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岁男孩在家中滴眼药水时,被姐姐发现眼中有虫。
后经医生检查发现,男孩眼内有4条白色半透明的寄生虫,长约1厘米。
据了解,男童曾有过犬类密切接触史。
这么可怕的东西竟然有可能是毛孩子传染的?
这玩意儿到底有没有那么危险啊?!
本次又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寄生虫专场,少不了一些高能图片,请各位一定要抓紧手机,做好心理准备嗷。
这究竟是什么虫?
这种虫其实是比较常见的寄生虫,叫结膜吸吮线虫。
高能!!
谨慎右滑!!
会感染狗狗、染猫咪、兔子以及人类等等,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
曾经有铲屎官在帮猫咪清理眼屎时,就注意到猫的眼球上好像贴着一根“会动的毛发”——而且很难弄出来。
事出诡异必有妖!铲屎官就把猫咪送到了医院。
结果在医生的处理下,异常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卧槽!那根本不是毛,而是一堆会动的虫子!”
光是看画面小编整个人都快要裂开了,不知道当时的铲屎官是啥心情······
话说它究竟是怎么从动物的眼睛里“长”出来的呢?
“罪魁祸首”其实是它们的中间宿主蝇类——就是那些喜欢围绕你吃不完的水果瞎转悠的小飞虫。
近年已证实,冈田绕眼果蝇(Amiotaokadai)是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
它们虽然大多不会像蚊子一样咬人,不过有可能会在停留在动物的眼睛附近舐吸眼屎。
如果吸到有感染了这种眼线虫的动物,它就会携带感染期幼虫。
再飞到其他猫猫狗狗或者人类的眼睑上后,就会把幼虫留在那里。
而这种简单粗暴但有效的“作案手法”,也令它们成为了最容易传染的寄生虫病之一。
危害有多大?
一般情况下,这种虫子只寄生在宿主的眼结膜囊内,并不会侵入体内。
轻度感染时,它们大多只会导致动物患结膜炎,表现为结膜充血、眼球湿润、眼睛刺痒,并且有明显的异物感。
这个时候,动物其实大多就会有明显的行为异常了。
除了明显的眼白发红,爱流眼泪,还会频繁去抓挠或蹭眼睛。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偶尔看到它们的眼球上有“会动的毛发”。
若不及时治疗,就会逐渐转变成慢性结膜炎,除了上述症状,还会产生粘稠的眼屎。
此时在清理过程中,如果翻开它们的眼皮,通常就会发现明显的虫体。
再严重的话,眼结膜下会明显肿胀,并可能出血,甚至导致失明。
而至于传染人的情况,其实大多和人们的卫生习惯有关。
比方说,有的幼儿会因为奶渍、水果汁沾染面部,吸引果蝇叮眼而感染。
而有人摸了被虫感染的动物又揉眼睛,也有可能因此感染——比方说在外总喜欢逗弄流浪猫狗,又不爱洗手的小孩子。
没错,小孩子确实是此病的高发群体。
但这其实和猫猫狗狗本身关系不大。
可以说它们和人类一样,都只是寄生虫的受害者而已。
而且这东西并不是不能预防,治疗起来也不麻烦。
预防和治疗
预防方面,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保持卫生。
吃剩的瓜果蔬菜和垃圾等及时清理,及时消灭室内蝇类并防止滋生果蝇。
如果家里有小孩的话,平时多注意清洁,从小教导他们注意个人卫生。
而且要注意小孩和小动物的正确接触方式,在外和陌生动物——尤其是流浪动物亲密接触后,一定要及时洗手。
对于家庭宠物来说,日常少让它们往垃圾箱,垃圾堆附近凑。
去郊野公园的时候,尽量远离水草丰富的小溪、池塘等天然水边,同时要注意别让狗狗因为好奇抓青蛙、蝌蚪、蜗牛等小动物。
它们通常也容易携带花样百出的寄生虫和虫卵,有的还有毒。
其次,一定要给动物定期驱虫!
市面上绝大多数驱虫产品都可以预防眼线虫的感染,主要是注意一下说明上有没有驱线虫这个功效。
而如果已经确定有虫在宠物的眼睛里,则需要到医院让兽医取出并进行治疗。
主要是滴有麻醉效果的滴眼液,再将虫子一根根挑出来,然后进行常规的洗眼消炎。
如果动物没有过度抓挠蹭眼睛,造成角膜损伤的话,一般很快就能好转。
不过康复后,也别忘了后续的复查,防止有狡猾的“漏网之鱼”没有被全部消灭和取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虫体后再自行使用口服或外用的驱虫药,不能让眼线虫完全从眼睛里面出来。
预防要提前!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此时产生了强烈的,想要观察家里猫猫狗狗眼睛的冲动。
还请不要“强毛所难”。
若它们没有出现流泪或瘙痒等异常情况,小心惹怒它们挨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