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①母乳喂养;②及时添加辅食;③多晒太阳;④及时补钙。
2.怎样预防高血压?
答:①不吃高盐饮食;②不吸烟,少饮酒;③保持体育锻炼;④保持情绪稳定,保证足够的睡眠。
3.如何预防冠心病?
答:①低盐饮食;②不吸烟、不酗酒;③不过多吃动物脂肪或内脏;④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⑤精神愉快,不过分紧张。
4.什么是糖尿病,有哪些特征?
答: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代谢障碍。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中的糖分不能充分地被身体利用或贮存,因而血中的糖分浓度很高,当经过肾脏过滤时,大量的葡萄糖夹着水分从尿中流失,所以尿量增多,小便变甜。糖尿病患者通常都有“三多一少”。所谓三多一少是指: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除了上述典型特征外,还可能有乏力、糖神不振、容易感染、视力模糊、外阴或皮肤瘙痒、四肢沉重、麻木、小腿痛或疼痛性痉挛等表现。
5.怎样预防艾滋病?
答:①不要性滥交;②不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③不要共用注射器、针头、牙刷、剃须刀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灸针;④使用煮沸方法或用酒精、次氯酸钠、速消净等作为消毒剂消毒物品、器具;⑤不以任何方式吸毒;⑥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不要怀孕。
6.艾滋病病毒是怎样传播的?
答:基本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性生活传播;②通过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7.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
答:预防肠道传染病(如痢疾、肝炎、伤寒、寄生虫病、肠炎等)。
8.按照生理需要量的要求,成年人每天要饮用多少水?
答:要饮用1500——2000毫升水。
9.为什么不能喝生水?
答:因为生水中含有细菌和虫卵等不洁物质,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肠炎和肠道蛔虫病等。
10.为什么暴食暴饮容易伤害身体?
答:①容易产生消化不良;②容易引起胃功能紊乱。
11.不吃早餐有哪些危害?
答:①容易导致低血糖;②饥饿感有头晕、乏力、心慌、注意力不能集中;③容易发生昏厥;④诱发肥胖、胆结石等疾病;⑤影响生长发育及工作、学习。
12.吃糖过多的主要不良后果?
答:①容易肥胖;②诱发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病、脂肪肝等疾病;③易患龋齿。
13.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答:①不吃病死禽畜肉;②不吃腐败变质食物;③不吃被农药污染的食品④不吃已发芽的土豆;⑤切熟食前要洗净刀案,或切生熟的刀案分开。
14.水果洗净削皮后再吃可以预防什么?
答:①农药中毒;②细菌、病毒引起的腹泻;③肠道寄生虫病。15.随地吐痰有什么不好?
答: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痰液中含有病菌,随地吐痰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16.吸烟对健康有什么害处?
答:烟中含有害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17.酗酒有什么害处?答:①容易导致酒精中毒;②诱发胃炎、肝炎、肝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③醉酒易发生意外伤害。
18.什么是营养?
答:所谓营养,是指人们为了维护正常生理、生化、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组织损伤等生物学过程而摄取食物,并经消化、吸收和利用其营养成分即营养素的综合过程。由此看来,并不是吃得愈好、愈多就有营养,必须经过消化、吸收等一系列的综合过程,真正吸收其精华——营养成分,并充分被人体合理利用,这才是完整的营养概念。
19.营养素有哪些?
答: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有营养的作用的有效成分,它们对人体有生理功效,是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目前已知人体必需营养素有40多种,分为七大类:①蛋白质;②脂类(脂肪);③碳水化合物(糖类);④矿物质(无机盐);⑤维生素;⑥水;⑦膳食纤维(纤维素)。严格地说膳食纤维素并不属于营养素,因为它不被消化、吸收。但由于它在消化道内发挥着重要生理功能,所以被誉为第七营养素。
20.怎样才是合理营养?
答:所谓合理营养,是指食品在符合卫生要求(即无毒无害)的前提下,经过合理选择与搭配,采用合理加工与烹调,使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质量、数量以及比例都能适应人们的生理生活和劳动的实际需要。
2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是什么?
答: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进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⑦饮酒应限量。⑧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22.我国营养学会提出“膳食指南”中的合理膳食原则是什么?
答:①食物要多样②食盐要限量③饥饱要适当④甜食要少吃⑤油脂要适量⑥饮酒要节制⑦粗细要搭配⑧三餐要合理
23.如何减少蔬菜农药残留?
