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硕士学位论文评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山大学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和秘书名单、学位申请人及指导教师姓名、学位论文题目等,并主持会议。
3、申请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硕士论文约30分钟,博士论文约40-60分钟)。
4、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到会者(已获得相应学位)提问,申请人答辩(30-60分钟)。采用即问即答方式,不得另行准备。
5、休会,答辩委员会内部讨论。
⑴导师介绍申请人情况,介绍完毕后离开会场。介绍内容可包括申请人的简历、思想品德表现、理论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课程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
⑵主席宣读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
⑶委员讨论,形成论文评语和答辩决议,填入《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对论文是否通过进行无记名投票。对于未获得通过的论文,是否允许修改后重新答辩作再次无记名投票。
6、复会,申请人起立,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书》(表决票和成绩不公布)。
7、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特别提示:
1、答辩会要有详细记录,记录纸不够用时,第二页复印或网上下载都有效。
2、请到会的答辩委员在论文扉页上签名。
3、请主席在有关表格上签名。
4、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秘书将《论文答辩申请书》、《论文评阅书》、《论文答辩表》、表决票、论文等有关材料,一并交所在学院、医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答辩会表决票由各单位主管研究生部门保存(三年后自行处理),其它材料统一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没有通过授学位的人员的上述材料由有学院、医院保存(三年后自行处理)。
外语学院学位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1.申请人把事先准备好的有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名的学位论文扉页1份交给答辩秘书,答辩过后立即向秘书取回扉页。
2.申请人答辩后至少复印6份有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名的扉页,扉页复印件用于装订最后上交版本的6本论文,扉页原件上交学院211室存入个人档案袋。
4.采用即问即答方式,通常答辩委员会成员所提的问题与申请人的研究有关,尤其与申请人学位论文的缺点有关。硕士学位论文用外文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如用外文撰写,则用外文答辩,如用中文撰写,则用中文答辩。
5.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同学,在1周内来学院把《硕士学位基本数据表》的信息输入学位系统。
6.答辩秘书通常在申请人入场答辩时就把申请人交给他的论文扉页交给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名,申请人答辩结束离场时当场把签了名的扉页还给申请人。
7.答辩秘书要在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前或离场前请他们在《学位论文答辩表》的有关栏目上签名,并请答辩委员会主席在“论文答辩决议”处签名。
为了吸引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提高我院博士研究生生源和选拔质量,建立更加完善的优秀生源选拔机制,强化导师与学科点负责人在吸引优秀生源和博士生招生选拔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加强对考生在报考专业研究中的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及发展潜能的考核,化学化工学院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报考兰州大学化学一级学科的普通招考考生和硕博连读考生。
二、申请程序
(一)申请条件
按兰州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规定的报考条件执行。
(二)网上报名
报名网址:gms.lzu.edu.cn/admission/accessSignup.do
(三)报名考试费
根据甘发改收费〔2010〕1915号收费标准,报考普通招考方式的已获硕士学位和应届硕士考生报名考试费为每生200元,报考普通招考方式的同等学力考生报名考试费为每生290元。硕博连读考生报名考试费为每生110元。报名考试费在报名时通过网上缴纳。
未按期缴纳报名考试费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报考资格。考生报名前请自审资格,网上缴费成功后,所缴纳的报名考试费不再退还。
(四)申请材料提交
考生通过EMS或直接将有关报考材料于2018年1月9日前寄(送)到化学化工学院办公室(资料楼306)。逾期未寄(送)到者,将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若发现考生提供的材料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将取消其考核或录取资格。
1.普通招考考生需递交的申请材料(均不退还,按以下顺序排列)
(1)兰州大学2018年博士网上报名信息确认表: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博士生网上报名信息,需本人签字确认,并粘贴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1张。
(2)专家推荐书2份:原则上由熟悉考生基本情况的本学科专业领域内的2位具有教授职称及以上的专家作为推荐人独立填写。
(3)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4)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或其他英语能力考试证书复印件,
(5)本科及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加盖公章有效)。
(6)硕士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交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研究生证复印件。
持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报考者,还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复印件。
(7)已获科研成果的证明材料: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论文正式录用函)或著作、专利、获奖证书等复印件。已获硕士学位的考生还须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硕士生则须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结果和详细摘要。
(8)个人陈述:包括已开展研究工作的详细介绍和创新点,结合自己已有研究和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撰写一份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设想。
同等学力人员还须提交以下材料:
(1)已修硕士课程成绩单;
(2)中职或中职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若为公务员,请出具公务员身份证明);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兰州大学当年博士研究生考生报考资格审核表》;
有正式工作单位的在职考生,须提供在职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并注明是否同意在职培养。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还须提交由考生所在省教育厅民教处(或高教处)审核签字盖章后的“报考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2.硕博连读考生需递交的申请材料(均不退还)
硕博连读考生除了须提交上述1.中的(1)、(2)、(4)、(5)、(7)、(8)规定的材料外,还须提交以下材料:
(1)兰州大学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硕博连读考生专用)。
(2)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五)考生申请资格审查
学院根据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照上述各项申请条件进行审核(凡材料不全或不真实者,将取消其报考资格),通过审核后报研究生院备案。申请资格审查通过的考生,方可进入考核等后续阶段。通过审查的考生名单将于现场确认前10天在化学化工学院网站上公布。
(六)报名现场确认
2.确认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6办公室
3.确认对象:普通招考方式的报考考生(硕博连读考生不进行现场确认)。
4.有效证件:
(1)准考证(自行从报名系统中打印)。
(2)考生本人居民身份证件原件。
(3)考生本人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持研究生证原件)、境外学位证书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报告原件。
(4)提交申请材料中其他有关材料原件。
■以上证件和材料不全者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取消其报考申请资格。
三、考核与录取
(一)申请材料考核(满分100分,占30%)
学院按专业成立申请材料考核小组(包括考生报考的导师,一般不少于5人),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考核,并给出成绩。
(二)笔试考核(满分100分,占20%)
笔试考核主要分为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英语两方面,由学科点统一安排和进行。
以下考生可申请免笔试考核。如果获批则以满分记。
(1)硕博连读考生;
3.同等学力考生还需要参加学院组织的政治科目考试(参考教材参见兰州大学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中政治科目指定的参考书目),以及本学科组织的两门加试专业课考试(考试科目为:仪器分析、化学综合。均不指定参考教材)。加试科目成绩不计入最终成绩,有一门加试科目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三)面试考核(满分100分,占50%)
主要考核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创新能力、科研潜质、心理素质与综合素质等。所有报考的考生均需参加这一环节的考核。面试考核小组由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副教授以上职称者组成(不少于5位)。主要过程如下:
2.面试内容:采用PPT形式,每位考生的介绍控制在10-15分钟。内容包括:考生个人基本信息(含毕业学校、专业、等),已开展科研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含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途径、主要进展及其本人的主要贡献等);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设想(结合提交的相应书面材料进行)。
3.面试小组成员提问与考生回答问题。
最终成绩=申请材料成绩×30%+笔试成绩×20%+面试成绩×50%
(四)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对复试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学院党委组织参加复试的考生如实填写《复试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情况表》,并对考生填写的考试作弊等受处罚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安排专人(包括党政干部、复试小组专家、导师等)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通过与考生面谈的方式,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情况,并给出考核评语和考核结论。考核成绩不记入面试成绩,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体检
体检地点:兰州大学校医院。
体检不合格者或未参加体检者不予录取。
(六)录取
