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听故事的软件有哪些

避免耳朵发炎的不二选择——塞那Z50sProMax夹耳式耳机评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德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最近耳朵奇痒,用棉签擦拭还有一些液体,去医院看说是湿疹,要上药膏,入耳式耳机就不能用了,头戴式有点捂耳朵,考虑入手一个不用插入耳道的耳机,夹耳式耳机感觉还是比较新鲜,于是入手了sanag塞那Z50SProMax,希望小白鼠成功上岸。

耳机的颜色还是蛮多的,原本想要个粉色,对比了半天,还是入手了万能的白色,白色+浅灰色还是很耐看的。

发货很快,下单第二天就到了,一看发货地,深圳,好家伙,原来同城。

外包装是深蓝色,外盒上套了一个老外帅锅,做的很精致。

侧面标明了耳机的黑科技,这些科技在实际使用了才知道到底是什么

背面是耳机的参数,经常用耳机的人一看就明白了

打开盒子就看到耳机本体静静的躺在盒子里

耳机整体像一个鹅卵石,表面是细腻的磨砂手感,不容易打滑,也增加了精致感。正面一个浅灰色的logo并不突兀

打开盖子,里面是型号制造等各种参数,带一点蓝色的灰,很耐看,白色的耳机静静的躺在盒子里

跟普通耳机不一样的在于,这个耳机像一个小扣子,大的一头有两个触点是充电的,小的头上面有个开口,拾音用。

充电口用的是type-c口,用手机线就可以直接充电,比较方便

来一张全家福

戴着耳朵上非常轻巧基本无感,大头跟小头之间的连接件有一点弹力,适应各种耳朵,使劲摇头也不会掉下来,这个对运动人士很友好,不用担心会掉耳机。

整体重量64g,握持感很不错,抓在手上手感很舒适

单个耳机重7g,由于分散到两边,实际使用根本无感

这款耳机采用的是蓝牙5.3,最新的蓝牙技术,所以连接方面基本无延迟,对于玩游戏的我来说还是非常友好的,断联方面,使用到现在没有出现过断联现象,我是一个喜欢用蓝牙的人,键盘,鼠标,音箱,耳机统通蓝牙,所以我在环境干扰源是很多的,但就目前而言,即使在设备较多的情况下也未出现过断联,并不受其他设备的干扰。

春节在电影院实测通话,得益于双麦克风拾音,加上算法的降噪及定向传音技术,通话相当清晰,并没有出现我以为会听不清楚的现象。同时通话的对面也回应音质清晰,不需要额外提高音量才能听的清楚。这一点在实际使用上非常重要,毕竟这个耳机是一个开放式的耳机,没有被动降噪,全部依赖算法去降低环境音来获得清晰的通话。

不但耳机上有左右耳标识,耳机盒子上也有

如果放错了,耳机会浮在上面,放不到盒子里。

以下是防水等级对应的效果描述

0级无保护

1级可以消除垂直落下水滴的有害影响

2级对与垂直方向在15度以内落下的水滴有防护作用

3级可以消除与垂直方向在60度的喷雾状水滴的有害影响

4级可以消除从不同方向飞溅水滴的有害影响

5级可以消除对各方向喷嘴喷射水流的有害影响

6级可以消除对各方向喷嘴强力喷射水流的有害影响

7级顶部距离水面—1米,连续30分钟,性能不受影响,不漏水

8级顶部距离水面—30米,连续60分钟,性能不受影响,不漏水

官方宣称是IPX5级的防水等级,也就是只要不是下暴雨都没问题,至于运动流汗,那就是洒洒水咯。由于我的耳朵湿疹,耳朵里总会有液体渗出,使用到现在倒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实测小雨没有问题,我的外套已经湿掉,但耳机还是正常工作。

这方面不能跟入耳式耳机相比,由于发声方式不同,气传导耳机的音质对比同价位的入耳式耳机要弱,但它的好处在于不会遮盖环境音,这一点在户外运动或者在街上的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避免一些未能注意的声音导致受到伤害。这是塞那采用了自有的定向传输技术及专门设计的腔体,带来了清晰的声音效果,避免漏音导致声音扩散,不清晰等问题。

这款耳机适合对耳机套过敏或者像我这种耳朵有病症导致不能使用入耳式耳机的人,如果喜欢一边运动一边听歌这个耳机也非常合适,在户外或者街上可以听到环境音比听歌本身更重要,这是为了安全。当然,在家里还是开着音箱闭着眼睛静静的享受比较爽。

1895年,米勒·李斯·哈奇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声助听器,命名为“Akouphone”;至此,拉开了助听器在一次又一次的科技浪潮中更新迭代的序幕。

长久以来,助听器因其高昂的价格被贴上了遥不可及的高端医疗产品的标签;且市场上传统的助听器属于医疗器械类目,大多数是服务于非常严重或接近失聪的用户,针对群体更为庞大的中度、中重度用户的助/辅听产品尚属空白。

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将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同年8月,美国FDA宣布设立全新的OTC(非处方)助听器类别,打开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助听市场;在政策和技术的加持下,助听设备市场也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以及重新一轮的洗牌。

国内辅听市场潜力待挖,国产品牌入局

据权威机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1/3左右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一半左右的75岁以上老年人面临相同问题,科学佩戴专业合适的助听产品是解决听力损失的有效辅助手段。

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助听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助听器的市场规模达到64.5亿美元,2025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3.3亿美元,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25%。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达到60亿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7亿人民币,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11%,高于全球市场增速。

国内听力辅助设备市场长期由进口产品主导,六大欧美助听器品牌凭借其先发优势产生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沉淀,在与市场的长期陪跑中形成了独有的技术创新和认可度,占据了我国助听器市场90%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助听产品市场正在被多种趋势重塑。从参与方来看,随着苹果、BOSE等消费品牌的进入,助听产品的医疗属性减弱,国内众多助听产品品牌也正在加速技术升级,加大对芯片和算法的研发投入。

发力核心技术,音科思造“中国芯”

作为技术驱动型行业,助听行业的核心技术在于算法和芯片;国外六大助听厂家的核心壁垒正是在于自研算法和芯片,这也同样成为了国产品牌技术研发的切入点。这从国产助听产品品牌音科思“突围”的发展路径中可见一二。

出生便自带科技基因的音科思,源自港科大科研成果转化;创始人之一港科大工学院副院长苏孝宇教授,是国际人体工学协会(IEA)院士,专注音频研究二十余年。多年在音频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让音科思创始人团队决定依托尖端科研技术落地,帮助更多的听损人群享受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听力服务。

音科思曾在“龙门创将”全球创新创业科技大赛上,用三段“音频”带领观众走进听障者的世界,凭借辅助弱听人士增强听力的智慧音频分离专利技术,荣获中国赛区第一名,蜚声海内外。音科思从创立之初,就坚定地以攻克底层的芯片技术为起点,其博士后团队耗时3年多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8nm低功耗高性能专用芯片—科魔笛MagicFlute620芯片。

