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热点,铁打的周四。从洗脑式的优惠说服,到以一个暗号为圆心,借热点造梗爆火,“周四走进肯德基”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如果说“疯狂星期四”的走红是意料之外的营销事件,那么火爆之后,赚的盆满钵满的肯德基获得的则不只是营销的成功。
提到“疯狂星期四”,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打开肯德基,买点吮指鸡”。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来,“疯狂星期四”并不算好的宣传口号,没有针对性、鲜明性、准确性,也没品牌背书,更像是一个卡在半句的“废话”。
但肯德基却借助这个口号,成功重塑了一个纪念日,并将其变成了品牌的专属。
“疯狂星期四”指的是每周四肯德基的固定活动,每周四固定打折。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肯德基的吮指原味鸡和黄金脆皮鸡只卖9.9元,直降4-5元。而平时六60多的鸡翅在活动期间只需要29.9,优惠力度之大非常明显。
“疯狂星期四”作为肯德基4年前的一次简单的促销活动,谁也没有想到,4年后,在快餐品牌竞争激烈、各种优惠活动花样频出、快餐食品受到质疑的背景下,能够再次翻红,并借助消费者主动参与的力量,将其推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品牌纪念日,同时出现了“万物皆可星期四”“万物皆可V钱吃鸡块”的消费者狂欢日。
人们不会永远吃肯德基,但永远都会有人在星期四去肯德基。
走红的“疯狂星期四”
“穿过挪威的森林,让我走进你的梦里,夕阳落在我的铠甲,王子不一定骑白马,现在是中午十二点,你不必故作冷淡,我也不想做最后的纠缠。最后问一句,疯狂星期四,谁请吃肯德基”
或文艺抒情、或狗血爱情、悬疑推理,一个吸引人注意的开头,不论中间如何真实、深情。耐人寻味。最后的画风一定是转到“今天是肯德基疯狂星期四,谁请我吃?”
现在,打开小红书、抖音、微博、公众号、豆瓣、知乎……有热点、八卦新闻的地方,就会发现“疯狂星期四”的存在。
但其实,“疯狂星期四”的发展史,已有多年。
但这期间,肯德基并没有完全放弃“疯狂星期四”的活动,而是借助一些热度明星,在新品和优惠方面,为“星期四”刷热度。
直到2021年,网上出现了“第一代”疯四文案:“你为什么垂头丧气呢?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而后,“疯狂星期四”开始疯狂,大量的网友参与到文案的创作过程中,并结合社会热点,对爆梗进行二次创作。每周四《疯狂星期四文案合集》成为很多人追的定时“话题”,在不同的平台上大量转发。借助网友花样百出的“疯四”文学,“疯狂星期四”成功破圈。
受众低成本的二次创作,是其积极主动参与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爆梗的形成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疯狂星期四”火爆的背后,有着偶然性的存在,受众一次意外出圈的段子,在情绪、情感、趣味等爆梗关键因素上与品牌建立起了直接的关系。
而品牌下场将民间力量收编,与其互动,将“段子”塑造为品牌专属符号,使消费者形成“肌肉记忆”--星期四=肯德基。
可见,“疯狂星期四”的火爆,是偶然中的必然。
“疯狂星期四”背后的赢家
席卷全网的“疯狂星期四”,背后最大的赢家,必然是肯德基。
根据爱企查查询显示,2022年肯德基已经成功注册“疯狂星期四”商标。
涉及食品、饮料、餐饮住宿等领域。业内人士表示,商标注册后,一方面肯德基可以保护IP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可以围绕IP进行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开发。
此外,百度指数中“疯狂星期四”的搜索指数呈现有规律的波动,毫无疑问,周四这一天,消费者讨论、搜索、查询的习惯性,已经形成。而肯德基在推出“疯狂星期四”营销动作后,无论是餐厅营收,还是社会舆论热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作为最大的赢家,肯德基的营销从不为人知的阴谋,发酵为广为人知的“阳谋”。
而赢麻了的肯德基,获得的不只是赚钱那么简单。
首先赢得了消费者认知。
星期四只会去肯德基,因为有优惠,更因为这种惯性在长期的自我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固化了消费者的购买路径。这种认知在没有巨大的“意外”情况的出现情况下,只会越来越强化,形成良性的循环。
其次赢得了免费的宣传。
用户积极且主动的互动,降低了宣传成本支出。当用户在使用各类社交平台的时候,会将自己创作的内容以各种形式传播到各个媒介平台。这种由UGC模式拉动了肯德基在星期四这一天的消费者共鸣和价值共创,而消费者私域的社交关系是效益最高,成本最低的宣传手段。
最后赢得了心理暗号。
双十一、双十二、618……简单的数字符号在消费社会中,变成品牌、消费者、平台方狂欢的一个节日,这种节日的背后,是营销成功的表现,也是消费转型后,消费者于品牌们宣传活动策划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表现。
“疯狂星期四”能否被复刻?
