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怎么办?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是去医院。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少人看病也有了新途径——上网。当感觉哪里不舒服时,只需打开电脑或手机上的百度搜素引擎,输入大概的症状,立马就能诊断出得了什么病,并开出药方,患者只需到药店照方抓药,整个诊疗过程最快不过十分钟。如此看病,既省时又省钱。可是,上网看病靠谱吗?
足不出户能看病?
“百度医生”已经越来越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记者在随机调查中发现,受访的20名年轻人中,有17名表示有用“百度医生”为自己诊断病情的经历。受访的10名中年人中,也有3名表示会使用“百度医生”为自己诊断一些常见疾病;有1名表示会将“百度医生”的诊断作为参考,最终还是要到医院接受检查。随后,记者走访了青海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等十几个门诊室的专家,这些专家几乎都遇到过患者在到医院接受治疗前有通过“百度医生”为自己诊断的情况,其中以年轻人居多。
患者信网络医生郁闷了
事实上,“问医生”是百度推出的一项免费服务,根据百度网站上提供的数据显示,有超过3亿人(次)在百度知道上得到过帮助,而在“问医生”上提问并得到解答的超过2亿。人们迫切需要得到医疗问题上的帮助的心情已经显而易见。可是,盲目的相信“百度医生”,无疑会给医院医生的工作带来困扰。
省城某三甲医院的林医生前不久便受到患者的“刁难”。“医生的诊断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的,可是居然有患者反问为什么我的诊断跟他在网络上的诊断不相符?指着我说你这么年轻到底靠不靠谱。”说起这些林医生就气不打一处来,“你觉得我不靠谱干吗挂我的号?我十几年的医学专业是白学的?”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田萍曾遇到一名患者,“这名患者感到不舒服,就在网上查询之后觉得自己又像肝癌,又像胃癌,又像食道癌,最后抑郁了。他到医院诊断后,其实就是普通的胃病,你说害人不害人?”
为了消除患者的疑虑,医生往往要花费更多的口舌来解释自己的诊断为什么和百度的诊断不同。一名医生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例如右下腹疼痛,“百度医生”的诊断通常是阑尾炎,一些患者就确信自己是阑尾炎,到医院不加诊断就要求医生割阑尾,可是就拿女性来说,右下腹有多个脏器,如果患者无法准确的描述病情,像黄体破裂、宫外孕、卵巢肿瘤等情况都要考虑,很难单纯凭右下腹疼痛就能诊断出病症。
网络误诊延误病情
五十多岁的刘新发家住互助土族自治县。一天,他在农田里干活,突然感到上腹有些疼痛。起初,他并没有在意,后来,疼痛加重,他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儿子。刘新发的儿子并没有立即带他去医院,而是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上的百度搜索引擎,输入了父亲所描述的症状,“百度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刘老汉很可能得的是胃病,并开出了一些治疗胃疼的药。小刘照单抓药。可是,刘新发一连吃了几个月,病情并没有好转。小刘这才带父亲去了医院。医生通过对刘新发病情的询问和一系列检查,诊断刘新发所得的并不是胃病,彩超等检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最终医生出具的诊断结果让刘新发父子俩吓了一跳——原发性肝癌晚期。
青海省人民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梅春说,正是因为错误的诊断导致刘老汉病情的延误,最终原发性肝癌发生转移,如若发现得早,还没有转移,通过手术治疗等手段治疗效果会比较明显。如今,治疗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
青海省人民医院内科专家、主任医师刘小梅认为,许多“百度医生”的诊断都是片面的、肤浅的,缺乏综合分析和一些必要的检查手段。
“百度医生”也有可爱之处
防止误诊也是“百度医生”的可爱之处。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三楼某门诊室门口记者遇到了黄女士。前不久,黄女士的儿子得了疝气,医生建议做手术,可是黄女士不愿儿子小小年纪就做手术,想要保守治疗,询问有无服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的可能性,医生的答复是必须要做手术。随后黄女士询问了“百度医生”,“百度医生”告诉黄女士不用做手术也能治疗疝气,最终她权衡再三决定按照“百度医生”的建议试一试。通过“百度医生”的方法,黄女士儿子的病情得到缓解。自此,黄女士一有不舒服就询问“百度医生”,她认为“百度医生”没有利益方面的因素,在选择治疗方法上可能更加客观、公正。
而一些涉及隐私的疾病也让不少市民难以开口,询问“百度医生”也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
家庭医生或能缓解“百度”依赖
对于如何缓解百姓对“百度医生”的盲目依赖。有人认为,如果全科家庭医生全面展开,每个社区,每个家庭都像国外那样有小诊所覆盖,家庭医生掌握了患者和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有问题的时候,患者就会去咨询专业的医生而非只能咨询百度了。
樊新峰说,“百度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家庭医生的工作内容。
早在2011年,西宁市就开始依托社区的全科医生和农村的乡村医生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家庭医生的尝试,在2013年7月这项工作正式全面开展,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家庭已有50.2万户签约了家庭医生。可是,从家庭医生的工作内容来看,更多是为了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保障居民小病不出门。以目前基层医疗的人员配备情况,不具备为城乡居民提供类似欧美国家的家庭医生的可能。
城镇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的“不感冒”也加重这一工作开展的难度。“有病就到大医院看了。”市民杨清华先生说。有病选择大医院而不信任社区医院是目前在西宁市民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樊新峰说,加强基层医疗队伍的建设,能够缓解市民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不信任,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