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弓形虫除了对孕妇有害,你还了解些什么?寄生虫行为

一项为期26年,对229只狼的行为数据以及血液的研究分析表明,感染弓形虫寄生虫后,狼成为狼群领袖的可能性增加了46倍。

弓形虫是一种引起弓形虫病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这种寄生虫遍布世界,能够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可以保持高于环境温度的动物物种)。

如果你家养了猫,你可能听说过这种寄生虫,猫科动物是弓形虫进行有性繁殖已知的、唯一的最终宿主。

然而,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寄生虫对野外动物行为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被严重低估了。

弓形虫已被证明可以改变受感染啮齿动物的行为,让它们对天敌捕食者的危险意识降低,从而增加啮齿动物被猫科动物捕食的机会。

上文提到,猫科动物是弓形虫进行有性繁殖的最终宿主,一旦弓形虫进入一个老鼠的体内,它们会失去对捕食者的恐惧,对探险充满欲望,被猫尿的气味吸引,像一个被操纵的傀儡。

近26年来关于狼及其行为的数据为研究寄生虫对野生中间宿主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在黄石国家公园,生物学家ConnorMeyer和KiraCassidy领导的研究人员还查看了狼和美洲狮的血液样本,以衡量弓形虫的感染率。他们发现,与美洲狮有很多领地重叠的狼更容易感染弓形虫。这也许与偶尔吃死美洲狮,或摄入美洲狮粪便有关。

同时这些狼有一个明显的行为特征:冒险行为显著增加。

Diagramshowingthehypothesizedwolf-cougar-T.gondiifeedb

弓形虫的卵在狼身体中发育时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形成大脑中的囊肿,进而会以某种方式增加多巴胺和睾丸激素的分泌,从而增强胆量和冒险精神,这反过来可能会导致侵略性和支配力增强。受感染的狼变得大胆,离开狼群进入新领地的可能性是其他狼的11倍——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狼确立自己作为群体领导者的地位。

弓形虫的感染不仅仅可以通过外界感染,也可以由母亲传染给下一代——狼群首领在大胆进入新领地时寻找美洲狮尿液的气味时,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多寄生虫暴露的风险,从而导致狼群中弓形虫的感染率更高,重叠和循环感染的概率增大。

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论文中写道:“由于灰狼群的群居结构,群首对群体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领头狼感染了弓形虫并表现出行为变化,会影响狼群中的其他狼。”

在世界范围内,大约四分之一的人也会受到弓形虫的感染,建议孕妇不要养猫的原因,就在这里——受感染的猫在粪便中排出充满孢子的卵囊,这些卵囊可以在植物、土壤或水中存活。若孕妇不小心接触或吞食这些卵囊受感染,会造成自然流产和怀孕期间的其他严重问题。

这些寄生虫正在使用一些通用的精神控制来助力自己完成生命周期!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各种各样寄生虫操纵宿主行为的例子:例如铁线虫驱使螳螂跳水赴死、双盘吸虫控制僵尸蜗牛、将卵产在蜘蛛身上的寄生黄蜂,控制蚂蚁传播孢子的僵尸真菌……寄生虫对宿主的神经操控一直以来都是科普领域十分有趣的话题。

作为中间宿主,弓形虫对狼个体的作用是微小的,但是对整个狼群系统的动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因此将寄生虫感染的影响纳入未来野生动物研究,对于了解寄生虫对个体、群体、种群和生态系统过程的演变至关重要。

