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今年太空站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苏炳添也以黄种人的身份成功杀入奥运会百米决赛。
可以说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看起来都欣欣向荣。
但是,也有一些行业不一样,它来到这个世界上,纯粹是为了恶心人。
比如我今天要说的电信客服。
然而后来我才发现,这一切全都是套路。
01
客服其实是一个被人误解挺深的职业。在网上,关于它的段子简直可以说一箩筐。
张三在排位赛中,技艺不精输给遥远的东方还在上小学5年级的小明。
又比如说,有些人大半夜逛淘宝,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添点什么。他们只不过是闲得无聊,单纯想要调戏客服小姐姐。
在这些场景中,客服充当的是一种背锅、挨枪眼的角色。
而有些时候,客服却又并非那么无辜,因为它在偷偷做着各种各样的缺德事。
运营商向你推销业务的时候则会用到上面这几个号码。
“先生,如果你有大量通话需求,可以考虑我们的XXX套餐。。”
后来我多次投诉它们才消停下来。
这些代理公司注册空壳门店,通过这种方式取得运营商的业务办理权限之后,就开始疯狂捞钱。
而其中,用官方销售热线推销业务,这种叫做外呼;
如果用私人座机给客户推销电信业务,这在业内被称为“野呼”。
外呼由于受到运营商的各种约束,表现得还算是比较安分守己,
而野呼,听这名字也知道,它受到运营商的约束相对较少。所以在推销业务上,简直说坑蒙拐骗也不为过。
02
这些野呼套路深,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比如说,客服给你推销一个20G的流量包,话术是这样的:
“为回馈老客户,我这边准备赠送给你每个月20G的流量包。这个套餐一年之后自动取消、请放心使用。”
实际上,客服没告诉你的是,这个套餐在前一年免费没错,但是一年过后,将会恢复原价30元/月的价格。
又比如,有客服对你说:“这边为你争取到一个免费赠送10G流量的活动,请问你要不要参加?”
如果你点头同意,很可能会发现,你的套餐被别人更改了。本来自己的月租只需20元/每月,现在却稀里糊涂变成了50多。
野呼身经百战,总结了一大堆成单话术,比如说:“一定要让客户觉得,这些业务是免费的、赠送的、回馈的。”
通过话术隐瞒甚至欺骗,从而达到客户办理业务的目的。
代理公司,通过各种灰色渠道,搞到了海量的用户信息。
以下面这张图为例,
客服所使用的外呼系统,只要输入手机号码,就可以查询用户当前订购套餐、使用的设备、话费流量使用情况甚至还有软件使用偏好等等。
知道用户信息后,他们就可以很方便展开针对性的营销。
新京报记者5月份的时候,曾经以找工作的方式,混进一家移动的代理公司进行调查。
记者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你手机号开通新套餐的时候,客服需要获得你的验证码才能成功办理。
为了骗取你手上的验证码,野呼客服想了一个损招。
比如客服说:“先生,您这边有一个咪咕会员的套餐一直没用,下个月又准备开始扣费了,请问你要不要取消。如果要取消,请把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发给我。”
不少人信以为真,稀里糊涂把验证码交给了客服。
而实际上,用户并没有开通什么咪咕会员。把验证码交出去之后,很多人反而开通了一大堆听都没听过的套餐。
而其中,手机玩不转的老年群体,更是其中的重灾区。
这些老年人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定向流量、也不知道什么是限速套餐,一听到客服说有免费的话费又或者流量可以领取,想都不想直接办理。
这些客服为你办理的套餐,就像是手机病毒一般,每个月几块几十块地扣着你的话费。
03
为了了解电信客服的工作情况,我在赶集上投了几份简历。
其中一家公司岗位职责上写着:登陆系统外呼、向客户介绍优惠以及新业务推广。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这是一份“忽悠”用户办理新业务的活。
“工作底薪3000,如果加上绩效提成,薪资一般可以达到4000—6000等。如果业务出众,工资甚至可以达到7、8000。"
在销售过程中,如果有用户成功办理业务,比如说升级套餐、办理宽带、升级5G等,会有相应的提成,当然不同业务的提成不一样。
乍一看的话,可能有些人觉得还不错,毕竟一天上班8个小时,工作3小时也不算多。
而实际上,这个通话时长并没那么容易实现。
我问她:“成单困难吗?”
陈小姐说:“平均下来每人可以成单十来个,多的话,能到20。”
算下来成单率可能在20分之一都不到。
由于这些客服每天顶着繁杂的工作量以及难以实现的KPI,所以哪怕她们知道自己在骗人,她们为了工作也只能昧着良心说出一些违心话。
一个人口100万的城市,在外呼的轰炸下,不到一个月就能把全城用户给洗一遍。
然后接下来,又是新一轮的短信轰炸。这些代理公司,简直可以说是竭泽而渔。
由于这些代理公司能给运营商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所以很多时候它们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里还是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一个200人的企业,客服每人每天忽悠15个人办理30元15G的流量包,一周工作6天,那么一年就能给移动带来5亿多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