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蜢总科昆虫初级识别及名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2.29四川

用最简单的话说,蜢是一类分布于温带至热带地区的直翅目昆虫,属于广义上的“蚂蚱”。因其头部常向前上方昂起,形似马首,故有“马头蝗”“马面蝗”之称。

蜢与蝗的各足跗节均为3节,但蜢的腹部第1节两侧不具鼓膜器。这两类昆虫在多数环境中亦有混合发生的现象。在直翅目中,蝗、蜢和蚱这三大类昆虫的形态比较接近,区分特征及图例如下:

(引自Yin,1984)

相比拥有260余属的蝗总科,蜢总科在蝗亚目中的种类数量略显寒碜。目前,我国蜢总科的昆虫已知3科,4亚科,13属,41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华中、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国内关于蜢总科的研究较少,黄建华、黄原、周善义整理并报道了我国蜢总科昆虫现生种类32种(中国蜢总科昆虫名录,2009);后来,郑方强增补了2009-2013年所发表的部分种类(中国蜢总科分类研究,直翅目:镌瓣亚目,2013),使我国现生的蜢总科种类增加到了36种;林立亮等发表了采于陕西地区的叉尾比蜢(Lin,Zheng,Yang&Xu,2014),并总结归纳了我国比蜢属下的种类;邱少婷发表了采于青海地区的宽胸蚁蜢(Qiu,2021);葛俊杰发表了我国棒角蜢科下的3个新种:单刺五刺蜢、缺沟褶蜢、五刺草蜢(Ge,2021)。

在我国,缺翅的蜢种类居多,常分布于新疆、四川、西藏、青海、甘肃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环境,主要是流石滩环境及旱生植物的灌木丛中。这类蜢数量稀少,扩散能力差,分布狭隘,不易采集及观察。

(四川壤塘/张宗云、周城鑫摄)

有翅种类相比之下颇少,除了早期记录的摹螳秦蜢、乌蜢等,夏凯龄、刘宪伟报道了云南地区平蜢属3新种,即双枝平蜢、多刺平蜢和南糯山平蜢(Hsia&Liu,1989),印象初等报道了我国台湾地区小乌蜢属2新种,即詹氏小乌蜢和林氏小乌蜢,在这之后至今再无其他记录。

以河南为例,该地区已记录蜢总科昆虫7种。其中脊蜢科下的摹螳秦蜢仅在信阳有零星记录,相比之下枕蜢科的比蜢分布较为广泛,洛阳、南阳、信阳、新乡等地附近的大山(白云山、木札岭、八里沟)可能均有分布....这一类群主要栖息于林地附近的灌木丛中,体暗色,完全无翅,活动能力较为有限,主要活跃于每年的6至9月。

河南蜢总科名录(牛瑶,2007)

非现生的蜢总科种类(即化石类群),我国共记述了2种,全部隶属于蜢科,惊蜢属Taphacris,分别是云南兰坪的狭翅惊蜢,标本所属地层为“景谷群上段”,归上白垩纪,以及浙江诸暨的膨胀惊蜢。

分科检索表:

1.触角丝状,一般为11-14节,前、后翅发达,翅顶常呈斜切.........脊蜢科ChorotypidaeStl,1873

-触角一般为棒状或念珠状,11-22节,端部节较宽大,完全无翅.........蜢科EumastacidaeBurr,1899

-触角丝状,一般为8-10节.........枕蜢科EpisactidaeBurr,1899

该属在我国已知1种,分布于华中、华南以及西南地区。

特征:体中等,头部短,头部明显高于前胸背板,头顶角不突出。触角短,11节,丝状,短于前足股节。颜面隆起在侧单眼水平线处强烈收窄,边缘连接,下面变宽,在中单眼下又稍收窄。前胸背板马鞍形,具明显的中隆线,在中部之前被横沟所切断。前、后翅发达,向后到达或者超过后足股节顶端。前翅末端斜截。后足胫节內缘刺等长。雄性杠上板顶端具圆形的凹陷,下生殖板分为2个扁平片。

分布:湖北(咸宁、宜昌、随州)、河南(信阳、商城)、江苏(南京、宜兴、镇江)、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开化、衢州、丽水、遂昌)、安徽(黄山、宣城)、江西(赣州、上饶、)、福建(宁德、将乐、晋安、武夷山)、四川(乐山)、广东(深圳、坪山)、贵州(镇远)、香港(老围、深井、新界、大埔)、云南(西双版纳);国外分布于缅甸以及泰国。

