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子梅鱼体内爬出活虫,在水里蠕动,这让市民林女士觉得很稀奇。林女士今年50多岁,是乐清虹桥人,她一家人都非常喜欢吃子梅鱼,经常将子梅鱼腌制后晒干食用。昨日上午,林女士拨打新闻热线,称自己吃了很多年的子梅鱼,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
子梅鱼里爬出活虫
有几十条,像棉线一样细长
几天前,林女士买了2公斤子梅鱼,于当天中午烧了5条,再将剩下的鱼去除头部和内脏,涂上盐进行腌制。
就在处理的过程中,林女士发现鱼体内钻出了几条白色的虫子,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我喊了很多邻居过来看这些怪虫。”林女士说。
通过林女士提供的一段手机视频,记者看到一盆水中,几十条白棉线般的细虫正在扭来扭去。细虫大多长1厘米,最长的目测有3厘米长。视频中,林女士用筷子从一条鱼体内挑出一条细长的虫子。
“这些虫子密密麻麻的,很恐怖,主要集中在鱼的头部,内脏里面也很多。”林女士说,这是她和家人第一次从鱼体内发现细虫。想到一家人已经吃下了5条子梅鱼,她担心不已。
原来是寄生虫
林女士专门找了鱼贩询问此事。鱼贩告知这虫子是寄生在鱼体内的,鱼烧熟了,虫子死掉了就没事。一些村民也告诉林女士,这种事比较多见,不要太担心。
工作人员介绍,鱼体内发现的虫子属于寄生虫,基本上存活于鱼的内脏。由于没有提供现虫,工作人员暂时无法确认是哪一类寄生虫。
工作人员还介绍,不管海鱼还是淡水鱼,或者是其他动物,身上有寄生虫是正常现象。鱼身上有大量寄生虫是个别现象,可能是因为鱼的抵抗力下降,导致寄生虫大量生长。
专家建议:鲜鱼要高温煮熟烧透吃
对于这类长了寄生虫的鲜鱼,工作人员称只要将鱼的内脏、鱼鳞及寄生虫清除,高温煮熟烧透吃,一般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同时提醒市民不要食用没煮透的鱼,如果寄生虫和虫卵未被彻底杀死,进入人体内还能存活,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若误食没有煮熟并带有寄生虫的鱼类,请及时到医院就医,征询医生意见。
据介绍,目前已知能感染人的食源性寄生虫有9种,分属于吸虫、绦虫、线虫、原虫四类。最常见的吸虫是肝吸虫,它寄生在40多种淡水鱼的身体里。如果生吃了受到感染的鱼肉就可能得病。
生吃海鲜和鱼类,或者用腌、醉方式,这些吃法都存在隐患,因为这些方式并不能将寄生虫完全杀死,如果生吃了这些患病长虫的鱼,很可能人体就成了这些寄生虫的最终宿主,有可能患上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病。
肝吸虫病:吃了未煮熟的鱼10-26天内,身体出现发烧、食欲不振、腹部疼痛、肌肉酸痛、关节痛、全身软弱或浮肿等症状。2到4个星期后,有可能出现肝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现象。
肺吸虫病:肺吸虫进入胸腔,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和胸痛。侵入肺内,常有阵发性咳嗽、咳痰、咯血。脑型肺吸虫病可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少数患者有癫痫、抽搐、偏瘫、运动障碍等表现。
平时生活中,市民应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生、熟砧板和刀具要分开;不吃生的或不熟的肉食是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