据悉,科魔笛MagicFlute620芯片内嵌仿脑听觉智能算法,语音分离技术,AI运算等多项全球尖端科技功能集成。该芯片采用MCU+DSP技术架构方案,将芯片和算法的工程化结合,带来了更适配的性能和更优的算力和表现,不仅从技术层面上突破了国外传统助听器55nm芯片的专利垄断,还以更低的功耗实现了更高的性能,具备强大的处理计算能力。其理论峰值算力可达480Mhz,是欧美五大听力集团55nm芯片产品的6倍。

让助/辅听设备进入智能化时代

“技术无法定义市场需求,市场却可以在和技术的不断碰撞中产生定义级产品。”音科思创始人之一兼CEO张健钢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辅听耳机/OTC助听器的核心竞争壁垒除了芯片的自主可控、算法的能力及先进性以外,还应该从对技术的理解过渡至对用户的懂得,并让产品进一步聪明地跟上用户需求。

通过音科思自研的音呗APP完成测听并将结果同步到耳机后,音科思的仿脑听觉算法就可以根据缺失的声音频段来生成不同的声音补充方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听力补偿,从而达到最佳音频清晰效果,满足工作与生活的不同场景需要。

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机构及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报告均证明,对于中度、中重度的听损用户来说,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应用(App)上做检测和去线下店做并没有什么区别。

此外,音科思辅听耳机产品还提供OTA升级功能,可实现软件算法的远程升级迭代,让产品越用越好用,将助/辅听设备带入智能化时代。

当前,我国听力辅助设备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随着国内助/辅听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品牌认知的建立,以及助听器产品验配、售后及市场教育的普及,国产听力辅助设备将迎来快速发展。

2022年终耳机大盘点的写作过程中,经历了平静、激动、感慨万千和沧海桑田。这一年太不容易了。

这篇并未提及太多型号,但最后却发现字数超标,原本是打算8000字必须结束。这眼看着直奔16000字了。建议收藏。

期间遇“阳”,经过小屋,看见这一堆堆东西跟猪一样趴在那,有那么几秒,也是差点吐出来。万万没想到,终有一天,我会被器材恶心到。

(所有照片均为实拍)

盘点2022,总得有点新花样。我们就从“老机”说起吧……

SONYMDR-E838:索尼能在大众心中奠定高音质形象,离不开火遍全球的随身听标配耳机。我初烧时因为穷,长期只能听各种版本或批次的MDR-E808,这眼看着快20年过去了,前阵子终于弄到了传说中比808再进一步的口碑也很好的MDR-E838。

一位老烧对我说,在他收集和蹭听了索尼多款平头塞后,最终发现最好听,且调音最正常的反而是曾经“有钱人”都不屑的808,而如果想再感受下高级感,那么2022年,从理智消费的角度来说,就是MDR-E838(如上)。

而根据我的经验,索尼耳塞的“随身听”标配版本,往往会是最靠谱的选择,于是搞到到一个不错的,好好追忆了下。

与我听很久的808对比,838中高音层次感要好不少,表现乐器高频也更精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人声偏薄,以及低频厚度不够到位的问题。不过即便如此,其整体乐感仍优秀,而“整体听感”也是判断耳机好听与否一个非常重要标准。另外,838不止可以裸塞听,去感受顺滑与透明,找个中空“套”给它,也完全可以的,此时838的低频会释放威力,人声也有了厚度,只是中高音的细节不会像裸塞那么清亮。

MDR-E838与水月雨目前在售的三四百元耳塞VXCCLASSIC,在某些素质与听感上很像,但以完成度和HIFI为标准,后者还是更为卓越。透过E838,能看出索尼2000年左右对高清晰入门级耳机的探索,20年过去,它仍能和如今三四百的耳塞对打,且没有明显“输掉”,我觉得这个能力还真是不得了。

补充:

虽说E808的清晰度弱于E838,但由于大框架扎实,所以它仍是素质非常不错的CD随身听标配。若我们将它的售价(当年零售约69元)换算下,会发现它差不多对应的就是时下三百到五百元的耳机。那由此再联想下,你会发现索尼近十几年来,给A系、S系walkman搭配的,口碑稍微靠谱些的耳机都差不多处在这个价位段(仅限国际品牌)。

也正是像808、838这样的标配,才成就了索尼随身听(高音质)的销售神话。

索尼MDR-EX90、MDR-EX700、EX1000:

2022年12月29日,我终于搞到了索尼2006年发布的EX系列初代旗舰MDR-EX90LP(日版)。其999元的初始官方定价,放到如今,差不多对应的是三四千的耳机。

EX90的实际听感声压并不如意,常规的一些解码耳放线似乎也难以真正“激活”它,以至于我只能用台式解码耳放飞傲K5PROESS或一些大推力随身播放器伺候它。

EX90的调音境界即便用现在眼光看,也是很高的。纯实力打造出的立体声、比较明晰的中高频乐器定位,丰富的弱音细节,整体无明显音染,声音较自然有厚度,有类似EX1000的高凝聚力。所有这些,都远非这几年出品的常规HIFI入耳所能比。

可技术狂人“永不停歇”,索尼为进一步撑开“入耳式”声场,对腔体内的磁通密度和振膜进行了重新设计,好的是,由此实现了低频(Q弹澎湃)、高频(犀利恢弘)的同步强化,然而能量守恒,野心超标,这款被命名为EX700的旗舰耳机,也因中高音锐利如刀,口碑也险些垮掉……

EX700虽说有一半以上的素质比EX90更进步,但由于瑕疵过于抢戏,以至于很难和完成度更高的EX90去直接PK。非常遗憾。

好在后来,“忍辱负重”的索尼(松尾伴大)非常深度的思考了何为极限,以及何为合理。然后,在2010年,它们发布了跨时代的动圈之王——EX1000。

EX1000继承了EX90的类监听风格,但在声音的结像力度和精度上,它比EX90却要强很多。瑕疵也有,但比起EX700,已经大幅进步。就这样,EX1000卖了起码10年,成了各个国家发烧友们的至尊法器。

EX1000的声音冷漠,不易发出讨好耳朵的甜味儿,EX90也一样,但它线条感更松弛,厚度感也相对再好点,所以,以听的愉悦感来说,EX90更优。

在接触EX90之前,我以固有经验,预判它没什么明显的声场,可实际听下来,它比同时期或现如今类似造型的直插入耳式产品还是要强很多。表现为声音细节交代很完整,主次强弱这些事关解析动态的反馈关系都能很不错的自然还原出来,不会以“过亮”失真形式凸显乐器层次或华丽。但也不能过于脑补,由于技术所限,它的中下盘纯净度还是有些影响整体的透明,横向声场不够好限制了它对更多音乐的适应性,有时会有点轰,与森海IE100PRO这种新监听器PK,是能感到时代落差的。

EX90的人声听感比起EX800,会再好些。后者太素。

总体上,从听感出发,兼顾素质,EX1000和EX90即便到了2022年也仍值得重视。

索尼MDR-CD3000: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和一代传奇R10一样,也采用了生物振膜,是投野耕治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2022-2023年仍能买到的索尼上古耳机。

由于好奇它和SA5000到底谁更好,于是一咬牙,剁了一个过来。批次什么的,我并不在意,专门搞了银色插头版,成色很不错。

CD3000的声音很特别,初听(基于便携设备)很像解析很高的“入耳式小耳机”,也不清楚是耳垫设计使然,还是本就如此特点。后来用上台机,才脱离了这种“憋屈”的小场景,体验到上世纪高级大耳机的瑰丽与气魄。

CD3000的基本素质是超越那几个一千到三千元经典欧洲耳机的。它的声音线条柔美亮丽,人声活泼,全频高度清晰。它代表着索尼上世纪90年代随身音频的至高成就,有着金子般闪耀的气质。但如此高的通透性在近些年索尼推出的高端产品上,却难再寻觅。

如今的索尼耳机,越发在乎全球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也因此,才有了低音浓厚,旋律至上的N1AP/N3AP/Z5/大小Z1R。

那么MDR-SA5000与CD3000对比,结果如何呢?