讨论:该种习见于山势比较平缓的避风向阳山坡,为山核桃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期为6-10月,成虫常聚群于山核桃的树上,嚼食山核桃叶片,被严重危害的山核桃林,叶片焦黄、颗粒无收(胡国良等,1987、1989)。仅部分个体偶尔在灌丛活跃,取食禾本科杂草。其体色多与环境融为一体,远观不易发现,雄性成虫较为活跃,有一定短途飞行能力。

该属在我国已知2种,分布于华中、华南以及西南地区。

特征:体中小型,头部较短,头顶角垂直、突出,超过复眼,端部多平截;复眼大,卵圆形,突出明显;触角近棒状;颜面具侧隆线,在复眼处内弯,中隆线稍分开,但在端部连接。前翅窄,灰色,透明或者烟色;后足股节内侧刺不等长,交替排列。雄性下生殖板裂开直到基部,分成2叶,阳具基背片端部有向外的突出。

分布:福建(福州、延平、将乐、龙岩、漳州)、广东(广州、乳源)、广西(龙州、龙胜、桂林、博白、隆林、南宁、桂林)、安徽、浙江、湖南(永州)、江西(赣州)、贵州(荔波、从江);国外分布于泰国、柬埔寨、缅甸。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江西、湖南、香港、澳门;国外分布于越南。

该属在我国已知4种,分布于西南地区。

特征:头顶角垂直、突出,超过复眼,端部多平截;复眼大,卵圆形,突出明显;触角近棒状;颜面具侧隆线,在复眼处内弯,中隆线稍分开,但在端部连接。翅正常,透明,前足股节下外侧隆线无端突;雄性下生殖板裂开直到基部,分成2叶,阳具基背片端部有向外的突出。

分布:云南、西藏;国外分布于不丹。

分布:云南(龙陵:云蒙村)。

分布:云南(勐腊:勐仑)。

分布:云南(勐腊:南糯山)。

该属在我国已知1种,分布于西南地区。

特征:头顶角垂直,稍斜,突出较短。触角端部3节丝状。前翅正常,窄,不向端部扩展,端部圆,单一褐色,翅面上无明显的透明斑。后足股节细长,下缘无齿;后足胫节刺大小交替排列。雄性的下生殖板端叶在背面不呈尾状,阳具基背片呈锚形,有3个分支,光滑。

分布:云南、西藏;国外分布于不丹、锡金。

该属在我国已知3种,仅分布于台湾。

特征:雄性体较大,头顶角显著突出,高过复眼,略向前倾斜,顶端圆;颜面上缘呈直线且愈合,上部宽大圆形。眼部相对突出,触角间的颜面隆起明显凹陷;三角形上唇基明显。前胸背板侧面观前缘稍向内弯曲,侧叶长大于高,后缘稍倾斜。翅发达或短翅,长翅型前翅不超过后足膝部,翅端斜截状,短而直。近翅端有两个透明斑。前足和中足股节细长,外侧的隆线光滑。末节背板中央分裂至基部,形成一窄缝,将背板分为2个大叶,其后半部向腹面倾斜程度大;末节侧部狭窄,与第9背板后侧部呈一定角度。尾须向内弯曲,不及90°;基部略粗,端部扁。下生殖板侧叶端部向内肘状弯曲;基部上后角向背面突出程度大,且内弯;端部短、窄而扁,顶端圆形。侧叶中部舌状。阳具端背片具两个发达的侧突,端部锯齿状,上部有一五边形叶。阳具基背片背侧部有两对发达附属构造,其端部不对称,有发达的刺状叶从左侧突出,弯向右方。

