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祥和的新春佳节正在倒计时,估计大家都在琢磨着怎么快落的玩耍吧。
虽然,春节到哪都是喜气祥和一片,但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小状况和健康小问题,就很影响过年的气氛。
于是,针对此,我们也贴心的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应对突发小状况和健康问题的tips。
话不多说,开始吧。
正确姿势应对突发小状况
没开始之前,先啰嗦一句。
生活中总会有点小意外,更何况是即将来临的、繁忙中透露着幸福的春节期间呢。
真要是出现了一些小状况,大家也先不要着急,冷静沉着应对,健康、快乐很快就回来了。
异物卡喉
往年春节回到家,哪天不是大鱼大肉伺候着,吃多了长膘咱先不说,就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卡鱼刺、卡小骨头还是很常见的。
其实,这都是错误方法,醋并不能软化鱼刺和骨头,而直接吞米饭/馒头,强硬让鱼刺往下走,可能会面临剌伤食道的风险。
而正确的应对姿势应该是:
较小的鱼刺,可尝试喝水把鱼刺带下去,或者咳嗽使鱼刺脱落,但尝试几次还是没用,直接去医院;
较明显的鱼刺,最好直接去医院让医生帮你夹出来。
另外,除了卡食物在食道,也有呛到、误吸到气道的卡喉情况,这种情况立刻采取海姆立克自救/救Ta人。
烫伤、烧伤
也许有人看到烧烫伤,会有点意外。
其实,是考虑到很多地方冬天没有供暖,可能会选择小太阳、电暖气、电热毯等取暖设备,甚至还有明火的取暖方式,这种情况就很容易有烫伤、烧伤的风险。
以下这些都是错误方法。
用冰块冰敷;
涂牙膏、涂酱油、抹清凉油;
拿针戳破水泡;
伤口粘创可贴。
大家都知道烧烫伤后,为避免组织受到持续的热损伤,需要降温散热处理。
但直接敷冰块是不可取的,冰块温度过低,可使烫伤部位的再次受伤。而涂抹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还可能会引发伤口感染。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是这样[1]:
立刻远离热源;
小心脱掉/剪开烧烫伤处的衣物,要是有撕拉感,不要强行脱掉/剪开,直接去医院处理;
用流动的自来水温和冲洗伤口20-30分钟,冲洗的水温不能过低,15-20℃最适合;
出现水疱,先用洁净纱布覆盖包扎。小水疱几天后可自行吸收,较大的水疱,不要自行戳破,需到正规医院,在无菌环境下引流清理;
伤口保持干燥。
冻伤
春节气温偏低,再遇上冰雪天气,走家串门途中,可能因受凉出现局部冻伤,比如,小手出现红肿、充血、发硬等情况,一般就是冻伤了。
有人就顺手拿雪敷,还揉搓红肿部位,想来消个肿。其实,这样做可能会加重冻伤。还有人用烤火/泡热水等高温方式「以毒攻毒」,这更不可取,会直接加重组织损伤。
正确方法应该是:
脱去湿衣物、换干燥衣物;
及时取下手部饰物,防止肿胀后无法取下;
对冻伤部位复温;轻度冻伤,用手心来覆盖冻伤部位,保持适当温度;较严重的冻伤,需24小时内采用37-40℃温水浸泡20-30分钟
更严重的冻伤,甚至出现失温,应直接就医。
动物咬伤
考虑到大家过年期间会走亲访友,看到可爱的小动物总忍不住撸两把,万一摸了暴躁的小宠物(一般是犬猫),被抓被咬都是有可能的。或者有人见到流浪猫狗去撸两把、好心喂食,也是有被抓咬的风险。
很多人觉得只是抓破了皮、没有出血,就不管它了,其实,这是不对滴。
根据CDC的指南,出于保险起见,有破口、流血的伤口就建议打狂犬疫苗,而且要尽早打。
但如果仅被舔蹭、只有个印子、皮肤又没破口的话,就不用太紧张了哈。
虽然家养宠物一般会接种狂犬疫苗,但不能保证宠物体内一定没有狂犬病毒。
毕竟,狂犬病是近乎100%的死亡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所以,还是要谨慎点~
被动物咬伤后,可以这样做:
无论有无出血,先迅速、彻底清洗和消毒伤口,可以用肥皂水、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碘酒/酒精涂擦;
处理伤口后,尽早到附近医院或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
有出血,或咬伤的位置在头面、颈、上肢、胸背部等,或多处咬伤,应注射狂犬疫苗+狂犬免疫球蛋白。
眼睛进异物
眼睛也是比较容易出现小意外的部位。
万一有不明液体飞溅到眼睛里,或者小虫子飞进去等情况,切莫用手直接揉搓。
正确的应对方法是这样的[1]:
闭上眼睛片刻,泪液分泌时,再慢慢睁开眼睛眨几下,多数情况下异物可被冲洗出来;
也可以取一盆洁净的清水,面部浸入水中,眼睛在水中眨几下,将异物洗出;
以上不奏效,直接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扭伤/崴伤
冰雪天气除了可能带来冻伤,还会因路面积雪或结冰,导致摔倒、崴脚,出现扭伤、崴伤。
