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棕绿色稀便。一般为鸽霍乱病毒感染,此病也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样对信鸽会构成很大的危害,可用复方敌菌净、链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对病鸽实行隔离,对鸽舍进行消毒。
白、绿色粘便。一般为大肠杆菌感染,此病也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样对信鸽会构成很大的危害,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敌菌净、氯霉素、利高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对病鸽实行隔离,对鸽舍进行消毒。
稀血色便。一般为痢疾或球虫病,可用氯苯胍、球虫液、青霉素、呋喃唑酮药物进行治疗,并对其它信鸽作预防性治疗。
黄、灰白色或淡绿色稀便。一般为巴氏杆菌感染,此病也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样对信鸽会构成很大的危害,可用禽霍乱氢氧化铝疫苗、氟哌酸纯粉、青霉素肌注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对病鸽实行隔离,对鸽舍进行消毒。
大量水样稀便。一般为新城疫病毒感染,此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对信鸽会构成很大的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病没有特效药物,可用鸽新城油乳剂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对病鸽要实行隔离,并对鸽舍进行消毒。
鸽肛门肿胀,排粘液便。一般为肠炎或副伤寒病,此病也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样对信鸽会构成很大的危害,可用氯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敌菌净、四环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对病鸽实行隔离,对鸽舍进行消毒。粪便恶臭,粥样灰白色、黄白色或青绿色,并带有粘液,大肠杆菌症状,为肠炎或下痢,可用氟派酸治疗,也可不定时的在饮水中加入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青绿色粪便,可能和食物结构有关,一般饲喂纯玉米,粪便呈青绿色。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和新城疫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和新城疫是不同的两种疾病。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从国外引进鸽时传入国内的,临床表现以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病鸽腹泻拉稀,头颈扭曲和歪斜,采食困难,双翅下垂,站立不稳,转圈运动,最后废食,极度消瘦,脱水而死。
新城疫,也称亚洲鸡瘟,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它的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拉稀、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出血。鸽感染鸡新城疫后,症状不像鸡那么典型。病鸽精神萎顿,厌食喜饮,羽毛逆立,垂头缩颈,两翅下垂,无力飞行,排乳白色或墨绿色稀便,有轻度的呼吸困难,部分病鸽发生严重呕吐,临死前口吐黄水,病程5到7天,60%左右的病鸽可出现头颈颤抖或扭斜、后仰,阵发性痉挛等神经症状,有的步态不稳甚至瘫痪,常常伏地而死。
鸽结核病
鸽结核病,常是由于吞入病鸽的排泄物或有结核病变的脏器而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过口腔黏膜和皮肤创伤感染。并可由病母鸽所产的蛋传染给幼鸽。母鸽感染10天后即可能产下受感染的蛋。
临床症状以进行性消瘦、实质器官形成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灶为特征。潜伏期长达2到10个月,病程发展慢,表现精神不振,衰弱,食欲变化不明显,但体重下降,胸肌萎缩,皮下脂肪消失,以至胸骨隆突如刀,弯曲变形,喙和鼻瘤颜色变淡。母鸽下蛋减少或停止。随着病程延长,可见病鸽全身羽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在骨关节发生结核时,则可出现一侧性跛行,呈麻雀跃式步态,翅膀麻痹;肠结核时,则可出现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灰黄色。
根据上述症状,若发现可疑病鸽,应尽早用禽结核菌素检验,方法如下:在鸽的一侧眼睑内,注射0.03到0.05ml的禽结核菌素。注射后48小时以内,注射部位出现水肿,眼睑增厚、流泪,而另一只眼为正常者,可判定为阳性反应。另外也可将结核菌素0.03ml注入被检鸽的左大腿的皮内,48小时可见注射部位较右大腿对应部位增厚4到5倍,即为阳性。48小时后,肿胀即渐消,通常5天之内全部消失。
防治方法中最重要的是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注意卫生,调剂饲料营养,并逐渐更换。不要让信鸽洗冷水澡,将患鸽置于温暖处或常让它晒太阳,将病鸽隔离治疗,内服硫酸镁1克或用蓖麻子油3ml清肠,将助消化中成药金银花煎水放红糖灌服,每日2次,每次5ml;喂少量木炭末,饮用温水,不可继续让信鸽受凉;喂药时可用注射器在针头座加胶皮管塞入食道注入鸽嗉囊中,千万不可以注入气管内。体质虚弱的可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剂或维生素B12针剂,以改善体质,促进恢复。另外可用土霉素、高锰酸钾1:3000-1:5000(0.02-0.03%),最好不超过0.02%稀释代饮水、药用炭(活性炭)、一服灵(949)、干酵母片等防治。便秘