雌性第8背板侧后角突出;第9背板外缘向外弯曲。下生殖板向后变窄,有细皱纹,后部三角形,边缘处轻微波浪状。产卵器下瓣腹缘直,端部具齿,略弯;腹面有两个不完整横脊。

分布:台湾(新竹——模式产地,新北、台北、南投)。

分布:台湾(高雄——模式产地)。

分布:台湾(高雄——模式产地、新竹、台中)。

该属在我国已知14种,分布于华中以及西北地区。

特征:完全无翅。触角短,短于前足股节,丝状,8~10节,多数9节;柄节粗,长是宽的1.5倍;第2节稍短于第1节;第3节最长,几乎是第1、2节长之和。倒数第2节在近端缘处有一个内刺;端节三角形,不膨大。雄性复眼近圆形,侧面观强烈膨大,纵径稍长于眼下沟,头背面的眼间距宽,约等于复眼的横径;雌性复眼较小,椭圆形,纵径稍短于眼下沟;眼间距很宽,甚至稍长于复眼的纵径,比横径宽。头背部在两复眼间逐渐平滑向后倾斜,稍突出;中隆线近消失。头顶角宽,凸出,但不前伸,侧面观稍高出复眼水平线,前面平滑地弯向颜面,并合在一起,其前缘在两侧可见。颜面后倾,颜面隆起不窄,具沟,除背端部外纵贯全长,背端部稍突出且具细中隆线;隆起两侧从上部朝下看:在背端平行,在侧单眼下方膨大,在中单眼处凹,近唇基处突然强烈分开。中单眼位于颜面隆起中部一下。颜面和颊光滑。

前胸背板略方形,前缘平截,后缘双突,不上弯;中隆线细而明显,其上无横沟,侧隆线存在但弱或近消失,雄性者近平行,雌性者宽且稍向外凸。背板侧叶长于高,中部具沟,前后缘稍突出或直,腹缘中部斜直或稍凹,前下角和后下角钝圆。前足股节具两个发达程度相同的背隆线,端部具一短齿,隆线间平坦:下隆线发达程度也相同,其中后面隆线近端部无台阶状构造。前足胫节横截面长方形,下隆线端半部齿状或具有12~14个前齿和10~11个后齿(包括端齿)。中足胫节特征同前足胫节。后足股节较粗,不达腹端部,所有背隆线齿状,上隆线中部有6~12个齿,背隆线端部有一小齿;外膝片腹缘直,端部钝,在上角具有一短齿;内隆线下缘直端部三角形,端部尖。后足胫节几乎与股节等长,内列刺的端部4个刺靠近,或多或少等长;第4个端刺大,大于其余端刺,第4个刺上面,除了基部短刺外,其余刺长短交替;内侧一对爪不等长,且长于外侧一对。后足基跗节与前一节等长,上隆线具3~5个刺。中后胸节和腹部背板具中隆线,两侧向下倾斜,腹部近端部节圆筒形,上弯。

雄性第7和8节背板正常,第8节短于第7节。第9和第10背板从背面看不到,被重叠的第8腹节覆盖;侧面形成梯形侧叶。肛上板宽,基部膜质,端部三角形。尾须相当长,稍侧扁,弯向背部中间。下生殖板短,端部钝。

雌性第9和第10腹节完全愈合,背部窄,宽是前一节的1/3,背面中央有三角形凹陷。下生殖板三角形,中部有沟,中部之前有一条横脊后缘中央具深裂缝。裂叶端部圆形。产卵瓣通常收缩,上瓣具短齿,腹瓣外下缘具几个大齿,内下缘有1个小基齿。

分布:江西(牯岭——模式产地,官山)、浙江(安吉)。

分布:江苏(苏州:天平山——模式产地、溧阳)、河南(商城)、浙江(天目)。

分布:湖北(神农架:盘水)、河南(洛阳栾川、嵩县、内乡、桐柏)、陕西(山阳)