24.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答:“四害”是指苍蝇、老鼠、蚊子、蟑螂。①苍蝇能传播消化道疾病如痢疾、伤寒、肠炎、肝炎等;②蟑螂能传播腺病毒、小儿麻痹、肝炎等;③蚊子能传播乙脑、登革热和疟疾;④老鼠能传播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
26.灭鼠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堵洞;②放鼠夹和其它灭鼠工具;③投鼠药。
27.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的传染途径有何不同?
答:①甲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染;②乙型肝炎通过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尿液等传染。
28.怎样预防乙型肝炎?
答:①不滥用血液制品;②加强对献血人员的管理;③不使用未彻底消毒的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等;④加强餐具消毒,餐饮业从业人员必须定期健康体检;⑤注射乙肝疫苗;
29.家里有了肝炎病人怎么办?
答:①及时治疗;②注意隔离消毒(用开水煮病人用过的碗筷、毛巾、衣物、和消毒剂擦试病人用过的家具等。)③接触病人后要洗手;④不吃病人吃剩的东西。
30.怎样预防感冒?
答: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②经常开窗通风换气;③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④不去有病人家串门;⑤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
31.被狗咬伤后怎么办?
答:①及时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然后用碘酒消毒;②及时到防疫部门注射狂犬疫苗;③严重咬伤者需注射免疫血清。
32.肥胖或营养过剩容易患什么疾病?
答:①动脉硬化;②糖尿病;③高血压;④冠心病;⑤脑出血(即中风)⑥高血脂症。
33.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
答:因为近亲结婚后,其后代可发生遗传性疾病和畸形。如:傻子(白痴)、无脑儿及一些出血、贫血性疾病。
34.预防儿童缺钙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最有效而经济的方法是什么?
答:常喝牛奶或吃豆制品。
35.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那些好处?
答:①母乳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温度适宜。②母乳含有抗体,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③经济、方便、清洁。
36.为何要进行婚前检查?
答:①有利于后代健康,优生优育;②有利于了解性知识;③有利于及时发现不宜结婚的疾病;④有利于及时发现或矫正与性生活有关的生理缺陷。
37.什么是健康?
答: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8.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①情绪乐观、稳定,能保持心理平衡;②适应环境变化;③乐于工作,热爱生活;④正确处理人际关系;⑤意志坚强,有较好的自控能力;⑥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39.亚健康状态有哪些表现?
答: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是疲劳,以及由疲劳引发的系列症状。疲劳包括生理(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即躯体和精神的双重疲劳,因此亚健康状态也就表现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症状。(1)生理方面常见的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诸如面容憔悴、体虚力弱、动作迟缓;易患感冒、鼻塞流涕、咽喉疼痛、舌燥口干、唇起疱疹;头昏脑胀、胸痛胸闷、呼吸急迫、心律不齐;不易入睡、多梦易醒、晨不愿起,困倦易睡、自觉疲劳、精力下降;手掌与腋窝多汗、身体局部麻木、久站头昏、眼花目眩、易晕车晕船、眼易疲倦;手脚畏冷、自感低热、夜间盗汗、腰酸背痛、耳鸣与听力下降;舌生白苔、口臭、口舌溃疡、味觉迟钝、食欲不振、泛酸暖气、便稀或便秘、腹部饱胀;皮肤干燥、面部浮肿、脱发、性功能减退、体重减轻等。(2)心理方面常见的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诸如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容易激动、无事自烦、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兴趣变淡、懒于交往,精神委靡,多梦易惊等。如果同时出现以上的几项表现,并经各项检查,未能证实患有某种疾病,就可初步考虑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40.家庭卫生应达到哪些要求?
答:①居室外整洁通风好;②卧具干净勤洗晒;③碗筷灶具干净,生熟食具分开;④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⑤无“四害”;⑥讲究饮食卫生;⑦家庭主要成员懂得卫生防病知识;⑧家禽家畜圈养,禽畜舍干净;⑨柴草粪土煤堆放整齐,庭院清洁;⑩厕所符合卫生要求。
41.个人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答:①勤剪指甲②及时理发,勤洗澡③每天洗脸,一人一巾④每天刷牙,一人一刷⑤不喝生水⑥不吃不洁食物⑦不随地吐痰⑧不随地大小便⑨不吸烟⑩不酗酒
42.吃盐过多对健康有什么影响?成人每天宜食盐量是多少?
答:吃盐过多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还可使心脏病人的病情加重,成人每天适宜的食盐量是6克以下。43.食用盐加碘的好处是:答:①预防缺碘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②预防胎儿或儿童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俗称呆小病)
44.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注射)可预防哪些疾病?
答:①百白破混合制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②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③脊灰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④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⑤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
45.吃糖过多有什么害处?
