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例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通过本次调查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分工合作、组织和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
4.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使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身边生物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他们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实地调查学生将要调查的区域,弄清楚所调查区域生物的名称及其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学生在调查中的注意事项及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
探讨调查校园的方案非常多,如花、草、鸟、虫等。
(大部分摇头)不知道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同学们分成六组,每组推举一名组长。下面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怎样调查校园生物,探讨调查校园生物的方案。
各组讨论调查路线、注意事项等。(根据校园情况,可绘制简易图。)
按1-6组顺序,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调查路线,并简单说明理由。可以口述,也可以把本组设计路线图向同学们做展示。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有哪些呢对,看来我们并不寂寞,有那么多“伙伴”在陪伴着我们。可是,你们知道它们有多少种,分别叫什么名字可分为几类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科学家”,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生物。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调查,并设计调查方案,教师给以适当提示。
让各组汇报本组的调查路线及注意事项。对各组的汇报给以评价、鼓励,必要时给以补充,并协调全班的调查路线,避免多组重复一条路线。
各组实地调查
初步汇报调查情况
如何更好地进行校园生物的调查、分类。
学生分组实地调查
1、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本组的调查路线进行调查、记录,认真收集材料。
2、注意有关事项,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3.试着把不知名的生物的特征做简单地描述。
各组迅速到某某地点集合,各组经简单整理后,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调查结果。例如,已调查了多少种生物,调查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对本次调查有哪些好的建议。
认真听老师的总结,尽可能提出新的方法。课后认真整理本节调查内容,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调查。
根据上节课的调查经验,老师的提示,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应该怎样更好地调查。
同学们在具有更丰富的调查经验后,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继续调查校园的另一部分生物。
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统计。更好地领会及如何去认识和研究生物。从而增强同学们爱护生物的意识。强调调查时的纪律及注意事项,要求距下课前10分钟各组到某某地点集合(较为安静,不影响其他班上课的空地),并宣布调查活动开始。
在学生调查时,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给有些组内极少数不认真的学生分派新的调查内容。如:由于校园每年都有新的变化,不知道校园目前还有多少种树,请你们几个帮忙调查一下,并做好记录,调查完后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下好吗(当然这种情况各校视本校实际情况而定)。
注:本节调查活动安排两课时,第一次课结束之前,各组可按本组设计方案,调查到校园一半的生物即可。
全班集合,安排学生分组汇报本组调查结果。
根据学生汇报,进行简单总结,充分肯定各组的调查情况,表扬在巡视中发现的好人好事。同时,布置作业:课后把本节调查的内容进行整理,并进一步总结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二课开始)组织学生汇报如何更好地进行本次调查及分类。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以必要的提示或指导,宣布第二节调查活动开始(要求在本节课结束前15分钟在原地集合)。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调查,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把某组好的方法及时向其他组介绍。
组织学生迅速以组为单位全班集合。给每组设计几个问题: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
各组汇报、交流。
师生讨论、归纳调查的一般方法。
书写调查报告各组按顺序由代表向全体师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小组间相互评比。
根据两节课的调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如: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而且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等。
根据老师要求,用两节课调查的内容,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并思考如何对社区及农田的生物进行调查。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各组相互交流经验,以及小组互评。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调查生物的一般方法,突出调查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要求同学们课后结合教材第十页的第三题的要求,完成一篇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思考如何调查你所居住的小区及你周围某一农田的生物。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是学生进行的第一节户外课。在进行这节课前,教师应该首先对附近的情况进行了解,确定地调查地点和调查地区内的常见生物。在课前,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培训,强调调查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在进行调查之前,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分成调查小组,各组选出组长负责本小组调查活动的组织,如按路线进行调查、小组成员的安全、小组的纪律、结果的记录和整理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初步形成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何进行调查)
学生根据经验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根据经验,分析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关于调查方法的介绍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地调查
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伯伯请教。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选择调查地点。
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教育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应注意安全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
整理统计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展示,交流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摩,从中吸取经验。
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
布置课下内容
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
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较。
课后各组整理照片,举办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行归类。
能力目标: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学习难点: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___。
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物的特征,课下每个小组都对我们学校的生物做了调查,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方法和结果进行展示,说出你们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以下知识: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和,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
(2)分组:__________人为一个调查小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里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归类
(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二)生物的归类方法
1.请根据本小组在室外开展的“调查校园生物活动”的有关情况填写下列内容:
(1)我们的调查路线是;
(2)我们的调查范围是;
(3)我们组一共调查到了()种生物,其中植物()种,动物()种,其他生物()种;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4)从调查到的生物中选1~2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拓展创新:
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
(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
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的特征,一是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节是在前一节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我们身边的生物进行实地调查。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三、教学规划
知识与技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明确调查的目的后,小组进行实地调查,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
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调查课。在调查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调查怎样开展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针对调查的目的小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然后小组分头进行调查、记录,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学重点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笔、本、放大镜、照相机等。
导入:
一个好的导言是决定学生能否上好课这节课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媒体播放图片并配以解说:“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种生物,它们与人类朝夕相处。有些是我们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鸡;看家护院的爱犬;阳台上五颜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调查。”通过身边熟悉的生物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什么生物我还没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目标引领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分析出什么是调查然后让小组讨论制定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调查时应注意些什么设计出调查表。
自主学习
带着目标,小组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明确什么是调查。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设计出调查表并与书上的方法步骤相比较,确定本组的调查目标和方法。
这种学生自己选择调查方案,并设计实施的做法,有利于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各小组根据本组制定的调查目标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学生注意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学生注意对生物资源的爱护。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学生注意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遇到不会的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
4.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5.各组同学共同整理资料,对生物进行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展示、交流调查报告,进行反馈。
2、选择2—3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
3、有没有原本常见的生物现在不见了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保护生物资源的教育。
总结调查的意义
通过调查,学生学会了调查的一般方法,会做调查记录;对所知道的生物能够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训练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马与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马与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准备: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
调查生物状况。
2、设计调查表
调查
小组
组长
组员
调查地点
校园内
2003年9月日
天气
状况
[1][2][3][4]下一页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知道如何进行归类分类。
2、方法与过程:
①会设计调查表格。
②会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情感态与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
2、难点:能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三、学法指导
重视记忆,掌牢双基,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突破难点。
四、学习过程
1、学生根据下列思考问题略读课本展开自学。如调查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如何设计调查表格如何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
2、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
3、小组展示自学成果,看哪个组表组表现好?不同组之间补充
板书内容:
(一)、常见的调查有:、等。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是:确定、、,
,,,等。
(三)、学会设计表格:
(四)、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
①按照,将生物分为
②按照,将生物分为
③按照,将生物分为
4、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强调出错点和难点。
5当堂理解巩固
6、当堂达标
7、当堂训练:
(1)下列探究活动,可采取调查法进行的是()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农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形态结构b生活环境c生物用途d大小多少
(3)小明在调查家乡的生物种类时发现,原来是我省最常见的鸟类——麻雀,现在已经数量较少,甚至在有些地区很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人类的滥捕乱杀b其生存环境受到破坏
c缺少充足的食物d被它们的天敌所捕食
(4)下面是某同学在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时,记录的生物名称:松树、法桐、一串红、狗尾草、蚱蜢、蝴蝶、蚂蚁、蜘蛛等,请你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生存环境。
一、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的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二、教学目标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六、课时分配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
活动建议:
1.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分析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案:
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明确什么是调查及调查的一般方法
(通过实例)
二、实地调查
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3.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
方案: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资源的爱护
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
1.把握瞩查方法的准确运用
2.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3.寓学生的情感教育于实践之中
4.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三、整理统计
各组同学共同整
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方案:
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要求学生对材料的整理要规范
四、展示、交流
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
2.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察,并从中吸取经验
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
力求通过交流相互促进。完善本次调查活动
五、布置课下内容
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登
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的健康及发育状况
3.课后各组整理照片,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1.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2.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1.明确调查方法的制定要科学、合理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材分析:《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收获后的调查一、引导学生按兴趣分成小组:(水果组、蔬菜组)进行讨论每组的调查内容。其中,有的学生调查收获物的用途;有的学生调查秋天有哪些刚上市的水果、蔬菜。二、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第12课——学习与探究之二活动目标在居住的乡村或社区范围内,调查工矿企业、学校教育、交通运输、文化事业等的发展历史,了解它们对社区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教材分析:“调查当地树木”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已学“统计”与“数与计算”知识的综合应用调查、整理、分析过程中,都会用到计数、数的加、减等“数与计算”的知识。...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是学生进行的第一节户外课。在进行这节课前,教师应该首先对附近的情况进行了解,确定地调查地点和调查地区内的常见生物。...
第二节田野动物调查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本节内容是继“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之后,对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走出实验室,到大自然进一步观察动物的实践活动课。...
【活动内容】调查学校供水系统。【活动目的】1.初步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2.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学校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通过调查、观察,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社会用字情况调查活动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2、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用字的规定,正确使用汉字。3、培养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归纳的能力。...
师:现在请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访谈调查结果并给大家讲解。生:我们小组选择的是交通,“黄虫”满街跑,“的”到打时方恨少。这是出租车最先运营时的写照。而现在。...
教学目标:1、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之间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结果。2、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3、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实地调查课。“调查”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工作。...
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陈锐【问题提出】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本节课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大量使用常规能源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常规能源枯竭;二是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以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