分布:浙江(德清:莫干山、杭州、安吉:龙王山、开化)。

分布:河南(桐柏——模式产地)。

分布:安徽(霍山:黄巢寺、铜陵)、湖北(英山:桃花冲)、河南(商城、新县)。

分布:河南(洛阳栾川、嵩县、平顶山:鲁山)。

分布:河南(信阳:鸡公山——模式产地)。

分布:湖北(神农架:木鱼——模式产地)。

分布:湖北(神农架:松柏——模式产地)。

分布:安徽(牯牛降——模式产地)。

分布:江西(铅山——模式产地)。

分布:湖南(石门县:南坪河乡云雾山——模式产地)。

分布:陕西(华县:少华山——模式产地)。

该属在我国已知1种,仅分布于青海。

特征:体小型。颜面近垂直,颜面与头顶形成直角形或稍尖的角形;颜面隆起具深纵沟,侧缘在侧单眼处极收缩,在触角基部之间扩大,在中单眼以下收缩,然后平行直到唇基。颜面隆起侧面观在触角之间略向前突出。头顶极宽,明显突出于复眼之前,具明显的中隆线。触角短、粗,其长度长于前足股节长度的1.3倍,12节,丝状,端部节稍扩大而扁,触角器位于第9节。中央单眼位于复眼下缘水平以下。前胸背板呈屋脊形,中隆线较尖锐,侧隆线呈不规则的弯曲,背板后缘中央呈三角形凹入,侧片具有明显突出的斜行隆线。完全无翅。后足股节隆线光滑无刺,在末端亦不形成尖刺状,下膝侧片顶角形,后足胫节具12外刺,13个内刺,跗节爪等长,爪间中垫极小。腹部具有明显的中隆线,侧隆线在第1~4节明显。无鼓膜器。肛上板三角形。雄性尾须短圆锥形,雌性长圆锥形。下生殖板在雄性为短圆锥形,雌性后缘中央具柱状突出,顶较尖。

雌性上产卵瓣之上外缘具片状齿,下产卵瓣之下外缘具锐细齿,顶端钩状。

分布:青海(玉树:巴圹——模式产地)。

该属在我国已知1种,分布于新疆。

特征:触角19~25节,雄性者长,至少端部扩展,稍呈棒状;雌性几乎为丝状,长是前足股节的1.5~2倍。头顶稍凸出,在复眼间不前伸或稍向前伸出,圆形,与颜面连接,形成不明显的钝角;颜面隆起在触角之上宽,在头顶角的腹面强烈收窄,在中单眼下方平行。翅较退化。前胸背板短,无侧隆线,后缘直;横沟仅在侧叶发达。中后胸背板宽,具中隆线,适度向下倾斜。足细长;前足和中足股节背面具2条长隆线,末端具一短刺;后足股节具小刺或在3条背隆线上或至少在其中一条上有小刺,在背面隆线末端和在膝片上具刺。跗节爪不对称,后爪长于前爪;爪间中垫大,不匀称,明显长于小爪的一半。

雌性下生殖板端部具1个或3个齿。产卵器背瓣外缘上具许多小齿。

分布:新疆(天山、新源、和静);国外分布于哈萨克斯坦。

该属在我国已知4种,分布于西北以及西南地区。

特征:体小形,细长或粗短,胸部不膨大。头部略短于前胸背板,侧观高出于前胸背板水平线之上。颜面略倾斜,颜面隆起全长呈沟状,两侧边缘隆起近乎平行或在侧单眼下逐渐变窄或几乎平行,在触角基部之间向前略突出。触角棒状或丝状,21~25节,在雌性不长于或略长于前足股节之长度。复眼卵形。位于头顶前缘水平线之后。中单眼位于复眼下缘的水平线之下。前胸背板柱状或近后端扩展,中隆线和侧隆线均明显,中、后胸背板中隆线稍高,不具细沟。中胸腹板侧叶分开,中隔宽。后胸腹板侧叶毗连。完全无翅。后足股节顶端具1~3个端刺。后足跗节第1节上方具多个小齿。跗节爪完全等大,爪间中垫短,不长于(或近于或等于)爪一半长。

分布:新疆(温宿、阿合奇、拜城)。

分布:青海(玉树:相古寺——模式产地)。

分布:新疆(特克斯、天山北麓)。

讨论:由于该种常取食蒿类植物,故最早得名蒿蜢,因而天山草蜢也有被叫做天山蒿蜢。

分布:西藏(江达——模式产地)。

特征:体小形。触角13~15节,雄性略长于前足股节之长,端部触角节略宽,触角器呈小突起状,位于第10或12节的下方。颜面略倾斜,颜面隆起全长呈沟状,在触角基部之间宽大,向上到达侧单眼水平方向处,具平行的边缘,而后显著宽大,其侧缘同头顶侧缘相连,侧观颜面在触角基部之间适当向前突出。中单眼明显地位于复眼水平方向之下。前胸背板短,向后显著宽大,侧叶明显呈波状形,后缘中央呈凹口状。所有股节均缺端刺。后足跗节第1节上方侧面各具1小齿或无齿,端部具一对长短不一的齿。跗节二爪对称,爪间中垫狭小,短于爪长之半。腹部第1节侧面具纵隆线。尾须圆锥形,不长。

分布:甘肃(民乐、肃南、安西)、青海(祁连)。

分布:青海(共和、黑马河)、甘肃(碌曲)。

分布:青海(贵南——模式产地)。

分布:青海(四川:阿坝县安斗——模式产地)。

分布:四川(炉霍—模式产地)。

(引自Ge,2021)

