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各类疾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弛缓性麻痹瘫痪(AFP)的监测,患者健康教育,患者慢病管理,疾控信息管理等。
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2023年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要求,不断促进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融合发展,持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对象
(一)临床医师:指二、三级医疗机构拟晋升副高职称的内科类(包括内科、儿科、急诊科、全科、感染科)医师。
(二)院前医师:指急救中心拟晋升副高职称的临床医师。
(三)公卫医师:指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拟晋升副高职称的公共卫生医师。
(四)其他医师:经本单位同意自愿参加培训的其他医师。
二、培训内容
(一)临床医师以强化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传染病诊治能力为主,进一步明确了临床医师参加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培训的重点培训内容和培训带教科室,强化了公共卫生专门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培训要求详见《临床医师医防融合培训细则》(附件1)。
(三)其他医师按所在单位类别参加相应培训。
医防融合培训均为6个月,根据实际情况,临床医师培训可分阶段完成;急救医师和公卫医师原则上需一次性完成培训。
(一)临床医师
院前医疗急救能力:顶岗锻炼3个月,其中轮转培训1周、跟车实习1周、独立值班10周。
传染病诊治能力:1个月。
(二)急救医师
临床诊疗和院感防控能力(含传染病诊治能力):综合医院顶岗锻炼4个月,理论学习和岗位融合实践2个月。
(三)公卫医师
临床诊疗和院感防控能力(含传染病诊治能力):综合医院顶岗锻炼3个月,根据个人专业方向选择临床科室或社区见习实践1个月,理论学习和岗位融合实践2个月。
四、保障措施
(一)职称晋升
(二)培训过程互认
1.临床医师获得院前急救服务证书的,视为完成医防融合院前医疗急救能力模块培训。
(三)培训待遇
培训基地为实施培训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培训对象所在单位为其提供便利条件,保障其培训期间的待遇。
附件:
1.临床医师医防融合培训细则
2.急救医师医防融合培训细则
3.公卫医师医防融合培训细则
附件1临床医师医防融合培训细则
第一部分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培训
顶岗锻炼2个月,采取“顶岗培训+实践训练”方式进行。
二、培训地点
北京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传染病监测预警
1.熟悉法定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了解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及管理工作规范,掌握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流程与基本要求。
2.熟悉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操作运行、掌握常规报告信息的定义及标准。掌握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核查的原则、方法和主要评价指标,撰写质量评估报告。
3.熟悉北京市传染病监测系统及其报告标准。
4.了解传染病监测预警常用统计方法,原理和运用。
(二)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
1.了解传染病疫情的基本概念、一般调查处理原则与程序;熟悉开展个案调查疾病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疫情控制措施;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和内容。
2.了解重点传染病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重大疫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断标准、调查处理原则、处理程序。
3.掌握传染病疫情中生物样本及外环境样本的采集及运输方法与规范。
4.掌握流行病学调查技能与调查报告撰写规范、要求。
(三)传染病防护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
2.学习《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了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标准、处置流程和管理要求。
3.掌握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和传染病疫情日常消毒技术规范;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要求、个人防护标准。
4.熟悉病媒生物防控基本知识以及重大灾害、疫情中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要求。
(四)理论学习
第二部分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培训
顶岗锻炼3个月,其中轮转培训1周,跟车实习1周,独立值班10周。
北京急救中心、各区急救中心站(不含西城区)
三、培训内容
(一)轮转培训
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流程、常用急救用品和设备的使用、患者的搬运与转运、院前医疗急救常见急危重患者的识别与处置、创伤四项基本技术、突发事件现场检伤分类和现场处置等。
(二)跟车实习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一对一跟车实习,熟悉院前医疗急救日常工作流程,掌握理论培训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
(三)独立值班服务
独立完成院前医疗急救出车工作,原则上按4班2运转的方式上下班,即白班、夜班、下夜班和休息,由所在急救中心站负责管理。
第三部分传染病诊治能力培训
1个月。
传染病专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综合医院(经认定的医防融合传染病基地)。
传染病专科医院/经认定的医防融合传染病基地(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法定传染病报告与处理程序。
熟悉:
(1)医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
(2)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伤寒、菌痢、阿米巴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4)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5)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学知识、自然史、临床表现、初筛和确认、抗病毒治疗原则;
了解:
(1)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
(2)黄热病、登革热、寨卡、疟疾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
(3)炭疽、布鲁菌病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
(4)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5)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抗休克治疗;
(6)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2.基本要求
(1)学习症状、病种要求:
要求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12例。
(2)基本技能要求:
3.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1)学习病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弓形虫病、狂犬病、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腰椎穿刺操作
附件2急救医师医防融合培训细则
共6个月。综合医院顶岗锻炼4个月,理论课程学习和岗位融合实践2个月。
传染病专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综合医院(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专业基地)