THE END
1.寄生虫感染人体的全过程曝光!(饭点勿看)虽说随着现在卫生条件的变好,我们感染寄生虫的几率降低了,但有一些还是离我们很近!尤其是绦虫、吸虫等,如果食物没处理好,很容易被感染。 还有一些常见食物,也有感染寄生虫风险,比如荸荠、莲藕、菱角啥的,上面有一定可能存在姜片虫卵,如果生吃或者没完全做熟,就会把它们吃下肚。 https://finance.sina.cn/2023-12-28/detail-imzzqmiw3910520.d.html
2.降科普寄生虫感染人体的全过程曝光!(饭点勿看)【健康科普】寄生虫感染人体的全过程曝光!(饭点勿看) 本期封面: 拿图扣1 微信改版啦 现在刷到我们的 摸鱼 科普贴全凭缘分 没有星标的订阅号推送会延迟 并且只能看到标题和小图 大家记得把 健康河南 “星标3连” 哦~ 您的回答对我们真的很重要(づ~3~)づ╭ ~...http://w.dzwww.com/p/p3zpDE3r38.html
3.Nature:寄生虫感染逞凶,小分子一箭三雕X如今药物研发在飞速发展,然而在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的贫困地区,不少人还饱受各种蚊虫叮咬带来的寄生虫感染折磨。环境污染恶化了传播链,而恶劣的生活和卫生条件又反过来加剧了环境污染,造成恶性循环。其中一些传染病直至目前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和昏睡病(sleeping sic...http://x-mol.com/news/3088
4.人体寄生虫实验图片(第二实验室)人体寄生虫实验图片(第二实验室) 詹柏林 吸虫部分 大体标本 姜片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肝吸虫、血吸虫成虫标本 肝吸虫成虫浸制标本 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姜片虫成虫浸制标本 姜片虫中间宿主扁卷螺 姜片虫传播媒介菱角、荸荠 茭白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 肺吸虫第一...https://www.meipian.cn/1pzlkv8o
5.广州人吃腻家禽转吃老鼠专家提醒鼠肉含毒(图)最新一项调查显示,广州等大城市的小型兽类的寄生虫感染率达到29.4%。广州市以褐家鼠寄生虫感染较为严重,感染率为39.3%。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指出,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家鼠野鼠均为多种疫病的传染源应加以消灭,而且严禁作为食品销售。 https://news.sina.com.cn/c/2003-12-03/02372265467.shtml
6.肺部寄生虫感染的症状肺部寄生虫感染,不同的寄生虫感染有不同的症状,但有些共同的临床特点:发热、咳嗽、气短、咳白色黏痰,咯血、胸痛、胸腔积液等。有一些食物没有经过彻底的熟加工身体就会带一些寄生虫,常见的一些海鲜类食品比较多,人体在食用这些食物后身体就会间接的感染寄生虫,在感染后首先是胃肠的消化功能会出现异常,会有腹泻、腹痛...https://m.myzx.cn/mip/ask/id/7047790.html
7.史上最全!人体常见寄生虫图谱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水平逐渐改善,寄生虫感染率飞速下降,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仍有一些寄生虫,并未消失。 土源性寄生虫病, 此起彼伏,刻不容缓。 机会性寄生虫病,乘虚而入,兴风作浪。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新现再现,防不胜防。 食源性寄生虫病,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https://www.360doc.cn/mip/1113717206.html
1.寄生虫感染图片寄生虫感染素材图片大全摄图网图片库智能匹配寄生虫感染图片素材专题,该寄生虫感染图片大全提供:寄生虫感染高清图片、寄生虫感染摄影图、寄生虫感染素材等。助您寄生虫感染图片素材设计丰富灵感、充实寄生虫感染素材。我们欢迎您下载正版图片素材,授权图片有版权、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jishengchongganran.html
2.寄生虫感染症状图片权威文章寄生虫感染症状图片 裂头蚴,一直以来都随着着我们,水中,被窝里这些,都是有,为何我们会得病,实际上许多原因全是跟裂头蚴、病菌、病毒感染有关系,那麼,即然裂头蚴那么具备不良影响,那麼,我们就需要进一步了解裂头蚴感染后的病症,那样才可以为我们中后期的医治具有预警信息功效。https://www.cndzys.com/renqun/teshu/2070556.html
3.皮肤寄生虫感染图片皮肤寄生虫感染是寄生虫可引起的皮肤损害,螨虫、疥虫等造成的疥疮或酒渣鼻等。 有的经皮肤侵入人体,如钩虫、血吸虫。有的体内寄生后经皮肤排出体外,如麦地那龙线虫。有的寄生于皮下组织毛囊蠕形螨则寄生于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内,引起酒渣鼻。 症状 1、疥疮 ...https://mip.meilo.cn/tuwen/1016445.html
4.提醒虫子爬进了23岁女生大脑,竟是裂头蚴图片新闻很多家庭图方便,切生的和熟的菜都用一个案板和菜刀,这存在潜在危险。如果拿刚切了生肉的案板和刀,再切熟食,熟食上就会沾染生肉的寄生虫,熟食是不会回锅再做的,直接拿来吃就把寄生虫吃进肚子里了。为了预防寄生虫感染,案板和菜刀一定要生熟分开。 03 不要喝生水 ...https://www.shantou.gov.cn/wjj/tpxw/content/post_1747223.html
5.病例:感染了9亿人的寄生虫,在我国也很多见!导语:寄生虫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有那么一种寄生虫,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在我国,它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之一。 导语:寄生虫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有那么一种寄生虫,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在我国,它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之一。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856f20480059
6.我如何从豆瓣第一个科普寄生虫到去检查寄生虫的布氏姜片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图片来源热带病研究所的公众号 从生活史也可以看出来,虽然寄生虫也是粪口传播,但常见的肝吸虫一起生活不用太担心被感染。因为虫卵要在水体里发育成毛蚴感染第一宿主后被水生的动物吃掉才能发育成能感染人的囊蚴。解放前全国寄生虫病都广泛分布,感染人数众多,大量人感染后尤其是感染...https://www.douban.com/note/797086502/
7.寄生虫脑病——从胃到脑的寄生虫转移性侵害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虫从口入”——吃生鱼片可能会感染寄生虫 点击查看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增加,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也互相影响,近年来日料因其“精细、自然”的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其中不乏很多美食爱好者是冲着生鱼片去的。 https://www.jd.com/pccontent/1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