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铭俊通讯员卜哲妮
天气回暖,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户外运动,或者带家里的宠物出门踏青。与此同时,蜱虫等媒介生物开始变得活跃,人与动物被蜱虫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
长沙市某医院皮肤科日前接诊了一名小学生小雅。1个多月前,小雅头上突然长了一颗“痣”,虽然没有其他不适,但“生长”得十分迅速。经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这颗“痣”竟是一只活的蜱虫。经过专业的医疗手段,已将蜱虫拔出并进行消毒处理,目前小雅症状良好。
3月18日,湖南省疾控中心提醒,踏青出游要小心蜱虫。
吸血节肢动物蜱虫,在4至9月最为活跃
蜱是一类重要的吸血节肢动物,不仅吸食大量血液,损伤宿主皮肤,而且是人和动物许多重要病原如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和原虫等的传播媒介。蜱可以传播莱姆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人兽共患病,危害仅次于蚊类。
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刘富强介绍,虽然全年均可发生与蜱接触的机会,但蜱在温暖的4月至9月最为活跃。蜱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环境和动物体表。人们与蜱的接触途径有很多种,日常生活中散步遛狗、野外徒步、采摘蔬果、露营等户外活动均有可能与蜱产生接触,甚至有人在社区里感染。蜱一般寄生在鼠类、家畜、宠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预防蜱虫叮咬:减少皮肤裸露,涂抹驱避剂
该如何预防蜱虫叮咬呢?刘富强建议——
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涂抹驱避剂
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异丙啶、柠檬桉树油(OLE)、对薄荷二醇(PMD)或2—十一烷酮等,遵循产品说明使用,一般不推荐在3岁以下婴幼儿身上使用含有OLE或PMD的产品。
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澡更衣
外出归来时检查是否有蜱附着在身上,及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带回家。
定期给宠物做驱虫护理
如果宠物同行,建议提前给宠物喷洒驱虫水,野外回来后需仔细检查,并定期给宠物做驱虫护理。
叮咬后处理:酒精涂抹在蜱身上,使其头部自行退出
当发现被蜱叮咬后,又该如何处理呢?刘富强建议,尽快清理,但千万不要强行拔出,因为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蜱的口腔部分残留在体内引起继发感染,或造成皮肤的损伤。
正确做法为——
第一步:用酒精涂抹在蜱身上,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
第二步:用尖头镊子夹住蜱的头部往上拔,或用烟头、香头等轻烫蜱的身体,使其头部自行退出。
第三步:取出后,用碘酒、酒精或肥皂水彻底清洁被咬部位和双手,并留意身体是否出现异常症状。
经蜱传播的疾病早期常有类似的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为发热、畏寒,其次是瘙痒、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有的会出现关节疼痛、皮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