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媒介生物

媒介生物一般指能传播疾病给人类的生物,或称病媒害虫、卫生害虫。主要有三大类群,其一为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其二为节肢动物中的蛛形纲,其三为哺乳动物中的啮齿目。1

常见的媒介生物有:蚊,蝇,鼠,蟑螂,臭虫,虱子,跳蚤,蚂蚁,蜱,螨,另外还有蠓,蚋,虻,白蛉等。由媒介生物(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称媒介生物性疾病,包括完全或部分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媒介生物性疾病习惯上又称**虫媒传染病。**媒介生物不仅可以传播几十种人类疾病,同时还骚扰,吸血,寄生,致敏,污染食品和粮食。

媒介生物的防治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包括控制和清除孳生场所,实施综合防治。2从媒介与环境(自然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标本兼治,尽可能治本的原则,因地和因时制宜地综合采取有效手段,组成一套系统的防治措施,对靶标媒介,通过抑制其发生或降低种群数量;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并在有条件的局部场合,予以清除,以达到除害灭病的目的。3

常见种类我国地处亚热带、温带,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媒介生物的种类繁多。据调查,已知现有蚊类约370种(亚种),蝇类386种(住区内主要有18种),室内蜚蠊9种,蚤类520多种,蜱类110种,螨类534种,白蛉类40种,蠓类280多种,蚋类约100多种,啮齿动物170多种。这些媒介生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媒介广义而言,不仅指传播疾病的昆虫,泛指通常称为卫生害虫。3

蚊形态特征

成蚊体长一般为1.6-12.6mm,三足两翅,雌蚊喙细长。4

生态习性

蚊能传播的疾病

国内主要有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登革热等疾病可由蚊叮咬传播。4

形态特征

成蝇的大小和体色因种类的不同而异,一般为6-14mm,体粗短,全身多鬃毛,体分头、胸、腹3部分,有三对足,一对翅。4

幼虫(蛆)呈乳白色,体表光滑,头尖尾钝,无眼无足。4

雌蝇多数均直接产卵于粪便、垃圾、腐败动植物等孳生物上。幼虫发育成熟时离开孳生场所钻到附近疏松的泥土或其他基质中去化蛹,一般在孳生地周围50cm左右,5cm深处。防治时可对粪坑、垃圾场做无害化建设,将粪坑、垃圾池周围半径一米的地面压实。蝇类幼虫的孳生主要分为自由生活和专性寄生生活两大类。寄生生活的蝇蛆可偶然寄生于人体,造成蝇蛆病。4

吸血蝇中常见的如厩螫蝇主要吸食畜血。4

蝇由于其生理原因在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排泄,同时蝇体也带有大量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是传播病原的主要方式,所以在食物制作时及食用前要做好防蝇措施。4

蝇类在气温下降时爱飞入帐篷、餐厅、炊事帐篷,这时除装好纱门、纱窗外,应辅以蝇拍打杀及粘蝇纸(绳)粘捕。4

蟑螂属于爬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3.5-18个月不等。

成虫身体扁平,体长从不足15mm到超过40mm。有三对足及两对折叠覆盖在背上的翅膀,善爬难飞,爬速21m/min。4

若虫大致与成虫相似,比成虫小,无翅。4

卵包藏在卵荚(又名卵鞘)中,南成虫产下或携带。荚内有卵16-60枚。卵荚坚实,抗寒保湿,一般杀虫剂也不能渗入。所以,目前的防治中主要针对成虫和若虫,对于卵荚主要是靠人工搜杀。4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1周左右就能交配产卵,雌虫一生交配1次,可终身产卵。雌雄成虫交/配后约10天卵成熟,雌虫一生产卵荚数与气温、湿度及营养状况有关,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卵约经两个多月孵出若虫。若虫期要经历几次或1()多次脱皮后才能逐渐长大发育到成虫,脱皮时肢体的损伤可痊愈。有的雌虫能将9p荚带在腹面部,故而灭虫后应及时将虫尸用开水烫或焚烧处理。4

成虫喜暗怕光,昼伏夜出,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蟑螂的粪便中含信息素可引诱同类聚集。对此,搞好室内卫生有利于去除蟑螂栖息环境,并清除其粪便中的信息素减少蟑螂密度。4