该属在我国已知2种,仅分布于西藏。

特征:体小型,匀称。头部短而高,从额的下缘至头顶的高度远大于额的下缘的最大宽度。颜面略倾斜,颜面隆起显著,从头顶至唇基呈沟状,中眼附近略宽大,中眼之下略收缩。触角15节,雄性触角端部5节略膨大,长于头和前胸背板长度之和;雌性触角超出前胸背板的中部。完全无翅。后足股节端部具5个小刺,其中1个位于上隆线端部,另4个分别着生于内侧和外侧膝片的上方和下方。后足跗节第1节背面具4个小齿。跗节爪的长度一致,爪间中垫短于爪。

分布:西藏(普兰——模式产地)。

讨论:独刺五刺蜢由于其触角15节、后足股节顶端具1个端刺这两个特点,与五刺蜢属的描述有明显区别,应另立新属。

该属在我国已知2种,分布于西北以及西南地区。

特征:体较小。头略短于前胸背板,侧观明显高出前胸背板水平线之上。颜面在雄性略倾斜,雌性近乎垂直。颜面隆起全长呈沟状,从头顶向下趋狭,在中眼之上的触角间近乎平行,微微突出,中眼之下较狭,也近乎平行。触角11节,近乎念珠状,端部几节稍宽大,略微长于前足股节之长,触角器位于第9节的下方,呈很小的突起。复眼近乎圆形,纵径约等于眼下沟的长度,着生在头的前缘上方。中单眼着生于复眼下缘的水平方向之下。头顶宽,侧缘隆线明显,前缘缺隆线,同颜面隆起纵沟相连,前缘几与复眼前缘在同一直线上。前胸背板短宽,缺横沟,中隆线尚明显,平直,侧隆线较弱,前端颇向内弯曲,近后缘处几乎消失,前胸背板前缘中央近乎直形或略凹,后缘中央具凹口。前胸背板侧片后下角向外方呈长圆形叶片状突出。后足股节顶端无端刺,后足胫节具内、外端刺,内侧二距不等长。后足附节第1节上方端部具2个齿,1长,1短。附节两爪对称,爪间中垫很小,略显露。完全无翅。腹部体节具中隆线和侧隆线。雄性下生殖板侧观近乎方形。

雌性产卵瓣较细长,端部尖细,略弯曲,上产卵瓣上外缘和下产卵瓣下外缘基部均具细齿。

分布:西藏(安多:唐古拉山——模式产地)。

分布:青海(玉树——模式产地)。

特征:体小形。头部略短于前胸背板,侧观高出前胸背板水平线之上。颜面略倾斜,颜面隆起全长呈沟状,触角上方近头顶处缩狭,触角之间微宽,向下近似平行。触角19节,棒状,端部触角节膨大,雄性尤为显著,在雄性长达后足股节的基部,雌性明显长于前足股节,到达前胸背板的后缘,触角器着生于第16节的下方。复眼长圆形,其纵径明显大于眼下沟之长度,位于头顶前缘水平线之后。中单眼位于复眼下缘的水平线之下。头顶短宽,侧缘隆线明显,前缘具隆线同颜面分开,中央具纵隆线,直达后头。前胸背板较长,缺横沟,中隆线全长明显,较粗;侧隆线明显,中部向内弯曲,不到达后缘,前胸背板前缘中央略凹,后缘中央具明显的缺口;前胸背板侧叶后下角略微突出,从前下角向后上方具一条斜隆线,向上达侧隆线中部,中部具一条横沟。中胸腹板侧叶间的中隔较宽,其最小宽度为长的2.5~3倍。后胸腹板侧叶毗连。后足股节匀称,顶端无刺,上侧上隆线光滑。后足胫节具内、外端刺,内侧二距不等长。后足附节第1节上方具齿6~7个。跗节上两爪对称,爪间中垫较小,不到达爪之中部。完全无翅。腹部体节具中隆线和侧隆线。雄性下生殖板近乎三角形,尖端在上方。

雌性产卵瓣较细长,顶端尖细,上产卵瓣上外缘具细齿,下产卵瓣下外缘基部具齿。

Mnesicleini族为分布于东南亚的一类蜢,我国的台湾或海南极大可能也有这个族下的种类的分布。

除此之外,棒角蜢亚科下的Paedomastax属,在我国可能也有分布。

生命终会有完结的时刻,部分爱好者会选择将保存完整的个体制作成标本保存。标本的制作主要采用传统针插方式制作,主针插于前胸背板右后方,保证虫体稳定的悬空,避免与底层接触。有时也考虑到其前胸背板的特殊型,采用三角卡纸粘贴腹部的方式来固定,保证虫体的正常观察,又避免了过度针插破坏虫体。