在学校下达给本学科当年的博士生招生指标内,按导师本年度博士招生名额指标,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报考每位导师的学生最终成绩排名由高到低依次录取。确定拟录取名单后在学院网上公示。最终录取名单以学校和教育部审核通过的为准。
复试成绩不及格者(笔试成绩+面试成绩<120分者,或面试成绩<60分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不合格者或未参加体检者不予录取,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四、招生纪律
参加笔试的命题教师和接触试题的工作人员均须严格执行试题的保密规定,在开考前不得向任何其他人员泄露笔试考卷的试题内容。
整个考核过程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对考核过程实行领导和监督,并主动接受学校纪委、监察处和研究生院的监督,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教学〔2008〕1号)规定。除考试大纲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划定考试范围,本学科任何人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及考研辅导活动(包括社会上的考研辅导活动)。
对在招生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有舞弊行为或给招生工作造成损失的人员,将由学校有关部门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理或处分,直至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五、联系方法
联系部门:化学化工学院办公室
联系人:周继安老师
学院网址:chem.lzu.edu.cn/
联系地址: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资料楼306办公室
邮政编编:730000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资源环境学院所有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的普通招考、硕博连读考试方式的考生。
符合我校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二)报名
1.报名网址:yz.lzu.edu.cn
注意:(1)请正确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及各阶段已获学位(学历)证书编号等信息,以上信息必须与学信网上一致,否则将不能通过教育部录取资格审查。(2)按网报系统要求提交部分材料的电子版,作为准考资格复审的必要材料。(3)电子照片将用作考试、录取通知书、入学后学籍管理、档案材料以及校园卡等用途,请认真准备。考生在进行网上报名时须上传照片一般应为蓝(白)色底色的免冠头像数码近照,图像必须清晰,格式须为jpeg,大小控制在35k以内。相片尺寸为150(宽)×200(高)像素(pixel)。请考生在网上报名前,提前按上述要求准备电子照片。严禁通过软件合成、修复、修饰电子版照片。
1.报名考试费包括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根据甘发改收费〔2010〕1915号收费标准,报考普通招考方式的已获硕士学位和应届硕士考生报名考试费为每生200元,报考普通招考方式的同等学力考生报名考试费为每生290元。硕博连读考生报名考试费为每生110元。所有考生的报名考试费均采取“网上缴费”方式进行缴纳。
2.未按期缴纳报名考试费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兰州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报考资格。考生报名前请自审资格,网上缴费成功后,所缴纳的报名考试费不再退还。
申请材料的模板可在资源环境学院网站下载,考生在网上报名成功后,请以EMS邮寄方式将有关报考材料于2018年1月9日前寄送到资源环境学院办公室,硕博连读考生将材料直接交到资源环境学院办公室。逾期未寄(交)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兰州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报考资格。
1.普通招考考生需递交的申请材料
(1)《兰州大学2018年博士网上报名信息确认表》: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出的博士生网上报名信息,须本人签字确认,并粘贴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1张。
(2)《专家推荐书》2份:一份由考生硕士阶段的导师填写(非应届考生可由所在单位相当教授职称的专家填写),一份由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授填写。
专家推荐书是资源环境学院确定博士生考生报考资格的重要依据,推荐人须给予高度重视。专家推荐书主要内容应包括:说明与考生的关系和对考生的了解程度、考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课程成绩、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协作精神等。专家推荐书应由推荐人根据自己对考生的了解,实事求是、客观的亲自填写,并签字密封。如果专家推荐书的传递过程和撰写真实性受到质疑,资源环境学院不再进行真伪判断,直接取消该生参加“申请考核”的资格。专家推荐书格式请从资源环境学院网站下载。
(3)《科研计划书》:考生结合招生目录上拟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某一具体项目(但不要求是将来博士期间必须做的内容),撰写一份科研计划书,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研究。计划书内容包括研究题目、目的与目标、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创新点等,列出必要的参考文献。除了寄送纸质版,还请将电子版科研计划书发送至ldzyhjxy@163.com。
(4)《兰州大学2018年报考博士研究生申请材料列表》以及佐证材料:佐证材料包括本科及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加盖公章有效)、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获奖证书等材料的复印件,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或其他英语能力考试证书复印件,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还须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硕士生可提供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和主要结果)。
(5)硕士学位、学历证书(或证明书)的复印件: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研究生证复印件;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持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报考者,还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复印件。
(6)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①《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兰州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考生报考资格审查表》。
②已修硕士课程成绩单。
③中职或中职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若为公务员,请出具公务员身份证明)。
有正式工作单位的在职考生,还须提供在职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并注明是否在职培养。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还须提交由考生所在省教育厅民教处(或高教处)审核签字盖章后的《报考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2.硕博连读考生需递交的申请材料
硕博连读考生除提交(四)中普通招考考生需提交的(1)、(2)、(3)、(4)材料外,还须提交以下材料:
(1)《兰州大学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硕博连读考生专用)。
有正式工作单位的在职考生,须提供在职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并注明是否在职培养。
(五)报考资格审查
1.确认对象:普通招考方式准考考生(硕博连读考生不进行现场确认)。
3.确认地点:资源环境学院办公室(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观云楼1409室)。
(1)考生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
(2)考生本人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持研究生证原件)、境外学位证书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报告原件。
(3)提交申请材料中其他有关材料原件。
■以上证件和材料不全和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取消其报考资格。
(一)申请材料考核
资源环境学院按专业成立申请材料考核小组(包括考生报考的导师,一般不少于5人),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和科研计划书,分别进行考核,并给出成绩。申请材料评价和科研计划书考核满分均为100分。
(二)笔试考核
笔试内容包括专业英语和专业基础课两部分的考核。硕博连读考生不参加笔试考核。
1.专业英语
2.专业基础课
(1)自然地理学专业笔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2)地球系统科学专业笔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3)人文地理学专业笔试科目:经济地理学
(4)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笔试科目: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5)环境科学专业笔试科目:环境学
(6)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笔试科目:地貌学与地质学基础
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1)政治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科学哲学。
(2)自然地理学专业加试科目:全球变化,地理环境总论。
(3)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加试科目:气候学、地貌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任选两门。
(4)人文地理学专业加试科目:人文地理学、旅游地理学。
(5)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加试科目:专题地图制图原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6)环境科学专业加试科目:环境地学信息系统、环境生物学、有机地球化学任选两门。
(7)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加试科目:全球变化,地球科学进展。
(三)综合面试
资源环境学院按专业成立面试专家小组,对所有考生进行综合面试。面试专家小组由不少于五人的本学科副教授职称(含)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专家组成。面试小组对考生的基础知识、科研素质、综合能力,对科研计划书中所提计划的阐述以及英语听、说、读等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无记名打分。每位考生的最终综合面试成绩为所有专家打分中,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满分100分。
面试要求考生准备10-15分钟的PPT向专家组报告,专家提问不少于10分钟。PPT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2)前期成果介绍;(3)科研计划报告,即对本人已提交的科研计划书进行汇报并作必要阐述等。