信鸽便秘可能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突然更换饲料或喂了不易消化的饲料引起。另外运动量不够,饮水不足等原因也会造成信鸽排便不畅。临诊可见:信鸽食欲下降,不断有排便动作,但不见排出物。肛门膨胀,有时能触摸到粪便在泄殖腔内。患鸽烦躁不安。调治时,首先用温水将凝结在肛门周围的粪便洗去,然后灌喂5%硫酸钠溶液5到10ml;石蜡油3到6ml。同时用5%的人工盐溶液作为饮水。平时要注意多喂青绿饲料,加强运动,饮水充足。鸽流行性感冒
鸽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气候突变(如寒流侵袭)、缺乏防寒保暖设备、饲养密度过大等容易促使本病的发生。
通常鸽表现为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呼吸急促,眼睛流泪,羽毛蓬松,头部浮肿等。
本病无特效疗法,可采取以下对症疗法:内服复方阿司匹林1/5片灌喂,每天2到3次,连用3到5天。内服速效感冒丸1/5丸,每天2次,连用2到3天。鸽舍内空气流通,注意防寒保暖。
关节炎关节炎病是由于信鸽长期缺钙、缺乏活动或鸽棚内太潮湿、严重受凉等引起。关节炎分翼部关节炎也叫翼病,和腿部关节炎,前者主要表现为,翅膀下垂、发抖,无法展伸,影响正常飞翔;后者表现为,有炎症或肿瘤,使腿麻木,不能正常站立行走,只能跛行或爬行。治疗可在患部涂抹松节油加按摩,或用樟脑,油、碘酒等涂擦。也可用伤湿解痛膏敷贴固定关节,同时填服四环素四分之一片,可的松十六分之一片,每日三次,好转停药。平时多给信鸽洗澡、晒太阳、适当活动。鸽痘鸽痘是由禽痘病毒中的鸽型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各年龄鸽都可能发生,但对一岁以内之幼鸽影响更大。本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鸽痘病毒主要通过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叮咬后,由皮肤、黏膜的伤口引起感染,所以有人误认为是蚊虫叮咬造成的,此外,鸽舍污秽不洁、饮水和饲料不洁、鸽子打斗互啄也会传染鸽痘。
诊断鸽痘应抓住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即在皮肤的无毛或者少毛处及口腔、咽喉黏膜处出现痘疹。按痘疹出现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又称黏膜型)和混合型及很少见的败血型四种。
皮肤型,是在鸽的头部眼周、鼻瘤、嘴角、肛周、翅下、脚等无毛或少毛出出现痘疹。痘疹初期为小肿块,以后露出易出血的肉芽,变成黄白色的硬结节,进一步发展,结节破裂形成暗褐色疣状结节,结节大的可如豌豆。痘疹若出现在眼周,有时由于结节数多,互相融合,产生大块的厚痂(jiā),致使眼裂完全闭合,引起信鸽失明。此型若不继发细菌感染,一般预后良好。
黏膜型,在口腔和咽喉处的黏膜上起初出现白色、不透明、稍突起的小结。小结迅速增大,融合成黄色、干酪样坏死物质,呈伪膜状态,若剥掉伪膜,则出现出血性糜烂或溃疡区。此时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可使病势加重,炎症反应剧烈,甚至蔓延到眶下窦。此型常因痘疹在咽喉部出现而堵塞咽喉,引起鸽体吞咽、呼吸困难。
混合型,在患鸽的皮肤及黏膜处均出现痘疹。
治疗鸽痘从原则上来说主要是防止继发感染,因为对于鸽痘病毒尚无特异性的有效药物。治疗时可用四环素口服,每日每只鸽1片(50万国际单位),分二次喂服,同时将四环素片研磨成粉状,以适量植物油调成药膏后,涂擦患鸽痘疹处,连续内服外涂3到5天。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在100ml饮水中加入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A,这样效果更好。另外也可用3%的碘酒涂抹患部。在局部治疗的同时,还可用中草药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各20克,煎水饮服或灌服,每次每羽鸽3到6ml,日服2次。在幼鸽羽毛丰满后4到6周龄时,可用鸽痘弱毒苗预防接种,接种时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稀释100倍,摇匀后用刺种针或灭菌铅笔蘸取疫苗在鸽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2针。接种后3到4天,刺种部位微肿发红,然后结痂,2到3周后痂块脱落,免疫期可达5个月左右。信鸽体表寄生虫病
寄生量少,对信鸽影响不大,大量寄生时,则引起鸽子骚动不安,皮肤损伤(皮炎),脱毛、贫血、消瘦、甚至死亡,同时,还可能传播某些其它疾病。
预防和治疗:
1、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2、经常给信鸽洗澡,同时要经常对鸽舍的墙壁、地面及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以杀灭隐藏在其中的蜱虫,可在地面上撒石灰粉,既防潮,又可消毒灭虫。
信鸽体内寄生虫信鸽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tāo)虫、弓形虫等。
鸽麻痹症信鸽患上麻痹症后,双肢失灵,不能走动,头部摇晃,抬不起来,站立困难,以翼代步爬行,头颈弯曲旋钮,有瘫痪迹象,这种病症主要是缺乏维生素引起的。防治方法主要是控制雌雄鸽的过度交配、繁殖。如发生此病症,可喂牛黄安宫丸,每天2次,每次1片。同时可肌肉注射维生素C、维生素B混合剂,每天用2毫升,连用3到5天。药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