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医对耳痒的认识与治疗方法第一部分中医对耳痒的认识2第二部分病因病机分析3第三部分临床表现与诊断6第四部分治疗原则与方法8第五部分中草药疗法介绍10第六部分针灸按摩疗法介绍12第七部分预防保健措施建议14第八部分总结与展望17
第一部分中医对耳痒的认识关键词关键要点中医对耳痒的认识
1.中医认为耳痒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肝火旺盛所致。
2.治疗耳痒的原则是清肝泻火、消肿止痛。
3.常用的中药有龙胆草、黄芩、栀子等。
针灸疗法
1.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耳痒的常用方法之一。
2.常选用的穴位包括耳门、听宫、翳风等。
3.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推拿疗法
1.推拿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2.通过按摩特定的部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目的。
3.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按、摩等。
饮食调理
1.饮食调理也是中医治疗耳痒的一个重要方面。
2.建议患者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瓜、绿豆、菊花等。
3.同时,要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情志调摄
1.中医认为,情志因素也会影响耳痒的症状。
2.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有助于耳痒的治疗。
3.建议患者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以转移注意力。
预防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卫生。
2.避免频繁挖耳朵,以免引起感染。
3.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耳部疾病。中医对耳痒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在中医理论中,耳痒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病因病机与肝、胆、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耳为清窍之一,与肝胆之气最为密切。当肝胆湿热或者肝火旺盛时,就会导致耳部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耳痒。此外,肾开窍于耳,肾精亏虚也可能导致耳痒。
具体来说,中医将耳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风热侵袭型: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的耳痒,耳朵内有胀痛感,可能伴有头痛和发热等症状。这种类型的耳痒多由于外感风热引起。
2.肝胆湿热型: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耳痒,耳朵内可能有脓液流出,同时可能伴有口苦、胸闷等症状。这种类型的耳痒多由于肝胆湿热所致。
3.肝肾阴虚型:患者通常表现为干痒难忍,耳朵内没有明显的分泌物,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失眠等症状。这种类型的耳痒多由于肝肾阴虚引起。
针对不同类型的耳痒,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风热侵袭型的耳痒,中医常采用疏风清热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肝胆湿热型的耳痒,中医则常采用清利肝胆湿热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肝肾阴虚型的耳痒,中医则常采用滋补肝肾的方法进行治疗。
除了中药汤剂治疗外,中医还有一些其他的外治法,如穴位按摩、针灸、拔罐等,也可以辅助治疗耳痒。此外,中医还强调平时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养,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耳痒。
总之,中医对于耳痒的认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第二部分病因病机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中医对耳痒的病因病机分析
1.风邪侵袭:风为阳邪,其性善动,易侵犯人体肌肤。风邪侵袭耳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耳痒。
2.湿热蕴结:由于饮食不当或肝胆湿热等因素,湿热之邪滞留于耳部,造成耳道潮湿、瘙痒难耐。
4.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滋养耳窍,进而引起耳痒。
5.瘀血阻络:外伤或久病入络,导致瘀血阻滞耳部经络,引起耳痒。
6.虫毒咬伤:蚊虫、螨虫等叮咬耳部皮肤,造成过敏反应,引发耳痒。
治疗方法
1.祛风散邪:针对风邪侵袭型耳痒,中医多采用祛风散邪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荆芥、防风、薄荷等。
2.清热利湿:对于湿热蕴结型耳痒,中医常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龙胆草、黄芩、车前子等。
3.滋补肝肾:对于肝肾亏损型耳痒,中医多采用滋补肝肾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
4.健脾益气:对于脾胃虚弱型耳痒,中医多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等。
5.活血化瘀:对于瘀血阻络型耳痒,中医多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桃仁、红花、川芎等。
6.驱虫解毒:对于虫毒咬伤型耳痒,中医多采用驱虫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百部、苦参、蛇床子等。中医对耳痒的病因病机分析
耳痒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中医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在中医理论中,耳朵是肾经的循行部位,因此,耳痒常常与肾虚、肝火旺盛等内在因素有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对耳痒的病因病机分析。
一、肾虚型耳痒
肾虚是导致耳痒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若肾精亏损,则可能导致耳部经络失养,从而引发耳痒。此外,久病体虚、年老体弱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肾虚型耳痒。
治疗方法:针对肾虚型耳痒,中医常采用补肾益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肉桂等。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劳累过度,以免加重症状。
二、肝火旺盛型耳痒
肝火旺盛也是引起耳痒的一个常见原因。中医认为,肝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若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则可能影响到胆腑的功能,进而引发耳痒。此外,饮食不当、过食辛辣油腻食物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肝火旺盛型耳痒。
治疗方法:针对肝火旺盛型耳痒,中医常采用清肝泻火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车前子、当归等。同时,患者也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三、外感风邪型耳痒
外感风邪也是导致耳痒的一个原因。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若感受风邪,可能导致皮肤黏膜出现瘙痒等症状。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可能诱发外感风邪型耳痒。
