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研讨课(车辆)吉林大学

新生研讨课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程,是由车辆工程领域的资深教师主要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小班研讨形式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围绕专业学习、行业技术、课外创新、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若干问题,采用教师主题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并通过分组选题、调查实践、演讲辩论、结课总结等系列教学活动,明确本科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及未来个人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多元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素养,提升对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感性认识,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研究的规律。

Freshmanseminarisaspecializedextensivecourseforvehicleengineeringmajor.Itisasmall-classseminarcourseofferedbyseniorteachersinthefieldofvehicleengineeringforfirst-gradestudents.Thiscoursemainlyaroundtheprofessionalstudy,industrytechnology,extracurricularinnovation,scientificresearchandsoonseveralissues,thesubjectteachersguide,students'research,andthroughthegrouptopicselection,surveypractice,speechdebateandconcludewithseriesofteachingactivities,suchasclearundergraduatelearningobjectives,learningtasksandfuturepersonaldevelopmentdirection.Itfocusesoncultivatingstudents'senseofteamworkandmultipleexpressionability,cultivatingstudents'basicqualitiesofdiscoveringandanalyzingproblemsindependently,enhancingtheirperceptualknowledgeofscientificresearchandengineeringpractice,andmasteringtheprocessofscientificinquiryandthelawsofscientificresearch.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425002

英文名称

FreshmanSeminar

课程学时

16

课程学分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选修课

课程性质

限修课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课内实验学时

0

适用专业

车辆工程

开课单位

汽车系教研室

选用教材

主要参考书

执笔人

李静、李建华

2019年3月

审核人

王建华

二、教学大纲

1、课程教学目标

1.1教学目标

围绕专业学习、行业技术、课外创新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程问题,采取教师主题引导与学生自主研究相结合,通过分组选题、调查实践、演讲辩论与结课总结等教学活动,明确研究方向、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着重培养团队意识、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基本素养,提升对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感性认识,掌握科学探究规律。

本课程达成如下业务能力培养要求:

(1)激发培养学生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调研与研究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养成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

(2)激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在研究讨论、调查实践与针对解决方法设计环节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培养搜集与获取信息能力。

(3)激发培养学生具有在团队中的职责担当意识、职责行为习惯和职责任务担当。通过研究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具有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角色担当。

1.2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表1.1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二级)

教学目标1:激发培养学生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2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教学目标2:激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3.3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并能将创新运用于设计之中。

教学目标3:激发培养学生具有在团队中的职责担当意识、职责行为习惯和职责任务担当。

9.2在车辆工程领域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并能针对具体问题体现一定的组织能力。

2、教学内容

车辆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提供以下教学模块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2.1模块一(李静)

(1)选题/分组(2学时)

1)教学大纲解读

l使学生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其达成途径

l使学生建立课程学习、课程考核与各项能力达成之间的关系

l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自查学习行为,调整学习方法并达成学习效果

2)选题/分组

l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了解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与轻量化

l引导学生自主选题(例如:智能巡逻灭火车、循迹越障全地形无线智能小车、自动卸货小车、多功能探路车、智能循迹避障小车)

l引导学生自主分组(4/5人一组)

(2)车辆工程专业领域主题研讨(14学时)

l智能网联汽车线控底盘(2学时)

l智能模型车技术交流(6学时)

lFSAE学生车队技术交流(2学时)

l课程创新学习作品研讨考核(4学时)

表2.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选题/分组;

车辆工程专业领域主题研讨。

2.2模块二:专业认识与研讨(李建华)

(1)车辆工程专业领域主题研讨(6学时)

1)分组与选题(2学时)

l根据“新生研讨课”教学大纲,解读课程教学内容

l解读车辆工程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培养方案与专业认证标准

l每名学生发言和讨论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理解,个人围绕车辆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愿景

l根据教师布置课题和学生研究兴趣,完成小组分组

l各团队领取任务,并根据内容进行小组人员分工及各自承担角色

2)研究与讨论(4学时)对标12.2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l车辆工程专业领域技术发展

