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每天都需要在户外遛圈,又喜爱往草丛或林子里钻,更容易遭到蜱虫的毒手;狗狗身上一有蜱虫就会疼痛难忍,而且不早发现会越来越多,真是越看越心疼!!!
夏天到了,人们都开始规划一些出游活动,爱狗人士通常都会带着狗狗出行,这个时候,蜱虫也正打算活动活动寻找新的寄生物呢!其实不止人类,家里的宝贝(特别是狗狗)更会饱受蜱虫的侵扰。
我们人类尚能有意识自救,但汪星人和喵星人有口难言,我们更要细心照顾,让它们远离蜱虫的致命威胁。所以大家出行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做好预防工作;
蜱虫是常见的宠物寄生虫之一。平时隐藏在户外的草丛和叶子间,一旦有动物经过,就会趁机爬到身上寄生吸血。
我们先来认识这个可怕小虫子的真面目吧。
什么是蜱虫?
蜱虫:我很小,但我致病很给力
蜱虫,又称壁虱、狗鳖、草别子、牛虱、狗豆子、牛鳖子。没吸血之前只有芝麻粒大小,吸血之后犹如饱满的黄豆。
平日它们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寻机寄生在动物皮毛间。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螺旋体和32种原虫,是自然界仅次于蚊子的疾病传播媒介。
宠物感染蜱虫会有什么危险?
1.皮肤溃疡
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口器会深嵌在皮肤当中,不可强行移除。
然而狗狗或猫咪并不懂这个道理,瘙痒难忍时会用爪子抓挠,致使虫体脱落、口器残留,造成局部皮肤严重感染及肿胀。
2.贫血
作为典型的寄生虫,蜱虫靠吸取宿主的血液为生。且母蜱繁殖能力惊人,一次可产下2500-4000枚卵,如不及时处理,被严重感染的狗狗或猫咪就会失血过多、营养不良。
3.瘫痪
有些硬蜱在吸血过程中会分泌神经毒素,导致宿主运动神经的传导障碍,引起肌肉麻痹现象,称为蜱瘫痪。严重时甚至会麻痹呼吸肌,致使呼吸衰竭而死亡。
4.致病
前面提到蜱虫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和致病原体,所以被蜱虫叮咬有一定可能会留下严重后遗症,其中典型的有巴贝斯虫病(焦虫病)、立克次氏体病、莱姆病等。
巴贝斯虫病
又称为焦虫病,是蜱传染病中对狗狗和猫咪威胁最大的病之一。
巴贝斯虫是一种血液寄生原虫,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染。它能够破坏血液红细胞,发病症状是尿液带血(血红蛋白尿)、黄疸、发热、严重贫血、迅速消瘦等。若治疗不及时,尿颜色会变成如酱油般的深褐色,危及生命。
典型症状
血尿、酱油色尿
立克次氏体病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败血症。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致病性微生物。本病特征是出现周期性发烧、流粘液性或脓性鼻涕、呕吐、呼吸气味恶臭;后期可出现皮肤糜烂、四肢水肿、腋下和腹股沟皮肤红斑脓疹、肠胃炎、麻痹惊厥等情况。
发热、贫血
莱姆病
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以蜱为传播媒介,明星歌手艾薇儿也曾患过此病。
感染的宠物大多只会携带病原不会有临床症状。发病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嗜睡,发展后期表现为对关节的破坏,病体会四肢僵硬、关节肿痛,出现跛行的情况。
关节肿痛
5.威胁主人健康
蜱虫所致病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包括以上提到的三种疾病),也就是说人类和宠物都有可能患上,如果不清除蜱患,蜱虫也会威胁到日夜相处的人类。
一旦发现了叮在身上的蜱,千万生拉硬拽。蜱虫头部有倒勾越拉越紧,这样做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导致继发感染,再去医院取头也极为麻烦。
如果发现狗狗或猫咪身上有蜱虫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
1.马上带到宠物医院让专业医生来处理!
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打麻醉,等蜱完全麻醉软化再用镊子夹出。
2.当然到了迫不得已必须自行处理时候,也有方法:
酒精法
高浓度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迅速镊子夹出。但非专业人士操作,还是容易留下口器。
刺激法
烟头、香头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迫使其慢慢退出,但当蜱虫过多时,这种方法就不好使了。
驱虫药法
使用外用驱虫药,蜱虫就会死亡,自动脱落,最后给患处消毒防止感染。这种方法简单,但是蜱虫不会马上死掉和软化,需要较长的周期。
怎么预防蜱虫?
1.定期使用驱虫药
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外部驱虫。一般寄生虫四周便可生长成型,因此建议外驱一个月一次。特别是经常外出的狗狗更要保持高频率的驱虫。
2.定期梳理毛发
梳理毛发,不仅可以预防毛球症、增加和狗狗、猫咪的情感交流,你还可以借此仔细查看宝贝的皮肤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从小症状遏制。
3.尽量少带宠物去草丛
避免带狗狗进入未修剪过和未除虫的草丛,如果去远处出游请提前做好体外驱虫,并随身携带宠用的杀虫喷剂。
4.外出后立即检查
蜱虫喜欢在薄层皮肤位置附着,比如脸部、耳廓、四肢和趾间。因此带狗狗散步后,要特别检查以上部位,以免把蜱虫带回家门。
铲屎官只要做好这四步,就能让狗狗和家人远离蜱虫的威胁!
你记住了吗?
如有其他的问题需要了解也可以留言,我会搜集留言给你们解决方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