蟑螂到处爬行,食性广泛,任何有机物如食品、饲料、垃圾、粪便、痰液、尸体等无所不吃,并有啃咬非食物材料的习性,最爱吃香、甜、油的面制食品,但水对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重要。加上其有边吃边拉的习性,故成为痢疾杆菌、沙门氏菌、金葡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蛔虫卵、蛲虫卵等多种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4

蟑螂可栖息于冰箱、电磁灶、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内,咬坏线路,造成短路,并可随物流包裹、旧家具、旧电器及出差后的行李传入营区、宿舍。当发现个别的蟑螂时应及时捕杀或用气雾剂进行杀虫处理,当出现拉开抽屉便常见到蟑螂,衣橱内有褪皮和孵化后的卵壳,甚至门框上有蟑螂出没时,说明室内蟑螂密度已经极高,并有可能波及周同房间和楼上、楼下,此时应通知卫生人员对全楼进行蟀螂密度调查,根据结果及房屋用途选择滞留喷洒、毒饵布放、药物熏杀、药粉布撒等杀灭措施中的一种或数种同时采用,并在之后间隔2个月重复灭杀2次,在无外来蟑螂的情况下一般可消灭蟑螂危害。4

蜱蜱又名壁虱或扁虱,俗称草爬子、八脚子、狗豆子、憋吃。蜱主要生活在山林、草原及野生动物洞穴中,有时也叮人吸血。4

蜱能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传回归热、莱姆病、Q热、北亚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目前几乎所有在山上放养的羊身上都可发现蜱的寄生,当部队进行野外施工、训练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领口、袖口、裤脚要扎紧,涂抹驱避剂,休息和就寝时互相脱衣检查并除掉侵袭的蜱。4

标本制作(一)病原体分离标本

(二)病原体分子检测标本

(三)直接观察标本

用于直接观察病原体的标本,一般为临时标本。常用的技术是压片法,将蚊、蜱等中肠、唾液腺及头部组织等用解剖针拉出后压片、染色,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该技术可用于直接初生观察疟原虫、丝虫、螺旋体、细菌等。5

(一)干燥法

适用于保存蚊、蝇、虻、蠓、蚋等成体标本的形态完整性,可将虫体麻醉后置于带有硅胶干燥剂的标本管内,再用石蜡封口(注意定期更换硅胶)。5

(二)浸泡法

(三)冷冻法

(四)原基质保存法

适用于生活于特定基质的蚊等幼体活体的短暂保存,可将这些特定基质如:土壤、腐殖质、水体、粪便、尸体等连同标本一同保存,该方法应注意基质温度、湿度的控制。5

(五)简易笼具活体保存

适用于蚊等成体的活体保存,将捕获标本置于笼具内即刻送回实验处置,应注意笼具内密度控制和防逃逸措施。如保存活体啮齿动物要先清除体外寄生虫并注意防止动物排泄物污染。对于蜱、螨、蚤、虱等可先清洗体表,涂抹防霉剂后置于塑料或玻璃标本瓶中做好通气、防霉、保湿、防逃逸等工作。常用的防霉剂有新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5

(六)针插法

适用于蚊等成虫的保存,一般应用于标本的分类鉴定工作。一般应根据标本种类选择适宜的昆虫针,按照针插标准于实验室内完成。5

(七)防腐法

适用于啮齿动物标本的长期保存与鉴定。常用的防腐剂有砒霜、樟脑、甲醛等。四、啮齿动物监测

目前常用的啮齿动物媒介的种群数量估计方法较多,如粉迹法、鼠迹法、食饵法、堵洞法、捕鼠器法、目测法、水灌洞穴法、驱逐法、烟熏法、捕尽法、取样图法、线路统计法、活捕一标记释放一再捕获等,被广泛接受的为前六种,现分述如下。5

(一)食饵法(baitmethods)

以某种方式确定投饵点,在投饵点上投放食饵,通过鼠类对食饵的盗食情况来估计鼠密度,本法又分为饱和食饵消耗法和点消耗法等。如饱和食饵消耗法是指以某种方式确定投饵点,连续投放食饵,逐日称取剩余食饵,直到食饵消耗稳定为止,通过食饵消耗量来估计鼠密度。5

(二)捕鼠器法(trap-cagemethods)