根据小组的分工情况,分别搜集整理车辆工程领域目前主要的新技术,制作PPT并形成报告,进行汇报、分组讨论并激发思考提出创新思路。

(2)车辆工程专业认识实习(2学时)

l构造实验室

l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控制基地

l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大厅和测试大厅

(3)车辆工程专业技术研究内容研讨及作品研讨(8学时)

1)车辆工程专业技术研究内容研讨(4学时)

l根据小组的分工情况,分别搜集整理车辆工程领域目前主要的新技术,制作PPT并形成报告,进行汇报、讨论并激发思考提出创新思路。

l组织学生对制作的PPT内容进行讨论和提出问题,并给出改进意见。

2)车辆工程专业技术作品展示与考核(4学时)

l根据上节课汇报的PPT研究内容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由小组对制作的PPT报告进行完善,并再次进行展示和讨论。

l对各小组研究内容的实现方法进行讨论,支持学生在课后开展进一步研究以及未来扩展内容作为大学生创新计划申报项目的素材。

表2.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主题研讨;报告撰写;问题总结。

主题研讨:方案介绍;发展趋势。

分组分工组织安排。主题研讨:各小组成果汇报及小组之间讨论。

2.3模块三:汽车前言技术与人文道德素养综合研讨(陈伟、高炳钊)

(1)专业培养方案与关键前沿技术(4学时)

1)解读车辆工程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培养方案与专业认证标准。

2)讲解汽车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电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轻量化。

3)结合自动变速器的科研项目,讲解自动变速器优化与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流程。

(2)技术资料查询与讨论(4学时)

1)根据教师布置课题内容,完成小组分组。

2)各团队领取任务,并根据内容进行小组人员分工及各自承担角色。

3)根据小组的分工情况,分别搜集整理车辆工程领域目前主要的新技术,制作PPT并形成报告,进行汇报、分组讨论并激发思考提出创新思路。

(3)《道德经》的背景知识(4学时)

1)强调优秀传统文化进大学校园的必要性。

2)然后采用PPT课件,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讲解《道德经》的作者、成书、影响、定位等背景知识。

3)安排师生互动,学生提问、老师回答以解决一些具体疑惑等问题提高整体的消化水平。

(4)《道德经》的核心及应用(4学时)

1)采用PPT课件讲授《道德经》的核心及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

l“道”与我们的关系?

l“道”与“德”是什么?

l研习《道德经》的意义?

l《道德经》的实际应用?

3)布置作业:

l《道德经》对中外的影响?

l你学习《道德经》的体会?

l你对《道德经》研讨课的意见或建议?

表2.3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专业培养方案与关键前沿技术、技术资料查询与讨论、《道德经》的核心及应用

2.4模块四:大学中的“大”与“学”(王建华)

(1)大学初体验(4学时)

1)破冰之旅(2学时)

进行分组和自我介绍,以便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认识。

2)主题研讨(2学时)

从问题“大学是什么”或“什么是大学”入手,分组讨论大学的含义、大学生在大学的梦想等,对“大学之大”进行研讨,使学生对大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思考和探索。

(2)大学学什么(4学时)

1)热身运动(2学时)

从问题“在大学如何才能学好功课”入手,分组讨论大学期间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途径,对“大学之学”进行研讨,使学生对大学核心课程学习进行思考和探索。

(3)大学干什么(4学时)

1)专业领航(2学时)

根据预习内容,对所抽签获得的汽车部件,分组阐述其功用及大致原理。

从问题“在大学里为了更好学习专业需要做些什么事”入手,分组讨论大学期间如何强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及创新、创业、创造的方法,对“大学干什么”进行研讨,使学生对大学期间能力提升进行思考和探索。

(4)结课展示(4学时)

1)产品发布(3学时)

按照模拟展会形式,分组展示各自DIY小车作品,并进行创作介绍和动态表演,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研究的规律,并对如何阐述和如何展示产品进行思考和探索。

2)结课仪式(1学时)