相似之处是两者解析都很高,声音都不算厚实。差异是,SA5000非常善于捕捉音乐录制环境中的“气流”,但凡高音乐器震荡,它的威力就开始释放,与此同时,它的空间感也会变得异常精彩,会有近乎没戴耳机的超脱感。

而CD3000在高频回放上,与SA5000有着时代的落差,但它在力所能及的频域内,却给出了比SA5000明显自然和悦耳的声音,且清晰度仍旧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仍旧出色。

差异最明显的是人声。SA5000会在同前端,同音乐,同音量下的对比中显现出人声僵硬的问题,而CD3000则要自然鲜活(好听)得多。

补充:此次对比过程较为简单,不排除未来还会有新发现或对此次观点的更改。

索尼WH-1000XM5:

至今仍记得多年前聆听初代MDR-1000X时的震撼,它的体验太好,以至于外出戴它像是游走于科幻世界。由于出道即巅峰,我以为当时的索尼会安于现状,但万没想到这牌子会一鼓作气,拼到2022年的第五代……,那架势,已经不像是要和谁竞争,而更像是跟自己死磕,较劲。

通过5代机,能看出索尼欲在“极简”与“性能”两方面同时触及极限的野心。连同包装在内,新一代旗舰降噪耳机的不少细节都是全新设计或升级的。

外形设计方面,5代机在以往4代的基础上,做了不少减法,舍弃了一些必要性不大的零部件(如吊环),让结构更趋近一体化,也更符合21世纪产品的梦幻气质。

佩戴方面,以我的感受,它已经是整个1000X系列的最高水平。来自左右上三个方向的压力和触感就像是量头定制般恰到好处。虽说以往3、4代也有类似感受,但对比5代,还是会感到5代的舒适更为惊艳。

主动和智慧降噪方面,索尼通过新开发的集成处理器V1和HD降噪处理器QN1两颗芯片的共同协作,实现了对有史以来最多的8个麦克风系统的全面优化,并再一次站在了降噪领域的尖端。此外,新的耳罩结构明显降低了风噪,而这与DNN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结合,则获得了较之以往更为“安逸纯净”的通话感受。

比起以往,5代机给我最大的感受,其实是舒适,它在降噪后的听感相当纯净,几乎感觉不到耳压,如此体验再配合两侧耳垫恰到好处的压力,让它从戴在头上的那一刻起,就有着陷入沙发般的舒爽。不过,说了这么多,等到了夏季,它还能否经得住考验,还有待再考察。目前来看,它在冬季佩戴,保暖是肯定的。

声音方面,索尼在5代机上应用了最新开发的φ30mm的碳纤维球顶动圈单元,配备了源自walkman随身听上的一些焊接技术。区别于3代的重口味流行风,5代的调音和4代会更接近,都偏“商务味”(优雅与些许刻板),但中下盘能量仍会比较充足,暖意的人声和低音在中、小音量下聆听时,会非常好,整体密度感和基本的信息量也都符合千元级头戴蓝牙耳机的水平。

5代机若以HIFI标准来看,像蓝牙模式下的它,在面对激烈的高信息量的音乐时,仍会有些许粗糙和局促。不过,受益于新开发的碳纤维振膜,以及腔体内的精密设计,5代在开机+有线模式下的音质却表现非常不错。高密度、高弹性的中频和低频令我印象深刻,有时很不可思议!

最后,5代机对操控的优化也达到了历代的最好。物理按钮回弹后的功能反馈,真正变得及时且高效了,不再有以往间歇1秒左右的语音等待,这种灵魂伴侣式的体贴,实现了指哪打哪的从容。

SIVGASV021:

SV021解决了HIFI头戴耳机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使用痛点。因很易推(灵敏度等同于直推王索尼CD3000),高隔音(明显的被动降噪力度),无漏音(中大音量也基本不扰人),“乳房般”(夸张修辞)柔软的特制耳垫,以及超越千元级开放式耳机(飞利浦X2HR)的高频而闻名,欧洲销量巨大。

而且漆艺木壳的它,还把价格压在了1000元内,而不是通常的2000元档。

性价比之高,是近两年来高档头戴动圈耳机中,罕见的。

音质特点:高透明度、均衡三频分布,很不错的纵深型声场,微甜人声。

SV021适合那些既希望感受HIFI,又懒得折腾前端,同时又顾虑听歌时会打扰他人的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发烧友(精神贵族)。非常适合宿舍、图书馆等环境。

sv021

¥999

购买

SV021之后,SIVGA又推出了一款颇具实验性的,售价只比前者高400元的超解析型封闭动圈耳机“黄莺”(约1500元)。易推性、隔音、佩戴舒适度和颜值与SV021近乎同级。

黄莺是我手里面,除TH900MK2之外的木制封闭式耳机中,全频解析最好的那个。有着超黑的背景,平滑的泛中频区线条,非常细腻而真实的高音。只是中低频稍显克制,人声稍欠缺肉质感。若搭配不好,中下盘会轰不太起来。总体上,“黄莺”有着比较监听的底色,但设计初衷却还是HIFI级音乐欣赏型耳机,这个反差让它的声音变得很有趣。

在一千多的价位上,SIVGA“黄莺”的高频已经可以接近我手里索尼前开放式旗舰SA5000,这算是它的性能突破之处,而我初听时,也有被这种饱满且高质感的高音所迷住。

国外媒体Headfonics于12月16日发布了该网站的年度惊喜(性价比)HIFI产品,SIVGA黄莺(ORIOLE)以8.7的高分进入榜单年度10大。

图为:《OurBangForBuckAwardsFor2022》榜单截图。

SIVGA黄莺的搭配可能会比较讲究,比如声底偏薄,人声过于素的播放器,可能不大适合。我最喜欢的前端是山灵M6pro(初代),两者结合,有着浓郁、平滑的中频和非常细腻的高音,很好听。

“黄莺”的低频量感相对一般,但推力到位的话,对多数人来说,氛围烘托也够了。这款耳机的解析、高频密度和细腻感胜出SV021挺多。它完全铺开的,敞亮而宽大的黑色宇宙,也是目前千元价位很多监听机(包括HD400PRO)也达不到的水平。是个很酷的封闭式选手。

预算不很高,但对解析着迷,喜欢中高频乐器、热衷静谧纯粹氛围的音乐爱好者,都可以选它。

SIVGASV023:

开放式木制头戴耳机,使用了羊皮头带、不锈钢、航空铝、大尺寸液晶高分子振膜+镀铍球顶的强大单元,阻抗300欧,105±3dB灵敏度,需要稍微讲究下搭配和推力。2022年推出,售价2999元。

标配4.4平衡线带3.5转接头。整个耳机体积稍大(超过SV021、索尼MDR-1AM2那些),但重量却适中,只接近300g的样子,佩戴舒适度非常好,眼镜党不用担心。

易推性较为不错,但肯定不如SV021和黄莺等该品牌其余型号,所以小尾巴推很可能不过瘾。

SV023充分释放了液晶高分子振膜与镀铍单元的威力,声音呈现出非常高的清晰度、很高的密度,很均匀的各频域能量,并且极具包围感。另外,无明显的对某些频率的能量聚焦,杂食性强大。

而空间感和信息呈现的完整性,也比“黄莺”和SV021高出一到两个境界。为啥这么说呢?听完SV023,再听SV021和“黄莺”,或是一些入耳式耳机,会很难适应,会觉得它们线条非常拘束。(大尺寸头戴耳机都这样,跟照妖镜似的,没事最好别用这东西去做前后脚的对比)。

SV023整体乐感温和,不骄躁,音色纯正。台式系统下,会很有音箱味儿、凝聚力一流、瞬态响应很好,且不夸张。乐器不会有“喧宾夺主”的情况。全频细节结像布局合理,中高音质感精巧且层次很分明。

对JAZZ、流行、古典都可很好驾驭。有很神奇的那种气定神闲的气质,颇具王者之风。

总体调音完成度可能是目前SIVGA头戴耳机中最高的之一。SV023有着温柔、自然、厚实的人声、饱满自然的低频和中低频、较明亮的分离度上佳的高频。潜力大,终极性能不好简单总结,我也一直在摸索它。

全频高密度,高自然度,符合数千元耳机的特点,自然感、细节揭示力、密度都明显强于SV021,是个耐听性很高,无任何诡异感的音乐性耳机。

由于是开放式,不具备私密性,因此只适合居住条件合适的发烧友。

外形不像SV021那般有轻奢感。胡桃木与黑金属搭配会略显沉闷,好在实物质感比较高档,做工和细节也是这个价位段可圈可点的存在。

头戴耳机中,目前我所知的易推性最高的全是SIVGA出品的。像SV004、005、007、021、黄莺这些都不吃推力,而像005(如上图)这样的,更牛X,它甚至比很多手机配塞还好推,流行音乐好听极,只可惜SIVGA无力顾及这类入门级。卖完就停产了。

极致SIGNATUREMASTER与TAGOSTUDIOT3-01:

整个2022年,我听过的素质最强的监听耳机是德国极致SIGNATUREMASTER(6980元),定位旗舰级,然后是TAGOSTUDIOT3-01(3499元),日本群马县制造。其实这俩我没有直接对比,因为是蹭的,所以只能依据印象谈了。

如果想感受高密度和很高透明度,那产自德国的极致旗舰监听耳机会是更合适的选择,如果更在乎声音的开阔自然,那T3-01会更好。

由于定位“监听”,这两个售价高昂的耳机也各有各的乐感上的特色(瑕疵)。

极致这款结像冷峻,速度和密度感强大,间接降低了暖意;TAGO-STUDIO比较欠缺人声的润泽和凝聚性,有时很像是在听“苹果”,久听可能会过于清淡。

至于TAGOSTUDIOT3-01,它那宽大的耳罩巧妙化解了耳周围的压力,会戴得更持久,但太久的话,头顶处会有点压力感。

设计上,这两者都有着比中高档监听耳机高级得多的颜。极致那款耳罩外侧是一块尺寸很大的圆形镀金底盘,上面有着复杂却精美的浮雕,这种设计在耳机领域难得一见,就像德军的徽章那样酷。

日本TAGO-STUDIOT3-01,整机尺寸和重量较大,但头戴舒适度却不错。主体部分由暖色调木制耳罩、冷酷的高质感不锈钢滑轨、顶梁中央硕大的品牌logo,以及情调十足的小摁扣组成。这些都彰显了它素质之外的文艺气质。

森海塞尔HD400PRO:

若不那么追求极限素质,那2022年的两款千元价位头戴监听,真的是完全够用了。而且,不论对录音师还是发烧友,我觉得它们都是更合适的,更理智的选择。

HD400PRO的佩戴和听感,总体上几乎挑不出毛病,日常打理无需费心,真正把“实用”做到位了。

声音方面,人声清晰、明亮、音色柔和、线条很舒展,高频很自然,有不错的横向声场。除非用来听很嘈杂,低频又较多的音乐,它可能会暴露极低频能量过度,层次不够好的情况,大多数时候都是自然且比较好听的。

基于我收藏的森海塞尔耳机,我认为它是该品牌近两年综合完成度最高的那个型号。

水月雨VOID:

革命性的给沉闷的监听耳机们(开放式)涂上了大面积的白色。使用了触感较滑,较冰的耳垫,大幅缓解夏季佩戴时的闷热。整机不重,久戴没问题。两侧耳罩底部的接线插口未设计锁定装置,细节上还有待再进步。

调音方面,参考了一些录音师和耳机发烧友对头戴监听的意见,并给出了在某些数据上,可媲美旗舰头戴耳机的数据或细节性能。

以往这类耳机都是洋牌子居多,猛地看到国产品牌,内心不免有些惊奇和质疑。不过,实际感受下来,优点还是比缺点多很多。听感上的缺点是亮度不太够,有时会欠缺人声气息或整体氛围的冲击力。优点是细腻的中高音,顺滑自然的全频响应,自然而深邃的低频,特别耐听,且基本乐感也能保证。最后,声场也不错。

关于水月雨VOID,它还有个很个性的地方,即明明开放式设计(需注意避免灰尘从网罩外侧渗入),但却没有换来比我预期更高的亮度或是透明感,反而是低频素质很好,真切到位,不做作。

索尼LINKBUDSS:

它是索尼2022年推出的,最符合我本人审美的主动降噪TWS。

是目前索尼高档TWS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那个,单侧耳机仅4.8g。

ANC实力很接近旗舰WF-1000XM4,会让人觉得近在咫尺的巨大噪声被推到非常远,而对人声和高频的降噪差不多也是目前业界顶级水平,非常适合对降噪(包括人声频段)有很高要求的人。

于我而言,它是我戴过的既有超高舒适度,同时又有惊艳“全频安宁感”的降噪类TWS。

功能上,配备了DNN深度神经网络技术,能有效适应不同的通话场景,区分出通话时人声和环境杂音,然后滤除杂音,保留人声,而与精准的内外侧双麦克风语音拾取技术配合,则会真正将它的语音通话效率和清晰度提升到一个很高水平。

总体上,LinkBudsS是索尼近几年推出的所有TWS中,颇见调音水准的那个。有别于上代旗舰真无线WF-1000XM3的秀丽宽广,它与新晋的WF-SP800N和WF-C500一样,都有着寄希望于用温暖音色打动人心的特点。

在与索尼HeadphonesConnectAPP的配合过程中,它的智能降噪体验也几乎是独步天下的水平,而这也是索尼目前所有高档TWS所共有的一个竞争力加分项。

森海塞尔IE100PRO:

比起前代做工普通的IE40PRO,新的IE100PRO的细节是好不少。而且调音更温和,高频也更自然。整体听感像是在IE40PRO基础上做了轻微柔化(降低中高音刺激)。

除了人声还不太有韵味。其余,真可谓又好听,又高素质。值得一提的是,IE100PRO的极低频素质和中下盘清晰度在千元内的有线耳机中,差不多是引领者水平,若搭配得当,会很有“音响性”。

总的来说,IE100PRO的听感要比森海曾经的几代旗舰IE8X们,健康许多,且外形设计也明显人性化。

如果你热衷监听味,那真的,它是非常合适的那个。

最后,除非你太发烧,否则尽量别选IE500PRO或IE400PRO。即便相对来说,IE500PRO算是很强。

补充:不论是对买家,还是对工程师,领悟‘enough’这个词,都非常重要。欲望稍多一点,就容易出差错,就会难以控制整体,就会过犹不及,就会买错(买家),或是做出瑕疵品(工程师)。

HZSOUND心镜zero:

我一直在想,入门级耳机中也得有一款reference(参考级)型号,它需要在限定能量密度下,在全频域内做出高清晰度和高还原性。这很难,但今年终于出现了。

临近2022年尾声,一向低调的HZSOUND发布了自家经典耳机“心镜”的特别升级版——心镜ZERO,作为外壳降级,调音却升级的心镜ZERO,价格也变得超级实惠,239元。比初代低50元。

由于2020年初代就已经达到了七八百元的HIFI素质(经过围追堵截式对比),最终它的海外和国内总销量过万。而这也让今年升级品的性价比变得更具吸引力。

心镜ZERO最大的特点就是超绝的自然感与透明度,而非常均匀的能量分布,又让它变得非常杂食。

它像是继承了索尼MDR-CD3000的衣钵,既柔和,又明亮,同时还层次分明。

它也很像是一面“镜子”。能把诸如K3003、IE80S、Xelento等一些高端耳机的瑕疵给照出来。

心镜ZERO有着和森海IE100PRO相近的低频素质和横向声场,但人声和乐器的质感呈现,ZERO会更显华美。它这种既兼顾平衡,同时又照顾到音乐性的特点,在我看来,很有“仙气”,有超然物外的感觉。

调音上颇具革命性的一点是,心镜ZERO是在全频高亮度和高分离度的前提下,实现高自然感、饱满人声和深沉低音的。

由于价格入门,调音境界却奇高无比,这让它成了本专栏2022-2023年度年低价耳机中的超级黑马。也是我目前毫无保留推荐的,低价位完美型动圈耳机。

凤鸣天音九尾:

10mm方形平板单元+一颗Kinera定制动铁单元,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千元级平板音质“大下放”。后面这句我也没太夸张,因为它确实很容易让人兴奋。

和心镜ZERO一样,“九尾”一上架便很快卖出一大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这里面得归功于厂商辛苦的劳作和对耳机各方面细节的精雕细刻。

作为耳机圈罕见的,以《山海经》内容为产品ID的品牌,凤鸣天音的首款型号“九尾”在外观上就赢得差不多了,而我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么个性的面板上,还能刻画出那么精致的中国传统祥瑞的图案(该机还附送金色的九尾吊牌,福气满满,很适合节日送礼)

“九尾”有着细腻璀璨的高音,有着对微弱细节的敏锐揭示力,与传统动圈耳机相比,高频延伸是明显领先的。此外,它还有着非常平滑的全频线条,几乎没有衔接上的诡异和粗糙感。再就是不得了的,得益于单元特性的,能超越大多数动圈耳机的超柔和人声(距离较远),以及即便不对比,也能感受到的很宽声场。综上,以及基于对比,它的硬素质最起码也达到了现如今八百元平板耳塞的水平。然而定价三百左右的样子。

这已经不是不得了,而是很恐怖的事儿了。

最后,“九尾”在易推性(约106dB)上,也达到了同类产品所难以企及的高度,真正照顾到了初烧,可省去购置高价大推力前端的费用。以实际听感来说,它这个灵敏度相对业内常见的高灵敏度动圈耳塞,其实仍有轻微落差,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点响度或气势上的“亏欠”已不值一提。

凤鸣天音食铁兽:

这是才出不久的新品,售价比三百左右的1平板+1动铁“九尾”要高出大约100元。整体声学素质也有更进一步提升。

但有趣的是,由于“食铁兽”与“九尾”存在明显的风格差异,以至于即便你买了它,可能还会再惦记便宜的“九尾”。反正厂商鸡贼的很……

“食铁兽”声如其名,三频呈“金字塔型”分布,整体风格厚实硬朗,中下盘极扎实,密度感卓越,这块胜出“九尾”一个档次。但高频相对来说,不像“九尾”那样有绵延不绝之美。它有些隐秘,像是“点到即止”。闪几下光,就消失那种。

食铁兽的整个腔体档次和工艺繁杂程度,我感觉都是高于“九尾”的。不锈钢面板、树脂底壳、镂空网状物,电镀亮镍,UV彩印等等工序组合在一起会很费时。

QoAGIMLET(399元)、达音科TITANS(399元)、Hzsound心镜PRO(499)、飞傲JD7(499元)、兴戈EM2R(559元)、威泽HE10(799元)等等:

继2021年,国产有线耳机在千元价位猛卷后,今年下半年中端耳机(400到800元)又迎来组团式爆发。究其原因,还是市场不景气所致。

为生存,先前用在千元或几千价位段的设计方案被大量下放到该价位,如飞傲JD7(趋向哈曼曲线的动人调音+2000元级腔体)和心镜PRO(千元级配件方案+全镜面+近千元HIFI素质)。

抛却疫情不谈,如果你是耳机发烧友,那2022年简直不要太幸福。尤其是联想到这里面有多个耳机都可以超越洋品牌定价在1000到5000元的入耳式。

TITANS:柔和、饱满的人声、精准合理的优质低音、很自然稍暗却也华丽的高音,除了中高频亮度和透明度还距离千元机型弱些,其余无论素质,还是听感,都是这个价位令人惊悚的存在。耳挂部位的整体设计还有待再改进,目前佩戴还不够好。

兴戈EM2R:背景很黑(通透),相比经典型号EM2,压缩了主体及细节的“体积”,整体给人精密感,横向很好!高频明锐量感丰富,喜欢泛音的同学会爱上这种漫天繁星点缀的听感。衔接、定位和质感会有些许不自然,乐器有时会有点喧宾夺主。密度感和厚度感不出彩。整体侧重“解析力”。风格华美写意,兼具犀利。

EM2R有些像威索尼克GR07C加点糖的效果,素质和听感都挺符合我本人喜好。佩戴和EM2一样拉胯,双针插设计不如水月雨KATO那般有人性化的“角度微旋”,以至于很难让耳挂和腔体同时服帖,失去绕耳式的意义。

