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西湖区市场监管部门次日便发布通报,针对良品铺子被举报“配料表造假”,已立案调查,并依法依规处置。
图源:央视新闻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众健康的头等大事,无论是线上交易还是线下购买,食品最终都将进入消费者的身体,因此,其重要性绝不容忽视。尽管近年来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已加大了力度,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屡见不鲜,这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档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如同一道坚实的防线,守护着每个人舌尖上的健康。那么,食品安全档案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确保我们日常饮食的安全呢?让我们一同探究,共同守护食品安全,为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食品安全档案
食品安全档案主要包括食品原料安全档案、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督档案三类,它们记录了食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活动,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和食品的检查、检验和评估等管理活动,还包括社会第三方对食品企业和食品的评价等,是具有保存价值并经过系统整理的记录内容。
食品安全档案的范围
1
食品原料安全档案
2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真实反映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信用记录,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颁发情况、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等。这是食品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档案,也是评价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3
食品安全监督档案
食品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包括监督检查计划、现场检查记录、检验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这些档案对于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推进食品安全档案管理
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的责任主体包括经营者与监管部门。经营者需建立详细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涵盖生产全流程,以接受社会监督并确保生产安全。监管部门则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档案,联合多部门加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推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档案数据库,实现食品信息的快速查询与追溯。所以,推进食品安全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以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基础。先进的存储设备与安全设施能够确保食品安全档案的安全保管与便捷利用。同时,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区域,对档案进行集中有序地管理,方便日常查找与利用。
其次,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是核心。我们应制定明确的档案管理流程与责任主体,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通过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借阅、归还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加强档案管理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每一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在档案材料方面,需要从食品生产源头至销售终端进行全面收集与管理。这包括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文件、生产过程控制记录、产品检验检测报告等,以及食品销售过程中的销售台账、出库单等。通过全面收集与管理这些档案材料,我们可以确保食品安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
最后,推进档案数字化管理与加强部门协作也是关键。在食品安全档案管理中,食品企业应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将有关需要归档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录入和存储,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有关数据项、数据格式等尽量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数据标准化格式一致。并及时将有关数据上传到政府职能部门的专门网站和专题数据库,将有关的过程管理数据、可视化监控数据、客户查询、第三方查询反馈数据等及时采集、整理并归档。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档案数据库,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升查询效率与数据利用率。同时,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形成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的合力,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档案是守护公众饮食安全的重要工具。若仅将其束之高阁,便无法发挥作用。当前,食品安全档案建设仍面临挑战,需树立建档意识,加强部门协作,推动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确保食品安全档案能够真正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姚玉洁.食品安全档案建设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
[2]李萌.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开发研究[D].河北大学,2020.
[3]郭艳东.食品安全档案规范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