对课程研讨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举办校友寄语、嘉宾访谈等特色结课仪式,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表2.4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大学初体验、大学学什么、

大学干什么、结课展示

2.5模块五:车辆工程专业导学与专业领域主题探讨(谢飞)

(1)车辆工程导学(4学时)

1)专业素养能力认知(2学时)

通过教师对本专业特色及学生素养要求进行介绍,加深学生对车辆工程专业的理解以及对专业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视;进而进行分组和自我介绍,以便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认识。

2)大学生涯规划研讨(2学时)

以“如何学习车辆工程专业”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讨讨论,内容包括如何高效学习、大学期间的能力培养、对四年后就业深造的职业生涯规划等。

(2)汽车传动技术专题研讨(4学时)

1)专业认知(2学时)

从问题“汽车传动技术的发展与变革”这一主题入手,分组讨论各组和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认知,并通过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并随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并进行讨论。

(3)智能汽车技术专题研讨(4学时)

从问题“从智能辅助到无人驾驶”这一主题入手,分组讨论各组和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认知,并通过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并随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并进行讨论。

4、结课汇报(4学时)

1)产品展示(3学时)

2)结课总结(1学时)

对课程研讨内容进行回顾,对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表2.5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车辆工程导学、汽车传动技术专题研讨、

智能汽车技术专题研讨、结题汇报

2.6模块六(郑宏宇)

(1)大学学习生活认知讲座(4学时)

1)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介绍和课程简介(1学时):

l根据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内容,向学生讲解每个学期应完成的主要课程和学校与学院为学生提供的科研条件

l解读“新生研讨课”教学大纲内容,以及该课程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任务

2)吉林大学汽车学科和车辆工程专业的认知和学生自我介绍(3学时):

l对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和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概述。

l个人主题研讨:让每位同学介绍和讨论选择本专业的理由、对大学和专业的已有认知、本科四年的学习计划和拟实现的目标、本科毕业后的发展规划;根据每位同学的叙述内容,推荐学习方法和途径。

l任务安排:让学科课后对汽车先进技术以及自己所感兴趣的技术进行调研,并制作PPT

(2)汽车技术主题研讨(4学时)

1)围绕汽车技术个人主题研讨分组(3学时):

l每位学生对调研的汽车技术进行原理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研究展望,激发自身思考整理创新思路,提出自己的研究兴趣。

l根据研究兴趣进行小组分组,并与教师共同设置研究课题,并根据内容进行小组人员分工及各自承担角色。

2)汽车先进介绍讲解(1学时):

l围绕汽车电控化和智能化领域,向学生介绍和讲解汽车先进技术,启发学生创新性思考。

(3)分组研讨(6学时)

1)研究与讨论1(4学时)

根据小组的分工情况,每组学生根据题目先进行资料搜索和准备,制作PPT并形成报告;每一小组按照成员分工进行汇报,并回答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

2)研究与讨论2(2学时)

以模拟申报专利和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集中多人智慧,营造氛围,强化信息刺激,自由畅想,相互影响,引起思维扩散,制作PPT并形成报告,进行汇报。

(4)实际场地专业认识学习(2学时)

根据各小组拟定的题目内容,带领学生学习和参观实验场地和专业设备,包括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模拟大厅、测试大厅和先进控制基地。

表2.6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结合学生个人发展目标/规划,启发学生对汽车专业的认知和兴趣,根据学生自身需求研讨学生围绕车辆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围绕学生对汽车电控化和智能化的研究兴趣,使学生分组并进行模拟申请专利和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内容和过程;学生在分组中集中多人智慧进行任务分工和设定承担角色,学生实现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互助

2.7模块七:(何睿)

(1)车辆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主题研讨(6学时)

1)解读“新生研讨课”教学大纲、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学时)

2)分组调研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并对照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就目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制作汇报材料,并以PPT形式展示。注意分组时组内明确分工及职责。

3)现场汇报并讨论,讨论内容可进一步扩展,针对学生们所期望的通过大学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展开讨论。(4学时)

