬制甘草粉蜜汤集体驱蛔的铅中毒事件。据记载,当时共有74人服用含有铅粉的甘草粉蜜汤,相当于每人服用6克铅粉,全部急性铅中毒,其中一人死亡。
一次服用50克可致死的铅粉,网购250克起售
为了配药,小陈便在网购平台搜索,终于找到了一个售卖铅粉的商家。购买前小陈也曾有担心,便询问商家所售铅粉是否可以口服?在得到商家肯定的答复后,小陈方才放心下单,一次性购入了250克铅粉。
在某网购平台上检索“铅粉”,记者发现除了一些工业用铅粉的检索结果以外,还有一家经营中药材的店铺在售卖铅粉。在该商家出售的商品详情中明确写有粉质细、可以冲着喝、原色原味等说明,但并未对使用铅粉的安全性进行提示。
记者询问该商家购买铅粉是否需要出示用途等证明,商家表示并不需要,而且表明铅粉250克起售,量大从优,质量放心。
“像小陈这样一次服用30克铅粉非常危险!”省职防院中毒医学科主任赖燕表示,铅粉并非不能口服,许多药品中也含有铅,有毒或无毒主要决定于剂量。虽然个体存在差异,但通常情况下一次性口服铅粉2~3克可致中毒,50克可致死。
赖燕提醒,口服大量铅后,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阵发性腹绞痛等不适,并可有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多汗、尿少、面色苍白等;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如中毒性肝病和肾病等。她强调切勿迷信网传偏方、秘方,如不慎误服毒物应当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切勿拖延造成不可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