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蚊虫神出鬼没,在植被丰富的地方玩耍,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被蚊虫叮咬导致红肿疼痛的情况,或者在家睡得好好的,啥都没看到,早上起来孩子眼皮肿一个大包。
看着皮疹和症状千差万别,实际上处理起来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所以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不同蚊虫接触人体后可能存在的表现,帮助大家早期识别不同问题,再对症治疗。
不同的蚊虫接触,
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症状表现
1.臭虫
臭虫又叫“床虱”,是一种是不寄居于人体,但容易栖息在床垫、靠垫、床架或其他结构的缝隙中,专门喜吸血的昆虫。
有什么症状?
臭虫容易被人体的体温和二氧化碳吸引,常在夜晚受害者睡觉时从隐匿的环境里面爬出来吸血。所以人们常常在睡醒后发现身体出现被叮咬的红色丘疹改变,部分可能出现出血点、继发红肿水疱反应,通常特别瘙痒,是“丘疹性荨麻疹”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图源UPTODATE“臭虫”章节
怎么办?
如果家里很久未打扫、或者外出旅游住宿了不干净的房间出现上述皮疹,一定要注意存在“臭虫”叮咬的可能,最好仔细消杀房间环境并用吸尘器等处理。
2.隐翅虫
隐翅虫,又叫“飞蚂蚁”,是一种长得像蚂蚁的小飞虫,通常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气压低的季节容易出没,川渝区域6-9月是隐翅虫皮炎的高发期。隐翅虫全身都有毒素,在潮湿闷热天气容易在树下或者强灯环境容易出现隐翅虫。
如果隐翅虫接触人体,被人拍碎后汁液接触人体皮肤,就容易出现局部不规则水肿性红斑,数小时后出现密集水疱或脓疱,皮疹区域会有明显瘙痒或烧灼感,甚至部分人会有疼痛。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隐翅虫皮炎可能会继发发热、头晕、恶心、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皮疹区域如果创面继发感染,可能会类似皮肤化学烧伤一样留下瘢痕或者色素改变。
图源网络,侵删
3.火蚁
火蚁,又叫“红蚂蚁”,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贸易交流,近几年国内火蚁咬伤的报道越来越多。在户外旅游或者部分草地休息,都有被火蚁叮咬的风险。
因为火蚁的蚁酸刺激性比较强,被火蚁叮咬后局部可能出现类似隐翅虫反应,出现持续的灼热感和疼痛,局部皮肤出现类似红斑、水疱、硬肿改变。少数体质敏感的人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症状,比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慌及血压下降等,一旦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建议尽快送医。
如果被火蚁咬伤,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用肥皂和水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
4.蜱虫
蜱虫也是一种常见的在全世界都有分布的吸血昆虫,通常栖息在植被丰富的森林、草地、家畜的圈舍、人类房屋缝隙或者鸟类巢穴。
蜱虫叮咬本身可能引起轻度的普通虫咬过敏反应,这部分跟臭虫叮咬的表现类似,只是在叮咬区域内出现红斑及虫咬瘀点、部分继发水疱丘疹,形成丘疹性荨麻疹改变。
通过口服抗组胺药或者外用激素可以治疗。
但是蜱虫有几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蜱虫叮咬导致各类疾病传播,比如传播莱姆病、斑疹热等等;
●蜱瘫痪:某些蜱在叮咬人的同时可将唾液(或卵巢)中能麻痹神经的毒素注入人体内,引起“蜱瘫痪症”,表现通常为急性的神经麻痹情况,特别多见于儿童,比较严重的可能因呼吸中枢受侵而死亡。所以儿童如果遇见蜱虫叮咬,需要更积极就诊。
图源UPTODATE”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叮咬”章节
5.蜜蜂
蜜蜂蛰伤一般来说都很容易被发现,通常局部能看到蜂刺反应、蛰伤后能感觉到局部疼痛和红肿,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剧烈疼痛、肿块及皮肤坏死。
通常被蜜蜂蛰伤后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比如:
●用针或镊子小心地挑出残留在伤口中的毒刺,避免挤压以防毒素进一步注入体内;
●可以使用冰块敷在蛰咬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必要时可以服用止痛药物;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6.蠓虫
