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步骤
2.2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校外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的优势,加强与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合作,提升校外合作教育基地的层次和联系紧密度。到目前为止,已有福建龙岩闽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汕头德兴种养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瑞鹏宠物医疗服务连锁机构等20多家企业成为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同时,还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森宝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5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单位雄厚的实力为我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实际,加强实践环节的认识和训练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平台,为“3+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2.3增设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为校内实践基地考虑到部分学生要考研,为了更好复习功课,增设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为校内实践基地。考研前他们在校内实习,考研结束后再安排到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动物医学研究所自2002年成立以来,掌握闽西、闽南及周边省份的最新疫情动态,每年有700多例次的病例,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现场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的现场教学,学生可以在学校跟着老师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疫病诊断,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到实验室诊断的全过程,同时掌握最新疫病防治技术,为学生的实验提供新鲜而又丰富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3“3+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
3.1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3+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时数从改革前的一个学期增加到两个学期。以2013级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为例,理论课时达1827学时,实验实践课时达1391学时,其中,在企业完成的专业实习课时为720学时(为期1年,以30周计),占总实验实践课时的51.8%。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积极性,建立了牢固的专业思想,形成了浓厚的专业兴趣,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多项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或继续深造都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3.2提高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推行新的“3+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后,教师必须亲自带队到生产实践一线指导学生实习,这就使中青年教师有了接触动物医学临床的机会,极大丰富了实践经验,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既有从事教育工作理论水平能力,又有技师或工程师的实践技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在生产实践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激发科研灵感的过程,增强了中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将收集的大量丰富的养殖场病例用于教学,丰富了教学素材,更形象更生动,提高了教学质量。
4结论
关键词:舞蹈教学兴趣风格魅力平时训练
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讲究形体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而舞蹈创作正是要体现这种无声的美。它通过创作者的美学思维,通过演员的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学生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从小受到美的熏陶,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促进他们快乐地健康成长。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不但舞蹈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又要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我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音乐教学并兼校雪莲杜鹃艺术团舞蹈老师。我对舞蹈教学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充分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因为,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是学习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而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学生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而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多感官感知,“多通道”欣赏才有效果。同样,学生在欣赏舞蹈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题材风格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获得一些舞蹈技能。