很多人认为崴伤、扭伤后,应立即热敷、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好的快。
其实,盲目按摩可能加重患处损伤和皮下出血,马上热敷会加重肿胀。
而可取的做法是:
没有肿胀,先休息、局部冷敷,别乱按摩;
出现肿胀,皮肤青紫,48小时内可冷敷,减轻出血、水肿、疼痛症状,扭伤的部位不要用力,尽早去医院。
要注意哦,扭伤后2-3天内是冷敷,等肿胀缓解后,才考虑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
谨防「春节病」
急性胰腺炎
假期中胡吃海喝一把,大鱼大肉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伺候着,期间再配点小酒一喝,这嘴巴得到了满足,感觉挺爽的。
殊不知,胰腺累的哭天喊地,不得不撸起袖子分泌大量胰酶,这就可能造成胰腺内腺泡破裂,胰腺分泌的胰酶开始消化自己,急性胰腺炎它就来了。
急性胰腺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腹痛,常在饱餐和饮酒后一阵阵的上腹痛。
如果出现了腹痛,一时半会也不缓解,应尽早就医,万一是急性胰腺炎,早点治避免发展成重症[2]。
想要急性胰腺炎不找你,这几点要注意:
切忌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大鱼大肉要适量;
本身就有高脂血症的人,更要控制饮食;
有胆道疾病的人,注意饮食清淡,严格戒酒。
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比较常见的就属不洁饮食导致的感染性胃肠炎[2],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之分,比较常见的还属细菌感染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等表现。
这种情况下,手边要是有一些治疗细菌性腹泻的药物,也可以照说明书要求吃点,比如小檗碱,但抗生素、止泻药等需遵医嘱服用,自己就别盲目乱吃了。
对于急性肠胃炎,恢复过程也很重要。
大多数未出现脱水的轻度呕吐、腹泻者,可以多喝含钾、钠等电解质,且有一定含糖量的运动饮料,以及进食少量、清淡、半流质的食物,同时避免油炸、冰镇等食物。
如果有持续呕吐、腹泻或明显脱水,应直接去就医。
预防急性肠胃炎,严把食物卫生是关键。
平时要注意:
水、食物要充分煮开/熟;
吃饭前注意洗手。
酒精中毒
喝酒,可是咱们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到了春节串门、过场面,对于很多人不喝可能确实有点难。
但每天喝、顿顿喝,很容易酒精摄入过量,可引起昏睡不醒、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健康问题。
另外,酒还有另一个配套「送命神器」——头孢。
俗话说「头孢陪酒,说走就走」,说的就是头孢类药物与酒精发生双硫仑反应,可引起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物乙醛的蓄积,出现眩晕、嗜睡、幻觉、全身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中毒反应。
预防/避免:
欢聚把盏,适量喝点;
有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胆道疾病等应禁酒;
服用头孢期间,严禁饮酒;
很多降压药、降糖药、感冒药、安眠药、胃肠炎药、抗过敏药等,也会和酒精发生一些反应,吃药期间也应禁酒。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你确实不知道吃的药应不应该同时禁酒,那我当然是建议就不要喝了。而且据普普说,用「最近在吃药,确实喝不了」来当理由不喝酒还挺好用的。
感冒、新冠
春节期间各种扎堆聚集、聚餐在所难免,因而也很容易招惹上流感或者新冠。
如果有胸闷难受、喘不上气、连续几天高烧等症状,或者是血氧饱和度降到了95%以下,切不可忽视,及时就医。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格外注意。
平时应做好
少扎堆,尽量减少聚集;
注意保暖,莫着凉;
注意生活规律,诸如别熬夜,饮食均衡等,目的是提升自身免疫力。
希望同学们,快乐地度过喜庆祥和的春节假期!
过年回家,也肯定少不了吃吃喝喝,但是!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都不能生吃啊,千万要留心…
万万没想到我经常当作水果吃的一种食物也在其中orz,所以
怕死鬼必看
这些东西都不能生吃!
参考文献:
[1].CimpoesuCD,DeBuckE,etal.,Resuscitation,2021,161:27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