(三)粉迹法(trackingpatchmethod)

(四)鼠迹法(miscellaneoussigns)

调查单位面积内鼠群的活动量和痕迹[包括鼠粪(dropping)、咬痕(gnawing)、鼠道(runways、rubmarksandtracks)、鼠尿、洞穴(burrow)等]。室内鼠迹法检查一般检查2000间房间(15m2折算1间)。有一处鼠迹房间算作鼠迹阳性房间。外环境鼠迹法检查驻地的杂物堆放点、垃圾收集站、训练场、哨点、观通站、绿地、码头、堤坝渠壁、交通道两侧院内、生活区空地等累积2000m延长线环境中的鼠迹,包括鼠(死鼠)、鼠洞、鼠粪、鼠咬痕及鼠道。5

(五)堵洞法(burrowblock)

测量单位面积内有鼠居住的鼠洞数。方法是在观察范围内抽取一定面积(称作样方)进行检查,通过将该面积内所有鼠洞全部堵上,观察24或48小时后的掘开洞数(被掘开者系有鼠居住者),该样方面积内的掘开洞数即鼠密度,以“掘开洞数/单位面积”表示,该单位面积可大可小,根据情况决定,如某些野鼠可以1公顷为单位,而家栖鼠可以房间数表示,如“100间”等。5

(六)目测法(eyeballmethod)

以上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为粉迹法和夹夜法。前者多用于家栖鼠室内密度测量,只要地面光滑,如一般硬化地面即可应用,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对鼠类本身活动几无干扰;后者成本较高,工作量较大,操作不如前者简便,但适用范围更广,城镇、农村、室内、室外几乎任何环境均可应用,是当前应用最广的鼠密度测量方法。捕鼠器中的鼠笼法,因捕鼠器体积大、携带不便或操作烦琐,且捕获率偏低,因而除要求活捕外,使用不多;黏鼠板法则主要因易受室外环境影响,只能在室内使用,且成本高、捕获鼠处理较烦琐等而应用受限,但一定条件下在室内使用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选择;堵洞法在城镇应用费时费工,主要用于某些野鼠如黄鼠、旱獭、沙鼠等的密度测量;目测法准确度较低,只适用于某些在野外开阔地带栖息、密度较低且白天活动的鼠类,如旱獭等。5

主要危害媒介生物对人类的危害可以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前者包括骚扰、损伤和失血,毒质危害、变态反应或过敏性,侵害组织和寄生;后者为机械性和生物性传播疾病。3·

机械性传播疾病

媒介生物在疾病传播中对病原体仅起到携带、运输的作用,病原体只是机械性的从一个宿主或环境污染点传播给另一个宿主或环境污染点,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外并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或生物学变化。当环境合适时,病原体也可以繁殖,但繁殖不是传播所必须的。3

住家环境生活的很多害虫是很多传染病的机械传播者,蝇、蟑螂等虫种可能机械传播SARS病毒。3

媒介生物机械性传播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和原虫等。机械传播途径在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传染病的控制中有重要意义,当传染病传播途径不清时,应该考虑媒介生物的传播途径,并采取控制措施。3

生物性传播

防治措施人类许多传染性疾病与媒介生物有密切的关系。如蚊可传播疟疾,白蛉传播黑热病,蚋传播盘尾丝虫病,舌蝇传播非洲锥虫病,蚤传播腺鼠疫,虱传播斑疹伤寒,蜱螨传播森林脑炎和恙虫病,等等。正因为如此,媒介生物的防治在近百年来成了媒介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6

20世纪初,蚊类防治着重在控制孳生场所和杀灭幼虫;对其他卫生害虫的防治则以物理和机械方法为主。当时使用的杀虫剂主要是巴黎绿、砷酸钙等无机物以及除虫菊、毒鱼藤、石油等天然产物。从20世纪40年代起,由于DDT的发现,人们获得了防治昆虫,包括媒介生物的有力武器。随着人工合成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之类的杀虫剂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媒介生物的防治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许多地区的主要传染性疾病如疟疾、乙型脑炎得到了根本的控制,过去几十年内,杀虫剂的应用几乎完全替代了其他防治手段和方法。6