我校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西藏学生一来南昌读书就是四年。四年当中学校给他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每年我和西藏班音乐老师都会在新生中挑选一些舞蹈苗子进行训练。我们的西藏学生活泼可爱、能歌善舞,每次学校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藏历年、毕业典礼等活动中学生们都能自创自编舞蹈。为了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我平时常让学生欣赏一些民族舞蹈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学生对各种舞蹈语言的理解能力。如:在教新疆舞前,为了丰富学生一些有关的新疆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特点,我就让他们欣赏舞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舞蹈中新疆小姑娘看葡萄丰收时的喜悦心情,摘葡萄时的优美舞姿,尝葡萄时的欢乐情景,使学生既欣赏了美的形象,同时对新疆中的转手腕、垫步、进退步、动肩、摇头、自转圈等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
二、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魅力
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为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深入民族文化的深处去消化、吸收文化的滋养,在当代火热生活的背景下,用创新的作品去讴歌伟大的时代成为一些艺术创作者的自觉。藏族舞蹈《酥油飘香》,舞蹈者将西藏舞传统的前倾身体动态改成挺胸抬头的身体动势,充分显示出富裕起来的西藏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在民族个性的展示上,演神了藏族姑娘自由、奔放、充满阳光的鲜活形象,把新西藏、新藏民从里到外给予了阐释。这部作品既很好地继承了藏族舞蹈的传统风格,又加入了新的元素,成为一个极富时代气息的民族舞蹈作品。
让学生欣赏舞蹈家们的魅力风采,民族音乐舞蹈异彩纷呈。如:瑶族舞曲《铜鼓舞》节奏深远悠扬,汉族舞蹈《采茶舞》、傣族舞蹈《孔雀舞》活泼欢快,彝族舞蹈《阿哩哩》、高山族舞蹈《高山青》风趣开朗,朝鲜族舞蹈《桔梗谣》凝重端庄,蒙古族舞蹈《赛马》自由舒展豪迈奔放。让学生感受各种性质的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学生就能更生动,更自然地表现各民族舞蹈的特性。
三、从平时训练和比赛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关键词】舞蹈律动;声乐教学;意义
有形无声是舞蹈的显著特点,属于视觉艺术的一种,声乐刚好与舞蹈相反,有声而无形,是听觉艺术的一种。舞蹈与声乐也有一定的共同点,都是借助肢体与器官对人类思想以及情感进行有效表达。将声乐教学与舞蹈动作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对声乐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舞蹈教学的作用,促使教学效果生动化以及形象化。声乐与舞蹈相结合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对推动声乐教学具有革命性意义。
一、舞蹈律动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二、舞蹈律动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研究
随着艺术专业的划分,声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盲目强调专业的误区。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根据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声乐教学,以及传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从舞蹈的角度来促进音乐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也会发现许多融合过程中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舞蹈节奏与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是显然存在的,而真正推动改革和声乐的科学发展还需要声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总结,舞蹈与音乐等主体相辅相成,各种艺术元素的完美结合,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作者:罗国玲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六年级学生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日记范文一
五月一日是劳动节,人人都要劳动,可是做什么呢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可是想了半天,就是想不出来。唉,还是和妈妈上街去看看吧。
到了街上,我不住东张西望,看看有什么发现。突然,我眼前一亮,那里似乎有人在卖什么苗儿。我忍不住问妈妈:"妈妈,那里卖的是什么啊"妈妈顺着我的手指一看,笑着说:"孩子,那是草莓苗,怎么,你要不要买几棵种下试试""好啊!好啊!"正愁找不着事做的我喜出望外,马上答应了,"但是可要你自己负责啊,我可不管。""行!行!"我才不管这么多,二话不说马上去挑草莓苗了。
呼……我松了口气,开始观察起这个让我费了那么大的劲的草莓苗。唉,小草莓呀小草莓,你可是让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回报我,给我努力的长……,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爸爸妈妈、工人,大家劳动的艰辛,可是我有回报过他们吗
这是个令我快乐又难忘的节日。
六年级学生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日记范文二
五一节到了。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我和爸爸去奥冠羽毛球馆打羽毛球。
到了奥冠,我打开包,拿出拍子和羽毛球,一切准备就绪后,由我发球,我和爸爸的一场比赛就开始了。我刚在羽毛球馆培训了三个月,打球的技能提高了很多,爸爸跟我比,定输无疑。
比赛开始了。我给爸爸发了一个很轻的球,爸爸一看,赶紧跑上来。我想他肯定接不住,谁知,他拍子轻轻一提,球就跳过来了。见此情况,我哪里肯服于是,当球发过来时,我狠狠地给他来了一个杀球,只见球像一支利箭飞速地向他射去,爸爸毫不犹豫地躲开,不慌不忙地向我回了一个反手。“水平真高!”我自言自语到。我的弱点就是反手,但这次,我还是接住了,我义无反顾地一打,却听见球在爸爸那边落地了。“过界!”又是爸爸的声音。“二比零!”我说道。
我有点灰心,又有点不服,但我还是想赢,继续坚持下去就是赢的唯一希望。于是,我和爸爸你争我斗,毫不相让,很快,就将比分打到了九比七,爸爸再赢一分就胜利了,而我却要连赢三分。于是,我变得十分小心起来。我认真地接住了爸爸打来的每一个球,又把球打到它该去的地方。终于,我把握住时机——爸爸给我发了一个高球,我猛地一扣,球在爸爸那边落地了,“九比八!”我兴奋地喊到。但是,爸爸也毫不示弱,在最关键的时刻向我杀了一个球,我没接住,输给了爸爸。爸爸说:“看来,你以后还要多加练习,不要刚学点东西就炫耀!”是啊,只有知不足,才能不断有进步!