学院党委组织参加复试的考生如实填写《复试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情况表》,并对考生填写的考试作弊等受处罚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安排专人(包括党政干部、复试小组专家、导师等),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通过与考生面谈的方式,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情况,并给出考核评语和考核结论,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参加复试的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考生均需到兰州大学校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时须空腹,同时携带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1张,未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1.成绩排名
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单位所有考生的考核成绩,确定申请材料评价、科研计划书、专业英语、专业基础课、综合面试成绩以及同等学力加考科目的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
达到学校及学院确定的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的考生(包括硕博连读生),按照申请材料评价占10%、科研计划书占30%,综合面试占6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并进行排名。
2.成绩公布
全部考核项目结束后七个工作日内,将所有考生的成绩在资源环境学院网页予以公布。
3.拟录取名单确定
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有关录取要求,结合本单位博士招生计划、考生总成绩排名、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及体检结果等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在网站上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校研究生院进行最终审核。
整个考核过程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教学〔2008〕1号)规定,除考试大纲外,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划定考试范围,任何人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在岗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参加考研辅导活动(包括社会上的考研辅导活动)。
对在招生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有舞弊行为或给招生工作造成损失的人员,有关部门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或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对在报考中违反有关规定、弄虚作假或有舞弊行为的考生,有关部门将视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取消其报名、初试、复试、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的处理。
联系部门:资源环境学院办公室
联系人:吕卉
学院网址:geoscience.lzu.edu.cn/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观云楼1409室
邮政编码:730000
六、其他
关键词:同行评议;同行专家;专家库;指标体系;专家遴选
一、同行评议的起源与发展
同行评议是一种以提高某一领域工作或事物质量为目的,由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人们对该项工作或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1]。“同行”一词本身是指具有相同地位和相同能力的人,但是在“同行评议”中,同行一词则是指在某领域中具有较强能力或较高层次的人们。关于同行评议的定义,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郭碧坚和韩宇指出,同行评议是指某一领域或者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上述领域的一项事物进行评价的活动。在科学系统,评价对象则为一项知识产品——人们进行知识生产活动所得产品[2]。吴述尧则将同行评议定义为“由该领域的科学家或邻近领域的科学家以提问的方式评价本领域研究工作的科学价值的代名词,进行同行评议的前提是在科学工作的某一方面体现专家决策的能力,而参与决策的专家必须对该领域的发展状况、研究活动程序及研究人员有足够的了解”[3]。
同行评议最早出现在英国皇家学会期刊《哲学会刊》的论文评审中。1620年FrancisBacon阐述了一种用于评估科学新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同行评议的前身。一些英国研究者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并于1662年成立了一个正式的学术团体,即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学会期刊《哲学会刊》创刊,由HenryOldenburg主编,学会将提交的论文材料按照主题交由具有该主题领域知识的专家审查,这种评审方式通常被视为早期的同行评议。20世纪30年代,美国率先将同行评议引入到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的评审中,同行评议开始跳出编辑同行评审的范畴,并被普遍用于科学基金分配,逐渐成为一种学术评价方法。
三、同行评议专家库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美国、日本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启示
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是对高校教师的资格审定、录用、聘任、培训、考核、工资、奖惩及福利和待遇等实施管理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高校提供质量高、数量足的教师。健全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对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管理,既有利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促进教师群体和个人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高校组织的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美、日高校教师的职务及任职资格
美国高校教师职务的设置分为4类: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各类职务要求具备如下任职条件:讲师至少要获得本专业硕士或硕士以上的学位(如特殊专业培训证书或高级学位证书,这两种学位均介于硕士与博士之间,一般在获得硕士学位后经受一至两年的专门培训):助理教授一定要有本专业博士学位,要在教学和科研上有一定的经历并显示发展的潜力;副教授除了要有博士学位外,还需要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质量上和科研及论文著作上要有显著的成果;教授的职务是在具备副教授的条件以外,在教研和论著的质量和数量上要求更高,科研和论文要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有国内或国际上的影响。
日本高校的教师职务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总称为教员。日本有严格的与学历、学位挂钩的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早在1956年10月,日本《大学设置基准》法就规定了获得教员资格应具备的学历标准和资历条件,当然这只是日本大学教师职务晋升最起码的学历标准,还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激烈的竞争。二战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因而对高等院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十多年来。日本高校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呈现出博士化、高职化特征。
二、美、日高校教师的聘用
日本高校的教师聘用具有东方的传统特点,绝大部分高校都未实行聘用期,而采用终身聘用的管理方式。正因为这一特点,日本高校对教师的选任比较慎重。日本教师的缺额补充有多种渠道。老教员,即教授、副教授的增补有三种渠道:(1)从本校教员中提拔、晋升;(2)从其他大学中招聘;(3)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太学设置基准》严格规定:当教授名额空缺或增设新的讲座而需要增补教授时,必须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首先是校方公布缺额人数和条件,向社会公开募集,校内外人士均可应聘;然后由各学院和学科负责人物色候选人;最后由学院的教授会或学校评议会具体审议(必要时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和无记名投票,获超过半数者方能当选。日本高校教师缺额补充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聘请兼职教师,而且以法令保障了兼职教师的合法性。
三、美、日高校教师的考核
美国高校每年都要对在职教师进行评审考核,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三项。教学评审是根据教师本年的教课门数,学生数量,每门课后学生的评语和鉴定,以及在教材教法上的贡献而定。许多大学把学生对教师的鉴定编集成册,公开放在校图书馆内。作为学生选课的参考资料、以提高教育质量。科研评审则依据其作的学术报告,发表的学术论著、申请到的科研经费和其他一些学术研究活动而定。服务评审分为两种:一是在校内参加各级委员会的数目和贡献:二是在校外各团体中或对社会的服务。
日本高校对教师的晋升考核主要有三个方面:(1)学历、学位条件(即《大学设置基准》所规定的资格要求)。这是晋升职务的最基本条件。(2)任现职的最低年限。助教一年、讲师三年、副教授六年。(3)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确定。教学工作审核主要看教学工作量是否饱满。日本高校平均每个教师承担三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周教学6至7课时(每课时90分钟),相当于我国高校教师每周教学12至14课时。科研工作是教师晋升的主要依据。虽然学校不规定教师的科研任务,但每年都出版一本教师当年论文、著作、项目完成情况的成果汇编和一本记录三年滚动项目的年度完成情况的成果汇编。科研成果水平的鉴定一是专家、教授提出推荐意见。二是教授会集体审议。
四、美、目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校为适应新的形势做出的一种理。美、日高校教师管理通过法律法规确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使高校教师资格高学历化、专业化,教师职务科学化,教师考核制度可操作性强,教师聘任制也不断地完善。
(一)依法管理
依法管理是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教师制度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二战以后,美国制定和完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教育法律体系。日本历来重视依法管理大学教师队伍。二战后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和《大学设置基准》等法令,明确规定大学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审批手续、教职员任免、考核标准、培训程序、福利待遇和就业保险等。并形成了科学、合理、规范的人事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数,保证了教师的水平和考核晋升质量。我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应建立在法制基础上,以真正实行有法可依,明确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范管理行为,构建规范的管理机制。
(二)学术自由