(2)科研人员职业道德主题研讨(2学时)

1)分组调研学术界及工程技术领域造假案例,分析其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制作汇报材料,并以PPT形式展示。注意分组时组内明确分工及职责。

2)现场汇报并讨论,讨论内容可进一步扩展:明确大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与职责。

(3)汽车技术发展方向主题研讨(4学时):

1)网络资源及本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检索与利用。(1学时)

2)分组调研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制作汇报材料,并以PPT形式展示。注意分组时组内明确分工及职责。

3)现场汇报并针对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3学时)

(4)汽车与环境主题研讨(4学时):

1)分组调研汽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汽车排放与油耗法规及汽车企业的应对措施,制作汇报材料,并以PPT形式展示。注意分组时组内明确分工及职责。

2)现场汇报并针对汽车节能减排的技术现状,汽车企业降低企业油耗的可行的应对措施展开讨论。

表2.7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主题研讨

汽车技术发展方向主题研讨

科研人员职业道德主题研讨

2.8模块八:(张素民)

(1)讨论:汽车与我的关系(4学时)

1)汽车工程专业介绍(1学时)

2)研究与讨论(3学时)

l结合个人情况,思考汽车与自我的关系,进行交流与讨论

(2)当代汽车发展的困境与解决途径(4学时)

1)分组讨论(2学时)

l针对教师布置课题,完成小组分组,明确成员分工

l提出各自观点,进行分析讨论

2)总结陈述(2学时)

l归纳总结小组成员观点,并进行陈述

(3)我眼中的汽车智能化技术(4学时)

l搜集汽车智能化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撰写课程报告,并进行课堂交流与讨论

(4)未来汽车技术畅想(4学时)

1)分组与选题(1学时)

l根据教师布置课题内容,完成小组分组

2)课堂报告与讨论(3学时)

l针对汽车智能化技术提出创新想法,按照小组分工,搜集材料,制作PPT,并进行汇报。

表2.8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汽车与我的关系、当代汽车发展的困境与解决途径、我眼中的汽车智能化技术、未来汽车技术畅想

2.9模块九:专业知识应用与专业发展方向探讨(卢延辉)

(1)车辆工程专业领域主题研讨(9学时)

1)课程目的及汽车技术发展简介:介绍新生研讨课的目的,解读“新生研讨课”教学大纲,介绍汽车各系统的技术发展历史(3学时)

2)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结合单自由度质量弹簧阻力系统,采用MATLAB/Simulink展示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的应用;结合单轮模型及ABS控制解释数学与力学知识在车辆方向的应用(2学时)

3)汽车电控技术开发举例:通过汽车电控制动系统及技术举例简单解释现代汽车电控开发手段;能过基于固有频率的间接式胎压监控算法举例简单解释理论知识在工程化算法开发中的应用(2学时)

4)实习经历介绍与心得交流:邀请2~4名参加过企业实习的硕士研究生为学生介绍实习经历,并与学生交流心得(2学时)

5)分组与选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分组,并提出两个选题方向,学生可在以下两个方向中自行选定题目

l应用已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应用实例

l探讨汽车行业与车辆专业的未来发展

学生根据小组的分工情况,分别搜集整理车辆工程领域目前主要的新技术,制作PPT并形成报告

(2)车辆工程专业技术研究内容研讨及作品研讨(7学时)

1)单人介绍原专业方向,为何在转专业时选择车辆工程(1学时)

2)各组选题介绍及内容设想研讨(2学时)

3)以PPT形式进行作品分组展示与研讨(4学时)

表2.9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课程简介及理论知识应用探讨。

应用已学知识进行设计,探讨汽车行业与车辆专业未来发展。

专业知识在汽车技术开发中的应用探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技术调研及成果展示。

2.10模块十:汽车行业和产业,产品与技术发展方向探讨(吴坚、赵健、朱冰)

(1)“新生研讨课”教学大纲(2学时)

解读车辆工程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培养方案与专业认证标准

(2)车辆工程专业认识参观(2学时)

