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2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1感染源22.感染途径2二、寄生虫病流行特点32.季节生33.散发性:44.自然疫源性4三、影响寄生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41.外界环境42.社会因素6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方面:1感染源寄生虫病的感染源是指体内外有寄生虫寄生的宿主(包括患病动物、带虫宿主、保虫宿主与贮藏宿主)以及有寄生虫分布的外界环境,包括土壤、水、中间宿主或昆虫媒介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人和带虫者也是动物寄生虫病的重要感染源。带虫动物是重要的感染源,病原体(虫卯或幼虫)通过宿主的粪、尿、血液等不断排
3、的用具间接接触而传播;(5)经生物媒介感染,如锥虫病、梨形虫病等由蜱叮咬感染。3.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动物,当有感染机会时即易于感染该种寄生虫病。通常某种动物只对特定种类的寄生虫有易感性,例如犬只感染弓首蛔虫,而不感染其他蛔虫。此外,动物对寄生虫的易感性常受年龄、品种、体质等因素的影响。二、寄生虫病流行特点1.地区性寄生虫的地理分布称为寄生虫区系。寄生虫病的传播流行常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方性,即寄生虫的区系有明显差异。在某一地区,动物的感染率虽可有季节性变化,但一般较为稳定,具有地方性流行的特点。寄生虫病分布的地区性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1)自然条件对动物种群
6、性的寄生虫病多以慢性经过致使动物消瘦、贫血、降低生产性能,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4.自然疫源性自然疫源性是指病原体、特定的传播媒介和病原体的贮藏宿主,在其世代更迭中无限制地长期存在于自然条件中,在其以往的进化过程和现今自然界中,都不取决于人的旨意。在寄生虫中,有些虫种可寄生于家养动物以外的其他脊椎动物体内,在流行病学上,这些动物系保虫宿主。有些保虫宿主分布在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其体内寄生虫在野生动物之间互相传播,动物只要进入这种地区时就有可能感染。这种地区常称为原始性自然疫源地。有些保虫宿主分布在动物的生活区内,其体内寄生虫除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以外,还可在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互
7、相传播,这种地区称为次生性疫源地。例如在某些地区,特别是灌木丛生的河滩、草垛为蜱类孳生地带,往往成为梨形虫病的疫源地。寄生虫病的这种自然疫源性不仅反映寄生虫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同时也说明某些寄生虫病在流行病学和防治方面的复杂性。三、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某种寄生虫病之所以能在某一地区流行,除了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之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为外界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及寄生虫的地理分布。1.外界环境对寄生虫而言,宿主是其最直接的外界环境,而广大自然界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水土等是其间接的外界环境,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寄生虫病的流行。(1)宿主:宿主条件的不同,对寄生虫的入侵、生活与繁衍
8、有很大影响,而且决定着寄生虫感染后的命运(生存或死亡)。不同的动物对同一种寄生虫的易感性有显著差异,即使同种动物,因个体抵抗力不同,有的易感且发病较重,有的则感染较轻。此外,宿主年龄的不同,对寄生虫的易感性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愈是幼龄动物愈易感染,且发病较重。(2)地理因素:地理条件可以直接影响寄生虫的分布,也可以通过影响生物种群的分布及其活动而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如人畜共患的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在南方流行,而在北方见不到。一般来说,在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寄生虫,往往是世界性分布。有易感动物的地方带进病原体,或有病原体的地方引入易感动物,就有可能发生这类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球虫病
10、宿主和相似的生活习惯时,这些寄生虫便扩散到新的区域。现代发达的交通工具为动物的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人类的旅行以及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运输可以将许多寄生虫病带往新的地区。因此,研究寄生虫的地理分布对于寄生虫病的防治和检疫工作具有指导意义。(3)气候: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风力、气压、光照等各种因素,它们的变化对寄生虫病的流行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恶劣或异常的气候可造成宿主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的机会。在外界发育的寄生虫以及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各有其所需的最适气候条件,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它们的发育与存活。一般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对直射阳光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弱。(4)水土:土壤的理化性状与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