除了拥有天生质如雪的肌肤,汉代的女子通过对面容的修饰把自己打扮得娇媚多情,顾盼生姿。乐府诗中就描绘了多种不川的女发式。如《陌上桑》中美女秦罗敷便是“头:仫堕髯,耳中明月珠”;《城中谣》中“城中好高髻,方高“尺”等。据考证,《城中谣》中之“高髻”是流行于汉代宫廷的一种华贵发式,发髻蓬松丽高耸,因而谓之“高髻”。后来民间妇女争相模仿,直至唐而鼎盛,刘禹锡《无题》中便有“高髻云鬓新样妆”的诗句。此外,汉王朝从战争的衰败复苏而日渐繁荣后,人民的生活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对审美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乜现了眉妆粉黛、胭脂朱砂一类的化妆品。如《孔雀东南飞》中就有“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的描写。当时的女性广泛地使用朱砂作颜料制作“丹”,女性的“朱唇”越发流行。试想如果没有汉代女子的“含朱丹”,可能就不会有“点绛唇”这样富有诗意的词牌,那么中国的文学史上该少了多么浓墨重彩的词语。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诗中的男主人因为家贫而无力抚养妻儿,所以忿然离家。然而离家的目的究竟为何,诗中并没有做明确交待,《乐府解题》云:“士有贫不安其居者,拔剑将去”,拔剑离家之后他可能会揭竿而起,也可能会打家劫舍。正因为如此,女主人才向丈夫哀求:看在老天和这么小的孩子的份上,千万不要出去!不管别人怎样富贵,我宁愿与你一起吃糠咽菜,共度艰难。家庭的贫困让‘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即将走上不归之路,作为妻子宁愿一家人在生与死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丈夫走上一条铤而走险的道路。妻子的善良贤淑,对丈夫的爱之深、情之切在《东门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汉乐府诗作中,坚贞果断的女子亦多常见,这一点最容易在对待爱情的诗歌中得到展现。如《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稀!秋风肃肃晨风飓,东方须臾高知之。
此外,汉乐府诗作中对于女性在生活中知书达理,大方有修养的一面也多有表现。如《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蛛。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被丈夫抛弃了的女子,却与休弃了自己而另结新欢的前夫在山脚下不期而遇了,妇人有礼貌的长跪在前夫面前施礼,在跪下的那一瞬间,多少委屈、酸楚和怨恨涌上心头,她仍然对那个辜负了自己的男人跪下了。弃妇旧情难了关怀着丈夫,她终于等到了这样一个可以问一问自己究竟差在何处的机会,妇人此时此地的一跪一问,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是对故夫十分的谦卑后放射出的十二分的气势和责难。
纵观汉乐府诗歌中对于女性的描写,贯穿着一种时代性的积极刚健和大气,这与汉代社会崇尚巨丽之美的文化特征相吻合,这是汉代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人们整体精神面貌带来的变化和鼓舞。汉代女性所崇尚的自然健康、内外合一、端庄温良的女性美,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注释:
[I]李炳海:《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江西社会科学I994-,第6期。
[2]田思阳:《汉乐府女性审美题材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8期。
[3]刘洋:《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第5期。
一、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现状
毕业论文写作是开放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02年5月出台了《关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试行)》。
1.毕业论文基本要求。选题必须是法学专业范围,不能用专科毕业论文替代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必须为学术性论文,不能用法学案例评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法律工作总结等其它形式。毕业论文正文字数必须在6000字以上。毕业论文选题不能太集中,本科阶段课程内容选题要高于总选题的30%,选题要同我国司法实践相结合。
2.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必须由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老师担任,一般选用中级职称或是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本科毕业初级职称的教师工作五年以上才有资格担任本科论文指导教师。本科毕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审判员、检察员、律师也可以被聘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资料收集、写作方法的运用、文献检索、写作提纲的拟定、督促学生按写作计划完成初稿;论文初稿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对论文定稿进行成绩初评,书写评语。
3.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员须全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由3人组成,答辩主持人须具备高级职称,答辩组由电大教师和外校答辩教师组成。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的认定除了要看毕业论文的本身质量外,还要看学员现场答辩的情况,通过答辩来检验论文是否为学员本人完成。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五个等第。优秀人数不得超过参加答辩总人数的20%。
(二)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中学术训练课程缺失。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没有论文写作课程,课程考核方式也都是考试形式。学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缺乏论文写作的能力。学员不知道如何收集资料,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综述,不知道论文的布局谋篇。虽然有开设《法律文书》课程,但讲授内容为司法机关、公证机关、仲裁机关法律文书的规范和要求,并非学术论文技能的训练。
2.毕业论文表现形式单一。毕业论文只能写学术型论文,导致部分学术功底差,但实践经验丰富的学员兴趣不大。学术型论文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格式,束缚了学员的手脚,难以调动学员的写作热情,不能充分发挥学员的经验优势。
3.毕业论文答辩过场化。答辩过程中有一部分学员答不出来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员法学基础知识欠缺不能很好的回答提问,但为了能让毕业率达到一定的比例,答辩主持人往往会放宽答辩要求,一个班级只留下一两个最差的同学不通过,其他同学即使再差,也送个及格分数。导致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不是很严谨,学员认为通过太容易,不能够引起学员的重视,不利于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
二、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过去是同中国政法大学联办,在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受联办学校的制约。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设置本科专业,按教育部规定,首批设置本科专业为19个,这19个专业有独立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资格,其中就包括法学专业。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自主设定教学计划,决定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说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二)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
开放教育的教学具有开创性[4],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多元化必将更加适合成人学生,更符合开放大学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具有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能够公平合理地处理法律纠纷。[5]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更有利于学员将法学理论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对学员的职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帮助,更有利于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变。
(三)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有利于法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电大系统的法学教师在学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上和普通高校的教师都有一定差距,这其中有制度的原因也有电大系统自身的原因。省级电大以下的法学教师无法兼职从事律师职业,导致这些法学教师无法案件。电大系统组织的法学教师业务培训数量也不多,省级电大的老师还有机会参加培训,基层电大法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一所基层电大,法学教师只有一两个,教研活动很难开展,在教学压力不大的情况,教学技能很难提高。如果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将促进促使教师知识更新,并提高法学实践能力。
三、普通高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的尝试
(一)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如果学生的学术功底较好,可以通过撰写传统毕业论文来获得学分。此外,学生还有其他选择,或是在有国际国内刊号的杂志上,或是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模拟审判案卷及审结报告或法律意见书作为毕业论文成果形式。毕业论文的形式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的,须报指导教师同意,并须重新开题答辩。
(二)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法学院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法学院实行毕业论文“双轨制”改革,在法学专业114名大四学生中,推行法庭模拟审判和论文结合的方式,法庭上的表现和制作完整的卷宗占60%,论文占40%。目前,此项改革尚未全面推开,该校采取自愿选择方式,在2011届114名毕业生中,已有22人选择了“上法庭”模式,其余学生还按传统模式写作毕业论文。[6]
(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法学本科生科研立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暑期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研究成果经鉴定程序直接转化为毕业论文。
(四)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除了学术型毕业论文形式之外,新增案例分析、毕业设计和调研报告三种形式。[7]
(五)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2008年年底,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宣布改革举措:2009年毕业的本科生必须写案例分析,而且必须是具有争议、比较新颖、有研究价值的案例。[8]
(六)华侨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要求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复印一个已结案件的全部卷宗。案件可以是刑事案件或民商事案件,也可以是行政案件或其他案件,但复印卷宗必须完整。根据该卷宗呈现出来的证据材料,对该案件的性质和判定结论进行分析,并撰写案例评析报告,内容包括:案件的简介、证据的认定(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实体法和程序法)以及最后的认定结论。毕业生在答辩的时候,必须带上复印的全部卷宗,以便备查,期间要求毕业生先介绍该案件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以及事实与法律根据。答辩老师可以根据该案件的具体情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对案件处理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自己是如何处理案件以及认定结论的事实与法律根据。答辩老师根据毕业生撰写的案例评析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评分。[9]
