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蛔─通过酸苦辛并进,安蛔为主。根据蛔虫得酸则静,得苦则降,得辛则伏这个特点。所以用酸味的乌梅,辛味的蜀椒、细辛,和苦寒、苦味的黄连、黄柏结合。酸苦辛并进,可见全方是安蛔为主的。
2.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寒热并用体现在黄连、黄柏,用姜桂附,蜀椒、细辛。这样姜桂附也不会温燥太过,有苦寒药物的制约。有姜桂附,黄连、黄柏也不会苦寒太过而伤中。这就是既邪正兼顾,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当然本身从安蛔之外,它还有补益气血这个涵义。
运用1.本方主治上热下寒之蛔厥证。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证治要点。久泻、久痢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亦可用之。2.随证加减
·这个方主要是安蛔。而杀虫的力量较弱。实验证明,以乌梅为主的这类药作用于蛔虫,乌梅的溶液里面放了蛔虫,它可以漂起来不动,它可以安静。但是你放二十四小时以后,蛔虫漂在上面,你不要以为它已经死了。把蛔虫这时候挟出来放到生理溶液里,要不了一两个小时,它又活跃起来了。这说明它杀虫力量弱。临床可以增加一些杀虫药。像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槟榔这一类。可以增加这个方的杀虫力量。
·如果蛔厥腹痛剧烈的时候,不宜杀虫。这是在腹痛、呕吐、吐蛔这些缓解以后,这个方可以增加杀虫力量。
·如果由于蛔虫上逆,扰乱气机,热像明显,去掉附子、干姜,减少它的温燥。
·如果阳气不足,内寒较重,减少黄连、黄柏用量。
·口苦,心下疼,热比较重,(口苦说明有热,心下疼热,蛔虫上扰,气机逆乱,气郁化热),黄连用量增大,安蛔的乌梅量增大。还可以加芍药止痛,清热。
·如果气血不足不明显,也就是脉来不是很虚弱,人参、当归可以不用。
·蛔虫上扰,胃气上逆,呕吐也常见。如呕吐突出,加吴茱萸、半夏。
·蛔虫阻滞肠道,大便不通,可以加大黄、槟榔,畅通腑气。
1.久泻久痢造成肠滑失禁,
2.久泻久痢都还胃肠道会有积滞,痢疾本身,比如有湿热痢疾,泄泻这些,它也有脾胃功能受伤以后会有积滞,都会有一些积滞。所以残余的湿热积滞,或者饮食积滞,都会有一些积滞。
3.都会有积滞化热。
4.正气方面,久泻久痢归属到虚寒,阳气不足,长期泄泻,痢疾,气血耗损,阳气不足,气血不足。有阳虚,气血虚弱,正虚的一面。
1.诸亡血虚家不可用瓜蒂散。2.服瓜蒂散吐不止者,可服麝香0.03~0.06克解之。3.因方中瓜蒂苦寒有毒,易于伤气败胃,非形气俱实者慎用。4.若食已离胃入肠,痰涎不在胸膈者,均须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