直翅目昆虫多采用冷冻方式保存,可保留大部分原有体色,但仍需注意避光,部分个体也有二次褪色的可能。标本信息的记录主要以标签的形式表现,除了方便后期的物种鉴定与归类,也为一个地区物种名录的建设,提供了绝对优质的保障。普通情况下我们需要完善的主要信息有采集日期、采集地点以及采集人,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下将经纬度以及海拔信息给予落实。

蜢的栖息地受到的威胁因素,主要是人为破坏导致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日趋恶化,物种多样性遭受挑战。在我国南方地区,乌蜢、秦蜢类主要受到低中海拔山区或保护区周边乱砍乱伐问题的影响。已开垦的竹林和农田,经常使用杀虫剂,经常使其数量骤减,甚至几年内种群面临消失的危险。

过度的放牧对褶蜢等缺翅类蜢科同样是巨大的威胁。在过度放牧的山坡灌丛,蝗虫的种类通常很稀少,蜢总科昆虫更是一只难求。因而对其原生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魏羚峰摄)

平蜢的生境(云南/尹志龙摄)

一、脊蜢科ChorotypidaeStl,1873

秦蜢亚科ChininaeBurr,1899

1.秦蜢属ChinaBurr,1899

(1)摹螳秦蜢Chinamantispoids(Waker,1870)

乌蜢亚科ErianthinaeKarsch,1899

2.乌蜢属ErianthusStl,1875

(2)变色乌蜢ErianthusversicolorBrunnervonWattenwyl,1898

(3)多氏乌蜢ErianthusdohrniBolivar,1914

3.平蜢属BenniaBurr,1899

(4)双峰平蜢Benniainnotata(Walker,1871)

(5)双枝平蜢BenniabiramosaHsia&Liu,1989

(6)多刺平蜢BenniamultispinataHsia&Liu,1989

(7)南糯山平蜢BennianannuoshanaHsia&Liu,1989

4.布蜢属ButaniaBolivar,1903

(8)暗色布蜢Butanialugubrislugubris(BrunnervonWattenwyl,1898)

5.小乌蜢属ErianthellaDescamps,1975

(9)台湾小乌蜢Erianthellaformosana(Shiraki,1910)

(10)詹氏小乌蜢ErianthellachaniYinZhang&Yin,2013

(11)林氏小乌蜢ErianthellaliniYinZhang&Yin,2013

二、枕蜢科EpisactidaeBurr,1899

枕蜢亚科EpisactinaeBurr,1899

6.比蜢属PielomastaxChang,1937

(12)奥科特比蜢PielomastaxoctaviiChang,1937

(13)苏州比蜢PielomastaxsoochowensisChang,1937

(14)细尾比蜢PielomastaxtenuicercaHsia&Liu,1989

(15)柱尾比蜢PielomastaxcylindrocercaHsia&Liu,1989

(16)肛翘比蜢PielomastaxlobataWang,1993

(17)三齿比蜢PielomastaxtridentataWang&Zheng,1993

(18)异齿比蜢PielomastaxvaridentataNiu,1994

(19)郑氏比蜢PielomastaxzhengiNiu,1994

(20)神农架比蜢PielomastaxshennongjiaensisWang,1995

(21)钝齿比蜢PielomastaxobtusidentataZheng,1997

(22)牯牛降比蜢PielomastaxguliujiangensisZheng,1997

(23)武夷山比蜢PielomastaxwuyishanensisWang,Xiangyu&Liu,1997

(24)尖尾比蜢PielomastaxacuticercaZheng&Fu,1999

(25)叉尾比蜢PielomastaxcladopygidiumLin,Zheng,Yang&Xu,2014

三、蜢科EumastacidaeBurr,1899

7.角蜢属AngulomastaxZheng,1985

(26)少刺角蜢AngulomastaxmeiospinaZheng,1985

棒角蜢亚科GomphomastacinaeBurr,1899

8.棒角蜢属GomphomastaxBrunnervonWattenwyl,1898

(27)大垫棒角蜢Gomphomastaxclavataclavata(Ostroumov,1881)

