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本国民药妆店从3月下旬开始便在店内设立了“驱蚊商品专柜”,售卖商家们推出的各类产品。这比往年提前了约1个月。
药剂师富山俊辅表示:“自去年爆发登革热以来,人们越发认识到蚊虫叮咬的危害性。”往年进入7月之后,驱蚊产品才会开始热卖,而今年,提前几个月销量便开始一路上升。
据大日本除虫菊公司资料显示,驱蚊产品一般被归为两大类。一种是蚊香一样的杀虫产品,另一种则是花露水喷雾一样的驱虫产品。
杀虫产品大多数采用合成除虫菊酯,通过损害蚊虫神经系统达到杀死蚊虫的目的。哺乳类动物自带的酵素可以抵挡此类药品的负面影响。通过稀释合成除虫菊酯浓度,也可以有效取得驱虫效果。
而驱虫产品则更多使用避蚊胺,通过麻痹蚊虫感知二氧化碳和温度的感官神经,使其无法找到适合叮咬的目标,从而达到驱蚊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商品对登革热的传播者白纹伊蚊没有直接作用。
日本旧药事法规定,凡是具有传播危险病毒的蚊虫被定义为害虫,针对害虫的有效防范药品将获得国家认定,归为“准标准药物”、“医药品”。
而没有获得国家认定的药品,则被归为杂项商品,没有防范功效。很多悬挂类驱虫产品被归为杂项商品,由于获得国家认定耗时太久,商家也只好将新产品作为杂物进行销售。有商家对此表示不满,他认为法律没有与时俱进,不切合实际。
如何有效抑制蚊虫泛滥
只要有水的地方蚊虫就能繁殖。从虫卵到成虫,生长周期仅有两周。因此,人们最好每周都对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不给蚊虫滋生的机会。当气温超过15度时,蚊虫就会开始叮咬,而当气温达到26~32度时,蚊虫叮咬最为活跃。
端午节即将到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端午节粽子安全消费提示。消费者在选购、贮存、烹煮和食用粽子时,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二是对于真空包装类和速冻类粽子,购买后按照标签所示方式保存,并按照标示食用方法加工食用。散装粽子注意适量买入,最好是现吃现买,避免粽子变质。
三是食用前要彻底清洗双手,冷藏或冷冻过的粽子,在食用之前应加热至中心温度达75摄氏度及以上,吃剩的粽子不应重复加热超过1次,不要食用馅料已发酸、发苦或口味不正的粽子。
端午节临近,记者探访节日食品市场——去铅华“素颜”粽子受宠保安全部门监管蛮拼的
消费更实在
散装粽子热销
记者昨日走访我市部分超市和农贸市场发现,随着端午节的临近,粽子等节日产品已经开始热销。除了味道各异的粽子外,咸鸭蛋、皮蛋等食品也受到青睐。
在城区沃尔玛等超市,散装粽子、简装粽子、礼盒装粽子样式各异,营造出浓郁的端午气氛。散装粽子、简装粽子今年风头不小,所占总量并不比礼盒装粽子少。记者看到,散装粽子主要分为甜粽子、咸粽子和鲜肉蛋黄粽子,价格在2.9元至8元/个之间。简装粽子一般都是两个装,每个重在100克到140克之间,每袋价格在20元左右,口味也很多元化,有鲜肉粽、豆沙粽、蜜枣粽等。“散装粽子相对便宜,销量也比较好。”据超市销售人员介绍,礼盒装粽子包装精美,平均价格在200元左右,最贵的礼盒装粽子价格达到698元,“市场反应比较平淡”。
粽子“DIY”
传统做法回归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自己包粽子又流行了起来。正是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端午前夕包粽子的原材料也开始热销。
在城区建设街农贸市场内,几位市民正在选购粽叶、糯米、蜜枣、葡萄干、白糖等包粽子所需的原材料。市民李德贵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动手包粽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端午节前后这些原材料都卖得很快。“粽叶5元一斤,糯米5元一斤,蜜枣10元一斤。特别是粽叶,只有现在这个季节才有的卖,销售特别好,摆出来两三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了。”
监管全方位
杜绝问题粽子
端午节节日食品种类繁多,质量可有保障记者昨日从食药监部门了解到,为确保广大市民端午节“舌尖上的安全”,连日来,全市食药监部门组织开展了食品市场大检查,重点对粽子、咸鸭蛋、皮蛋等节日食品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执法人员教育和引导经营户守法经营,自觉杜绝问题粽子。同时,委托检验机构开展市场抽验,对可能违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进行检测,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将立案查处并追踪溯源;对于未能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粽子包装破损的,责令进行下架销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