生物防治

蚊虫作为重要的媒介生物,是蚊媒传染病控制的重点。多年来,针对其防控以化学杀虫剂为主。随着生物防治蚊虫技术的发展,基于昆虫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逐渐成为研究及应用热点。这项技术的原理是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与非携带沃尔巴克氏体雌蚊交配所产的卵不能发育,而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雌蚊无论与哪种蚊交配,都能生下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子代,这些蚊子携带沃尔巴克氏体以后,沃尔巴克氏体在蚊媒体内能对多种人类病原体(如登革病毒、黄病毒和疟原虫等)产生抗性,沃尔巴克氏体就如同“疫苗”一样阻隔了病毒,使病毒无法在蚊媒体内发展和传播。中山大学一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奚志勇教授团队从果蝇、伊蚊和库蚊体内提取沃尔巴克氏体并成功将其导人到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和疟疾媒介斯氏按蚊体内,建立了稳定的携带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蚊株。2015年,第一批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白纹伊蚊已在广州实地投放,标志着利用Wolbachia对蚊虫进行生物防治从实验室阶段转入现场实验。7

综合防治

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虽然杀虫剂是防治害虫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是单一依靠杀虫剂是不能完全解决媒介生物防治的问题的,必须采取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其他手段的综合治理方法,才可能解决问题。这是目前媒介生物防治的主要思想。北京奥运会及广州弧运会媒介生物控制取得的成功也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6

综合防治的含义有两方面,即防治对象的综合和防治手段的综合。前者指同一措施尽可能防治多种害虫。如抗疟疾采用的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毒杀侵入室内的媒介按蚊,同时也兼有防治窜内蚤、蜚蠊、蝇类等家庭害虫的效果。后者是指防治措施的综合。但每一项措施的目的性必须明确,尽量做到兼治其他的次要目标。6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遗传防治、物理手段防治以及其他一些措施的综合使用。措施的综合并非几种方法的机械组合使用,而是它们的有机结合。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有主次之分,如对较大水域中蚊虫的治理,以环境治理和生物防治为主,兼辅以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6

应当注意的是:

(1)媒介生物防治规划应当首先考虑环境治理,包括搞好环境卫生。因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遗传防治以及物理防治都是治标,是非永久性的,而环境治理是永久性的或长期的,这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爱国卫生运动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6

(2)根据防治对象的生态特点,结合实际选择不同手段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对蚊类进行防治,应根据不同种类的生活习性、孳生场所、发生季节等生态学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可对所有的蚊类防治均采用同种方法。6

(3)选择措施方法应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简易、不污染环境的原则。这几点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既不能只考虑其一而不及其他,也不能同时并重地要求全部符合理想。6

(4)选取多种防治措施时,应注意相互协调,减少矛盾。一次防治或一项措施在实施前,应考虑为后面的防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6

(5)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避免由上级部门包办式的防治管理,建立专业消杀队伍,分片或分区治理,切忌分割治理。6

近年来,国内外病媒传播疾病频繁暴发,防控形势异常严峻,给各国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研究发现,全球半数以上人口面临着感染登革热、疟疾、血吸虫病和黄热病等病媒传播疾病的风险。基孔肯雅热疫情不断,在中美洲、加勒比岛屿、拉丁美洲国家和南美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病媒传播疾病也呈现出新特点,即为输入风险增加(登革热、疟疾、基孔肯雅热)、部分疫情反弹(乙型脑炎局部地区反弹)、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如无形体、埃里克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例如,2013年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州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大暴发;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依然严峻,近年来发病数居高不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我国16个省市出现病例,在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也有类似报道。为强调病媒传播疾病日益严重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病媒传播疾病全球概要》,提出了“小小叮咬危害大”的口号,并将2014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预防病媒传播的疾病”。7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气候变化可对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产生一定程度地影响。自然灾害,特别是重大自然灾难极利于形成病媒生物孳生及病媒传播疾病流行的条件,对媒介生物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

研究进展(一)气候变化对媒介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的影响

(二)媒介生物携带病原体及分布调查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我国科学家跟上了国际上该技术应用的步伐,在媒介生物携带病原体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等。7