汽车构造实验室、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认识参观

(3)中国汽车产销发展主题研讨(4学时)

根据教师布置课题内容,完成小组分组;

各团队领取任务,并根据内容进行小组人员分工及各自承担角色

1)分组与选题

2)研究与讨论

根据中国汽车产销量发展主题调研与分析,根据小组内部的分工情况,分别搜集整理近年汽车产销量情况,当年各个月份产销量情况,制作PPT并形成报告,进行汇报、分组讨论并激发思考,提出创新分析思路。

(4)车辆工程专业技术领域发展与研究内容研讨(8学时)

1)车辆工程专业研究内容研讨:汽车电子技术现状和发展探讨(4学时)

2)车辆工程专业研究内容研讨:中美六家公司智能车产品和技术现状和特点之我见(4学时)

表2.10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新生研讨课”教学大纲,车辆工程专业认识参观,车辆工程专业研究内容研讨中关于汽车电子技术现状和发展探讨

新生研讨课”教学大纲,中国汽车产销发展主题研讨,车辆工程专业研究内容研讨中关于中美六家公司智能车产品和技术现状和特点之我见

中国汽车产销发展主题研讨,车辆工程专业技术领域发展与研究内容研讨

2.11模块十一:从先进配置看汽车新技术发展(王军年)

(1)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解读(1学时)

1)解读车辆工程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培养方案与专业认证标准(0.5学时)

2)讲解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考核方式、任务分工(0.5学时)

(2)汽车技术发展简介与发动机新技术领域主题研讨(3学时)

1)汽车技术发展简介(1学时)

介绍汽车发展简史和目前汽车技术发展国内国际形势

2)发动机新技术主题研讨(2学时)

以发动机某典型先进配置,结合生活常识和高中物理知识研讨发动机某新技术领域(如燃油供给系统和配气机构)基本技术要求,掌握技术突破创新的关键,了解技术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3)汽车底盘新技术领域主题研讨(4学时)

1)四驱汽车新技术主题研讨(2学时)

以市面上典型四驱车型为引,结合生活常识和高中物理知识研讨汽车四轮驱动新技术领域(如限滑差速器)基本技术要求,掌握技术突破创新的关键,了解技术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2)转向系统新技术主题研讨(2学时)

以转向系统某典型先进配置,结合生活常识和高中物理知识研讨汽车转向系统某新技术领域(如主动转向)基本技术要求,掌握技术突破创新的关键,了解技术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4)汽车车用电器新技术领域主题研讨(4学时)

1)汽车安全性电气技术主题研讨(2学时)

以常见的汽车行车安全配置单为引,结合生活常识和高中物理知识研讨汽车安全性电气新技术领域(如后视镜盲区驾驶辅助电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掌握技术突破创新的关键,了解技术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2)汽车舒适性电气技术主题研讨(2学时)

以常见的汽车车载舒适装备单为引,结合生活常识和高中物理知识研讨汽车舒适性电气新技术领域(如自动驻车制动系统)基本技术要求,掌握技术突破创新的关键,了解技术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5)汽车新技术领域创新作品研讨(4学时)

完成小组分工后,根据老师提前布置的汽车新技术领域创新作品方案设计任务开展广泛的文献查阅和组内研讨,形成技术工作日志、原理方案、技术图纸或模型、技术报告。并分组进行作品公开汇报,与其他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问答。

表2.1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解读、汽车技术发展简介与发动机新技术领域主题研讨、汽车底盘新技术领域主题研讨、汽车车用电器新技术领域主题研讨、汽车新技术领域创新作品研讨

2.12模块十二:轮胎动力学前沿技术研讨(芦荡)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认识参观

(3)轮胎动力学测试、仿真及应用技术主题研讨(4学时)

针对国内外轮胎动力学在试验设备开发、轮胎模型研究及车辆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情况,根据小组内部的分工情况,分别搜集整理近年的情况,制作PPT并形成报告,进行汇报、分组讨论并激发思考,梳理出轮胎动力学发展的思路,提出我国轮胎动力学发展路线图。

