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刮片法和拔毛检测法一直是两个用来检测蠕形螨的传统方法。当皮肤上螨虫的数量比较少的时候,拔毛被认为不如皮肤刮片更准确更敏感(70%的相对敏感性)。
概述最早的有关皮肤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记录是在1842年(1)。实际上,早在1979年就有报道说(2):“蠕形螨,尤其是呈全身发病的,很可能是最顽固的疾病之一而且通常治疗后效果一般”,但是时代改变了;一本最近的有关皮肤疾病的书籍里面说“全身性蠕形螨的预后在90年代中期以后,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强化治疗,大多数,接近90%的病例,是可以治愈的,但就是耗时太长,有的将近一年”(3)。
关键点自从首次被记录后,蠕形螨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过去的这几年,先后报道过了几种新发现的螨虫品种以及一些早前发现的螨虫的新形态。蠕形螨既可局部感染,也可全身感染;而且既感染幼犬也可感染成犬;临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皮肤刮片检测和拔毛检测诊断仍然有效,但是好的取样技术可以提高成功检测到螨虫的机率。准确的治疗建议和预后取决于临床表现,蠕形螨品种以及蠕形螨的生命阶段。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螨虫的新品种和一些已知螨虫的新形态,都有报道。然而,在你能确定是何种螨虫之前,你得先找到它;找不到螨虫就会降低你成功的机率!所以,知道去哪里找螨虫就显得尤其重要。准确的治疗方和预后取决于临床表现,蠕形螨品种以及蠕形螨所处的生命阶段。对于所有的治疗方案,必须要考虑治疗的风险;有些以前的治疗经验,后来被证明见效很慢,而有些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反而有帮助而且是必须的-但是有些治疗方案却又可能导致致命的药物交叉反应。本文回顾了蠕形螨的不同临床表现,同时讨论了最有效果的治疗方案,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潜在的陷阱。
临床表现
幼犬还是成犬
蠕形螨还可以根据其生命阶段来分类;我所定义的“幼犬发病”是指小于12个月龄的小型犬;小于18月龄的大型犬以及小于2岁的巨型犬发病。许多被诊断出蠕形螨的病例,年龄都在2-4岁之间,而且大多数病例,都是从幼年时期就开始发病的,所以具体的初次发病的年龄已经很难统计了。一般如果成犬感染了蠕形螨(比如4岁前发生的皮肤问题),预后通常不好。
图1.全身感染蠕形螨,并继发脓皮症;黑头粉刺(粉刺是蠕形螨的主要症状之一)图2.蠕形螨也可以表现为红皮病,所以蠕形螨又称为“红螨”里面通常就是蠕形螨虫。另外脓疱;继发性脓皮症和细菌性毛囊炎也是蠕形螨的常见并发症。
图3.2岁巨型雪纳瑞,腹部黑头粉刺;刮片后发现大量图4.蠕形螨最常见的鳞屑性皮肤疾病蠕形螨虫。该患犬自从1岁时就患有慢性皮肤疾病。
临床表现成功的治疗方取决于首先确认动物是否真的已经感染了蠕形螨;但这往往不容易,因为受感染的病患动物大多有不同的表现:如下l丘疹脓疱性皮炎–容易和皮肤细菌病混淆(图1)。l“虫咬”样皮毛外观(秃毛斑,斑块)-尤其是在短毛犬,很容易和皮肤细菌病,皮肤真菌病以及毛囊发育异常相混淆。l全身性红斑狼疮性皮炎-以前人们认为是“红螨病”(图2)。l色素沉着过度性瘢痕/黑头粉刺-主人有时抱怨爱宠皮肤“变蓝”(图3)。l鳞屑-容易和鳞屑性皮肤病或感染相混淆(图4)。l丘疹脓疱性皮炎-蠕形螨可能是在诊断这类疾病的过程中的最大挑战。
病理学犬只皮肤上有寄生虫是很正常的,正如PCR研究所示,健康犬只全身的大部分都寄生有螨虫(8)。一般在幼犬出生后的2-3天内,螨虫就可以通过幼犬和母犬的哺乳接触,而转移到幼犬身上(3);幼犬如果是剖腹产的,或是出生后就立刻和母犬隔离的,就不会有螨虫。宿主的免疫系统通常能把寄生的螨虫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9);全身感染蠕形螨的犬只,通常都有细胞介导型免疫缺陷,抑制了T-细胞功能(实际上T-细胞的数量还是正常的)(3)而且这些犬只不建议继续繁殖使用。有报道说,至今都没有看到有幼犬蠕形螨的报道;假定控制蠕形螨繁殖的基因疑似有缺陷,那么有缺陷的基因针对的应该是犬属蠕形螨(1)。可以假设螨虫也会寄生在健康猫咪身上,但是至今仍无PCR研究来确认这个假设。其他一些重要的病理因素包括表皮屏障被破坏,炎症,继发性细菌感染以及IV型过敏反应,那么这样也就解释了蠕形螨病会同时发生脱毛,瘙痒,红斑和黑头粉刺等的原因(9)。
皮肤的深部刮片。如果这种情况是唯一的临床症状,考虑使用活组织检查,但拔毛和胶带粘附或许有帮助。
选择检查部位:
1.不要急躁;仔细观察皮肤,选择最适合的部位(同时选择最适合这个部位的采样方法)。选择合适部位的标准包括:-红色鳞片状部位-黑头粉刺素过度沉着区域(这些看似“蓝色”但放大后却近乎是聚集的黑头粉刺)-毛囊结痂(这里也适合拔毛检测,尤其是针对于很难取样的部位比如足底)2.猫咪会在自我梳理时吞下螨虫,这给诊断造成困惑;然而野鼠型蠕形螨可在颈肩部通过浅表刮片而找到(主要是因为猫咪够不着这个区域);有时也可以通过透明胶带找到寄生虫,或通过给家里的另外一只感染较轻微的猫做皮肤刮片检查。3.猫型蠕形螨最常寄生在猫咪的头颈部,所以通过在肩胛部做浅表刮片可以鉴定到野鼠型蠕形螨,但最好也做深部刮片-因为有可能是猫型蠕形螨/野鼠型蠕形螨两种螨虫都感染了。4.针对毛囊蠕形螨的检测,则需要诱导后,做皮肤深部刮片或活组织检查。
刮片时:1.和宠主讲清楚,刮片取样以后,伤口会看上去比刮片前要难看。2.刮之前先把刀片弄钝些(做好使用人医的压舌片);达到力量钝性,需要反复练习。3.刮之前先挤压皮肤,取样的过程中仍然要保持挤压皮肤。4.刀片和皮肤的角度要适中;以防割伤到动物。5.刮的要够深,以致足量的毛细血管出血,最后要换几个部位取样。6.样本要有足够的量。
用透明胶带时:1.使用透明胶带粘附,就无法再显微镜下观察了。2.找个适合的病灶部位,挤压皮肤后用胶带粘附。3.从皮肤上移走胶带,制成显微镜载玻片
拔毛时:1.沿着毛发生长的方向拔毛,可以确保毛根也被取样。2.不要挤压皮肤,目标数量,每次100根左右。
检查片子:1.在载玻片上抹片,加足量矿物油后加盖玻片,以防油滴过于光滑,同时有助于开阔视野。2.调低物镜,观察蠕形螨的运动活力以及通过身体结构来判定螨虫类别。3.放大10倍,全视野寻找虫体。4.查找各个不同生命阶段的螨虫,并记录数量。这也是为了能和以后做的刮片做比较,同时有助于评估治疗的效果。
辅助检测
针对局部蠕形螨:蠕形螨(又称姬螯螨,疥螨和跳蚤)也可以通过SAF*浮聚法粪检中找到。可能最好提醒下化验员注意同时检查下病患的体内外寄生虫!据传,通过做粪检诊断野鼠型蠕形螨虫的成功率比做皮肤刮片的成功率更高。仔细观察成年患病动物,其临床表现或许对疾病预后有些帮助。这其中要思考的包括核实目前所用的所有药物(比如类固醇,包括慢性疾病使用的强效外用类固醇)以及血象和各类生化指标等,如有必要还要做心丝虫检测。内分泌的问题也需要考虑(取决于病患的既往史和以上检查结果)。对于所有的病例,都要做日粮营养的评估(以确保宠物饲喂了营养全价又均衡的日粮),
猫蠕形螨1.猫蠕形螨类似于犬蠕形螨–成年螨虫体长大约200μm(6)。而且猫蠕形螨卵的外形更像是卵子,而犬蠕形螨卵的外形却更像是蛋。2.野鼠蠕形螨是在猫身上发现的一种身材短小的蠕形螨(图9)。不像在犬,猫属蠕形螨和野鼠蠕形螨已经被证明是两个不同的物种(15)。
治疗
局部蠕形螨感染全身抗寄生虫疗法并不适于局部蠕形螨感染。也没有证据表明如果局部治疗失败会导致全身感染,事实上这种局部治疗的方法可能会因为无法判断病患是否已经是全身感染了,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办法治疗了。对于局部感染蠕形螨的幼犬来说,确保解除幼犬的额“应激”状态,尤其重要。营养太差,也影响犬的免疫能力。密切评估日粮状况,及时给予恰当的日粮营养建议,都是十分重要的。我本人尤其推荐营养均衡的,高质量大品牌口碑好的商品日粮。粪检和常规的驱虫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产品都是皮肤病专家的首选药物,主要是因为这类药物宣称可以“冲洗毛囊”-尽管需要和宠主沟通,这种疗法会导致在治疗的早期加重脱毛。过氧化苯甲酰类药物的确会导致皮肤干燥,所以如果使用该类药物,还要同时使用保湿润肤类产品。
图10.全身蠕形螨,治疗前(a)和治疗后(b);该患犬被成功救治,目前一切正常。该患犬初诊是脱毛几乎致秃。加强皮肤屏蔽功能
营养和皮肤的关系许多患犬,在只是简单的更换了低过敏处方粮以后,症状就明显减轻了,这可能是因为降低了过敏阈值有关。由于这类日粮里特殊添加了必需脂肪酸(EFA),对特定蛋白质敏感性的控制和水解后的低过敏性等都影响了皮肤的屏障功能和/或免疫系统。其中一些重要的营养素包括:。锌-降低炎症。长链脂肪酸(欧米伽-3EFAs)-改变类花生烯酸类炎性介质的合成,减轻炎症。。PINCH复合物(肌醇,胆碱,组氨酸,泛酸,烟酸),-提高上皮磷脂屏蔽的合成。。芦荟和姜黄-调节细胞纤维化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以及TGF-β的生成同时减轻炎症。以作者的观点,来自随机交叉试验并未发表的数据表明,优卡的FP和皇家的低过敏处方粮都可以明显的减轻患犬的临床症状。必需脂肪酸(EFAs)大多数的临床病例和研究表明,添加EFAs尤其是欧米伽-3和欧米伽-6脂肪酸(δ-亚麻酸)(GLA),可以改变血清成分水平,从而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还能影响制炎因子-白细胞三烯酸和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提高上皮细胞膜的磷脂屏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