四、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制度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可以尝试毕业论文改革,既保留传统毕业论文,也采用其他形式。
(一)传统型毕业论文
论文的选题必须是法学专业范围,选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切记题目不能过大,如在题目中出“中国”或是“我国”等字样,撰写的论文能够解决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员论文选题尽量不要重复,最好一人一题。在论文的格式和学术规范上要严格要求学员,论文格式必须符合要求,字数不少于6000字。论文的复制比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论文理论性方面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论文的写作着重在于培养一种法律思维能力,重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生的工作性质和生活阅历,引导其选择能将工作经验、生活积累都运用起来的题目,以充分发挥社会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而避免了理论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劣势,从而扬长避短,写出具备电大毕业论文特色的高质量论文。[10]
(二)调研报告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讨论、主题辩论、布置小论文等方式,引导学员将自己的工作实践同法学专业课程相给合,确定调研主题。教师要对学员的调研活动及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指导,提高学员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调研报告原始材料应真实可信,调研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实证性和时效性,调研材料能有效支持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审视现有法学理论,研究报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调研报告应格式规范,内容明确、资料充实、方法科学、结论可靠,字数不少于10000字。
(三)模拟审判
(四)
鼓励学员在读书期间撰写、,学校对公开的同学依期刊的不同级别给予一定的补助。公开发表的论文选题必须是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作者所属单位必须是学员就读的学校。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没有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对学员上交的发表过的论文进行成绩评定时要进行学术不端检测。论文应当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方法科学、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在南大核心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上的发表的论文只要达到4000字即可,在其它公开出版且有国际和国内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要达到6000字。在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或其他公开出版的编著中发表,且字数在6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应具备申请认定的资格。
(五)审判卷宗
在法院工作的学员或是参加法院实习的学员可以对本人审判或是参与过的案例进行归纳、汇总、分析和总结。要求学员提供完整的案件卷宗,卷宗及审结报告要符合格式要求,要对案件的基本经过、案件中证据的采信、法律的运用情况进行详细的描写,以不少于4000个字为宜。
(六)论文获奖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是具有总结性的综合性工程训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机械专业知识及各种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与工程训练,也是学生一次解决机械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具体实践,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通过毕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受到设计、生产、管理第一线所必需的岗位能力训练,便于学生向工作岗位过渡。目前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而且牵涉到学生、教师等多个方面。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式和机械类专业社会需求的状况,指导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来进行[2]。充分发挥好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严把质量关,使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这个过程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进一步提高[3]。
一、毕业设计指导过程
设计过程中,对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分析了他们的条件与特长,全程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等。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情况,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以身作则,教书育人,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期间,要求学生每周至少2次集中,每次需汇报一下具体学习情况,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并进行答疑,认真填写了《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指导情况记录》。
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认真指导了学生拟定论文写作计划和写作提纲,审阅论文初稿,要求学生严格按《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审核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同时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对学生的答辩申请提出意见。答辩前督促并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准备验收、组织预答辩等。
毕业设计完成后,按学校要求撰写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在规定表格中写出技术性评价和学术性评价并签字,向答辩委员会报告学生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质量及应用价值,指出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等,同时根据评分表给出成绩。答辩结束后,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整理并归档。同时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二、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具体做法
(二)结合学校规定,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各自的毕业设计,做到一人一题
每年指导的毕业设计如果需要合作完成的课题,每个学生必须独立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今年指导7名毕业设计,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都不一样,而且每一年的毕业设计题目也不相同,这样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和雷同。
从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开始,明确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集中两次,每次集中都要求学生汇报每周工作情况,对各设计环节经常督促检查,对学风不正、设计不认真或者经常不到岗的学生,一经发现及时纠正。从根本上杜绝了凭感觉指导,凭经验检查,凭感情给分的行为。对学生毕业设计要严格把关,从论文质量、工作态度、文本格式、图纸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毕业设计必须坚决整改,确保质量要求不降低。
(四)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耐心的启发和引导;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热情地引导学生独立地查阅文献,找到获得解决方案的途径;当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案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最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理安排毕业设计进程,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
根据每个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的特点,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的方案和进度计划每周定时、定点检查执行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出检查记录,填写检查意见并签字。在方案设计确定以后,定时到毕业设计室进行指导,随时答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返工。设计过程中进行检查,主要检查设计进度和质量,通过强化中间阶段的过程控制来规范整个毕业设计的工作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六)建立学生考勤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三、毕业设计改革效果
每年经过精心准备和认真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完成都非常好,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同时扩大了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满意的效果。在每年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中,都有学生获得优秀成绩。具体改革的教学效果如下:
(一)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人一题,真题真做,使学生从事毕业设计的责任心大大增强。学生从事毕业设计期间,能够亲身体验到科研工作直接应用效果,能够强烈地体会到企业的科技需求。因而有关毕业设计工作非常认真,毕业设计的质量明显提高。一些学生毕业设计能被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和产业化生产。
(二)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
(三)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在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以及把握社会需求的能力和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尽快缩短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四)丰富了平时课堂讲解的知识
通过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增加了实践知识,在实践经历中为教学提供新颖、鲜活的第一手案例素材,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企业生产或实践设计等的新科技、新工艺,丰富了实践案例,使得课堂更加生动,知识传授更加有效,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1\]王启平,王全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2):111-112.
