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华枝睾吸虫及其他寄生扁虫的收集方法;
2、通过对涡虫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及涡虫纲的基本特征;
3、通过对华枝睾吸虫及猪带绦虫观察,掌握寄生扁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
4、认识常见的扁形动物;
二、内容及步骤:
(一)华枝睾吸虫及其他寄生扁虫的收集:与当地医院或屠宰场联系,从病人或带病动物体中获得标本,从动物的肠壁或血管壁上分离扁虫时,不可直接
用手或镊子在虫体的中部发力,应小心将虫体的头节或吸盘从动物的肠壁
或血管壁上分离出,洗净并固定之;
(二)涡虫装片及的观察:区分三胚层结构,外胚层有单柱的表皮细胞(腹面的有纤毛)、杂有腺细胞、表皮细胞内为非细胞构造的基膜;中胚层形成肌肉层和实质组织,基膜以内依次为环肌、斜肌和纵肌,与表皮共同构成体
壁(皮肌囊),实质组织填充于体壁与消化道之间,呈网状,含有许多黄
色小泡状的构造,故无体腔,内胚层形成单层肠上皮组织。
(三)华枝睾吸虫整体装片的观察:(具体内容可参看课本P126图6-19A)
1、大小、形状:(如葵花籽仁,扁平柳叶状),淡红色,具有两个吸盘;
2、消化系统:口(位口吸盘中央),咽(口吸盘后的球形肌肉部分),食
道(咽后短的直管),肠管(两支,位身体两侧,通往体后端,无侧支
的盲管);
3、排泄系统:排泄管(2条略弯曲且多分支)、排泄囊、排泄孔(位末端)
4、生殖系统:复杂,雌雄同体,异体受精(观察的重点之一)
:精巢:位体后端,2个,分支状,前后排列——名称的由来,
每个精巢中央部各向前以发出1根细管即输精小管,于中部汇合
成)输精管,其前端膨大为储精囊,雄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前;
: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黄腺,梅氏腺,劳氏管,子宫,雌
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之前)
(四)猪带绦虫头节及节片装片的观察(重点观察生殖系统结构):头节、颈节、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孕卵节片、猪囊尾蚴。
(五)布氏姜片虫装片、肝片吸虫装片、日本血吸虫装片及卵和毛蚴、尾蚴装片的观察;
(六)鸡绦虫、狗绦虫及笄蛭涡虫的观察。
三、问题与思考:
1、寄生扁虫与涡虫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区别?有哪些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
2、扁形动物门与腔肠动物比较有哪些进步性特征?在动物进化上有何重要意
义?
四、作业:绘华枝睾吸虫全形图及猪带绦虫成熟节片图,并注字。
实验四蛔虫观察及寄生蠕虫卵的检查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蛔虫的收集方法;
2、了解蜡盘的制作和用途;
3、了解寄生虫卵的检查(粪检)方法;
4、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内容和步骤:
(一)蛔虫的收集:给人服用左旋咪唑等驱虫药并收集排出的蛔虫,洗净浸于
80%的酒精中备用;
(二)蜡盘的制作及用途:
用固体石蜡(或蜡烛)熔化倒入搪瓷盘中冷却即可。用于蛔虫、蚯蚓等小动物解剖时的固定。
(三)蛔虫的解剖:取一浸制的蛔虫标本置于蜡盘中,先观察其形状、大小,
区别前后、背腹、左右,“四线三唇”,再从身体背部略偏中线处剪开,
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以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蜡盘上,略加水观察,内
容见实验指导P24页。
(四)蛔虫横切片的观察:
低倍镜下进行观察,并绘草图(内容见实验指导P25及课本P155)。
(五)寄生虫卵的检查(粪检):
1、直接涂片法:滴一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取芝麻大小粪便涂布其中进行观察,
缺点:检出率低;优点:简单易操作。
2、浮集法:①原理:虫卵比重﹤饱和盐水(38%的NaCl,1.18),虫卵浮于液面。
②方法:A取粪10g加饱和盐水100ml混合,通过250um(60目)铜筛滤入烧杯中
静置半小时,等虫卵上浮用一直径5—10mm的铁丝圈与液面平行接触沾取表面液
抖落于玻片上检查,适用于线虫卵的检查,B或取约1g粪便于试管中加约10ml
饱和盐水,混匀过滤,滤液注入试管中,补加饱和盐水使滤液充满,(稍高于试管
球面而不溢出),在试管上覆一盖玻片或载玻片置于试管架上静置约半小时后取下
镜检。
3、离心沉淀浓集法:①原理:虫卵比重>常水,通过离心使卵迅速沉集管底,
吸取管底沉渣进行观察。②方法:取约1g粪便置于烧杯中加入少量水调匀,经
筛子(60目)漏斗装入离心管中,加入清水后离心(1500转/分)约3分钟后取出
倾去上层液,再加水调匀、离心如此几次,直至上清液后倾去上层液,吸取沉渣
镜检,主用于吸虫卵的检查。
4、卵化法:离心沉淀后,沉渣置1000ml锥形瓶中加清水置瓶口,置20—28℃恒
温箱中,箱内有照明利卵化,12小时后开始观察,72小时后卵出,如有毛蚴(灰
白折光强的梭形小虫,多在水面下4cm内的水层中作水平或略斜向的直线运动,
肉眼观察应在明亮处背面衬以黑色背景,必要时借助放大镜,显微镜下毛蚴呈前
宽后窄的三角形,前端有一突起。
(六)示教标本:蛔虫标本、铁线虫标本(线形动物门)
三、作业:绘蛔虫横切面显微结构图。
实验五环节动物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环毛蚓外形及内部结构观察,进一步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掌握蚯蚓的解剖方法;
3、认识常见的环节动物;
1、蚯蚓(环毛蚓)的采集方法:注意生境、PH等;
2、环毛蚓的外形观察:
左手持蚯蚓,右手持双开放大镜,区别并观察:前后、背腹、节间沟、刚毛、环带(有的可能不清)、背孔、受精囊孔、围口节、口前叶、肛门、环带、♂孔、♀孔等;
3、蚯蚓的解剖:
将蚯蚓洗净,放入10—20%的酒精中至不动后取出,左手持蚯蚓,右手持剪,自后向前沿背部略偏中线处剪开体壁(注意不可将肠管剪破),用2根大头针一前一后固定于蜡盘中,再右手持镊,左手持剪(或剪剖刀)划开隔膜,并将体壁拉开固定在盘上,每5节插一针,针与盘面呈45度角,加少许水观察:消化系统(口、咽、食道、砂囊、胃、盲肠、肛门)、
生殖系统(精巢囊、储精囊、前列腺、卵巢、卵漏斗、受精囊);
神经系统(围咽神经、咽上神经节、咽下神经节、神经节);
循环系统(环血管、背血管、腹血管、血液)
4、蚯蚓横切片的观察:对照教材图及实验指导书P30,认真观察,绘草图
5、示教标本
多毛纲:沙蚕(注意观察疣足、2对眼)、盘管虫
寡毛纲:通俗环毛蚓、双颐环毛蚓、白颈环毛蚓、威廉环毛蚓、异毛环毛蚓蛭纲:宽体金线蛭、医蛭、山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