(四)媒介生物抗药性监测

(五)媒介生物遗传学研究

(六)媒介生物的生物防治

目前,利用沃尔巴克氏体进行媒介生物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沃尔巴克氏体新感染型蚊种的建立;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共生对蚊虫的适应力(fitnesscost)变化;抗病毒特性研究;蚊媒种群压制(populationsuppression)和种群替换(populationreplacement)等方面,而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虫生物控制现场实验最早始于1967年的缅甸仰光北面的小村庄,其后随着实验室研究数据和野外现场经验的积累,很多旨在有效控制虫媒疾病传播、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控制技术已从实验室拓展到现场实验: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澳洲东北的约克斯诺波(YorkeysKnob)和戈登韦尔(Cordonvale),2013年4月在越南中南海岸的庆和省三阮岛(Vietnam,KhanhHoaprovince,TriNguyenIsland)。7

目前,通过应用沃尔巴克氏体技术致力于全球范围根除登革热已形成一个国际合作团队,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的各国沃尔巴克氏体研究专家联袂合作一个非盈利项目“消灭登革热”计划(EliminateDengueProgram)。在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和协力合作下,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生物控制现场实验均在积极进展中。已开展的其他疾病蚊媒的现场实验还包括在法国波利尼西亚和其他太平洋岛屿国家,意大利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和现场实验(基于昆虫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研究进展)。7

总体来说,利用Wobachia来防治蚊虫和蚊媒疾病,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几年来陆续在试验。就全世界而言,以蚊治蚊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中国的奚志勇团队是世界上第一个解决关键技术瓶颈的—第一个把沃尔巴克氏体转到登革和疟疾控制的蚊子当中去的,使用这个技术控制登革和疟疾成为可能。7

(七)开展较少的研究领域

媒介生物的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及生物防治研究(寄生生物、生物防治)、行为学方面,与国外相比,国内开展的研究较少。由中山大学一密歇根州立大学虫媒病联合研究中心牵头,在广东省和海南省进行基于沃尔巴克氏体对登革热媒介伊蚊生物控制的研究,并于近期在广东释放了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50万只白纹伊蚊,为我国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生物防治方面的新探索。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形态相似的医学媒介生物种类进行研究,可为此类媒介生物的科学鉴定提供新的方法。7

目前,国外关于媒介生物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寄生生物和生物防治研究较多。国外病媒生物生态、生理、解剖及寄生虫和生物防治方面研究较多。例如,关于疟疾媒介按蚊的生物防治集中在真菌、细菌、食幼虫鱼、寄生虫、病毒与线虫等;利用孢球白僵菌进行美洲锥虫病媒介的生物控制。7

发展趋势鉴于当前全球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的流行形势及特点,未来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

1.新一代测序技术在病媒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2.病媒生物快速鉴定与分析技术

3.病媒生物监测、风险评估及预警技术的创新性研究

4.全国病媒生物生态及抗药性监测网络系统的完善

当前,我国已在全国19个省建立了43个国家级病媒生物监测点,部分省份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些地方级病媒生物监测点,以及“全国重要病媒生物监测系统”网络平台的研发与网络直报,对我国病媒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然而,我国病媒生物监测网络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监测点数量少、覆盖面积小、代表性不足、监测经费紧缺、专业人员缺乏、监测数据未很好利用等,极大地影响了近年病媒传播疾病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此外,我国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数据收集仅仅依靠自愿原则,目前还缺乏网络直报系统。因此,今后需加强病媒生物及抗药性监测的网络建设,以更好地指导病媒传播疾病的科学防控。7

5.环境友好型卫生杀虫剂的研发

6.加强病媒生物控制技术、策略及控制效果评价研究

传统的病媒生物杀灭技术因环保法规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环境友好型的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技术,如绿篱技术、新灭鼠剂胆钙化醇、学校病媒生物控制技术规范、区域鼠害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智能手机的专业有害生物管理现场勘查软件等为目前具有应用潜力的病媒生物控制新技术。“3S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媒介控制工作中去。昆虫不育技术也是未来病媒生物防控的热点研究领域。7

7.加强病媒生物试虫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8.加强公众对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危害性、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由于病媒生物专业性很强,导致我国公众对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我国对自然、社会和行为危险因素及防控知识的宣传还很不够。因此,需要加强公众对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危害性及危险因素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最终提高公众的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的认识水平,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7