治疗方法:针对外感风邪型耳痒,中医常采用祛风止痒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荆芥、防风、白芷、薄荷、甘草等。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以减少症状的发生。
四、湿热蕴结型耳痒
湿热蕴结也是引起耳痒的一个因素。中医认为,湿热之邪容易滞留在身体内,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引发耳痒。此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食物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湿热蕴结型耳痒。
治疗方法:针对湿热蕴结型耳痒,中医常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茵陈、藿香、佩兰、滑石、甘草等。同时,患者也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食物,以减轻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耳痒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除了中药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过度劳累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耳痒。第三部分临床表现与诊断关键词关键要点耳痒的临床表现
1.耳痒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耳朵内部瘙痒或刺痛感。
2.从中医角度看,耳痒多由肝火旺盛、湿热蕴结或肾虚火旺所致。
3.耳痒的症状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间歇性发作,严重程度也会因人而异。
4.在诊断耳痒时,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症状,并进行耳部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情。
耳痒的诊断方法
1.中医认为,耳痒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舌苔脉象等体征来判断。
2.常规的西医诊断方法包括皮肤过敏试验、耳镜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对于严重的耳痒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诊断。
耳痒的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耳痒的主要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药物以及针灸、拔罐等疗法。
2.中西医结合治疗耳痒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西药配合中成药使用。
3.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耳痒,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清肝泻火、除湿止痒、滋阴降火等,并定期追踪患者病情进展。耳痒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中医称之为“痒风”、“虫瘴”等。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耳内奇痒难忍,有时会伴有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此病多发于成年人,但儿童也可发病。
对于耳痒的治疗,中医主要以中药内服和外用为主。中药内服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调理,以达到清肝胆、补肾虚的目的。常用的中药包括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等。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等方法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减轻不适感。中药外用则主要是在耳道内涂抹一些具有止痒作用的中药膏,如蛇床子散、地榆槐角散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瘙痒的症状,并且对耳道的炎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除了以上方法,中医还提倡一些生活调护措施,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耳部卫生等,这对于预防和改善耳痒都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中医在认识和治疗耳痒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结合适当的生活调护,多数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治愈。第四部分治疗原则与方法关键词关键要点中医对耳痒的认识
1.耳痒的病机为肝胆湿热、脾虚湿盛或肾虚火旺;
2.中医认为,耳痒与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治疗耳痒的原则
1.以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为主要原则;
2.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辨证施治,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中医治疗耳痒的方法之针灸疗法
1.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耳痒的重要方法之一;
2.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耳痒的目的。
中医治疗耳痒的方法之中药外用
1.中药外用是中医治疗耳痒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2.利用中药的药效,直接作用于患处,达到消炎、止痛、止痒的效果。
中医治疗耳痒的方法之饮食调理
1.饮食调理也是中医治疗耳痒的一个重要方面;
2.合理的饮食可以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减轻耳痒的症状。
中医治疗耳痒的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2.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治疗原则与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耳痒的方法:
1.中药疗法
(1)肝胆湿热型:症状为耳内瘙痒,伴有灼热感,分泌物多且黄稠。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治疗,主要药物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等。
(2)脾胃湿热型:症状为耳朵瘙痒,伴有一定程度的胀痛,分泌物多为白色或黄色。常用清胃散合平胃散加减进行治疗,主要药物有苍术、白术、陈皮、厚朴等。
(3)肾虚火旺型:症状为耳痒难忍,夜间加重,常伴有一定的听力下降。常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进行治疗,主要药物有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等。
2.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耳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穴位包括听会、翳风、中渚、侠溪等。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
3.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耳部的抵抗力。常用的手法有揉法、按法、摩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推拿疗法时,一定要掌握好力度和频率,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4.食疗方法
