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丝虫病是一种虫媒介病,是由犬恶丝虫(Dirofilariaimmitis)及匐行恶丝虫(Dirofilariarepens)引起的寄生虫病。这些丝虫主要感染犬猫,另外也会感染野生的食肉动物或者人类。
传播方式
蚊子会从感染患犬的血液中吸取L1期微丝蚴状态的犬心丝虫,微丝蚴在蚊子体内完成L1到L3的蜕变,蚊子叮咬其他犬时即可传播L3期幼虫,L3期幼虫继续在犬体内完成L3到L5期(成虫)的发育。
病理生理学
1、动脉炎
心丝虫成虫定植在肺动脉中并产生下一代,成年虫体直接与内皮细胞接触会引发炎性反应(动脉炎),导致血管内皮增厚。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强烈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
2、肺动脉高压和肺纤维化
血流受阻(虫体堵塞)和内皮增厚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纤维化。抗原-抗体复合物会损伤微血管和肾小球。
3、栓子阻塞
寄生虫死亡后,虫体碎片形成的血栓以及纤维蛋白凝块可导致低血氧症。
4、腔静脉综合征
大量的心丝虫会导致腔静脉综合征。虫体倒退进入右心房和心室,最终缠绕在三尖瓣膜部位。红细胞与虫体之间的剪切力导致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血症与血红蛋白尿。三尖瓣和/或肺功能不全以及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会导致心脏负荷超载,出现右心衰竭的症状。而左侧心脏灌注不足则会导致低血容量和休克。
临床症状
许多感染心丝虫的犬没有明显临床表现,但可能会出现咳嗽、运动不耐受和精神萎靡等迹象。
腔静脉综合征是心丝虫感染的最严重表现。动物可能出现黏膜苍白、明显的右侧心杂音、休克、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以及颈静脉搏动明显。患犬有可能突然死亡。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结果通常是正常的。在更严重的病例中,可能出现源于右心衰竭的肝淤血而导致肝酶活性升高。
血常规可能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X线检查
对于感染心丝虫的犬,感染后期胸部X线检测可以发现肺主动脉扩张,肺纹理异常,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可见右心肥大。如果出现右心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见胸腔及腹腔渗出液。X线检测可以评估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但是不能判断心丝虫感染数量多少(见下图)。
这只犬诊断为急性血栓栓塞,进行了杀虫治疗。可见右心室扩张、肺泡斑点、支气管间质及肺纹理增粗。只有轻微的肺动脉扩张(与血栓的严重程度有关)。
这只犬诊断为严重的肺部高压及慢性动脉损伤。可见右心室及肺动脉扩张,肺实质低灌注。
其他诊断方法
-抗体检测并不常用。
-微丝蚴检测结果可作为诊断依据,但是要注意区分隐存棘唇线虫的微丝蚴。确定犬是通过蚊媒被传染的。如果犬以前使用过大环内酯类的预防药物,可能出现阴性结果。
治疗方法
治疗前需要先做以下检查,包括病史调查、彻底体格检查、胸部X线、血常规、血液生化、尿检、心丝虫确诊检测(比如微丝蚴检测或重复抗原检测)。
有机砷与美拉索明复合物是目前治疗犬心丝虫成虫的唯一药物。目前建议的方案是两步治疗法,来降低肺部血栓栓塞的风险:首次治疗是背腰部肌肉深部注射2.5mg/kg,50-60天后进行第二次治疗,需要注射两针药物(2.5mg/kg,间隔24小时)。
成功治疗心丝虫同时必然会导致肺部血栓栓塞。轻微的血栓栓塞一般不会产生明显临床症状,但严重感染病例可能会出现致命的呼吸困难。在接下来30-40天的后续治疗过程中要限制运动,从而减少这些并发症,同时使用肝素及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天2mg/kg,连续4-5天)。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
每月使用预防量伊维菌素(犬6μg/kg),连续使用2年左右也可杀死犬心丝虫成虫。但对于非常活泼的犬,工作犬及严重感染犬不建议使用此方案。每4-5个月进行X线检测,观察肺纹理变化。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每15天使用1次伊维菌素(6μg/kg),连续治疗180天,同时按10mg/kg每天使用强力霉素连续治疗30天,可以具有杀成虫效果,且可降低血栓栓塞风险(Grandi等,2010)。
当右心室感染大量心丝虫成虫,产生突发性上腔静脉综合征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颈静脉入口,通过透视引导,使用鳄嘴钳进入右心室及肺主动脉夹取心丝虫。另外,也可手术取出仅在肺动脉大量感染的心丝虫(见下图)。
风险因素
任何没有药物驱虫的犬只都有感染风险。在犬心丝虫流行地区,有研究发现没有药物驱虫的犬有高达45%都患有心丝虫病。
预防
每月口服药物:伊维菌素、米尔贝肟;比如,狗狗预防可以每月口服勃林格公司的超可信(体内外驱虫药)或犬心保(体内驱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