关键词:医药物流;核心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
一、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1.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所谓医药第三方物流,就是指在医药市场中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外部组织依靠一定的物流设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进行运作的系统。中国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以企业价值链(基本活动、辅助活动)中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及市场环境有机融合为基础,整合企业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表现出相对竞争对手能给顾客带来特殊价值而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最终获得稳定超额利润[1]。
二、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文对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初步设计了一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9个。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见表1)。
(二)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由于医药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无结构特性等特点,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具有模糊性,故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比较合适。本文选用Fuzzy软件,该软件用于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兼具计算权重。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是将一些不易定量的因素进行量化,运用模糊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基本步骤如下[3]:
1.确定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设U={u1,u2,…,um}为描述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m种因素,即评价指标体系;并设V={v1,v2,…,vn},刻画了每一个评价指标所处的n种状态,本文评价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用的评价标语为V={高,较高,一般,较差},赋分为V={100,80,60,40}。
2.构造评价矩阵和确定权重。根据每一个单因素ui在评价等级V中的隶属度,先确定ui的单因素评判集:
ri=(ri1,ri2,…,rin)
这样m个因素的评判集组合在一起就构造出总的评判矩阵R:
R=R1
R2
[…]
Rm=r11r12…r1n
r21r22…r2n
[…][…][…][…]
rm1rm2…rmn
再将判断矩阵R与每一单因素的权重集模糊相乘,就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即每一种评价标语所对应的百分比。例如本文评价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用的评价标语为V={高,较高,一般,较差},其评价结果为B=(0.21,
0.315,0.37,0.105),这就表明该企业在评价者中21%的人认为核心竞争力“高”,31.5%的人认为“较高”,37%的人认为“一般”,剩下10.5%的人认为“较差”。
(三)实证分析
1.样本情况。本文为了分析评价国内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故选取全国各地五十家医药物流企业,这些企业都有涉足医药的第三方物流业务。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为依据设计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以及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请30位专家进行评价,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医药生产流通企业的领导员工、高校的老师等。
2.模糊评价。对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两两相较,得出各指标的权重(见表2):
经过软件计算,所有判断矩阵的C.R.均小于0.1,因此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检验,说明专家在判断指标重要性时,各判断之间协调一致,没有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
以企业1为例,经过30位专家的评分,利用FUZZY软件计算,得出该企业五项一级指标的最终评价结果(见表3):
将上述一级指标评语集与其权重集(0.4,0.24,0.14,0.14,
0.08)模糊相乘,例如评语“高”的得分为0.4×0.27+0.24×0.213+0.14×0.188+0.14×0.156+0.08×0.498=0.247,同理可计算出其他评语的百分比,这样就得到最终的目标层评价结果V=(0.247,0.365,0.342,0.066),最终得分77.76分。同理可得到其他企业的综合评分(见下页表4):
3.结果分析。由上文最后得出的企业1核心竞争力目标层的评语集V为(0.247,0.365,0.342,0.066),我们可以得出有36.5%的把握说企业1的核心竞争力较高,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其核心竞争力属于较高的范畴,这与企业1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较高的市场营销能力以及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是分不开的。从P197表3我们可以看出,企业1的企业资源最大隶属度是0.424,市场营销能力的最大隶属度是0.368,均属于“较高”;而技术能力最大隶属度为0.498,属于“高”,其余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落在“一般”。
纵观50家医药物流企业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医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见表5):
表550家企业核心竞争力分布情况
结合各企业的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可知,核心竞争力较高的企业其优势在于企业资源和持续发展力,而核心竞争力较差的企业不足也是在这两方面。由P197表2中可知对于企业资源这一准则层来说,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同等重要,各占40%的比重;持续发展力的二级指标中风险控制力是最重要的,占到49%,接下来是客户控制程度,占到31%;对于市场营销能力来讲,市场占有率相对重要,占到42%;企业管理各指标中,财务管理与业务创新能力所占比重最高,二者之和达到74%;而技术能力的三个指标中,信息技术占到了54%。比重系数较大的指标都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三、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1.注重医药物流人才的培养以充实人力资源。人力因素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的一点,加之目前社会上医药物流方面人才严重缺乏,就造成人才决定竞争力的局面,属于精英人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优秀科技人员等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从人力资源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医药物流知识和业务水平;做好人才储备,注重优秀人才的长期培养。
3.建立与医药企业的合作机制以应对市场压力。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医药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医药第三方物流应该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涉及到交易双方的长远发展。加强医药企业的战略合作有助于提高对客户忠诚度以及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两者是市场营销能力中比较重要的指标。同时医药物流企业通过合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使企业将优势资源集中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上,以获取更大的核心竞争力。
4.促进医药物流的服务创新能力。医药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首先要了解、分析消费者的需要,进而改变与创新服务模式使之更加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医药第三方物流竞争过程也是企业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想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大服务的深度与精度,国内很多医药物流企业涉及业务多散乱,很多企业将药品的运输存储与进销揽在一起,这样的话就很难专注于提高医药物流服务,也难以将经营成本降下来。作为真正的医药物流服务企业,应该舍弃大而全的利润诱惑,专心致志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为药品生产企业、流通商业、医院和零售终端,提供专业化的现代医药物流服务,实现商流与物流有效分离,实现服务和经营的有效分离。
[1]周秀欢.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Z].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人才培养
一、导师制的内涵与意义
1.导师制的内涵
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全程本科生导师制:一般高校在大一新生开学前都设有专业指导课,即在课上详细介绍本专业以及它的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前景等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不同研究方向的指导老师,学生可根据此挑选心仪的导师,但同时导师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即为“双向选择”。一旦双方选定以后,根据学校安排导师一般会针对学生制订成长方案,让学生从大一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知识,便于在高年级阶段顺利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同时导师还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课题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大学最后时期面临的是就业或考研,全程导师这就需要积极参与就业指导或者考研辅导,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阶段。
(3)低年级导师制:相反,低年级导师制的服务对象为大一和大二学生。这阶段的学生主要还处在从高中阶段往大学阶段转变的过程中,而这时候也往往会出现学习方法掌握不好、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缺乏激情、对专业产生迷茫等现象。而该导师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通过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及前景,让他们对专业产生兴趣,对学习充满激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过了这个阶段以后,随着他们逐步走上轨道,导师就不需要再配备了。
(4)英才导师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也需要为社会提供多元化人才,往往这些人才需要更强的创新能力。因此,有些高校专门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制订了英才导师制。该导师制旨在针对一些成绩优秀,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专业,自主安排科研活动,实行个性化培养。
2.导师制存在的意义
经过一些学校的实践证明,不论以上哪种形式的导师制,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重要的意义。由于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高校扩招一方面造成了本科生源的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师生比不合理,育人质量下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而实施导师制是学分制条件下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措施。因此,提倡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实行全程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在导师制条件下,导师与学生的距离与关系都有了变化,导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等,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导师,并从他们身上学到本领;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制订相宜的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二、江苏某高校外国语学院导师制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学院的基本情况