日常的饮食也可以帮助改善耳痒的症状。对于肝胆湿热型的患者,建议食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冬瓜、绿豆等;对于脾胃湿热型的患者,建议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扁豆、山药等;对于肾虚火旺型的患者,建议食用一些具有滋补肾阴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枸杞、猪肾等。
总之,中医治疗耳痒的方法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度劳累,以利于疾病的康复。第五部分中草药疗法介绍关键词关键要点中草药疗法介绍
1.耳痒的中医认识;
2.常用中草药治疗方法;
3.中草药煎剂法治疗耳痒。
在中医看来,耳痒是由于肝胆湿热、脾胃虚弱、肾虚火旺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治疗耳痒时,通常采用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功效的中草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及其治疗方法:
1.黄芩: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耳痒,可以使用黄芩煎剂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取黄芩3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2.苦参:苦参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对于湿热型耳痒,可以使用苦参煎剂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取苦参3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3.地肤子:地肤子具有利尿通淋、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对于湿热型耳痒,可以使用地肤子煎剂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取地肤子3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4.白术: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除湿止痒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耳痒,可以使用白术煎剂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取白术3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5.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滋补肾阴的中药材,具有滋养肾阴、清热降火的功效。对于肾虚火旺引起的耳痒,可以使用熟地黄煎剂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取熟地黄3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6.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滋补肝肾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润燥的功效。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耳痒,可以使用枸杞子煎剂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取枸杞子3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中草药治疗方法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度劳累,以便更好地恢复健康。中草药疗法在中医治疗耳痒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疗法:
1.龙胆泻肝汤:该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泻肝胆火的功效。此方适用于肝胆火旺型耳痒。
2.银翘散:该方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鼓、牛蒡子、桔梗、甘草等组成,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功效。此方适用于外感风热型耳痒。
3.二妙丸:该方由苍术、黄柏组成,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此方适用于湿热型耳痒。
4.耳聋左慈丸:该方由磁石、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升麻、葛根等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益气聪耳的功效。此方适用于肾虚型耳痒。
5.逍遥散:该方由柴胡、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等组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此方适用于肝郁脾虚型耳痒。
6.十全大补汤:该方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肉桂、甘草等组成,具有补气养血、温补肾阳的功效。此方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耳痒。
在使用中草药治疗耳痒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和病程等因素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同时,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第六部分针灸按摩疗法介绍关键词关键要点针灸治疗耳痒
1.中医认为耳痒与肝胆湿热、脾胃虚弱等有关;
2.针灸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身体阴阳平衡,缓解耳痒症状;
3.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翳风、听会、中渚等。
按摩治疗耳痒
1.中医认为耳痒与肾虚火旺、血瘀等有关;
2.按摩疗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耳痒症状;
3.常用的手法包括揉捏、按压、搓摩等。
针刺放血治疗耳痒
1.中医认为耳痒与气血不畅、经络阻塞等有关;
2.针刺放血疗法可以清泻火热、活血化瘀,缓解耳痒症状;
3.常用的穴位包括太阳、曲池、合谷等。
艾灸治疗耳痒
1.中医认为耳痒与肾阳不足、寒凝经脉等有关;
2.艾灸疗法可以温补肾阳、散寒止痛,缓解耳痒症状;
3.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肾俞、命门等。
拔罐治疗耳痒
2.拔罐疗法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缓解耳痒症状;
3.常用的部位包括颈部、肩部、背部等。
饮食调理治疗耳痒
1.中医认为耳痒与体内湿热、脾胃虚弱等有关;
2.饮食调理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缓解耳痒症状;
3.推荐的食物包括苦瓜、绿豆、薏米、山药等。针灸按摩疗法是中医治疗耳痒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针灸按摩疗法:
1.耳尖放血法
耳尖放血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消毒后的针头在耳尖(即耳朵上方约1厘米的部位)刺破皮肤,然后轻轻挤压该处,使少量血液流出。此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耳痒等症状,同时也可以改善头痛、眼部疾病等问题。
2.耳门穴按摩法
耳门穴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与屏上切迹之间连线上。用大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耳门穴,每次30秒-1分钟,每日多次。此法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缓解耳痒等症状。
