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夏天,冬天的时候,狗狗甩头抓痒的频率会明显下降。
直到春暖花开,它们往往才会变身,重新开始新一轮的“造作”。
但也有一种讨厌的吸血昆虫,没有那么容易挂掉,这就是蜱虫。
蜱虫是蛛形纲动物,有些看起来会像蜘蛛,有些会有一点像巨大号的螨虫。
它和许多令人讨厌的害虫一样,靠吸食血液为生。
不过,与大多数咬人的昆虫不同,蜱虫吃完大餐之后,往往不会逃走或爬去别的地方,如果没人打扰它,它可能会一直呆很多很多天,甚至春暖花开。
那如头皮屑一样扁扁的身体,也会在这期间逐渐变大,最终成长成一颗“泡发的葡萄干”。
正因为这个形态,所以民间也有很多人称它们为“狗豆子”。
它们不太挑食,无论是光溜溜的人类,毛茸茸的猫狗,还是地下道的老鼠,在它们眼中都是美味大餐。
完全有可能吸完老鼠,再吸猫狗,然后吸人,不断变换口味。
蜱往往喜欢居住在身体潮湿和温暖的部位,最好皮肤再薄一些——比较好咬。
像是头面的眼周,腋窝,腹股沟,肛门周围,都是十分理想的位置。
前方高能警告!
你以为的黑眼圈
并不是黑眼圈······
如果猎物比较活跃和警觉,其他方便藏身的地方,它们也不是不能呆,总体比较皮实好养活。
并且它们寿命很长,硬蜱虫稍微短点,能活个2-3年,有些软蜱虫由于能多次吸血和产卵,往往能活5-6年,甚至10年以上。
多数情况下,它们除了生孩子,剩下的活动,大多就是呆在宿主身上蜕皮-吸血-蜕皮-吸血,不断往复循环。
并且,它们的生命力极强,在半脱水低温的环境下,它能活120天。
所以,和其他昆虫比,它们一年四季都会有,只是冬天的时候,它们更乐于吃,而不乐于生孩子而已。
被蜱虫叮咬后,皮肤有可能出现皮疹,红斑,通常会在两天左右消退。
但当狗狗舔舐肿块的时候,有可能发生皮肤感染,长期无法消退。主人需要及时带它去看医生。
蜱虫在世界的不同地区都很常见,据专家统计全球一共有850余种。
其中大多数只会吸血——顺带传播一些可怕的传染病,比如著名的莱姆病以及斑疹伤寒等等。
早期身体上会出现红斑。
然后陆续发生发热、乏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脑膜炎、神经炎等症状。
除此以外,也有40余种蜱虫本身带有毒素。
在叮咬宿主后,唾液中的神经毒素,会立即影响到对方的神经系统,切断脊髓与后腿之间的连接,导致瘫痪。
并且这种症状通常是渐进性的,通常在蜱附着于皮肤后6-9天后开始出现。
在冬天非常寒冷的地区,通常在夏天发生较多,大多发生在4-6月。
但对于温暖潮湿的南方,全年都可能发生蜱虫感染。
蜱虫该怎么防治呢?
东北民间遇上蜱虫叮咬,有个土办法:拿烟头烫蜱虫屁股。
这个方法流传度很广,不过不太安全。
容易直接把虫体烫“爆”了,可能造成继发感染,也容易造成部分蜱虫虫体留在体内不容易拔出。
同时会刺激蜱虫分泌大量唾液,进一步刺激叮咬部位。
正确做法是消毒后,用镊子捏稳蜱虫的头部,均匀用力将蜱虫拔出。
当然,更安全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体外驱虫了。
不痛不痒,幸福一生。
并且,即使是冬天,也要保障狗狗的干净卫生,做到常常梳毛检查,并保持环境卫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