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家长们这两件事务必提防,别让宝宝“中招”

手足口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因为EV71属于肠道病毒,所以以夏季多见,但是近年各地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手足口病发病形式与以往只有一个高峰不同,呈现两个发病高峰——6月和12月。

她四肢、躯干、胸背部布满了疱疹,并且发着高烧,没有食欲,还不停地流口水,吵闹不安,最终医生给出的疾病诊断是:CV-A6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哪些特征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消化道排泄物、呼吸道飞沫传播,在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中容易传染。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大约有3~5天,早期会出现手脚、臀部皮疹,口部疱疹,小婴儿可能会表现为流口水、抗拒进食。“如果有发热,38.5℃以下可以物理降温,38.5℃以上,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都是安全的。”

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病例在5~7天都可以自行恢复,专家建议在附近就近治疗。

5岁以内患手足口病应多加注意

虽然手足口病大部分都属于轻症,但是,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一定要警惕。医生表示,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但超过95%手足口病死亡病例都是感染EV71引起的。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发现重症手足口病的苗头呢?

“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集中在5岁以内、死亡病例集中在3岁以内。手足口病早期有的症状和呼吸道感染类似,但假如上述年龄段的孩子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出现了可疑症状,家长心中就要有根弦,如果发烧持续在38.5℃以上、吃了退烧药退热效果也不好,并且出现了惊跳、抽搐、呕吐、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四肢发凉、皮肤发紫发花等情况,这个时候就一定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预防EV71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EV71预防疫苗,保护率达到95%。大大降低感染的死亡率,适合6个月至5岁的孩子接种。

CV-A6型手足口病和普通型手足口病有啥不同?

目前流行的多为传统型手足口病,其中以CV-16型和EV-A71型最为多见。

CV-A6型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病毒(即CV-A6病毒)引起,和传统手足口病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1.皮疹分布更广泛,更密集

分布于上臂、大腿、躯干和胸背部等,并且皮疹密集,多为大疱样皮疹,且伴有瘙痒、疼痛感。

传统型手足口病疱疹只出现在手、足、口部位,胸前、后背很少。因此,新型手足口病易被误诊、漏诊。

2.脱甲

约30%的CV-A6型手足口病患儿在恢复期病程2-4周后会出现脱甲。

而其他病原体脱甲的比例则不足5%。

3.皮疹壁薄,更容易溃破

CV-A6型手足口病皮疹早期表现为皮肤颜色的米粒大小丘疹,周围略有红晕,随后疱疹很快增大,形成薄壁疱疹,部分皮疹可以融合,随病程进展会出现疱疹破溃。

普通型手足口病皮疹不易溃破。

4.结痂

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治愈后可留下硬痂,而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愈合后一般不会留痂。

5.部分患者可不出现皮疹,而仅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6.重症比例小

CV-A6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因为皮疹严重看起来更为凶险,临床症状更明显。

但事实上,CV-A6病毒一般不会伤害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因此引起的重症比例反而比EV-A71及CV-16病毒的感染性要小。

CV-A6型手足口病该怎么治疗?

1.对症治疗

主要是在孩子发烧时对症治疗,以物理降温为主,当体温过高时,可以吃退热药物,但请遵从医嘱服药。

2.支持治疗

家长要积极配合支持治疗,比如让孩子多喝水。

孩子生病期间,可以准备一些温凉的软质或流质的食物,注意少吃多餐,以帮助孩子补充营养和能量。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

1.持续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即使口服退热药后也很难退热;

2.小便明显减少,烦燥不安;

3.频繁呕吐,特别是喷射状的呕吐;

4.头痛难忍、精神萎靡、烦燥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5.出现肢体抖动,站立不稳的情况;

6.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等,这些症状都预示着孩子的病情严重。

如何预防CV-A6型手足口病?

1.减少出入人口密集场所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感染人群以5岁以下婴幼儿和儿童为主。

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到游乐场所等人群集中的地方玩耍,以防感染。

2.家长要做好个人和家庭清洁

注意个人卫生,室内经常通风,被褥和衣服加强日晒,玩具、餐具勤消毒等。

3.外出活动后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的家长和小孩都要用香皂或洗手液勤洗手,避免细菌滋生。

4.每天晨起或晚归时都要检查孩子身体

5.加强身体锻炼

平时带着孩子多多锻炼,以提高孩子的身体抵抗力,降低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6.积极接种疫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但每年流行的病毒种类又不尽相同,所以即使之前得过手足口病,接种疫苗也是必须的。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家长一定要注意。

夏天了,除了注意预防手足口病给孩子们带来伤害,还有带着孩子外出去公园、森林等地游玩的时候,要小心这种“夺命虫”——蜱虫,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尤其要注意……

夏季要小心这种“夺命虫”——蜱虫

专家提醒,天气潮湿闷热,各类蛇虫出没,万一被咬伤应谨慎对待,出现不舒服需及时就医。

发现蜱虫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气温的逐日升高预示着暑假外出游玩的时候即将来临,进入林区的驴友、野营者、徒步者、采蘑菇野菜者会迅速增多,于此同时蜱、蚊等虫类开始滋生繁殖,吉林省进入森林脑炎的高发季节。

