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了,可能出现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发烧,出虚汗等症状。其实感冒不是大问题,成年人都有体会,感冒吃不吃药,大概一周多的病程也基本好了。但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成人药,家长就不敢给孩子用了,而看着孩子自己扛,又于心不忍,于是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药和治疗方法。但是有的家长不太了解感冒有分寒症、热症,现在医院里这样严谨对症下药的也不多,导致有的时候寒症用寒凉药,热症也用寒凉药,只要能降温,就觉得是有效,其实发烧是人体防御机制在抵抗外邪的体现,一昧压制反而雪上加霜,寒或热没有排出,都会留下后遗症,比如久咳不遇,抵抗力差,脾胃不好面黄肌瘦等。可惜大家没有把这些前因后果联系起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孩子就这么凑合着,用自己的体质硬扛着。
第一阶段
最初,多是受风受寒,比如蹬被子了,身上出汗后吹风等,受寒后的症状通常有:手脚冰凉、怕冷、舌苔发白、头疼、咳嗽、鼻塞、流清水鼻涕。
这个阶段,寒邪刚刚进入体表,不用特别用药,只须运用一些解表驱寒的方法调动身体自己的防御调节功能就可以达到痊愈的效果。有的家长有一些朴素的治疗感冒的观点,如多喝热水、多休息等,这些都是给身体创造自我调解的条件。其中多喝热水是为了补充津液和让身体出汗,但热水的发汗效果并不好,水喝多了也会加重身体负担,可以用一些食疗的方子,如:
葱白豆豉水
生姜红糖水
紫苏叶煮水
通常的经验是只要发出汗来,感冒也就好了大半了。也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泡澡,也是非常有效而经济的方法。
煎中药一般孩子不宜入口,一些解表驱寒的中成药颗粒,喝起来甜甜的孩子会比较好接受,能自己对症的家长可以考虑服用。但用上面说的几个方法实际上大多已经能奏效。
第二阶段
如果感冒的第一阶段没有及时发现和调整,寒邪继续入侵,这时候身体内部的防御机制就开始抗击外邪,症状最明显的就是:发热。会出现鼻塞,流黄鼻涕,咽痛口干,出汗,舌头尖红,咳黄痰等。这个时候一方面驱寒,一方面散热。小孩子本身阳气盛,不宜用过凉的药去压制,板蓝根、双黄连这类寒凉中成药,容易使孩子阳气受损,脾胃虚弱,简单说就是抵抗力下降,感冒容易反复发作。这时候可以使用小柴胡颗粒,有解表散热的效果。等到热差不多散尽,就是寒邪抵御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进入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中如果持续高烧,这时候可能还会引发积食等问题。这时候最好遵医嘱,找到靠谱的中医调理。不建议使用抗生素吊水压制寒邪的方法,因为会很伤孩子身体。但这就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了,同时也是对家长们的医学知识基础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极大考验。
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的症状:鼻涕和痰还有,慢慢由黄转清,断断续续。这时候切忌用凉药压制。可以仍像第一阶段那样食疗和艾叶泡澡泡脚,也可以视具体情况无为而治,静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