这个五一节,我体会到了打羽毛球的乐趣,又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六年级学生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日记范文三
看了六年级学生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日记的人还看
1.小学生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日记
2.小学五一劳动节作文4篇
3.小学生五一劳动节作文日记4篇
4.有关五一劳动节作文日记4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舞蹈律动;动觉智能
现阶段教育部门对艺术课堂非常重视。在校园中艺术教育正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入到全国各大中小学课堂。特别是各小学校园,相继都提出不断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者也希望通过艺术课程能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塑造人格等多种意义。因此在这个背景为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乐器、舞蹈等多方面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者加德纳提出,智能分为八种。其中动觉智能占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将动觉智能定义为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达思想和感觉,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或改变事物的能力。进一步来说,拥有较强动觉智能的孩子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善于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我们不难发现,艺术中的舞蹈形式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建立在动觉智能基础上的艺术。然而在现阶段的中国,舞蹈由于其综合性、专业性强,独立的舞蹈学科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地位。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一些低龄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舞蹈律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动觉智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舞蹈律动与动觉智能
根据动觉智能的含义,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有节奏的有规律的律动可以达到控制身体来表达情感与思想的作用,在此时肢体能过做出恰当的反应。在音乐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舞蹈肢体律动引导学生通过肢体来表达音乐,感受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动觉的养成可以由以下方面:1、根据音乐引导学生做出有规律有节奏感的身体律动来表达情感。2、通过相应的肢体律动给出恰当的肢体反应。艺术的起源说,舞蹈源自于劳动源自于生活,肢体律动配合音乐体现出原本性,因此舞蹈是培养学生动觉智能的非常好的手段之一。
1.1舞蹈是一门以肢体律动为基础的艺术:舞蹈是一种在不断变化这的运动,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在舞蹈的过程中,表演者的肢体律动是符合音乐节奏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这种特征从最早期的舞蹈起源说就有过。在留下来的历史记录中,如壁画、岩画等各种作品都能得到印证。通过舞蹈,人们来表达自己的内心需要。舞蹈主要是通过人的肢体来表现。加德纳认为:“在所有身体技能的运用中,没有哪一种能超过舞蹈的高度,或者没有哪一种身体技能的运用,比舞蹈与文化的关系更密切。”
2如何有效的在小学课堂中结合舞蹈肢体律
本人从事毕业至今从事小学音乐教育近5年,对于音乐课有着自己的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不只是单一的传授乐理知识,而是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用心体验的过程。而采用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能使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能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是特别重要的环节,以下就是作为小学音乐教育者对如何有效的在课堂中结合舞蹈肢体律动的一些看法:
2.1利用舞蹈律动进行情境创设:在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今天上学了》这首音乐作品,就可以营造刚走进校园的情境,让学生背着小书包根据音乐的节拍走进教室。如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平安夜》《铃儿响叮当》也可在教室营造圣诞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律动中来,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表现欲、积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舞蹈动作形象,将所要学的歌曲内容表达出来,制造适合所学歌曲的情感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音乐课堂。
2.2有形象的事物可以直接让学生进行模仿:在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四小天鹅舞曲》,首先播放视频,要求学生仔细听,说说你听到可爱的天鹅在干什么?在这一活动中,能使学生发挥想象并听辨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形象,用自己的身体来模仿天鹅走路跳舞等等表示听到的不同音乐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学生想象和表现过程中,当表现天鹅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鸭子的形象特点去模仿以表现。尽管有的学生表现的不太好。我会立即耐心鼓励并指导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起点不一样,所以学生有差异性是很正常的,只有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他们,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自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李哲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星河实验小学
[1]吕艺生.素质舞蹈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