“疯狂星期四”如果是一次营销事件,方式简单粗暴,优惠到位即可,被模仿的可能性极高。事实上也是如此。
“疯狂星期四”不再是简单的一个营销活动,而成了与品牌一同发展“产品”,这种产品是消费者与肯德基同时创造而成。
无独有偶,凭借“第二杯半价”走出来的很多新式茶饮,利用产品数量这一特点,走优惠路线,形成奶茶买两个更便宜的错觉,不仅带来了更高的销量,也在口口相传中,成为一个代表性的营销策略。
值得注意的,在互动营销中,肯德基并非个例。
出圈的老乡鸡营销,凭借一句“咯咯哒”,火遍全网,在双方互动中,形成了较强的消费者品牌认知。
但是它们能不能起作用,关键看品牌的营销目标和所选择的营销策略是否匹配,同时也看具体的创意设计是否得当。
一定会有下一个“疯狂星期一”“疯狂星期日”,但“疯狂星期四”却只有一个,且只属于肯德基。对于肯德基来说,抓到这一销售红利机会是营销和运气双重作用的结果,后续高效利用和发展,则是需要其深入研究市场规律、受众兴趣等多重因素,进行更多的产品创新、品牌升级,更好的发挥“星期四”的价值优势。
新消费专访
品牌报道
龙猫君想说
复盘篇
《一个90后创业者的10年复盘:从足球都买不起的放牛娃,到获大佬投资公司年入近千万》
《为什么说新消费寒冬是个伪命题》
《谁说新消费不行了,关于新消费最新的22条趋势,你一定要知道!》
《新消费请回答2022:新消费品牌的6种死法》
《2021年中国新消费产业10大事件|新消费智库年终复盘②》
《谁说新消费不行了?研究20个10亿收入品牌后的20条新思考!|2021年终复盘①》
思考篇
《在寒冬中服务100家品牌后,我找到了品牌收入破亿的8个核心方法|不读必悔》
《未来二十年,我们还能靠什么改变命运?》
《研究了120个在抖音里做新品牌的公司,我总结出了对抖音电商的8条思考》
《【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1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新消费观点
《数字化赋能如何重构“场,员,货,人”线下动销模型》
《资本热捧,新老势力角逐,割草机器人是一条好的赛道吗?》
《“大屏时代”,智能投影仪会是下一个电视?》
《两千亿的市场开启,国产自行车迎来翻盘最佳时刻》
《奈雪上“自动奶茶机”,“内卷”的尽头是省钱?》
《抓不住90后的“智能消费”,60后来救场》
《没有一顶帐篷的露营,不配叫远方?》
《“嗅觉经济”正当时,观夏、气味图书馆、野兽青年讲述了怎样的东方故事?》
《一个新雪糕爆红网络、一个新牛奶品牌年入数亿?如何才能靠五个原则打造一个赚钱的小品牌?》
《从喜茶、瑞幸、小罐茶崛起,看为什么只有爆品思维才能打造一个价值10亿新品牌?》
《流量困境之下,私域“持久力”成新消费品牌救命稻草》
《访谈了500个疯狂买盲盒买艺术品年轻人,我得出了这7条做上瘾消费品的秘诀》
《餐饮大连锁时代到来,3个案例深度拆解何为万店基因》
《靠一件泳衣,融资过亿,成最受美国人欢迎品牌之一,他做对了什么?》
《抖音自播,一场颠覆品牌认知的自我革命》
《做品牌,背后是平衡的艺术》
《凑热闹还是真升级?那些新消费品牌LOGO升级背后的核心逻辑》
《为什么说现在谈论“冰淇淋行业天花板”为时尚早?》
《传统消费品的长红蓝图,如何用DTC连接消费者完成破题?》
《新消费品牌如何把握私域用户和运营方法的有效性?》
《持续复合增长率7.7%,574亿美元的益生菌市场到底有哪些新致富机会?》
《从小品类切入,实现6大单品品类冠军,川娃子食品如何实现toC端的快速过度?》
《涌向线下买手店的年轻人们》
《新消费领域的黑马们,或许搞懂了“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在买什么?”》
《年度销量增长232%,玩具市场的“布鲁可”现象》
《什么是“中国好产品”?来看吴晓波和“国货奥斯卡”的回答》
新消费研究系列
《低度酒赛道资本疯狂涌入,200亿预调酒的新消费爆品机会在哪里?|新消费研究系列①》
《千亿市场的果酒争夺战,果酒C位到底花落谁家?|新消费研究系列②》
《“秃”如其来!2.5亿脱发人群催生千亿规模的超级生意!|新消费系列研究④》
《一根小小头发撬动2000亿养发大市场,养发界独角兽什么时候诞生?|新消费系列研究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