(4)基于轮胎动力学的新产品技术研讨(8学时)

1)车辆工程专业研究内容研讨:智能化轮胎技术研讨(4学时)

2)车辆工程专业研究内容研讨:非充气轮胎技术研讨(4学时)

针对国内外轮胎近几年发展现状,对轮胎新产品进行调研与材料整理,主要分为非充气轮胎和智能化轮胎两个热点方向,根据方向进行分组,按照小组内部的分工情况,组员分别搜集整理近年的情况,制作PPT并形成报告,完成作业,最后进行汇报、分组讨论,提出问题,以辩论形式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轮胎方向的整体趋势有大体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表2.1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教学大纲、车辆工程专业认识参观、轮胎动力学测试与仿真及应用技术主题研讨、基于轮胎动力学的新产品技术研讨

2.13模块十三:专业知识应用与专业发展方向探讨(赵健)

(1)课程简介及本专业认识(4学时)

2)学生讨论:介绍原专业方向,为何在转专业时选择车辆工程(1学时)

3)分组与选题:提出两个选题方向,学生可在以下两个专题中自行选定题目

专题1:应用已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应用实例

专题2:探讨汽车行业与车辆专业的未来发展

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分组,学生根据小组的分工情况,分别搜集整理车辆工程领域目前主要的新技术,制作PPT并形成报告。

(2)理论知识应用探讨(4学时)

1)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结合单自由度质量弹簧阻力系统,采用Matlab/Simulink展示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的应用;结合单轮模型及ABS控制解释数学与力学知识在车辆方向的应用(2学时)

(3)专业知识在汽车电控技术开发中的应用探讨(4学时)

1)汽车电控技术开发举例:通过汽车电控制动系统及技术举例简单解释现代汽车电控开发手段;能过基于固有频率的间接式胎压监控算法举例简单解释理论知识在工程化算法开发中的应用(2学时)

2)以PPT形式进行分组报告与研讨(专题1方向,2~3组)(2学时)

(4)专业发展方向探讨(4学时)

1)实习经历介绍与心得交流:邀请2~4名参加过企业实习的硕士研究生为学生介绍实习经历,对企业文化与工作的认识,并与学生交流心得(2学时)

2)以PPT形式进行分组报告与研讨(专题2方向,2~3组)(2学时)

表2.13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课程简介及本专业认识,理论知识应用探讨,专业知识在汽车电控技术开发中的应用探讨,专业发展方向探讨

3、教学方法

表3.1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对应)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教学、讨论教学、自主教学以及问题探究教学。

2)具体实施采取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根据需要,可以考虑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自主研究;小组讨论;调查研究;作品展示。

4、教学考核

4.1考核方法

表4.1考核方法(与教学目标对应)

考核方法

1、针对学生研讨学习成果进行考核。

2、考核方式:研讨答辩。

3、研讨学习成果包括:

(1)研讨成果报告—学习日志、组内分工、技术方案、研究工作;

(2)研讨学习成果—以实物或作品体现。

1、激发培养学生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激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3、激发培养学生具有在团队中的职责担当、职责行为习惯和职责任务担当。

4.2考核标准

表4.2教学目标1的考核标准

教学目标1:激发培养学生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对标12.2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新生研讨课

1-不满意

2-基本满意

3-比较满意

4-满意

5-非常满意

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习的主动性)

未能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基本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比较好地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很好地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非常好地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身适应能力)

未能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基本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比较好地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很好地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非常好地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表4.3教学目标2的考核标准

(对标3.3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并能将创新运用于设计之中。)

激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具有创新意识(调查研究/查阅文献)

未能具有创新意识

基本具有创新意识

具有比较好地创新意识

具有很好地创新意识

具有非常好地创新意识

掌握创新方法(形成作品/总结综述)

