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人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发病机制:疟原虫先后在肝细胞、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
临床特点:突发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间歇性发作。
3、法国人CharlesLouisAlphonseLaveran,1880年在人红血球中找到疟原虫,英国医生SirRonaldRoss,1897年在蚊胃中发现疟原虫两人均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4、定义: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5、40%的人口生活在流行区传播速度快年死亡人数达170~250万人每天均死亡约3000人90%的疟疾发生在非洲。
6、中国21个省(市、区存在传播),90年代末,疫情出现回升,有点状暴发,面临输入病例威胁。
7、全省共分布有19个一类县区,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云南省与海南省是全国流行最为严重的疟区,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面临输入性病例的威胁
8、疟区从事农业生产、在田棚及森林从事野外作业人员、从无疟区到疟区打工的民工、出入境留宿人员均为高危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人群普遍易感,防止蚊虫叮咬!
9、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由4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
间日疟,病原为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病原为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病原为卵型疟原虫;
恶性疟,病原为恶性疟原虫。
10、人感染疟原虫后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免疫,所以在疟区,当地人由于早年多患过疟疾,均获得相当程度的免疫力。而外地人由于无免疫力,进入全疟区后容易被感染。疟区的婴儿,降生后一个月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一个月后,疟疾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
1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寒颤、高热、继大汗后缓解为特点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
12、目前世界疟疾猖獗具有三大原因:
恶性疟原虫对氯喹耐药
按蚊对有机磷等杀虫剂耐药
尚未研发成功有效的疟疾疫苗
二、病原学
1、疟原虫:间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2、疟原虫生活周期
3、疟原虫生活史比较复杂。一个完整的生活史包括在人体内的生长及繁殖(肝细胞内一红外期,及红细胞内一红内期)及在按蚊体内生长及繁殖两个阶段。
【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⑵在蚊体内发育:雌雄配子体在蚊体内的发育和繁殖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两个阶段。
4、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形态-薄血膜
三期六种形态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5、名词解释
孢子增殖期: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时期
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期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的时期
6、发展过程
(1)间日疟原虫-早期滋养体(小滋养体)
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细胞核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红宝石,又被称环状体。虫体胞质较少呈环状,中间为大空泡经8~10小时,虫体增大,伸出伪足。阿米巴样体-伪足活动增加,虫体有空泡
(2)间日疟原虫-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1、滋养体充满RBC,RBC变形
2、原虫胞质大,变形,有一大空泡
3、胞核增大
(3)间日疟原虫-裂殖体期
未成熟裂殖体: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受染RBC变大、颜色苍白、形态不规则.成熟裂殖体: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在血液中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
(4)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雌配子体: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致密,色深蓝;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
雄配子体:虫体较小,胞质浅蓝;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
7、恶性疟原虫
除重症疟疾外,血涂片检查通常只能看到恶性疟原虫的小滋养体和配子体期,大滋养体和裂殖体很少出现在外周血液。
(1)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核1个,但2个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呈“鸟飞状”
(2)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体小结实,圆形,不活动疟色素集中一团,黑褐色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
(3)恶性疟原虫配子体
雌配子体:新月形,两端较尖;核致密,深红色,常位于中央;色素黑褐色,分布于核周围。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色蓝而略带红色;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色素黄棕色,小杆状,在核周围较多。
(4)恶性疟原虫裂殖体
裂殖子8~36个,通常18~24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集中成一团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2/3至3/4
8、厚血膜中的疟原虫形态
用厚血膜检查疟原虫可使检出率明显提高
9、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
小滋养体(环状体):较大。核一个,较大,胞浆较厚。常呈“!”或“,”状
大滋养体:较大。呈阿米巴样,形状不规则。核位于胞浆之中或外边,胞浆常缩成圆形或断裂成数块。色素分布不匀
裂殖体:较大。裂殖子12~24个。裂殖子较大
配子体:较大。圆形,色素粗大。雌配子体大于雄配子体。雌配子体核小、胞浆浅蓝色。雄配子体核大、胞浆深蓝色
10、恶性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
小滋养体:较小。核1~2个,较小,胞浆纤细。常呈“!”、“飞鸟”、“V”或“断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