THE END
1.《卫生害虫宝典①?蚊子/白蚁/苍蝇等等》中国疾病...以有的产品为10%高效苯醚菊酯、0.35%氯菊酯+0.15%胺菊酯、5%胺菊酯+1%芐呋菊酯+30%增效醚等微乳剂。 五. 油剂 oil miscible liquid (ol) 将药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直接用于害虫的防治。该剂型主要用于卫生害虫的防治,如蚊子幼虫的防治。用于热雾机防治蚊子成虫,也可以应用在超低容量喷雾器对外环境中蚊蝇的防治...https://www.360doc.cn/article/75312666_1120829035.html
2....全方位预防治疗猫的寄生虫感染和跳蚤感染,有效治疗耳螨胃肠...配合疫苗使用提高抗犬瘟抗体和抗细小抗体的效价 ¥28.8 勃林格福来恩 S 0.67ml(10kg 以下犬用)26年8月到期,10盒/中盒用于驱杀体表的成年跳蚤.跳蚤卵.幼犬和蜱.成分:非泼尼罗.甲氧普烯 本店销量榜第8 ¥288 进店逛逛 客服 店铺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https://h5.youzan.com/v2/goods/3npazpc5ugxiz6y
3.用于防治动物害虫的1(唑啉2基)氨基1,2Biosci.Biotech.Biochem.1992,56(7),1062-1065公开了具有杀虫活性的苯基-、节基-和苯乙基噻唑啉。然而,这些化合物的活性有限或者其活性谱的宽度有限。WO2005/063724描述了通式C.l和C.2的l-(唑啉-2-基)^J^-l,2-二苯基乙烷化合物其中X为硫或氧,它们可以用于防治昆虫、蜘蛛和线虫。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https://www.xjishu.com/zhuanli/26/200880023200.html
4.平顶山军鹰除蜱灭螨灭虱除臭虫除跳蚤灭蟑螂杀蚊蝇除老鼠驱毒蛇治...平顶山军鹰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中心 灭鼠、蟑螂、蚊蝇、蚂蚁、跳蚤、红火蚁、蛀虫、臭虫、虱子、螨虫、蜈蚣、蜘蛛、毒蛇、潮虫、野蜂,衣鱼、千足虫、消毒、杀菌、加香、除异味、除甲醛等);及消杀用品和设备的研发;https://shop208.bdsh5.com/
5.狗的各种皮肤病资源下载生产商:美国动物保健 监制生产适应范围:狗、猫、兔。适 应症状:跳蚤、蜱、虱、耳螨、疥螨用 法用量:防治跳蚤、蜱、虱,对宠物皮 肤表面进行喷雾,每公斤体重喷雾药量 为 3 毫升。喷头每按一次出药量为0.15 毫升。用于长毛犬和治疗蜱(壁虱)感 染时,可能需要常规用药量的二倍。治 疗耳螨、疥螨时,用药量以病灶...https://m.jinchutou.com/d-53729273.html
6.结节病的预防结节病预防措施猫的唾液与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表面(例如嘴巴和眼睛)接触也可能传播给人类。虽然猫是主要宿主,但在接触狗后可能会发生 CSD 的罕见病例可能是由跳蚤叮咬引起的。极少数情况下,CSD 发生在家庭中多人。 多条证据表明 CSD 与接触猫有直接联系,尤其是幼猫和有跳蚤的猫。猫蚤在猫对猫水平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一项针对...http://xinhua.wy.guahao.com/kbjb/prevent/40306
7....新区年产500吨SDHI杀菌剂中间体项目竣工验收公示!更多农药产品...推测氟苯碘虫二酰胺也属于γ-氨基丁酸(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阻滞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阻断GABA激活的氯离子通道,从而引起昆虫过度兴奋和惊厥,从而表现杀虫活性。 03 应用 兽用:可用于动物的寄生虫防治,例如家宠中的猫、狗;以及家禽鸡鸭鹅和观赏鱼类等的跳蚤、蜱螨等。 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qdzx/content/1a1a1b58-213f-4110-8c3d-dd44794a660c.html
1.养狗防治手册第八章犬病防治在线免费阅读养狗防治手册 登录 第八章 犬病防治 1.疫苗预防 预防接种疫苗可以使犬获得特异性抵抗力,以减少或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对犬不进行疫苗接种,或不进行定期的便检,以及在蚊子繁多的季节,不给犬喂食预防寄生虫病的药,那么,一旦犬患上严重的疾病,就毫无挽回的余地。应给犬注射二联苗,包括犬瘟热、细小病毒。这两种...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40484187486473278