飞傲JD7:低频多了些,但整体听感和全频段的解析却都很好。它是目前低价位段音箱味较浓的型号之一(另一个是QoAGIMLET)。

密度感、层次感也大致是比TITANS再高一个级别的存在,可见官方定价并非随意。JD7是个乐感足,气氛澎湃,声场浩瀚的音乐性耳机。它有着如太阳般的力量。但以自然、真实为标准,我更倾向TITANS。可是,若再考虑到中高音亮度和透明度,那密度感相对逊色一点的心镜ZERO却又成了更优选。

写完这些,我想你也和我一样,会觉得今年的HIFI耳机们都“疯了吧”。它们彼此纠缠,没法一耳朵的彻底拉开档次差距。

QoAGIMLET:

席卷日本二次元界的中国耳机品牌QoA(KINERA兄妹品牌),今年推出两款机型,分别是399元的液晶高分子振膜GIMLET,以及3399元的静电圈铁混合动力耳机玛格丽特。两款耳机均以鸡尾酒命名。旗舰型号最近被出道10年,作品巨多的日本90后实力派歌手ZAQ代言,后面会谈下。

GIMLET有两个非常时尚的配色,草绿和白。外壳质地为金属,但在设计师对色彩和轮廓的精心优化下,它却时常散发出陶瓷般的釉面质感。(这个腔体重量有点大)

调音比例4:4:3,有着传统液晶高分子振膜所特有的锐利和高密度,但区别于传统此类振膜耳机的是,它的浓郁和润泽感做出了新高度,暖柔高弹力的线条常常令人酥麻。GIMLET很擅长对低音和人声的再雕琢,在氛围烘托上,确实有鸡尾酒那般的浓情。

GIMLET有着非常沉稳的低音,下潜极深(超越多数竞品),中气十足的中音,以及饱满且较锐利的高音。人声感染力和某些特定曲风下的器乐意境表现力都堪称一绝!以密度感和规模感来讲,QoAGIMLET已开始接近当下千元动圈素质,只在分离度上,受浓厚底色的影响,相对千元机不会胜出,好在通过调整前端、耳套或线材却可以获得改善。

在今年如此卷的动圈市场上,QoAGIMLET以浓郁音色出招,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但我个人却非常欣赏这种做法。它很前卫,也因此备受日本二次元声优与歌手们的推崇。

水月雨AriaSnowEdition(399元)和KATODarkBlue(999元):

两款有线耳机双双斩获今年11月公布的日本VGP2023金赏,在各自的价格区间内,获得了日本音响界评审委员们的最多投票。彰显了中国人在这个价位段上对洋品牌的压倒性实力。

声音上,2022年出的ariase适度收缩了声场和高低频两端的“刺激性/愉悦感”,声音变得更为严谨,准确,符合监听人士和喜欢高还原度声音的烧友。而黑色的初版,因更流行的调音,且大体素质也过硬,更适合追求“音乐味”,喜欢“厅堂感”的族群。ariase的配件似乎比初代aria丰富,比如增加了厂商新开发的质感很高级的3对清泉套,据悉可提供更干净和真实的高音。

KATO深蓝与在售的另两个版本在声音上似乎是完全一致的,售价也都是999元。它们都有着录音室般标准与严谨的声音气质,以及准千元机才有的,很浓郁的声音凝聚力与生猛却可控的动态。

KATO和ARIASE的调音框架大致相同,但动态与声场的差异和差距,两者还是比较明显。若预算吃紧,399元的雪花面板ARIASE也是足够用的。

KATO耳机的三个颜色都很骚,看得出掌门人深谙当下耳机时尚,相信即便不是耳机爱好者,也会被它夺目的类似珠宝般的多棱镜面腔体所诱惑。

达音科DTW-1000H:

区别于我所听过的所有消费级厂商推出的高音质TWS的是,达音科DTW-1000N在三单元圈铁组合下的音质完全就是另一个世界的。那又厚实又清晰的听感,在某种前提下,已经可以与一些有线圈铁耳机媲美。但没法,掌握TWS话语权的,目前看,不可能是HIFI厂商。

另两个与之实力不相上下的是日本品牌FINALZE3000和DENONATH-C830NCW:

前者声音透明度、平滑性和凝聚力都是当下的一流水平,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做下监听耳机用用,论素质和乐感的综合感受,它大体上是我听过的动圈型TWS中的NO1。对了,它也是今年headfonics《OurBangForBuckAwardsFor2022》十大之一。

后者是天龙的准匠心之作,日本国民组合AKB48代言,日本市场有为它企划较隆重的专题活动,资深工程师用新研发的世间罕见的非圆形振膜,对它展开了非常细致的符合“天龙音响”审美的调音。

AHC-C830NCW中、高音柔美,华丽,层次丰富,背景漆黑。整体像是B&WPX7的甜味增强版,各种“仙气儿”,各种“Q弹”,仿佛空气中都是泡泡,唯美而独特。

低频欠缺足够的凝聚性和动态,听《沙丘电影原声带》时,会有较明显的亏空感,不过,这并不是因为量感匮乏,而是因为它的低频孔隙中也渗入了太多“空气”。

用比较俗的词儿来说,天龙这款TWS的调音就是奔着“天籁”去的。因为它真就像是从天上飘下来的声音。高级,真的高级!由于毒性、耐听性都不错,它也成了我日常最常使用的用于放松神经或外出乘交通工具的TWS。

这款耳机其实整体硬素质,如密度、横向声场和动态,可能不如JVCFW1000T,但听感和解析,却有着常机所难有的“高级感”。不愧百年品牌。

最后,它的主动降噪实力很惊人,与airpodspro对比,两者近乎同一水平,甚至可能天龙的中低频降噪效果还更猛。

QoA玛格丽特:

两个颜色版本,我这个是黑色的,透过面板,能看到内侧银色蜂巢图案。实物颜值很高,颇具档次,不愧对数千的价格。

迄今,QoA综合实力最好的三款耳机,分别是1000多元的圈铁Adonis(实力与索尼XBA-Z5差不多),2000多元的六动铁旗舰mojito(新版),以及3000多元的圈铁静电混合耳机玛格丽特。

Mojito,起码两次VGP受赏。凌厉的线条,广阔的漆黑声场,深沉的低频,明亮且极具穿透力的高音,清瘦型中音,密度感中等。日本KAKAKU(价格网)收录的数百个有线耳机型号中,Mojito在榜单中的高频评分被排在前几位,与FW10000、IE900等洋品牌旗舰差不多排在了一起。

玛格丽特,VGP2023受赏,在特定线材下,声场比mojito更大,声音柔和却也澎湃,人声比较浓厚,能量占比也稍突出,三频衔接不错,高音有静电的华丽质感,对繁杂编曲的音乐有着很好的驾驭力和意境感染力,乐器的清爽与微甜时不时能毒下人。综合素质和乐感,比IE900和FINALB1都有胜出,但也存在人声不够润泽(仍算悦耳人声),中频层次感稍显“迟钝”的瑕疵。目前由出道10年,手握20余张专辑的日本实力派女歌手ZAQ代言。玛格丽特腔体稍大,但佩戴舒适度却仍能得以保证。另外,虽然它是目前QoA最贵的型号,但实际上,它这个配置和素质,还算超值的。是2022年,高端耳机中的“性价比”机型。

KINERAHODUR:

Kinera这几年的小风光让很多人以为他们是家初出茅庐的耳机厂,然而他们实际却是做喇叭单元起家的,旗下有多达二十多项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另外前几年自主研发了全球顶尖的极小4mm微动圈单元,被应用于军工产品和助听器等多个领域,因研发实力强,2022年,Kinera还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Hodur是一款一圈一铁一静电单元新品,其中的静电单元是K厂自研,具备高声压低功耗的特点,在现如今的同类产品中,它的实际听感声压表现令人相当满意,连接IPAD,音量开一半,就可以匹敌很多高灵敏度动圈耳机7成音量的响度了。这在“含静电单元”的耳机中,非常罕见,具有革命性。

另外,Hodur的体积小到与自家单动圈耳机SIF近乎相当,这也让它的多单元身份,显得异常魔幻。

更小的体积,更高的性能,还比常规耳机更易推,这是K牌这两年,很下功夫在做的事。

Hodur调音思路很另类,很冷酷,即“感知黑暗”,实际上,它代表的是一种对浓郁低音的清晰度探索,听感上,它通过对三种单元的优化,让中低频和低频的轮廓、弹性和下潜深度都获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在那么汹涌的低音下,Hodur还能给出凌厉、自然、亮堂的中、高音,这也是它潜入黑暗,但不缺光明之心的一面。

由于Hodur具备非常好的两端延展力度,这也让它的通透性、频宽和细腻度有着比大多数单一单元耳机更好的层次性和音乐表现力。

基于上述所有表现,以及实际一千八九的成交价,KINERAHODUR在静电类混合单元耳机中,成了我的年度“性价比”之选。非常适合高端入门级发烧友选择。

威世顿音频PROX10:

改名的威世顿音频发布了PROX系列的4个型号,我有幸全部收齐,但由于旗舰型号PROX50表现异常诡异,以至于不知咋评判这个系列了。

后来我又全部型号挨个细听,最终认为这里面的PROX30和PROX10是最好。其中,30在日本那边,被某知名歌手认定为全系列中最好(适合她)。

可是,如果非要在该系列中选一个值得“购买”的型号,那终极选择,我觉得还是最便宜的X10吧。

不要小瞧仅一个动铁单元的它,它的实际表现其实是相当不错的。

佩戴妥帖的话,它的低音到高音都有上佳表现,干净自然润泽,不刻板,不生硬,一切都“刚刚好”。

雅马哈EPH-100和EPH-200:

这俩耳机时不时就被我拿出来“鞭尸”,年终盘点,又从柜子里扒拉出来,第N次对比。

总体感觉:雅马哈是真的很认真在调音,尤其是它擅长的乐器音。

这两款棍状耳塞,听管弦乐、钢琴,那声音与其他很多品牌的耳机都不太一样。它们呈现的乐器声有着非常“真实的震荡感”,泛音交织出的音色能很真切的反映出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相对的,很多素质非凡的耳机(如森海各旗舰入耳),都没法像雅马哈那样给出乐器的真实音色,通常只是像,但就是不够“真”,没法让人“完全信服”。

可惜的是,新旗舰EPH-200的横向声场局促(不如森海IE100PRO),声音又略显僵硬,这使得它的整体音乐表现力和“低频、高频营造的氛围感”上,通常都不如老家伙EPH-100。

新老两代雅马哈入耳旗舰,人声表现都不错,但老一代的自然度还是更高,所以也最杂食。不过,论“人声毒性”,它俩都一般,搭配不太合适的话,都比较容易进入白开水的世界,对此很在意的话,需要留意前端的选择。

索尼MDR-Z1R和IER-Z1R:

早就换上了官方推荐的金宝4.4升级线,但并未很快就心满意足。也是经历了挺久,各种心境下的听,中间会时不时会放弃,但最终,我还是认为索尼的这款耳机,听感和素质都很不错。尤其面对当今编曲复杂诡谲的音乐时,它的动态和层次表现都可谓一绝。只是骨子里,它因探究极限,在索尼式音响审美下,它的线条显得不太“松弛”。我们中国人常讲“刚柔并济”,然而这只耳机大体上是迈向了偏向“刚”的一面。这会降低其杂食性,不过,它又会在某些强调气势或意境的音乐中,给人无与伦比的权威感。就像杰士的监听音箱。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索尼经常同时发布入耳式旗舰和头戴式旗舰,然后再给它们定个相同的价格。然而坊间口碑,似乎每一次都是入耳的评价更高点,而头戴式,从MDR-Z1000,到MDR-Z7,再到MDR-Z1R,每一款都没能完全征服烧友挑剔的耳朵。这里,可能跟工程师调音有关,但东亚发烧友普遍不够热衷头戴耳机(相对欧美)的心理,可能也在左右着这些头戴旗舰的销售命运。

MDR-Z1R比之前几代封闭式旗舰,在素质上胜出不少。超高密度感,让低音可以轰出山体塌方般的压迫力,而在整个空间的塑造上,它虽说规模不算很大,但由于中高音细节凝聚力太强,以至于即便有“乱石塌方”,也仍能让你捕捉到银丝花火的穿梭与闪耀。这种在猛烈与精巧之间如走钢丝一般的掌控力,也就大法玩的6。

IER-Z1R:综合实力是几大主流品牌中最高的。

根基太扎实,以至于更换各种奇形怪状的耳套,也不易改变其声音特点。也可能因此,索尼没给它配备多种类“调音用硅胶套”(索尼自己也放弃了)。

但换线是可以改变一些的,所以你能看到官方给它推荐金宝升级线,而一些日本线材经销商也乐于制造IER-Z1R的线材升级品,所以,如果想折腾它,各种档次的线,是可以搞一搞的。

头戴Z1R比入耳Z1R好的地方是,密度更大,低频凝聚力和动态强许多,整体衔接更自然。入耳Z1R比头戴Z1R好的是,比较耐听、比较柔,有“大气优雅”的高贵气质。

森海塞尔IE900:

巨贵。然后,你要看着它一步步下调价格。还有拜亚、AKG也都这么干,坏得很。

低音素质(下潜很好)还有待再进步,明明可以适度削减量感,只注重下潜的,但实际量感却时不时超标,以至于人声也时不时跟着“受潮”。某些搭配下,它的听感很牛,晶莹剔透的中高音,令人浮想联翩,各种干净和明亮,各种柔和与舒展,通常都是愉悦感居多,也通常都远好于拜亚榭兰图。

我手里没有IE600,但对比IE800、IE40PRO、IE100PRO、IE400PRO、IE500PRO、IE60这些我有的森海耳机,还是IE900水平最高。

人声比以往有大进步,但单薄、缺乏肉质感的问题仍可能在某些搭配,某些音乐下暴露出来,人声党需谨慎。

有个既无奈又搞笑的事,就是几大主流国际品牌的旗舰入耳,都没有做好低频。

ATH-IEX1过于浓厚和生猛;FW10000下潜不够,量感偏稀;IER-Z1R浓郁有余,欠缺速度;IE900偶尔量感失控,干扰口型。真正把低频下潜和量感控制做好的似乎就剩“便宜货”IE100PRO了。