该校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系和日语系。英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6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8名,高职比近80%。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硕士学位30人。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都较为合理,设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研究生英语等3个教研室。英语专业分为本一、师范、外贸和翻译4个方向,平均每个年级学生185人左右,目前在校人数为734人。日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副教授5名,讲师15名,高职比达25%。专任教师中,博士在读的教师3人,硕士学位8人。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在小语种学科中处于中等水平,都较为合理,设日语教研室,平均每个年级学生人数在50人左右,目前在校人数为207人。所有的老师都可以担任导师,总体师生比在1:10左右。
2.导师制实施现状
3.推行导师制所取得的效果
(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导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并指导他们提前做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同时本科生也参与了导师的课题,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存在的问题
(2)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包括从师生的互选、指导过程以及对整个过程的评价都缺少相应的管理,从而导致师生双方积极性不高,导师不知道要从什么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不知道哪些内容该问导师,职责与工作内容不够明确,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完善。
1.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通常选择导师要考虑的因素有:职称与学历、责任心、品德与为人、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研究方向等。目前师生比在1:10左右,完全有条件实行全面导师制。大一新生刚进校还不能明确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因此“双向选择”无法顺利贯彻。可以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称的几个导师组成一个小组,从熟悉高校教学规律,有关专业培养计划、课程结构体系开始,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等到将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纳入导师队伍,充当导师的助手,对低年级本科生进行指导。等到进入高年级后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更换指导老师。
2.加强本科生导师的学习和培训
3.构建一种灵活探索学习机制
每位导师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科研、爱上科研,即可以从以前的被动接受信息转变成在开放自由的科研氛围中探索学习并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这种新的探索学习机制不只对学生很有帮助,确保了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导师课题中区,同时还可以让导师从学生中得到新的思路和启发,实现师生互惠。
4.建立相对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评价机制
如何考核和计量导师的工作量,以及评价导师制执行的效果。由于每个导师所带学生具体情况不同,导师付出的心血和收获的成果也会不一样。这些工作应在教师的年度考核、晋升职称方面得到合理体现。鉴于目前该学院的情况,可从两方面建立导师评价体制。
(2)导师考核与奖惩。每学期都要对导师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导师的工作态度、人格影响、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等;考核可从导师自评、学生测评、学院审核三个步骤来完成,等级可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对于优秀的指导老师,学院每年组织推荐参加校级优秀指导老师评选,对于不合格的老师,学院可首先取消其导师资格,并将结果纳入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体系中。
5.要加强学生对导师制的认识
通过学生的加强认识,全力配合,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受到教育和激励,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另一方面更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培养和再教育,有利于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其实质就是教学相长和师资队伍的自我优化,使得导师制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能切实达到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6.坚持推进学分制改革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为主体,但是都是以学分、绩点为标准的,而学生所学课程中大多数以必修课为主、专业选修课为辅,这就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多样性。所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坚持学分制改革创新,探索适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新方法,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途径
Abstract:Aimingattheproblemsinthecurrentvocationalcollegesforhotelmanagementprofessionalpracticeteaching,innovativepracticeteachingmode,notonlytopromotethefuture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whileenhancingtheemployabilityofvocationalcollegeshotelmanagementstudents,promotethedevelopmentofcateringindustryisof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s;hotelmanagementmajor;practiceteachingmode;innovativeways.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推动我国餐饮行业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基于酒店管理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为此,本文从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开始由“重文凭”转向了“重能力”,若高职院校一味地注重理论教学,势必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产生分歧。因此,高职院校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适应餐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酒店人力资源需求所需
在酒店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酒店的人力资源部门不仅关系着酒店的日常运营状况,同时还关系着酒店今后的发展,因而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实践教学,能够使毕业生在应聘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能力,更好地融入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增强酒店综合实力的同时,也为酒店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3.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拥有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扎实的操作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渗入。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它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同时综合周围的环境以及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做好铺垫。
4.促进餐饮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出来的管理人员,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亲身实践中的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及时投入到酒店管理工作中,针对酒店日常发展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创新酒店管理模式,在提高酒店的整体管理效率同时,将促进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
二、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
2.重技能培养,轻综合能力养成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中,视野狭窄。重视单一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及意识的培养,学生成为被动的“技能机器人”,缺乏后续发展潜力。酒店业的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决定了酒店业人才必须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更是培养的重点。因此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服务层面的操作技能,限制了培养人才的出口口径。
3.对学生校外实习的指导与管理不够
校外综合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这时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升学、毕业论文等多重压力,指导教师很难协调学生、学院和酒店的利益。学生希望指导教师能帮助他们减轻劳动量、提供轮岗的机会;酒店则希望指导教师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不要干预酒店的用人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学校也由于经费、师资等原因.很难安排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如学生擅自做主,提前结束实习等,造成学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紧张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混乱。
4.专业师资队伍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对该专业的教师要求较高,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酒店实践经验。但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很多专业课教师虽然具有硕士学位,但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根本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缺乏。
5.考核体系不完善
