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社区是一座城市的细胞,是现代城市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在诞生于2011年12月30日的深圳龙华新区,基层社区党组织建设正经历着一场创新洗礼。
面对新时期基层党建与社区发展遭遇的新课题:社区党组织统领社会建设的能力不够强;社区组织力量蓬勃发展,有待整合资源进一步强化其服务功能;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发展速度减缓……龙华新区以各级派驻社区队伍的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整合下沉社区的各级资源,探索建立“队伍联派、议题联提、决策联议、任务联担、责任联督”的“联派联动”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多元互动、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发展及社区力量发展的多赢局面,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瓶颈凸显“老党员”遭遇新课题
郑叔是龙华新区比较资深的社区党支部书记之一,经历了从村委会到居委会再到工作站的所有基层变革。谈起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发展,这位“老党员”连连挥手,“形势有些不一样了,压力比较大”。
郑叔口中的“形势”指的是:居、站、企(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分设后,社区党组织统领社区发展的资源与手段大幅减少,因而亟须重新在社区事务中寻找自身定位,以更好地发挥引领社区发展的作用。同时,社区党务干部对新形势下的社区党建研究不够深入,对社区改革普遍感觉不适应,参与党建工作意识不强,这些都影响了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目前,基层党建联动性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不少机关干部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感情,而社区党员群众“自下而上”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渠道也不多;社区之间、社区与部门之间也缺乏长期的沟通交流机制。同时,社区层面活跃着市党代表、机关党员干部、专职党务工作者等多股力量,彼此之间缺乏联动,未能形成合力,作用发挥受到局限。
当下,社区股份公司的经济转型任务依然艰巨,有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个别居民生活比较困难,治安维稳压力很大,这些情况也让曾做过社区领头人的郑叔着急。
破题之策一个“联”字显智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而党建工作是“龙头”,是驱动全局的“中枢”,是推动发展的“内力”。
新区首先着手建立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党建工作联派机制,如社区“第一书记”由办事处党工委发文任命、社区“专职副书记”采取新区党工委和基层党工委联合选派;党建督导员由各基层党工委和社区党总支(综合性党委)分级下派,社区综合性党委(党总支)选派一名班子成员担任居民党支部党建指导员。
新区党工委同步编制“联派”责任网络,明确提出将社区党建“联派联动”机制作为推动新时期基层党建与社区发展的治本之策来抓,列入新区党工委党建工作议程,新区党工委书记为“联派联动”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为重要责任人,新区各职能部门作为“联派”工作具体参与者,从而形成“上头(纵向)有靠山,中间(横向)有资源,基层有参与”的上下贯通的格局。
在此基础上,新区进一步围绕“联”字深耕细作,探索建立社区力量参与社区发展“议题联提、决策联议、任务联担、责任联督”的“联派”职能体系。
当机制层面的构架渐趋成型,新区继续在实际操作层面寻求突破,实行“培训推动”、“典型带动”以及“会议促动”,建立社区力量之间的“联动”机制,力求形成“先进带后进,比学赶帮超,社区党组织带动社区组织发展并最终带动社区发展”的多赢局面。
“一个联动平台”——“社区议事厅”建设工作被提上日程,新区通过定期举行社区议事厅等方式,召集各派驻社区队伍、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社区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群众代表等商议社区事务。同时,探索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摸索出“四议一呼”工作法,推行党员提议、居民党支部建议、社区综合党委商议、基层党工委审议和市党代表呼吁,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社情民意收集、商议、办理工作体系。
近日,新区出台了《关于实施社区党建“联派联动”机制的试点工作方案》以及《关于选派第一书记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8项配套制度文件,形成“1+8”制度框架,将“联派联动”机制体系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
践行之力党建创新激活社区建设
车行民治大道,看着宽阔的柏油马路,路口井然有序的行人,民治办事处工作人员小袁心情相当舒畅。而就在几个月前,这条交通干道还因路面破损严重、常年交通拥堵以及施工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发居民强烈不满。
民治大道的变身正是龙华新区实行“联派联动”机制后基层发展的典型案例。
在新区,“联派联动”机制经过半年多试点,其对于基层党建与社区发展的助力已开始凸显,社区力量从过去各自为政逐步转向齐抓共建,一批了解社情实际和掌握社区工作方法的机关干部开始走入社区居民视野,社区中一部分居民党支部的威信及党建骨干力量的党建素养与业务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在观澜樟坑径社区,社区股份公司的部分股民因为土地纠纷持续上访,社区一度被外界称为“上访村”。新区党工委通过“联派联动”机制安排新区班子成员挂点该社区,观澜党工委向该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和挑选1名年轻优秀党员干部驻点该社区。挂驻社区干部和社区综合党委班子积极努力、多方协调,帮助社区挽回经济损失400万元。社区第一书记牵头构建了社区“大综治”格局,实现综治信访案件调处率100%,近3个月实现零上访。
在民治办事处,“社区议事厅”如今已家喻户晓。在这个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的社区议事平台里,可以看到社区各方的代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物管、业委会、关工委、老年协会、社区股份公司等,幼儿园与学校也不时派代表参加,而居民可随时听证,办事处的党建指导员则列席会议。
党组织牵头组织议事厅,激活了社会各界力量共建和谐社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善治格局在民治已初具规模。如今新区定期召开“议事会”的社区议事厅已达10个。新区组织部门正组织起草社区议事厅管理办法,计划在年底前,完成“一社区一议事厅”的建设目标,并进行制度化管理,实现社区议事厅建设标准化、运作规范化、议事常态化、管理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