(一)感染科(0.5个月)
掌握: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及禽流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法定传染病报告与处理程序。
熟悉:医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下述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甲型、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要求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5例。
(二)急诊科(1个月)
掌握:急诊病人的分诊分级标准、病情危重程度判断、疾病危重度和风险评分、胸痛中心诊疗流程、卒中中心诊疗流程;掌握急诊感染性疾病上报流程和防控要点;心肺复苏(CPR)的基础理论和进展;常见急症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及处理;常见急症辅助检查的选择、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常用急救药物(心肺复苏及血管活性药、强心利尿剂、解痉平喘药、镇痛剂、止血药、抗心律失常药等)的合理临床用药。
了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重紊乱的处理原则。
要求参与接诊和处理病人的总数不少于50例。
(三)呼吸内科(0.5个月)
掌握: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呼吸衰竭、气胸)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诊治原则;吸入药物的合理使用;支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检查和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动脉血气分析判读。
(1)学习症状、病种及例数要求:
要求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10例。
(2)基本技能见习:
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见习: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检查。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检查判读;
参与:机械通气、无创通气。
(四)心血管内科(0.5个月)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原则;心血管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常见心脏形态异常的胸部X线表现;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电除颤技术。
了解:冠脉造影、PCI治疗、心包穿刺术、超声心动图。
要求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15例。
(五)内科ICU/呼吸ICU/综合ICU(1个月)
掌握:常见危重症的诊断和紧急处理;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转运;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基本原理及常用模式;基础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急救药物(心肺复苏及血管活性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解痉平喘药、抗癫痫药等)的临床应用;感染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输血指征;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的诊断与治疗。
了解: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治疗(ACLS);张力性气胸;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全身性感染与感染性休克;床旁呼吸功能监测(气道阻力,呼吸系统顺应性);床旁心输出量监测(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镇静与镇痛;神经系统功能监测(颅内压,颈静脉球部位血氧饱和度)。
(1)病种要求:
张力性气胸、深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全身性感染与感染性休克。
动脉穿刺术(操作),床旁心输出量、呼吸功能监测,头、胸、腹影像学检查判读,神经系统功
能监测,张力性气胸诊治。
(六)感控处(0.5个月)
了解:医院消毒的常用方法与技术要点,隔离技术的要点与执行重点与难点。疾病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执行难点。
(2)掌握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原则、报告要求。
(3)通过临床诊疗工作,掌握标准预防、手卫生、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措施等。
(4)通过临床诊疗,掌握预检分诊与传染病的报告要求。
(5)通过临床实习,掌握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分级要求与相应的防护技能及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流程。
(6)通过演练,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
(1)通过诊疗工作,掌握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诊断标准。
(2)了解隔离的要求与措施、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置。
(七)理论学习和岗位融合实践(2个月)
附件3
公卫医师医防融合培训细则
共6个月。综合医院顶岗锻炼3个月,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或社区见习实践1个月,理论课程学习和岗位融合实践2个月。
(二)心血管内科(0.5个月)
熟悉: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的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心血管急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电除颤技术。
(1)见习症状、病种要求
(2)基本检查及操作见习
(三)呼吸内科(见习RICU)(0.5个月)
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了解:肺炎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5例。
(四)急诊科(0.5个月)
掌握:急危重症的识别、分级及紧急处置,心肺复苏流程及药物。
熟悉: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分级及初步处理;常用急救药物(心肺复苏、过敏性休克等)。
了解:急诊科工作流程,分诊分级标准,急诊科防控工作流程和防控的特殊要求,包括护理工作流程和特点。
(1)学习内容要求:肺部感染的常用抗菌药、流感的筛查和处置、药物过敏的识别、参与危重患者转运。
(2)临床急救技能:掌握生命体征动态评估、基础心肺复苏的实施方法。
(五)感控处(1个月)
了解: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医院消毒的常用方法与技术要点,隔离技术的要点与执行重点与难点。重点部位、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重点与难点。疾病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执行难点等。
(2)在指导下完成内科病区、外科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
(3)参加病区和重症监护病房的现场督导。
(4)参加全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管理与督导。
(5)了解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的法律法规、制度、流程、管理原则与要求。
(7)掌握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管理的要点与难点。
(六)理论学习(2个月)
说明丨本次转载仅作为学术传播,不涉及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