实践考核手段单一,考核标准缺乏具体指标,考核方法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学校对实习生的考核主要依据酒店方和实习指导老师反馈的信息,如是否遵守酒店的规章制度、实习评语、实习日志和实结以及是否遵守学校的实习纪律等来评定实习成绩。通过这些依据实际上只考核了实习生的实习表现,而对实习是否达到了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往往缺乏量化的考核依据。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首先,在学生入校期间,学校应将学生实践活动纳入整个酒店管理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班动员、组班、校企签约、酒店见习等四项工作来培养学生酒店管理的意识。其次,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酒店管理以及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有初步了解。再次,学校可以在每个学期的节假日,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最后,在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中,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
2.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加强综合能力养成教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加强学生思维训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还要营造酒店文化氛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养成,如在校园内统一着装,形成专业标识;彬彬有礼,养成礼貌习惯等;也可将相应的酒店兴趣社团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3.加强校外实习的指导与管理
对学生校外实践任务重、实习基地分散、实习岗位多样等诸多管理难题,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作为保障机制。由专人负责,明确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责任,选派或聘请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技术熟练、教学和管理业务水平高的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深入酒店实习现场。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具体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保证信息畅通。定期对在岗实习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随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5.完善实习考核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考核体系,考核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方面:酒店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巡回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生的自我评价;除此以外,还应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的考核。这项任务的考核主要由酒店完成或者依靠社会考核来进行。只有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作保证,才能够使实习生达到专业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
[1]齐炜,谌莲莲.酒店管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2]陈修岭.关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
关键词: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
0引言
2010~2012年间,上海港油类、危险品进出港船舶均保持在6.5万艘次的水平,每年油类、危险品货物进出港约
5000万吨,繁忙的水上交通运输活动是水上污染事故的主要源头之一。上海港从1999年至2012年间共发生各类船舶油类与化学品污染事故约200起,油类与化学品累计泄漏量近
2800t,平均每年发生污染事故14.54起。因此需要对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做出客观评价,了解现有溢油应急能力的实际水平,发现不足并提出建设方向。
本文构建了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未确知数学评价模型对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得出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能够应对的一次溢油事故的最大溢油量,不仅解决了评价过程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也得出了量化评价结果。
1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评价的范围限于上海海事局辖区。目前,上海海事局辖区内的溢油应急物资主要由社会清污力量配备,因此评价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主要是对上海海事局辖区应急联动清污单位和新建成的外高桥溢油应急设备库清污能力的评价。
2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
2.1单指标未确知模型
按照测量方式可将对事物的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未确知测度属于间接测量。因此,首先要建立一个测度空间或可测空间,再定义度量法则。
评价对象关于指标的观测值使处于第个评价等级的程度,可用具体实数记作:
满足归一性、可加性、非负有界性3条测量准则的为未确知测度(简称“测度”),可称(1.1)
是对象的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表示处于各评语等级的未确知测。
2.2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在确定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时,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确定主、客观权重,再利用博弈论进行组合权重的确定。
设个权重向量的现行组合为:
(1.2)
是基于基本权重集的一种可能的综合权重向量,它的全体表示可能的权重向量集。
因此,寻找最满意的权重向量的目标是使与每个的离差极小化。由此,导出对策模型:
(1.3)
上述模型是一组含有多目标函数的交叉规划模型,求解该模型能够得到一个跟多种权重赋值方法在整体意义上相协调和均衡一直的综合权重结果。根据矩阵的微分性质,可以得出式(1.3)最优化的一阶导数条件为:
(1.4)
运用Matlab软件即可方便的求出上述方程的解,将代入式(1.2)便可求出综合权重向量。
2.3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系统
设表示指标的权重,且需满足和两个条件,则称
为指标
权重向量。若已知的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关于的各项指标分类权重向量为。
令(1.5)
则为的评价向量,其中表示处于等级的未确知测度。
2.4识别评价准则
设置信度为,通常置信度取为0.6或0.7,最大值为1。令:
(1.6)
则判定属于第个评价等级,其真实含义为不低于等级的置信度为或说是低于等级的置信度是。
3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未确知综合评价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空间可记作:,分别代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且,表示空集。若能力等级比的能力等级要低,记作。因此,为评价空间上的一个有序分割类,在有序评价空间上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评定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的等级。
根据上海水域近年溢油事故油类泄漏数量、IMO统计溢油事故吨数分级和国内外溢油事故等级划分以及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标准等,经过向上海海事局、东海救助局和大连海事大学等专家学者的咨询,将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等级分为5级,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具体含义为:Ⅰ级可以应对一次溢油量为小于100t的污染事故;Ⅱ级可以应对一次溢油量为100~500t污染事故;Ⅲ级可以应对一次溢油量为500~1000t的污染事故;Ⅳ级可以应对一次溢油量为1000~1500t的污染事故,Ⅴ级可以应对一次溢油量为1500吨的污染事故。具体将具体溢油能力的各个等级与对应的程度规定如下:
根据表1.2,可以确定海上溢油应急预案最适于应对溢油吨位的测度函数分布图如下图:
图1.1海上溢油应急预案最适于应对溢油吨数的测度函数分布图
Fig.1.1Marineoilspillcontingencyplansbestsuitedfordealingwithspillstonnagemeasurementfunctiondistribution
(1.7)
由上式得出,当时,得出海上溢油应急预案最适于应对溢油吨位的评价矩阵为。
根据《上海内河船舶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国家船舶应急设备库设备配备管理规定》(试行)、《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沿海船舶污染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南》和《港口码头应急能力评估指南》以及广东海事局下发的《广东海事局辖区沿海船舶溢油应急队伍溢油清除能力范例参照标准》等文件对各项指标标准的规定,并结合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实际,根据表1.2,划分了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并用matlab软件可以画出各指标的测度函数曲线图。
根据各指标测度函数分布图,和上海水域各指标实际数据,得到了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为属于各等级的测度):
(1.8)
根据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赋权方法以及上文提到的博弈论组合赋权,经计算得出各指标最优的权重向量为:
(1.9)
根据上文介绍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和式(4.21)、(4.23)的结果,最终得到多指标未确知测度向量:。
取置信度,即可得到上海水域溢油能力评价等级:
(1.10)
由上述结果可知,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属于第Ⅴ级。
本文利用未确知数学的评价模型,结合走访调研的具体数据,对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为可以应对一次性溢油量为1,500t的溢油污染事故,较以往应急能力评价时得出的定性结果更进一步,评价结果也从上海海事局2013年2月宣布的“一次溢油控制清除能力基本达1,000t”的处得到佐证,两者差距主要在于本文考虑了上海水域东海救助局、上海打捞局和社会公司等应急联动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
由于调研数据的不完全和不具体,在确定测度函数分布区间时还有待提高。调研数据资料还欠完整和细致,尽管不影响本文研究结果的可信性,但还是给评价结果的详细性和完美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还有待细化完善。
参考文献
[1]LisaWoolgar,AssessingtheIncreasingRiskofMarineOilPollutionSpillsinChina,2008InternationalOilSpillConference,Page714.
[4]FEMA.StateCapabilityAssessmentforReadiness.AReporttotheUnitedStatesSenateCommitteeonAPProPriations.1997.
[5]Illinois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TheIllinoislocalcapabilityAssessmentforReadiness(manualentryvertion).2002.
[6]交通部.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工作综述.2007.06.
[7]RobertL.A,JuliaJ.A.Risk~basedManagementofWaterwayofSafety[J].InternationalJournalofEmergencyManagement.2002(2):96-109.
[8]王焕新.基于未确知测度的桥区水域通航安全预评估.(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06.
[9]邓聚龙.灰数系统.社会与经济.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10]王光远.未确知信息及其数学处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0.12(4):1-4.
[11]曹庆奎,任向阳,刘琛等.基于粗集-未确知测度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4.67-72.
[12]郭鹏,杨晓琴.博弈论与纳什均衡.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2(4).2006.0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