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狗常见体内寄生虫及驱虫方法企业库

猫狗们,你们以为养个猫狗给吃給喝就够了吗?猫狗们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呵护猫狗并关心猫狗的健康,驱虫是关乎猫咪健康的一件大事,别等!在这里,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下为猫狗驱虫的方法,当然给猫狗驱虫分为体内驱虫和体外!

万物躁动的春天,正是驱虫的好时节,寄生虫虽小,对猫狗的影响确是极大,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猫狗死亡。寄生虫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潜伏期阶段,猫狗通常不会有太明显的反应,因此也非常容易被家长们忽略,错过{zj0}治疗阶段。一旦病发,猫狗痛苦,主人也心疼、操心。了解后猫狗常见的寄生虫,可以帮助主人们更及早的发现寄生虫,避免爱宠遭受痛苦,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蛔虫:

呈淡黄白色,头端有3片唇,体侧有狭长的颈翼膜。犬蛔虫的特点是在食道与肠管连接处有一个小胃。雄虫长50~110毫米,尾端弯曲;雌虫长90~180毫米,尾端直。狮蛔虫(狮弓蛔虫)颜色、形态与人蛔虫相似,但无小胃,雄虫长35~70毫米,雌虫长30~100毫米。

症状与危害:蛔虫病是人、畜、兽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猫狗在感染蛔虫后,会逐渐消瘦,腹围增大,发育迟缓,呕吐,异嗜,大量感染时引起肠阻塞、套叠,甚至肠穿孔,蛔虫幼虫经过肺,有呼吸系统症状,咳嗽,严重时呼吸困难,表现为肺炎。蛔虫非常影响猫狗的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

钩虫:

钩虫为淡黄白色小线虫,头端稍向背侧弯曲,口囊很发达,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有3个犬齿,各齿向内呈钩状弯曲。雄虫长10~12毫米,雌虫长14~16毫米。狭头钩虫两端稍细,较犬钩虫小,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有1片半月状切板。雄虫长5~8.5毫米,雌虫长7~10毫米。

症状与危害:严重感染时,粘膜苍白,消瘦,被毛粗刚无光泽,易脱落。食欲减退,异嗜,呕吐,消化障碍,下痢和便秘交替发作。粪便带血或呈黑色,严重时如柏油状,并带有腐臭气味。如幼虫犬量经皮肤侵入时,皮肤发炎,奇痒。有的四肢浮肿,以后破溃,或出现口角糜烂等。经胎内或初乳感染犬钩虫的3周龄内的仔犬,可引起严重贫血,导致昏迷和死亡。

心丝虫:

症状与危害: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慢性咳嗽,但无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症状,运动时加重,或运动时病犬易疲劳。随着病情发展,病犬出现心悸亢进,脉细弱并有间歇,心内有杂音。肝区触诊疼痛,肝肿大。胸、腹腔积水,全身浮肿。呼吸困难。长期受到感染的病例,肺原性心脏病十分明显。末期,由于全身衰弱或运动时虚脱而死亡。病犬常伴发结节性皮肤病,以瘙痒和倾向破溃的多发性灶状结节为特征。皮肤结节为血管中心的化脓性肉芽肿炎症,在化脓性肉芽肿周围的血管内常见有微丝蚴。X线摄影可见右心室扩张,主动脉、肺动脉扩张。

绦虫:

也称犬复孔绦虫,囊宫绦虫科。体长100-400毫米,节片共约120片,长形,最阔约3毫米。头节小,稍呈菱形,有棒形的顶突,环生3—4列小钩。体色淡红带黄。寄生在狗、猫等肉食兽的小肠内,严重感染时引起肠阻塞、贫血等症状。中间宿主是犬蚤、犬虱等。寄生于猫狗肠道内的绦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犬绦虫(犬复孔绦虫、瓜实绦虫)、线中绦虫(中线绦虫)、泡状带绦虫(边缘绦虫)、豆状带绦虫(锯齿绦虫)、多头带绦虫(多头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豆氏裂头绦虫)。

症状与危害:除了猫狗会偶然地排出成熟节片外,轻度感染通常不会引起主人注意。严重感染时呈现食欲反常(贪食、异嗜),呕吐,慢性肠炎,腹泻、便秘交替发生,贫血,消瘦,容易激动或精神沉郁,有的发生痉挛或四肢麻痹。虫体成团时可堵塞肠管,导致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和肠破裂等急腹症。

如发现病犬肛门口夹着淌末落地的绦虫孕节,以及粪便中夹杂短的绦虫节片,均可帮助确诊,节片呈白色,最小的如米粒,犬的可长达9毫米左右

球虫:

球虫病病原体为等孢属球虫,肉眼不可见,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球虫会引起猫咪腹泻,便血,尤其是幼猫可能会严重腹泻,便血,脱水,营养吸收障碍,血糖降低和严重的神经症状,严重影响猫咪的生长发育,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治疗:

常规驱虫是无法杀死球虫的。

百球清、信必治、芬苯达唑

一般驱球虫是要连续用药一周到十天

ps:美国辉瑞PfizerAlbon犬猫驱球虫和球虫肠炎药(便血)据猫友反应效果不错。

滴虫:

滴虫的学名为"贾第虫",猫咪感染后的症状有软便,果冻便,呕吐和便血,和球虫一样对幼猫都是危害更大的。同样需要做便检才可以确诊。

1甲硝锉服用方法:按体重服用,具体药量请遵医嘱。

一般是{yt}半粒,服用一周。

2“芬苯达唑”服用方法:5~10斤猫咪,一日一次,一次一片。

芬苯达唑对猫咪的肠胃刺激小,甲硝锉长期服用容易引起食欲不振。

钩虫主要寄生在猫咪的十二指肠内,所以也被称作十二指肠钩虫。它会勾住小肠粘膜吸食宿主血液,并且释放抗凝素不让血液凝结,以便在伤口上反复吸血。带血腹泻或者粪便带血,成黑色,柏油状;体重下降;身体虚弱和脱水。大量的钩虫会造成猫咪贫血甚至死亡。是危害非常大的一种肠道寄生虫。