未能具有研究的的能力

基本具有研究的能力

具有比较好地研究的能力

具有很好地研究的能力

具有非常好地研究的能力

表4.4教学目标3的考核标准

教学目标3:激发培养学生具有在团队中的职责担当意识、职责行为习惯和职责任务担当(对标9.2在车辆工程领域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并能针对具体问题体现一定的组织能力。)

具有在团队中的职责担当意识、职责行为习惯和职责任务担当

THE END
1.新生研讨课结课报告20241112.pptxREPORTCATALOGDATEANALYSISSUMMARYRESUME新生研讨课结课报告汇报人:xxx20xx-03-28目录CONTENTSREPORT课程回顾与总结课堂互动与交流课后作业与完成情况课程评估与反馈展望未来学习规划结束语01课程回顾与总结REPORT课程内容概述课程主题及目标新生研讨课旨在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758617.html
1.新生研讨课心得总结报告及专业学习规划新生研讨课心得总结报告及专业学习规划 工科四班 刘一衡 19720132203150 自开学以来,学校为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学科,更全面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更有规划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更有方法地学习专业知识而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在课上,不同专业的教授、老师以及学长学姐给我们新生答疑解难,让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未来的...https://m.xueke.org/wenku/287278.html
2.研讨心得体会研讨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讨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吉首国际实验幼儿园为期半个月的教师学习交流已经结束了,但一切仍历历在目。这次培训中我有...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4628877.html
3.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5篇)巧妙的是,面对百多人的大课堂,主办者并没有把课堂简单设计成报告会的形式,而是精心安排了每堂课课后由一名学员分享心得、对个别主题开展分组讨论、组织团青工作经验交流会等环节,让更多的学员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果说专家学者宏观视角的讲授是把大家的思想带进一个更大的格局里,而那些跟我一样在这个课堂里...https://www.ruiwen.com/yanxiuxinde/7312194.html
4.[精选]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15篇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5 新生研讨课是高校新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标、提升研究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新生研讨课的开设,有助于新生更好地了解大学的学习环境、研究氛围和生活方式,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新生研讨课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科学、技术、...https://www.gdyjs.com/lizhi/xinde/1087500.html
5.新生研讨课课程总结8篇(全文)时光如梭,一个学期过去了,作为一名大一的新生,对很多事情都怀着疑问与好奇。而这个学期的新生研讨课就帮助我们渐渐适应大学生活,解答我们的疑惑。在这一学期中学到了很多不同专业的知识,收获颇丰。 在第一节新生研讨课时,庄老师就与我们亲切的交流,不似以往的老师都高高的站在讲台前,而是坐在我们中间,用朋友的口...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vxvp7le.html
6.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精选8篇)从新生研讨课上就可以感受到中文系老师细腻的感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引经据典时的万丈豪情。他们非常好相处,而不是大家通常描述的那样,“大学的老师冷冰冰的”.作为中文系的学生,老师启发我们用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用真实的感悟去抒发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从高中到大学是一个人生转折点。由于长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rm8gl80.html
7.大学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精选12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 1 刚刚步入大学的我们带着新奇来到校园,面对众多扑面而来的不解和疑惑,这门在“打探军情”时学姐学长口中“以前没听说过...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140324085644_240609.html
8.心理课结课总结(精选8篇)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课结课总结(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https://www.unjs.com/fanwenku/389854.html
9.期中教学总结(15篇)5、本期已经听评了10节教师的教学公开课,进行了5次教学研讨,随堂听课4次。 6、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求年轻老师一周写一篇教学反思,一月写一篇教学心得,一期读一本好书,写一本读书笔记。特别是注重对黎建、杨明俊的培养。 7、召开了3次教学专题会议。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zongjie/653655.html
10.学校培训总结2022(精选18篇)▲我校还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法,派出教师到沈阳、兴城、本溪县、桓仁县、区内兄弟学校等学习,回来后要上汇报课或传达学习心得,并聘请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别有十三中副校长谢娟、东明小学程欣老师、张玉生校长以及主任等对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使我校的教师受益匪浅。 https://www.hrrsj.com/gongzuozongjie/xuexizongjie/84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