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的对象没有区分,而护士工作的好坏则有区分。
——单珍卓玛
她利用会藏汉“双语”的优势
编制完成了“双语”版肝包虫病宣传手册
她常深入周边企业、学校、村落、寺庙
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
她用自己方式
为了牧民群众的健康
奉献着青春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单珍卓玛作为一个85后的护士长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单珍卓玛,1986年出生,藏族,中共党员。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肝胆一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甘孜州人民医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甘孜州“优秀医务人员”
★2017年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
★2018年第21届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
★2018年四川省“大美医者”提名奖
★所在团队获甘孜州“全州示范团体”荣誉称号
★四川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
温暖热情,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她坚持攻读大量的专著和专业杂志,虚心向知名专家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她用勤勉敬业、热情和爱心,打造了自己闪亮的青春。她常说:“护理的对象没有区分,而护士工作的好坏则有区分”。无论是闲暇时,还是工作中的她总是面带笑容,认真询问,耐心解答,并且做到百问不厌,百答不烦。
病房里的患者,无论男女老幼。有不少患者风趣地说:“看见卓玛护士微笑,我们的病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
她常跟随医疗队,翻山越岭深入村落、寺庙筛查包虫病患者、送医送药,克服艰辛、无怨无悔。她正是用这种方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救死扶伤,急患者之所急
为了减轻牧民群众患包虫病的痛苦,作为包虫病治疗中心护士的单珍卓玛认识到光看病送药还不够,还要让他们少得病。于是她把改变农牧民患者不良习惯,改变“看病先打卦,吃药不动刀”的就诊意识为己任,利用会藏汉“双语”的优势,编制完成了“双语”版肝包虫病宣传手册200余份。
在下乡时,她深入乡、村、寺院、学校讲解包虫病防治知识,患者康复护理常识,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减少病人痛苦,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因为重视预防工作,在部分牧区,包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惠及牧民群众达2万多人。与此同时,单珍卓玛和她的同事积极参与了伽玛刀治疗肝包虫病的基础性研究,建立了400余份肝包虫病人术后随访档案,这在甘孜州尚属首例。
单珍卓玛从2011年开始,跟随医疗队深入包虫病高发的地区石渠县、白玉县、新龙县、色达县、雅江县、炉霍县、道孚等县筛查病人,行程达上万余公里。
当石渠雪灾,单珍卓玛和她的同事依然战斗在筛查病人的第一线,为了让患者及家属接受肝包虫手术治疗,有可能要做几天的思想工作,但一次成功的手术能够改变肝包虫患者的一生,作为藏家女儿,她感同身受,次次都是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
接触病人的机会多,被感染的机率也就更大。在某次下乡工作期间,她一直咳嗽不止,但她仍然坚守岗位,在高海拔地区圆满的完成筛查病人的任务。
在回院后的一次常规体检中,发现她患上了肺包囊虫病,发现时病体已经有鸡蛋般大小,但她仍然坚持到所有工作交接完成后,于2012年1月进行肺包虫切除术,在身体康复之时,她回到了临床工作的一线,她说:“这里的病人需要我,并且现在的我作为一个包虫病患者,我更能理解这里的患者需要我。”
坚持学习,技术上精益求精
单珍卓玛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没有停止专业知识的学习。面对护士长这一新的角色,她不断钻研管理知识,积极进修,并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从改变科室管理模式,规范护理质控方式着手,创建了该院第一个品质管理圈——“雪域天使”、着手编写了包虫病护理常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服务社会,积极做公益
单珍卓玛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性活动,是一名为群众所熟悉的健康大使。除了在医院里组织病员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她还经常深入周边企业、学校,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