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对于狗狗来说也是常见的体外寄生虫之一,这种寄生虫不仅对于狗狗有着很大的危害,对于我们人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为蜱虫靠吸食动物身上的血液为食,而且还可能钻至皮肤内,所以比较麻烦。那么狗蜱虫怎么治疗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去除蜱虫时千万不要硬拔,以免其钻入皮肤内。那么狗蜱虫怎么治呢,下面我给大家来详细介绍下吧!
1狗蜱虫怎么治
除蜱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完全可靠。
1、可用酒精涂在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几分后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从口器旁钳住蜱,急速一拉以把蜱取出。
2、可对感染蜱的局部喷灭蚤喷雾剂,蜱就会死亡,第二天即可除去。在出没区域定期应用灭蚤喷雾剂,保持该区域清洁。
3、对叮咬在皮肤上的“狗豆子”不宜强行拔除,可以向它身上滴一滴碘酊、酒精或乙醚等,或用香烟烘炙,使“狗豆子”自动脱掉。
4.用肥皂水或重碳酸钠涂搽伤处,有止痛、消肿的作用。
如何治疗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犬,早期作出诊断(诊断要点为患犬有蜱的寄生;病初表现不安、步态不稳或跛行,消瘦,贫血,生长发育阻滞,上行性麻痹,渐进性衰竭死亡)。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首先人工清除患犬体表蜱2—3次,配合药浴。其次,可肌肉或静脉注射摩复犬血清0.5毫升/千克体重;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1毫升/千克体重;对跛行严重的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亳克与维生素B12200微克,每天2次;对症状比较严重的采取全身疗法,补充体液(糖类及维生素等)抗贫血,以维持正常代谢的需要,预防严重脱水及衰竭;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继发或并发感染,适时给予以碳酸氢钠等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注意护理,给予促进食欲易消化的高能饲料。犬舍保持空气新鲜,冬暖夏凉。
2狗蜱虫的危害
2、血液原虫病:巴贝斯虫病。巴贝斯虫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内的血液寄生性原虫,巴贝斯虫病又叫蜱热,得克萨斯热。可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发热(人畜共患)。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
3、病毒性疾病如森林脑炎等。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在中国为全沟硬蜱。在人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昏迷、瘫痪、脑膜刺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细菌性疾病:莱姆病等。莱姆病又称伯氏螺疏旋体病,是由若干个不同基因种的伯氏螺疏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蜱传自然性疫病。临诊表现为:发热,皮肤损伤,关节炎,脑炎心肌炎为特征
3狗蜱虫的注意事项
一是,不要带狗狗到比较脏的或潮湿的草地上去;二是,经常性的定期洗澡,喷药,把虫子杀死;一般宠物店里都有相应的杀虫药卖,可以去咨询一下,比如说把除虫药在洗澡的时候倒到水中;三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一种给狗狗捉虫的办法:一般来讲,蜱虫吸附在狗狗身上时,往往会把嘴扎入狗狗的皮肤里吸血,扎人比较深,因此一般是固定吸附在狗狗皮肤的一个地方,不会到处乱窜。
所以,首先,准备好一个工具,就是:电吹风。如果是夏天,就把电吹风的挡位打到不加热的位置,让吹出的风不加热。如果是天冷的时候,根据天气温度选择相应的温度挡位,总之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狗狗;2.让狗狗平卧或侧躺在地上,用电吹风来吹它的毛,电吹风吹在狗狗的毛发上,毛发自然向两边分开,一吹就是一条线.
4如何预防狗蜱虫
1、避蚊剂能预防蜱虫
据专家介绍,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他们可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进行防护。
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蜱虫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
2、野外如何预防蜱虫
5狗蜱虫怎么来的呢
1、从其它狗或者皮毛动物身上感染来的。
蜱在生活史中有更换宿主的现象,根据其更换宿主的次数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单宿主蜱:发育各期都在一个宿主体上,雌虫饱血后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Boophilusmicroplus)。②二宿主蜱:幼虫发育为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而成虫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寄生。如残缘璃眼蜱(Hyalomadetritum)。③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3个宿主体上寄生。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90%以上的硬蜱为三宿主蜱,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是三宿主蜱。④多宿主蜱:幼虫、各龄若虫和成虫以及雌蜱每次产卵前都需寻找宿主寄生吸血,每次饱血后离去。吸血前大约绿豆粒大小;吸饱血后,可达大拇指大小。通常软蜱都属多宿主蜱。
2、因与蜱虫或有蜱虫的环境接触而被寄宿。
蜱类寻觅宿主的方式: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栖息在荒漠地带的亚东璃眼蜱,多在地面活动,主动寻觅宿主;栖息在牲畜圈舍的蜱种,多在地面或爬上墙壁、木柱寻觅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