治疗:

常规驱虫就可以消灭钩虫,一般的广谱驱虫药都可以。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例如拜耳内虫逃,妙巴等。

弓形虫:

弓形虫存在猫的肠道中,当猫吞噬了带有弓形虫的卵囊的肉类,这些卵囊会进入猫咪的消化道进行孵化和繁殖。弓形虫还会穿过肠上皮进入猫咪淋巴组织和血液中,也就是检测弓形虫的时候不单要查粪便还要检测血液。

感染弓形虫的猫咪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怀孕母猫容易流产的症状。

一般广谱的驱虫药是无法驱除弓形虫的,基本都需要在医院确诊后,单独进行输液或者口服{tx}驱虫药。使用磺胺类药物,以磺胺-6-6甲氧嘧啶效果{zh0},60-100mg/kg体重,配合甲氧苄氨嘧啶14mg/kg体重,口服每日一次,连用4日,首次剂量加倍。或克林霉素,12.5mg/kg,口服或肌肉注射,每日2-3次,连用3-6周。(此药方和用量为百度知道结果,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及其方法请一定遵循医嘱)

顺便科普下弓形虫,只有首次感染弓形虫的猫会在感染最初两周内传播虫卵。而且,猫粪中的卵囊要“孵化”{yt}才具有传染性。如此算来,准妈咪养到一只刚好具有危险性的猫的概率应该是不大的。而且,目前{wy}确认的终宿主是猫科动物。狗虽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但是它的粪便和排泄物都没有传染性,单纯和狗接触不会感染弓形虫病。

THE END
1.猫咪驱虫药怎么用?千万别犯这些使用误区3.驱虫滴剂的包装袋在使用完之后要及时扔掉,避免猫咪舔舐后出现中毒现象。 以上就是关于猫咪驱虫药的正确使用方法了,注意,猫咪一些少见的寄生虫,如钩虫、弓形虫、心丝虫等,是常规的驱虫药不能驱杀的,遇到这些寄生虫感染的情况,要及时去宠物医院治疗。https://www.isdpp.com/xq-10102.html
2.小猫多大可以驱虫?驱虫有什么注意事项?最后,在给猫咪驱虫完毕之后,也要观察一段时间猫咪的症状。如果出现轻微的精神萎靡,爱睡觉等现象,是正常的,不用过于担忧。如果这些现象持续时间很长,或是猫咪的状态非常不对,那铲屎官要及时带猫咪去宠物医院。不过这种情况在我们家发生的很少,我平时都很注意猫咪的健康问题,每月一次的福来恩驱虫从来没有断过。现在大家...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20112/012022_983182.html
3.猫去宠物店驱虫多少钱养宠课堂当决定带猫咪去宠物店驱虫时,价格想必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那带猫去宠物店驱虫多少钱呢?宠物医生告诉你们,猫去宠物店驱虫的价格会因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常见的体外驱虫,如使用滴剂来预防和去除跳蚤、蜱虫等寄生虫,价格通常在 50 元至 150 元之间。体内驱虫,用于防治蛔虫、绦虫等常见肠道寄生虫,价格...http://rp.rp-pet.com/ackt/451.html
4.蓝白英短的优点缺点:猫如何体外驱虫英短蓝猫的驱虫需进行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一般体外驱虫每月一次,体内驱虫需成人前一个月一次,成人后1~3个月一次。 猫体内驱虫药主要有米尔贝肟和吡喹酮,其中米尔贝肟的安全范围更广,体外驱虫药主要有虫草素和非普萘洛尔。 猫耳朵里吸血的虫子一般是螨虫。 建议主人在发现虫体的第一时间送宠物医院就诊。 因为清除螨...https://m.syt126.com/pet/2022/20221025203003_303252.shtml
1.如何科学给宠物打驱虫药和疫苗(猫咪驱虫药和疫苗的正确使用)需要选择正规的宠物医院进行操作,在给猫咪打驱虫药和疫苗时。这样可以保证操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家庭驱虫的方法 家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除了给猫咪打驱虫药。注意家庭卫生等,比如定期清洁猫咪的窝和玩具。 宠物的饮食和营养 宠物的健康与饮食和营养密切相关。需要注意饮食搭配和营养均衡、要想...https://www.pettb.cn/article-19558-1.html
2.幼猫驱虫多久一次?注意事项有哪些?凤凰网山东通常幼猫在2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进行驱虫了,为什么说是2个月呢?因为2个月大的幼猫已经开始逐渐断母乳,这个时候它们的免疫力比较低,容易感染寄生虫,所以这个时间给小猫驱虫最为合适。 第一次给幼猫驱虫建议带猫咪去宠物医院,医生会教你如何用药以及如何正确给猫咪驱虫,这样以免第一次驱虫的时候手忙脚乱的。像我第...https://sd.ifeng.com/c/7zHP7EEIRNo
3.猫咪体内驱虫(全面篇)球虫跟弓形虫都是需要购买专门的驱虫药,而且快乐红糖在市面上卖的比较多,而且很多猫咪去医院开也有开这一款,也确实有些猫吃了有效果,但是网评也有很多负面消息,这一款是没有正规批准文号的兽药,按照严谨的说法可以说是假药,虽然没有标,但是很多宠物医院也是有用的这款,反正看个人吧,我就不建议了,毕竟负面评价挺...https://m.douban.com/note/77422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