森林脑炎是森林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至少有东北、西北和西南三大疫区,六个自然疫源地,其中东北疫区最为严重。

森林脑炎为法定的职业病之一,临床上以突起高热、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瘫痪为主要特征,常有后遗症,病死率较高。

传播途径

经蜱叮咬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当蜱叮咬受感染动物血液时,病毒进入蜱体内繁殖,再次吸血时,蜱唾液中的病毒可使易感动物感染。

受感染的牛、羊均可从乳汁中排出病毒,饮用未经消毒的奶可以感染本病。此外,实验室工作人员亦经口吸人或经黏膜沾染而感染本病。

发病特点

潜伏期:潜伏期为7~21日,一般为10~14日。个别长达1个月。患者一般突然发病,2~3日内达高峰,体温可达40℃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颈和肢体瘫痪和脑膜刺激症。本病病程长短不一,一般约1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后症状逐渐消失,但瘫痪仍可继续存在。

森林脑炎的预防措施

1.准备进入林区工作和游玩的所有人员接种森林脑炎疫苗,是预防森林脑炎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

2.森林地区工作者及进入林区游玩等高危人群,尽量避免被啮齿类动物叮咬,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加强个人防护,如穿可以完全遮住身体的服装、在领口、袖口等处涂抹驱避剂等。

3.在森林地区住地及工作场所做好环境卫生,加强灭鼠、灭蜱工作。

4.自觉学习预防森林脑炎健康知识和防护要点。

接种森林脑炎疫苗的人群

驴友、野营者、徒步者、采野菜等进入林区的人员;居住在林区的人员;林业从业人员,如林业工人、森林调查人员、地质勘探队员和筑路工人等;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人群;参加森林游和探险游的旅游观光人员;森林武警、边防战士等。

森林脑炎疫苗接种要求

有森林脑炎发生的地区居住的及进入该地区的8周岁以上无禁忌症的人员在流行季节前(3-4月)完成基础免疫,基础免疫为2针,于第0天、第14天各注射1次;以后可在流行季节前加强免疫1针,每1次1.0ML.注射后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个别有发热、头晕、皮疹、局部疼痛。

新闻多一点

夏季毒虫叮咬高发,严重可致人死亡!扩散这份防虫手册

夏季毒虫活跃,人遭到叮咬易感染多种疾病,严重可危及生命!蜱虫、隐翅虫、蜈蚣……最全防虫手册及应对方法,转发周知!

夏日外出5点防护要做好

1.穿长衣长裤

到灌木丛或野外游玩时,最好穿上浅色、防护性衣物,如长裤、长袖上衣、长筒袜子等,同时要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颈部围上白毛巾。头部也可带上帽子,防止头部被叮咬。

2.涂驱虫产品

暴露的皮肤涂抹一些含有酒精或驱虫剂的花露水和护肤品。

3.及时清洁露营装备

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回家后用杀虫剂浸泡,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4.尽量远离“是非地”

5.给宠物定期除虫

在草坪等地,甚至小区草坪遛狗时请注意,蜱虫易叮咬爱犬,从而带至家中。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不要和不干净的动物亲密接触,给宠物定期除虫。