9.草蜢属PhytomastaxBey-Bienko,1949

(28)寡刺草蜢PhytomastaxmeiospinaChen,1981

(29)青海草蜢PhytomastaxqinghaiensisYin,1984

(30)天山草蜢PhytomastaxtianshanensisZheng&Xi,1994

(31)五刺草蜢PhytomastaxpentaspinulaGe,2021

10.褶蜢属PtygomastaxBey-Bienko,1959

(32)中华褶蜢(中华凹顶蜢)PtygomastaxsinicaBey-Bienko,1959

(33)黑马河褶蜢PtygomastaxheimahoensisZheng&Hang,1974

(34)长足褶蜢PtygomastaxlongifemoraYin,1984

(35)阿坝褶蜢PtygomastaxabaenisisZheng,Ye&Yin,2012

(36)缺沟褶蜢PtygomastaxnihilsulcusGe,2021

11.五刺蜢属PentaspinulaYin,1982

(37)异距五刺蜢PentaspinulacalcaraYin,1982

(38)独刺五刺蜢PentaspinulaunispinulaGe,2021

12.蚁蜢属MyrmeleomastaxYin,1984

(39)小垫蚁蜢MyrmeleomastaxpulvinellaYin,1984

(40)宽胸蚁蜢MyrmeleomastaxwideisQiu,2021

13.华蜢属SinomastaxYin,1984

(41)长角华蜢SinomastaxlongicorneaYin,1984

在我们认知中的蜢,是有翅的、艳丽的,这个种类却是特别的,就像是饱经风霜的秋后之树,失去叶片的光彩、秃零的大树...

现在回头去看,那时的鉴定没有方法,更没有贵人相助,过程是曲折的、惨烈的,翻看过很多的资料,以至于到今天,很多书籍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从基础描述再到大小,一丝不苟的在确定着,失望过、憧憬过、坚定着.....

最终目光停留在”比蜢属”这一页,一缕暖阳映射入我的心胸,或许在那时我就已经确定这就是我所需要的答案...

作者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学习的人,却在那一页那一段停驻了很久又很久....