2....灭跳蚤,灭书虱,灭臭虫,灭螨虫,白蚁防治,房间消毒除味等专业服务12高氯毒死蜱 服务项目: 灭蟑螂,灭老鼠,灭臭虫,灭跳蚤,白蚁防治,灭蚊蝇,消毒除味 经营产品:电子猫捕鼠器,野外用灭鼠器,超声波驱鼠器,大功率驱鼠器,粘鼠板,捕鼠笼,蟑螂药,跳蚤药,白蚁灭治药,白蚁预防药,蚊蝇药,室内外环境消毒剂,饮水机消毒片,宠物消毒片等...http://www.chuangjiexiaosha.com/content-345.html
3.犬类用药清单大全宠物狗狗常用药有哪些→MAIGOO知识适应范围:狗、猫、兔。 适应症状:跳蚤、蜱、虱、耳螨、疥螨。 用法用量:防治跳蚤、蜱、虱,对宠物皮肤表面进行喷雾,每公斤体重喷雾药量为3毫升。喷头每按一次出药量为0、15毫升。用于长毛犬和治疗蜱(壁虱)感染时,可能需要常规用药量的二倍。治疗耳螨、疥螨时,用药量以病灶表面皮肤湿润为准,每两天用药一次。可用于...https://m.maigoo.com/goomai/132968.html
4.鸽病防治全攻略43.如何对鸽瘟进行诊断和防治? 44.什么是痘病? 45.痘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46.痘病有哪些病变特点? 47.皮肤型痘病与皮肤型马立克氏病、螨病有哪些区别? 48.黏膜型的鸽痘与毛滴虫、念珠菌病、维生素A缺乏症有哪些区别? 49.混合型痘病与泛酸、生物素缺乏症有哪些区别? http://gdgs.chinaxinge.com/gdgs/show/?id=22530&newsid=126021
5.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寄生虫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生的动物都称为宿主。 3、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 从寄生部位来分:凡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吸虫等;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 4、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 ...https://www.med66.com/new/322a1299a2010/2010824zhangf173739.shtml
6.用于防治无脊椎有害生物的唑类化合物的制作方法未命名用于防治无脊椎有害生物的唑类化合物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2.本技术要求于2021年1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3/142,365的权益。技术领域::3.本披露涉及适用于农学和非农学用途的某些唑类化合物、其n-...https://www.aerohome.com.cn/hangjiahao/135030.html
7.帮助宠物狗去除蜱虫寄生虫(降护理,让宠物狗远离蜱虫寄生虫)除了日常护理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虫垫、喷雾等防蜱用品来预防蜱虫寄生。使用前需要了解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说明,避免对狗狗造成伤害。 四、手动去除蜱虫 如果发现狗狗身上有蜱虫,我们可以使用手动去除的方法。具体方法是用手套或者纸巾捏住蜱虫的头部,顺着毛发往外拔。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要非常小心,避免让蜱虫留下头部...https://jiayundog.cn/post/4283.html
8.陶氏益农乐斯本毒死蜱白蚁跳蚤蜱虫杀虫剂100ml价格,厂家...· 产品推荐 · 农药批发安诺信 一把火 天火 除草剂 200ML*40瓶 园林 快速除草 8.00元 农药 900.00元 生产销售防治草莓白飞虱蓟马水稻飞虱瓜菜蚜虫有效期长质量好农药 1200.00元 苏云金芽孢杆菌CAS 68038-71-1农业 农药 11元/千克 批发主杀蚜虫菜青虫农药毒死蜱 12.00元 广东农巧施易覆通农药助剂 面议...https://m.makepolo.com/product/100250492240.html
9.虼蚤亦称“跳蚤” 跳蚤是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成虫通常生活在哺乳类身上,少数在鸟类。触角粗短。口器锐利,用于吸吮。腹部宽大,有9节。後腿发达、粗壮。完全变态昆虫。蛹被茧所包住。 身上有许多倒长着的硬毛,可帮助它在寄主动物的毛内行动。 跳蚤的外壳,最具对生命的保护能力,可以承受比体重大九十倍...https://baike.sogou.com/v28225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