答:吃糖过多是导致龋齿的原因之一;吃糖以后由于血糖升高,抑制食欲,所以小儿饭前吃糖过多会影响正常饮食,造成营养不良。
46.绿色植物对保护环境有什么作用?
答:1、绿化美化环境;2、产生氧气;3、有的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4、吸收噪声;5、调节气候。
47.在农村为什么要强调人畜分居?
答:1、牲畜粪尿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2、动物的有些病能够传染给人。
48.计划免疫宣传日是几月几日?
答:4月25日。
49.世界无烟日是几月几日?
答:5月31日。
50.每年的6月5日是什么纪念日?
答:世界环境日。
51.世界人口日是几月几日?
答:7月11日。
52.每年的9月20日是什么保健活动日?
答:全国爱牙日53.艾滋病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答:12月1日。
54.每年的4月是什么活动月?
答:是爱国卫生月。
55.世界卫生组织从70年代起到本世纪末,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卫生保健活动,你能说出该活动的名称吗?
答:“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答:1、计划生育;2、环境保护。
57.你能说出两种以上我国已经颁布的卫生法规吗?
答: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药政管理法等。
58.1990年9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防治作了明确规定。你知道这个法把传染病分为几类吗?
答:分甲、乙、丙三类。创卫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之除四害知识
59.什么是家庭卫生害兽、害虫?
答:家庭的卫生害兽、是指老鼠,主要卫生害虫是指苍蝇、蚊子、蟑螂等。
60.老鼠有什么危害?
答:能咬伤人畜、咬坏衣物、糟蹋粮食、破坏庄稼、破坏森林、破坏草原、破坏堤坝、传染疾病。
61.怎样防治老鼠?
答:1、环境防治:破坏老鼠栖息场所和食物条件。2、化学防治:主要使用毒饵、毒剂。3、物理防治:如压、卡、关、夹、扣等。
62.苍蝇能传播哪些疾病?请说出五种。
答:病毒性肝炎、伤寒、霍乱、菌痢、肺炎、破伤风、结核病。
63.蚊子能传播哪些疾病?请说出三种。
答:乙型脑炎、疟疾、绦虫病、登革热。
64.蟑螂能传播哪些疾病?请说出五种。
答:痢疾、霍乱、伤寒、结核病、小儿麻痹症麻风。
65.蟑螂是怎样传播疾病的?
答:蟑螂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温暖和有食物的地方,又吃垃圾、粪便痰液等,它的身上带有很多细菌,通过污染食物和食具传播病菌。
创卫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之食品安全知识
66.为什么发芽土豆食用后会使人中毒?中毒症状有哪些?怎样预防?
答:新鲜、成熟的土豆里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叫龙葵素。因含量极微,不致使人中毒。当土豆发芽、皮肉变青绿时,龙葵素含量就会急剧增多,并主要集中在土豆发芽和青绿的皮、肉部分。能溶解红血球。可产生口唇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龙葵素遇酸和高温时可部分破坏,加醋烧熟食用,可以防止食物中毒。
67.为什么豆肉不能吃?怎样识别“豆肉”?
68.心理健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9.滥用药物有哪些危害?
答:A、用错了药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危害健康;B、药量不准会影响疗效;C、有成瘾性的药长期服用有害健康。
70.为了预防传染病,婴幼儿应做哪些预防接种?
答:卡介苗:预防麻疹;麻疹疫苗:预防麻疹;白百破三联疫苗: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小儿麻痹糖丸:预防小儿麻痹。
71.1979年人类通过接种牛痘而消灭了烈性传染病天花,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到本世纪末在全世界消灭另一种危害小儿的传染病,你知道是什么病吗?
答:小儿麻痹症,医学名称是:脊髓灰质炎。
72.病毒性肝炎分几型?请说出各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答: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甲型肝炎:粪——口传播,即病从口入。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注射传播。丙型肝炎:以上两种途径都可以传播。
73.请说出三种以上性传播疾病?
答:1、梅毒2、淋病3、艾滋病。74.艾滋病是这样传播的?答:性接触、同性恋、吸毒、注射、输血都可以传播艾滋病。另外,母亲有病可传给婴儿。
75.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1、这些疾病潜伏期长,一旦出现症状就到了晚期;2、这些病治愈率低,死亡率高,致残率高;3、这些病都能预防,即加强个人自我保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76.引起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吸烟2、缺乏体育锻炼3、膳食不合理等。
77.假如你身边人突然发生心脏病,应如何抢救?
78.假如有人外伤骨折,应如何抢救?
答:1、不乱搬动病人,保持骨折肢体原位;2、尽快就近找木板或纸板把骨折肢体固定,急送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