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专业、奖学金、出国交流机会等都好商量
今天,广东高考志愿填报的第一阶段结束,高分考生们的志愿尘埃落定。对国内多所名校来说,这场生源争夺战也算告一段落。从高考放榜前到今天,各高校就使出了浑身解数,对高分考生围追堵截:学生还没查到分数,就有国内顶尖高校的广东招生组老师找上门去面谈;出分之后,多所内地和香港地区名校的招生老师广撒网、打爆高分考生的手机;多所名校承诺,只要学生愿意报考,专业、奖学金、出国交流机会等都好商量
释因
如此争夺为哪般?优生是高校生命线
高校暴露急功近利倾向
事实上,近几年,高校吸引的目标已经不拘于传统意义上的高分生。广东实验中学应届生谢诗琪的考分超出重本线9分,这个在她的同学中并不算高。但她手上同样拿着多所名牌高校的录取优惠北京大学65分、浙江大学60分武汉大学过重本线就可以(投档)。这些优惠都是她以声乐特长生的身份获得的。
省实另一名体育生廖戈,同样靠高超的羽毛球技术打进了北大。他高考考出626分,但实际上只要过二本线就能获得录取,优惠幅度不亚于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项目。
方法一:进校园开宣讲会
近年来,高校的招生方式已经出现考生、家长去高校咨询会了解情况转变为高校送咨询会入中学校园的趋势。前日,中国科技大学广东招生组就进入广东实验中学举行宣讲会。而早在今年春节之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港校已经在广雅中学、华师附中等重点高中举行过宣讲会。
放榜后,省外多所著名高校的招生组老师更是以几乎每天一校甚至每天两校的速度宣讲。
方法二:先发制人争分夺秒
26日早上8时,执信高三学生黄何就已从父亲处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不错,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想约他谈谈。据了解,清华大学的老师联系他还经过了一番周折,一开始是通过学校,得知他是体育特长生后再联系他的教练,由教练联系他的爸爸,才终于找到这个孩子。
珠海一中高分生家长张女士发表微博说,放榜当日下午1:30就已有清华招生组的老师到学校解答学生、家长的疑问。甚至到晚上11:46,香港科技大学还漏夜通知面试。
方法三:瞄准尖子搞圈地
全国一等奖的可以获得最好的专业。像我这种二等奖的,会明确告诉我有一些专业的保送名额已经满了。面试后还要立即签下合约。5月份就已经公示了名单,不能再去报别的国内学校了。
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从高二年级中圈定尖子生,培养其认识、培养其感情,在高考后再收割。就在前几天,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的卓越九校联盟还与华师附中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协议。卓越联盟未来还打算将广东30所高中名校全都签下来,承诺高考录取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生源基地的考生。
方法四:各自暗地加价
各所学校都不愿声张自己给优秀生源开出的优惠条件。但另一方面,他们都在向考生打听其他高校开出的条件,然后斟酌本校的情况再加码。
方法五:各出损招互掐
事实上,高校对优秀生源的争夺竟有些谍战片的感觉,互出损招也并不意外。