THE END
1.给与宠物驱虫药后,要密切关注宠物在给药后1~2天内,尤其是驱虫后...B. 在A省,感染有狂犬病的宠物约占宠物总数的0.1% C. 与和人的接触相比,健康的长尾猴更愿意与人的宠物接触 D. 与健康的长尾猴相比,感染有狂犬病的长尾猴更愿意与人及其宠物接触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服务场景数量根据业务知识而定,但不需要随着业务的变化而进行增删改。() A. 正确; ...https://www.shuashuati.com/ti/e9f2bbb4827c43ffbcb9508ef81afcdc.html?fm=bd0ec16419fff70680e63e720f42f26290
2.快乐撸澡不是梦!资深铲屎官教你正确地给猫洗刷刷丨养宠必修课■“养宠必修课”系列由倍珍保医研团队专业宠医提供知识支持。 ■本期主讲宠医:赵万博。华中农业大学兽医硕士,执业兽医师,常见宠物全科疾病诊断治疗经验丰富。既是技术型男医生,又身为4只猫咪的铲屎官,有着满满干货和养宠心得! 作为一个资深养猫者,倍珍保赵万博医生直言,虽然非常不喜欢把“猫”和“洗澡”这两个...http://console.zhoudaosh.com/54A8F00E89270A8B8D91D2BF74C4BB2ABFFCE5E37E89262372DCBE0EEC02404F
3.狗狗体内有虫会出现什么症状驱虫几天排干净狗狗体内有虫,大多会出现食欲下降、腹泻、呕吐、蹭屁股等情况,建议主人在饲养狗狗的过程中,定期给狗狗驱虫,确保狗狗身体健康。 宠物知识频道,普及宠物养护知识,分享宠物训练技巧,解析宠物选购方法,解答宠物疑难问题。 狗狗体内有虫,大多会出现食欲下降、腹泻、呕吐、蹭屁股等情况,建议主人在饲养狗狗的过程中,定期给狗狗...http://www.taomaogou.com/zs/650101917.html
4.宠物驱虫药有哪些?宠物驱虫药有体内驱虫药和体外驱虫药两种,常见的宠物药物品牌有普安特、大宠爱、拜虫清、犬心保、福来恩、爱沃克等,这些品牌都有宠物驱虫药出售。宠物体外驱虫药的主要药物成分为吡喹酮、噻嘧啶、噻吩嘧啶、非班太尔、阿维菌素;宠物体外驱虫药的主要药物成分为塞拉菌素、二氯苯醚菊酯、吡虫啉、非泼罗尼、阿福拉纳。普安特...https://www.isdpp.com/issue-12977.html
5.宠物驱虫这些知识一定要了解!宠物驱虫这些知识一定要了解! 2022.3.15|宠物资讯 | 公司发布 如今,科学养宠已越来越得到众多铲屎官的认可。但是,在驱虫这方面,许多铲屎官的意识可能还是不够。更有甚者,有些老饲养员仍没有意识到驱虫的重要性。寄生虫,通俗理解,就是虫子寄居在毛孩子的体内和体外。http://www.pctoc.cn/nd.jsp?id=59
1.弓形虫病百问百答10.问:没有养过宠物(猫、狗)也很注意个人卫生,怎么也会感染弓形虫? 答:弓形虫病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慢性感染的途径分垂直感染和后天获得两种。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体内弓形虫有过播散,弓形虫就会穿过胎盘,感染给胎儿;另一种是通过食物感染,虽然人们每天吃的都是熟食,但食物中弓形虫并没有死(含消过毒的...https://www.toxo.com.cn/jibing/125-cn.html
2.宠物驱虫什么时候做比较好宠物除虫有哪些误区→MAIGOO知识宠物驱虫什么时候做比较好 宠物除虫有哪些误区 摘要:养宠物的家庭最怕宠物长寄生虫了,很多宠物寄生虫是人畜共患的,这些寄生虫不但危害宠物健康甚至生命,还可能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生命。现在春夏之交了,宠物寄生虫又到了爆发期,一旦发现宠物感染了寄生虫,要及时驱虫,平时也要多注意管理养护。那么,如何给宠物除虫?宠物...https://www.maigoo.com/goomai/199242.html
3.宠物狗狗驱虫全攻略(注意事项)养宠知识养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而养宠物也需要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狗狗驱虫,这是养狗狗的必要措施。但是很多宠物主人并不了解驱虫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宠物狗狗驱虫的相关知识。 了解驱虫的重要性 驱虫是养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驱虫不仅能够帮助宠物狗预防感染寄生虫病,而且还能够...https://www.pettb.cn/article-28091-1.html
4.宠物驱虫知识大全:寄生虫种类与驱虫药类型讲解春暖花开的季节,又可以带主子踏青郊游了。可是,春天也是寄生虫孵化、成长的活跃季节,铲屎官带爱宠外出之前一定要做好驱虫工作。 今天来给大家科普宠物驱虫相关知识~ 寄生虫病是犬猫常见的疾病之一,各种体内外寄生虫都会不同程度的通过夺取动物机体的营养,损害动物的组织细胞,分泌毒素,影响宠物的生长发育,传播多种疾病。https://www.pmshe.com/80426.html
5.宠物除虫药不良反应狗狗驱虫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选择正规驱虫药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是没问题的,如果实在担心的话,可以挑个比较温和的,用雷米高贝宠安对狗狗进行驱虫,没有几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寄生虫就死那么夸张,一般在24小时后狗狗体外的跳蚤、蜱虫都掉的差不多了,一点都不刺激。 狗狗吃驱虫药有哪些不良反应?狗吃驱虫药的注意事项哪些? http://m.boqii.com/article/69958.html
6.“四害”防控知识90问之老鼠防控希望通过相关知识传播,引导市民从我做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践行《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共同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第一期:老鼠防控 1.我国鼠类有多少种? 我国鼠类有145种,约占全国哺乳动物(427种)的34%。不同地区优势鼠种不一,但小家鼠、褐家鼠是全国室内常见鼠种,黄淮以南地区还有黄胸鼠,农田有黑线姬鼠、黑线仓鼠、...https://wsjkw.sh.gov.cn/xdybmfz/20200609/4ffb7e88327e41b6b568dcf3b82b0672.html
7.科普鼠蚊蝇蟑“四害”防控知识90问之一:鼠类防控《鼠、蚊、蝇、蟑“四害”防控知识90问》,有四个特点:一是“细分类”,即对四类常见病媒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二是“广覆盖”,从繁殖生长过程到与人类的斗争史,从生物习性深度解剖到常见疑问和误区,如同“四害”防控“百科全书”;三是“接地气”,灭鼠、除蚊、打蝇、杀螂的各种实用方法应有尽有;四是“有...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11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