THE END
1.怎么在家里养蚂蚱2、消灭天敌:在建巢穴前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消灭干净,因为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3、地面:巢穴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到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担不能太软,蝗虫产...http://m.qicaisi.com/bk-853934.shtml
2.草蜢图片动物昆虫自然风景草蜢图片,草蜢 草蜢特写 在树叶上的草蜢 大草蜢 绿色的草蜢 生物世界 昆虫 摄影 72DPI JPG 摄影图,图行天下素材网图片编号:20120817035423574161https://www.photophoto.cn/pic/14357034.html
3.昆虫草蜢的问题,高手解答朋友捉了5只草蜢他们是害虫吗?最重要的...蝈蝈,蛐蛐,蟋蟀,蝗虫,草蜢这几种昆虫有什么不一样? 蝈蝈学名为;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蛐蛐 也就是蟋蟀: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长角亚目,蟋蟀科蚂蚱: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直翅目,蝗亚目,蝗科,蚱蜢亚科草蜢: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 所有...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be22c935df8ec8212dd5700049e41525.html
4.音乐昆虫草蜢高音质在线试听音乐昆虫歌词歌曲下载外部播放此歌曲> 草蜢- 音乐昆虫 专辑:音乐昆虫 歌手:草蜢 还没有歌词哦https://m3ws.kugou.com/kgmixsong/xrz7ecd.html
5.草蜢:音乐昆虫价格:7元se65521543磁带/卡带零售草蜢:音乐昆虫,本店铺磁带图片均为实物拍摄图,有明显瑕疵的磁带一般都会在描述中注明。磁带均试听后发货,因为本店大多为年代久远的二手藏品磁带,完美主义者慎拍!另外全新的二手磁带拒绝退换货,请拍者注意!如果不放心磁带品质,请在前咨询详细品相,如果即已表示认同品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3_65521543.html
1.灶王爷的马是“I虫儿”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蟋蟀是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动物的统称,下有近600个属;灶马,学名突灶螽,是驼螽科/穴螽科昆虫,因为他们隆起的背部像单峰骆驼的驼峰,所以英文俗名称作camel cricket——骆驼蟋蟀,至于穴螽科,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自然栖息地在洞穴之中。 这些小家伙具备典型穴居生物的特征,双眼退化,光线强弱的变化并不会惊扰他们,另外,灶马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54894
2.绿茵场上的小能手探索蚂蚱养殖的秘诀与技巧接下来,就需要为这些小生命创造一个合适的栖息环境。这个环境应该包括足够空间来活动,以及适度光照和温度控制。同时,还必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如鲜叶或专用的昆虫饲料,这些都是促进它们健康生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管理策略:定期清洁与观察监控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工作至...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389659.html
3.蚂蚱在夏日的午后,当你漫步在田间地头,可能会发现一种熟悉的跳跃生物——蚂蚱。不过,关于这小家伙,有一个问题让很多人纠结:蚂蚱是益虫还是害虫?首先,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很多人可能觉得蚂蚱是害虫。它们蹦... 阅读全文 霍玮晓 14 次浏览 2024-11-18 中天华康资料库 1 共1 页 随机文章 这是主题创建的自定义...http://nba.tj-tongqiangu.com/tags-5486.html
4.降第一要务确保你饲养的小朋友保持最佳体重和免疫力水平在探讨如何确保饲养的小朋友保持最佳体重和免疫力水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蚂蚱养殖技术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生态友好的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自然而然,人们开始关注如何通过绿色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蚂蚱作为一种高蛋白、高营养价值的食物资源,其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对于提高产量、保障质...https://www.fhncgvtat.cn/qin-lei-yang-zhi-ji-shu/394767.html
5.除了食用之外现代社会还能将饲料利用起来做其他什么事呢首先,让我们从最基本的事实开始:饲料对于任何养殖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家禽、家畜还是昆虫类动物,高质量的饮食都能够确保它们健康成长,并产生出优质产品。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和改进饲料成分变得如此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些饲料在不同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https://www.wemvhjgm.cn/tu-pian-zi-xun/320893.html
6.蝗虫养殖技术与经济效益的探究蝗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昆虫资源,其生命周期对养殖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蝗虫从孵化到成熟大约需要20-30天。在这一过程中,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质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区特点合理调节这些因素,以确保蝗虫能健康成长。 https://www.pcr8nv7es.cn/qin-lei-yang-zhi-bai-ke/352292.html
7.养殖蚂蚱需要什么,有详细的答案给我在我国有一本《食用昆虫与菜谱》一书中也介绍很多昆虫的食用和营养,其中就有明确的介绍蝗虫体内含有蛋白质735%,氨基酸18种,总含量为203%,蝗虫体内还含有维生素B1、B2、E、A胡萝卜素和丰富的多种维生素,4种脂肪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常食用的种类有中华稻蝗,东亚飞蝗等。https://www.fobmy.com/news/show-1035730.html
8.蝗虫形态特征蝗虫饲养方法蝗虫价值→MAIGOO百科中文学名: 蝗虫 别称: 蚱蜢,草蜢,蚂蚱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直翅目 目录 形态及特征 生活习性 饲养方法 养殖棚建造 饲养管理 价值及其他 研究价值 食疗价值 详细介绍 PROFILE + 买购网原创图片,未经许可不能转载,版权声明 反馈 形态及特征 蝗虫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卵、...https://www.maigoo.com/citiao/254306.html
9.昆虫养殖前景怎么样?(10)篇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原产北美洲,50 年代从苏联引进我国饲养,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蝉养殖 蝉别称知了、爬杈、知拇吖、知了龟、蚂知了、蛣蟟等,属不完全...https://www.nygq.net/sites/post/Oxb4R9k0md
10.中国蜢总科昆虫初级识别图鉴(2024版)黄建华、黄原、周善义整理并报道了我国现生蜢总科昆虫现生种类32种(中国蜢总科昆虫名录,2009);而后,郑方强增补了2009-2013年所发表的部分种类(中国蜢总科分类研究,直翅目:镌瓣亚目,2013),使我国现生的蜢总科种类增加至36种;林立亮等(2014)发表了采于陕西地区的叉尾比蜢Pielomastax cladopygidium,并总结归纳了我国...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03/09/5364333_1122211664.shtml
11.草蜢摄影图昆虫生物世界摄影图库作品尺寸:6000*4000像素 作品格式:JPG 颜色模式:RGB 作品价格:40共享分 昵图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copyright@nipic.com。 相关搜索 户外蚂蚱动物草蜢昆虫自然生物背景海报素材摄影生物世界昆虫300DPIJPG ...https://www.nipic.com/show/4155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