蠓虫是一种长得比较短小的吸血昆虫,也能飞,分布于世界各地,也叫“墨蚊”。绝大多数雌蠓吸血,通常蠓虫容易出没于室外环境,在白天、黎明或黄昏进行群聚性吸血活动。
被蠓叮咬处常出现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
如果被蠓虫叮咬,应该:
●避免抓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可以使用肥皂水清洁患处,并采取炉甘石洗剂擦洗或者舒缓镇静的止痒药膏涂抹;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消退,应及时就医。
7.螨虫
螨虫其实跟人类生活很离得很近,但是因为特别小,很多只能在显微镜下被察觉,所以不容易被人类看到。许多螨虫种类都可能叮咬人类,包括恙螨、疥螨、鼠螨、鸡螨等等。除疥螨和毛囊螨以外,其余所有螨虫不会在人类身体长期寄居和生存。
而在人体身上容易寄居的毛囊螨通常最多引起面部丘疹脓疱改变,也就是类似面部痤疮、玫瑰痤疮等表现。身上出现类似臭虫叮咬的情况,多数由疥螨诱发。
一旦怀疑环境存在疥螨情况,需要跟臭虫处理类似进行环境消杀处理。
8.毛虫
毛虫皮炎是由毛虫的毒毛或刺毛接触皮肤后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通常在户外接触到毛虫的毒毛后容易出现。
表现主要是接触部位的剧痒、水肿性红斑、风团和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变化。部分皮损中心黑点可见针尖大小的深红色或黑色点,这是毒毛刺入处。如果有毛刺残留,最好就医。
毛虫皮炎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病,特别是在桑树、松树及各种果树园毛虫较多的地方。野外露营者、在树下玩耍的儿童、森林工人等易患病。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如果反复接触毒毛或搔抓则病程可能延长。
治疗通常包括使用碱性溶液擦洗接触部位,使用胶布粘贴拔除皮疹上的毒毛,以及口服抗组胺药物减轻瘙痒。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或接受其他治疗。
9.跳蚤
跳蚤广布于世界各地,在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处滋生繁殖,通常生活在哺乳类动物身上,以吸血为生。目前属于人畜共患病的一种。
被跳蚤叮咬后,皮肤上通常会出现红色的斑点,被叮咬部位通常会感到非常瘙痒,部分叮咬处可能会出现小的隆起丘疹或者出血点反应。部分皮疹可能呈现线状排列,比如在腰部、腹部、小腿等处容易看到。儿童可能出现丘疹性荨麻疹的表现。
治疗跳蚤叮咬通常包括止痒和预防继发感染。
●可以使用止痒药膏或乳膏,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清凉油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外用糖皮质激素;
●重要的是要保持环境卫生,避免跳蚤的再次叮咬;
发现被咬之后应该如何处理?
使用含有炉甘石或普莫卡因等麻醉成分的外用乳膏、凝胶和洗剂有助于减轻瘙痒感,避免反复抓挠导致局部继发感染。
持续不退的红肿、水疱、硬结、斑块变化,可以叠加外用激素药膏治疗,中弱效的激素药膏早期给予局部外用对于退红止痒很有效。如果局部出现了破溃、坏死、焦痂反应,需要尽快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1.一旦自行外用药对症治疗2-3天无改善,或者伴随有发烧、局部疼痛加重,皮疹区域出现线状红色斑片扩散的脉管炎表现,都建议立即就医;
2.或者明确看到有蜜蜂蛰伤、蜱虫存在,也建议立即就医,由医生局部消毒后采取合理的方式拔出蜂刺或者蜱虫,避免昆虫口器断裂在皮肤内部;
3.如果接触蚊虫早期,很快出现心慌、气紧、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冰冷等情况,可能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的风险,需要迅速紧急就医。
平时出门在外,有哪些预防手段?
1.如果明确是去户外玩耍,最好提前准备透气的长衣长裤并扎紧末端袖口、裤口,减少皮肤暴露的风险;
2.皮肤暴露在外的部分,使用长效的驱蚊水,定期喷涂,以减少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审稿专家
钟华
卓正皮肤科医生
陆军军医大学博士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参考文献
1.uptodate临床顾问“臭虫”章节
2.uptodate临床顾问“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叮咬”章节
3.博洛尼亚.皮肤病学(简装版)(第四版)[M].朱学骏等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70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