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体内和体外寄生虫对牛的危害都很大。体内寄生虫不仅争夺宿主的营养,直接造成营养成分的消耗,而且寄生在肺、肝、脑、肌肉内还会导致宿主出现各种病症。蝇、蚊、虱等体外吸血虫,还能传播牛的多种传染病。除常年舍饲、自繁自养的奶牛群寄生虫病的危害较轻外,其他任何牛群都存在体内和体外寄生虫。定期给牛驱虫,是科学养牛的重要环节。养牛场(户)一定要做好给牛驱虫工作,驱虫时注意以下问题:
(1)预防投药,一般是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群驱虫。对于饲养环境较差的养殖场(户),每年在5~6月份增加驱虫一次。各场(户)可根据当地寄生虫感染程度和流行特点来制定最佳驱虫程序,并按程序长期防治。
(2)犊牛在断奶前后必须进行保护性驱虫,防止断奶后产生的营养应激,诱导寄生虫的侵害。犊牛在1月龄和6月龄各驱虫一次。
(3)种公牛每年必须保持四次驱虫,以保证良好的健康状况。
(4)给空怀母牛投药,应在配种前一个月最后一次投药。育成奶牛应当在配种前驱虫,以提高受胎率。
(5)母牛要在进入围产前进行驱虫,以保证母牛和犊牛免受寄生虫的侵害。母牛产后20天应驱虫一次。
(7)对集约化饲养或高密度饲养的牛群,驱虫工作可每隔一个月重复一次。从外地购入的牛批次不同时,要安排同期投药,以便于管理和提高驱虫效果。
(8)新进奶牛进场后必须驱虫并在隔离15天后再合群。转场或转舍前必须进行驱虫,减少对新舍(场)的污染。从放牧转入舍饲的牛,要在入舍一周内普遍进行驱虫。
(9)驱虫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进行,牛在第2天白天排出虫体,便于收集处理。
二、选用驱虫药物。牛寄生虫的种类很多,相对驱虫药物也很多,驱虫时要选择抗虫谱广、低毒、高效、绿色、无残留、无副作用的药物,使用方便为原则。目前认为较好的驱虫药物有用来防治胃肠道蛔虫的蝇毒磷;用来防治肺线虫及其他胃肠道寄生虫的盐酸左旋咪唑、噻苯咪唑、吩噻嗪;用来防治牛皮蝇可用蝇毒磷等。
准确使用药量。由于牛的品种、年龄、性别不同及兽药生产的批次不同,药剂的效力和用药量也不尽相同。用药过量易引起中毒,药量不定则达不到驱虫的目的。用药的剂量要严格按照各批药剂的说明书使用。用蝇毒磷驱虫,每天按每100千克体重给0.2克计算治疗胃肠道蛔虫。若用来防治牛皮蝇用药量是每日每千克体重用1.5~2.5毫克,应连服6-7天。用盐酸左旋咪唑驱虫,用量按日粮干物质的0.1%~0.8%计算。用噻咪唑驱虫,用药量是每100千克体重20克,连续投药数月。对于钩虫类寄生虫,药量加倍,但最多每100千克体重不超过1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