3.听会穴按摩法
听会穴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缘,与耳门穴相对。用大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听会穴,每次30秒-1分钟,每日多次。此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炎症等作用。
4.翳风穴按摩法
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用大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翳风穴,每次30秒-1分钟,每日多次。此法可以缓解头晕、恶心、耳鸣等症状。
5.手太阳小肠经按摩法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向上经过肩部和面部,最终到达目外眦。用手沿着小肠经线路进行按摩,重点按摩肩贞、天宗、颧髂、丝竹空等穴位,每次30秒钟左右,每日多次。此法可以缓解颈肩部不适、眼睛疲劳等症状。
6.足少阳胆经按摩法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眦,向下经过腿部外侧,最终到达脚底。用手指沿着胆经线路进行按摩,重点按摩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等穴位,每次30秒钟左右,每日多次。此法可以缓解下肢乏力、腰痛等症状。
总之,针灸按摩疗法具有安全可靠、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等特点,是治疗耳痒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针灸按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医师,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第七部分预防保健措施建议关键词关键要点了解耳痒的原因
1.耳痒可能是由于外耳道湿疹、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等引起的;
2.保持耳朵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过度掏耳朵和使用不洁的耳机,可以减少耳痒的发生。
1.避免摄入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刺激皮肤导致耳痒;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粗粮、蔬菜等,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注意个人卫生
1.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定期清洗,但避免频繁掏耳朵;
2.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拭耳朵,防止交叉感染。
避免外界刺激
1.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环境,如花粉、灰尘等;
2.在游泳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污水进入耳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减少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定期检查
1.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耳部疾病;
耳痒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被描述为耳朵内部或外部的瘙痒感。在中医中,耳痒被认为是由于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症。内因包括肝火旺盛、湿热蕴结等内在病理变化,外因则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如过度清洁、不适当的掏耳习惯、过敏等。因此,中医在预防和治疗耳痒方面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方法。
一、预防保健措施建议:
1.减少刺激:避免频繁掏耳,防止破坏耳部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同时,应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动物皮屑等。
2.保持干燥:耳部分泌物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从而引发耳痒。为了保持耳部的干燥和清洁,可以采用松散的棉质耳塞或其他吸水性好的材质,帮助吸收多余的水分。
3.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稳定的情绪对于预防耳痒至关重要。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遂可能导致肝郁化火,进而导致耳痒。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有助于平衡身体的气机运行。
4.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于耳痒患者,建议减少摄入辛辣、油腻、甜食等食物,以免助长体内湿热之邪。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食物的比例,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排除体内的毒素。
5.中成药预防:某些中成药具有消炎、止痒的作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用药。例如,藿香正气水可用于治疗湿浊型耳痒;银翘解毒片可用于治疗风热型耳痒。
二、治疗方法:
1.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立合适的中药处方。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从根本上改善耳痒问题。例如,针对肝火旺盛的患者,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针对湿热蕴结的患者,可以使用茵陈蒿汤。
2.中药外用:中医有很多外治法可以缓解耳痒。例如,可以用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等中药煎煮后浸泡患处,起到清热、杀虫、止痒的效果。也可以使用中药磨成的粉末,轻轻撒在耳道内,达到收敛止痒的目的。
3.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耳痒的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耳门、听宫、听会等。
4.推拿按摩:中医认为,耳朵与全身的经络联系密切。通过按摩耳朵周围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耳痒。常用的手法包括揉搓耳周、点按耳穴等。
总之,中医对于耳痒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合理的预防保健措施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耳痒的问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因各不相同,因此在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之前,最好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第八部分总结与展望关键词关键要点中医对耳痒的认识
1.中医认为耳痒是肝胆湿热、脾胃虚弱或肾虚火旺所致。
2.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与患者体质和生活习惯有关。
3.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达到治愈目的。
常见证型及治法
1.肝胆湿热型:表现为耳朵流脓、瘙痒难忍,治以清肝胆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