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物医学(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
专业代码:090401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构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助力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置。同时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特点,强化“应用性、实用性、发展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对学习者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物医学(专升本)专业的学历层次为本科,专业大类为农学类,专业类别为动物医学类。
凡按照本专业考试计划的规定,取得相应课程合格成绩且达到规定学分要求,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经审核通过,由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动物医学(专升本)专业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条件者,由主考学校按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畜禽疾病诊断与防治、动物检疫、兽医卫生检验等动物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兽医业务部门、畜牧生产部门、公共卫生部门以及大型养殖企业与兽药企业从事动物临床疾病诊疗、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动物检疫与食品安全监管、兽药与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人兽共患病防治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畜禽疾病防治、动物检疫、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与监督的实际工作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动物医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疾病诊断、病理检测、化验等方面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3.具有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畜禽养殖场、宠物医院等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实践技能;
4.熟悉国家动物医学领域的基本政策和法规;
5.了解动物医学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满足动物医学行业的工作需求;
7.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名称:动物医学(专升本)专业代码:090401
五、主要课程说明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略)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略)
3.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含实践)
4.动物生理生化
5.家畜病理学(含实践)
家畜病理学是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为防病治病、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以及进行病理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许多疾病共有过程的原因及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同时还包括分子病理学及超微病理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各系统主要器官常见疾病的原因及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家畜病理学实践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患病动物所表现的共性的病理变化在眼观和光学显微镜下的表现特点,加强直观认识,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具备对临床病例的病理分析能力,以便为学习动物医学专业临床课程做好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准备。
6.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运用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基础理论和知识,阐明兽药的作用原理、主要适应症和禁忌症,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所以,兽医药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既是兽医药学与兽医学的桥梁,也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的桥梁。兽医药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兽医师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掌握药物对人和动物的毒副作用及用于食品动物的休药期,并为进行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开发新药、新制剂及为人类提供安全食品创造条件。
7.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含实践)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动物疾病的关系,阐明兽医微生物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以及机体对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基本理论与免疫学检测方法,并利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防治动物的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介绍兽医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各种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动物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的机理的基础免疫理论及抗感染免疫;另一方面学习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初步掌握和应用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方法进行动物疾病诊断、预防、治疗。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践教学是在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巩固并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与鉴定、琼脂扩散实验和酶联免疫实验等常见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与鉴定等微生物学操作技能,了解常见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操作技术。为后续课程如动物传染病学、动物检疫学等的学习以及为今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8.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学
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与寄生虫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方法的科学,是兽医科学的重要预防学科之一。涉及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性措施,以及各种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诊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等。
9.兽医内科学与兽医临床诊断学(含实践)
兽医内科学与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修课。临床诊断就是认识疾病的科学和方法,即借询问病史、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各种方法,详细和全面地检查病畜,综合其各种症状和变化,并考虑病原、病因和发病机制,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类别,最后确定病名,即提出诊断。其任务是要为临床各学科提供诊断疾病的通用检查方法和基本理论,从而为从事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创造先决的必要的条件。兽医内科主要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常见、多发、群发病,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为重点。主要包括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后及防治等等。
兽医内科学和临床诊断学实践是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的专业实践课。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体温测定、心脏和肺脏的听诊、常规的注射技术、呼吸系统疾病的听诊和诊断治疗措施、消化系统的诊断及输液疗法、常见生化检测技术等等。
10.兽医外产科学(含实践)
兽医外产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外科与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是临床兽医学的重要的临床专业课。它的范围包括外科与产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方法,并能用手术和非手术的方法及时处理外科与产科疾病,这就要求在意外情况下能够运用基本知识来解决突如其来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学习外产科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来运用理论知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宠物日常疾病防治服务。
兽医外产科学实践是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的专业实践课。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认识母畜的生殖器官、了解骨盆结构、认识产科助产器械并熟练使用,认识常见外科手术器械并熟练使用,掌握打结缝合技术、麻醉技术以及兔子胃切开技术等等。
11.英语(专升本)(略)
12.中兽医学
中兽医学为中兽医学基础课程,包含绪论、基础理论、辩证论治基础、中药及方剂、针灸和病症防治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掌握独立分析及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本课程是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诊疗特色,以“中药和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3.畜牧概论
畜牧概论本着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原则,重点论述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几个组成部分,包括: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家畜繁殖、畜禽环境卫生与畜牧场规划、草地管理、养猪生产、养禽生产、养牛生产、养羊生产、养兔生产、畜禽遗传资源与保护、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以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4.动物检疫学
15.动物防疫与检疫综合实践
本课程主要掌握动物防疫和检疫实际工作常见的实践技能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疫苗免疫及抗体监测技术、屠宰检疫和兽医卫生检验技术、常见动物疫病诊断技术(包括病史调查、流行病学分析、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畜禽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以及动物检疫和执法监督案例分析实践等,为更好地从事动物医学专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6.兽医公共卫生学
六、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1.含实践的课程及实践所占学分: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实践)1学分、家畜病理学(实践)1学分、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实践)3学分、兽医内科学与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2学分、兽医外产科学(实践)2学分、动物防疫与检疫综合实践5学分。
凡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考核两部分相结合的课程为一门课程,考生必须取得两个部分的合格成绩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2.完成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七、教材目录
注:“使用教材”以当次考试公布的教材及大纲使用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