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觉得,只要药品包装完好无损,避免与空气接触,就不会变质,即便药效有所减弱,仍可服用。但这种想法极为危险。
前两种情况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而最后一种情况则可能引发新的疾病,威胁生命安全。所以,一旦发现药品过期,为了自身健康,还是果断丢弃为宜。
药片类药品:白色药片若出现变黄、变黑、变红,或有霉点、斑点;糖衣片出现爆裂、异色斑块、变黑、发霉等情况,均已失效。
糖浆类药品:主要观察颜色的均匀度,若有颜色分层,则表明变质。
冲剂类药品:正常的冲剂应疏散无结块,若有结块或粘连现象,不可服用。
软膏类药品:软膏失效多表现为药膏水化、变稀、变色、变味。
1.阿司匹林:能够延缓鲜花凋零,防止真菌感染,延长花期。按1:1000兑成阿司匹林溶液,浸泡植物根部。
2.维生素B12:具有杀菌消毒促生根的作用,可促使植物尽快长出新根系。按1:1000兑成维生素B12溶液,浸泡植物根部。
3.维生素C片:专治叶片发黄,适合用于改善土壤酸碱度。按1:1000比例兑换成溶液,每天浇花时滴入20-30滴维生素C溶液。
4.甲硝唑药片:能杀菌消毒,防止家里的水培植物瓶发臭,直接向花瓶里投放一片即可。
处理过期药和变质药,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送往回收点或自行在家处理。
推荐的首选方式是将过期药送至回收点。通常,三甲医院、部分药店和社区都设有专门的过期药品回收点。
若选择在家处理,在丢弃前需做到以下6点:
▲将包装盒涂黑后再扔,防止泄露患者的疾病隐私。
▲说明书最好予以保存,便于和医生沟通用药历史。
▲药片、胶囊用水泡开后倒掉,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药水、口服液不可混杂倒入下水道,避免发生反应影响健康。
▲喷雾剂需排空后再丢弃,以防有易燃易爆的风险。
药品的保存条件涉及温度、湿度和光照。一般来说,药品说明书都会注明药品的保存条件,常见术语有“常温”“冷藏”“阴凉”等。
“常温/室温储存”,即10-30℃,通常默认室温不超过25℃;“阴凉处存放”,一般指温度不超过20℃;“冷藏保存”,是指2℃-8℃,如部分外用药、滴眼液、滴鼻药、滴耳液、糖尿病患者用的胰岛素以及女性用的阴道栓等药品适合冷藏保存。
此外,光照也可能影响药效,若药品说明书明确要求避光保存的药物,应将其放置在避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