之所以造成上述这种现象,我觉得还是野心超标所致。在限定的设计框架下,能量已固定。然而工程师专注于探索某些指标极限(如高音),以至于其余频率的某些瑕疵就很容易被暴露。所以,能知上限,懂平衡,还是非常重要的。

THE END
1.什么汽车音响音质最好品牌排行榜易车汽车新闻为您提供关于什么汽车音响音质最好品牌排行榜的最新汽车资讯,什么汽车音响音质最好品牌排行榜相关的最新易车号文章,为你购车提供参考。https://news.yiche.com/tag/30044435.html
2.十大公认的音质最好的国产音响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推荐 已经到底了 十大公认的音质最好的国产音响润声大师 发布于:福建省 2024.03.24 16:33 分享到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s://www.sohu.com/a/766486633_121456056
3.十大公认的音质最好的国产音响来自:周振其 > 《音响》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2000块惠威,漫步者,华为,苹果,曼哈雷顿,买哪个音质好?主要听歌? 好音质,好音响「8」 好音质,好音响「6」 哪个国内牌子音响质量靠谱点? 对于购买hifi音响的建议 细腻绵绵 音质清纯《龙音响宴》(纯乐39首)https://www.360doc.cn/article/35550718_1124636612.html
4.国产音质比较好的音箱有哪些?国产音质比较好的音箱有哪些? 回答 提问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用【当贝酷狗音乐】海量正版、无损音乐! wdx5566 | 来自北京 感谢邀请,本人从事音响行业已经快十年了,对于国产音响也是比较了解。国产音箱牌子早些年也是百花齐放,国内有很多家从事音响生产的大型企业,但自从国外牌子的大批量引进,能生存下来的寥...https://wd.znds.com/49552.html
1.十大顶级汽车音响品牌,你都知道哪几个?十大顶级汽车音响品牌如下: 柏林之声(Burmester): 创立于 1978 年的德国品牌,是世界上最受推崇的高品质立体音响系统制造商之一。其秉持对音乐的真实还原和艺术的尊重,以高要求打造音响。该品牌从模块化设计、电源管理技术、自主研发驱动单元、精细调校和音场优化、数字信号处理等多方面着手,实现了清晰、纯正、无电磁干...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26957488496443904
2.十大热门国产音响排行榜精选10款好口碑的国产音响品牌产品→买购网十大热门国产音响品牌产品排行榜出炉了,其中上榜的产品品牌有:漫步者、惠威、麦博、奋达、CAV、万利达、科凌、恩科、索爱等,本榜单由买购网大数据平台提供产品数据支持,通过系统整理各大电商平台的产品,综合依据了产品的价格档次、人气销量、品牌知名度、用户口碑评价https://www.maigoo.com/product/specs_11002.html
3.国产音响哪个牌子的音质最好国产音响品牌众多,音质也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以下几个品牌的音质都比较好: 惠威:惠威是国内知名音响品牌,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州。惠威的音响产品线非常丰富,涵盖了入门级、中高端和高端等,在音质和性价比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漫步者:漫步者是国内知名音响品牌,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深圳。漫步者以其时尚的...https://www.ssxjd.com/knowledge/20230908/169416011811631.html
4.什么品牌的液晶电视机好?此外,小米电视的硬件配置也相当不错,画质清晰细腻,音质效果出色。小米电视机在价格上也相对亲民,性价比较高,同时也有着不错的用户口碑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因此,如果您在寻找一款性能不错、价格适中的智能电视,小米电视是一款不错的选择。 九、国产哪个品牌的液晶电视机质量最好?https://www.pphainan.com/693030.html
5.国产最好的汽车音响喇叭是哪个牌子,有人知道欧龙汽车音响效果...歌瑞德喇叭:音质清晰,音域宽广,尤其在重低音表现上十分出色。惠威喇叭:作为国内知名品牌,其喇叭产品在音质和耐用性上都表现良好。飞利浦汽车音响喇叭:作为汽车音响领域的知名品牌,其喇叭性能稳定,音质上乘。二、详细解释 音质表现优异:这些推荐的国产喇叭在音质上都有很好的表现。它们能够呈现出清晰的 ...http://221568.com/xzxg/36013.html
6.什么牌子的音响音质最好?几乎0差评的高端蓝牙音箱推荐什么牌子的音响音质最好?几乎0差评的高端蓝牙音箱推荐 即使传统的无源音箱在音质上,相比传统蓝牙音箱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颜值、播放便利和价格上远不如蓝牙音箱,出货量连蓝牙音箱的零头都达不到,前段时间有个网友留言,说到即将过年,想入手一台蓝牙音箱,建议推荐几台音质相对不错且颜值要高的的蓝牙音箱。今天推荐...https://www.customsnews.cn/keji/i1jqh962.html
7.国产汽车功放品牌排行榜(国产汽车功放品牌排行榜前十名)3、汽车音响功放品牌十大排行榜包括歌贝斯、漫步者、洛克时代、jbl、menzoe、车品弘智、阿尔派、西玛好声音、惠威、潘声。 4、国产功放品牌有: 天逸音响 2. 功放先驱思奔科技 3. 安桥音响 4. 声雅音响 以下是详细解释:天逸音响是国内著名的音响品牌之一,其功放产品在市场上广受好评。 https://www.indoasiabiz.com/fangchang/202411/310248776.html
8.蓝牙音箱品牌排行榜前十名(蓝牙音箱国产十大蓝牙音箱排名)数码...您是不是还想找:蓝牙音箱哪个牌子音质最好蓝牙音箱怎么连接手机蓝牙音箱连接不上手机蓝牙音箱怎么连接手机配对蓝牙音箱的标志图案蓝牙音箱音质排名第一蓝牙音箱能连接电脑吗蓝牙音箱十大品牌蓝牙音箱怎么连接电脑使用蓝牙音箱按键的功能图解 商品介绍 笔者通过分析电商大数据,综合销量、用户评价、性能、价格、品牌等因素,整理...http://www.baidudw.com/966961.html
9.2024年十大音响品牌音箱排行榜十大品牌网CNPP重磅推出2024音响十大品牌排行榜,音响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有JBL、博士、哈曼卡顿、漫步者、SONY、宝华韦健、惠威、YAMAHA、飞利浦PHILIPS、DENON。十大音响品牌由品牌数据部门通过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旨在告诉消费者音响什么牌子好。https://www.cnpp.cn/china/list_147.html
10.流行音乐音箱流行音乐音箱高音多少合适硬件周边蓝牙音响音质最好的品牌:漫步者 S2000MKIII 基于高通QCC3031蓝牙模块,内置APTXHD解码器,可无线传输无损、高清音乐信号,使蓝牙播放可以获得和有线数字传输同样的音乐品质。哈曼卡顿 音乐卫星七代 造型前卫,颜值超高,蓝牙连接方便,传输无任何卡顿,声音播放完美。 https://xp93.com/yingjian/18545.html
11.战神音响好吗战神音响好吗 战神音响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音响产品,具有以下优点: 1、品牌口碑较好:战神音响作为一款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对其评价普遍较为正面。 2、音质表现优秀:战神音响在音质方面表现较好,无论是低音、中音还是高音都能够呈现出较好的效果,满足用户对于音乐的欣赏需求。https://www.huijianshenghuo.com/86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